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志祥 《华南地震》2010,30(2):112-118
通过对《灾害学》的期刊评价指标数据的定量分析,对《灾害学》杂志的社会影响力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结果表明:《灾害学》网络传播情况有随社会热点突升的现象,期刊评价指标逐年不断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随着《灾害学》各项评价指标的上升,其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华北地震科学》的网络传播统计数据,对《华北地震科学》2005~2014年期刊的下载、浏览情况以及在世界各地区、国内各学科、各主要研究单位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华北地震科学》目前在地震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华北地震科学》登载的一些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相关研究论文对提高《华北地震科学》的社会影响力有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通过微博可视分析工具PKUVIS的内容分析法,从微博涉及灾害学研究方向、微博发布日期和时间、微博发布主体类型、微博内容来源等方面进行灾害学微博特征研究。对转发量较多的微博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灾害学微博传播途径分析,探索灾害学研究现状、公众对灾害学的认知,寻找微博空间话语权的引领者,探索灾害学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研究》文集,由陕西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和由《灾害学》杂志社发行。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等各方面带来严重影响,世界各国政府、科学工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并开展了自然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该文集主要介绍了日本自然灾害科学综合研究班在近十年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杂志是全国创刊最早(1986年)、综合、系统、全面介绍灾害科学研究内容、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基于国家和人民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我国开展灾害学综合研究的有利条件和灾害学在我国兴起的主要标志论述了中国灾害科学研究的现状。同时亦阐述了如何推动灾害学综合研究的设想。本文还指出,灾害学是一门新的综合交叉学科,对其研究应持久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7.
《地震学刊》2011,(1):116-116
"中国知网"最新统计报告显示,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江苏省地震局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度网上机构用户已增至2259个,分布于9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则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学术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报》的发行和传播区域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8.
全国目前唯一的综合系统研究灾害问题的自然科学期刊《灾害学》杂志,经有关部门审批、登记,正式创办、公开发行。创刊号将于年内和国内外渎者见面。灾害是人类生存、生产和文明建设事业的大敌,防灾抗灾事业维系着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对四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地震》编辑部《地震地质》编辑部《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地震文摘》编辑部《地震研究》编辑部《地震学刊》编辑部《西北地震学报》编辑部《东北地震研究》编辑部《广东地质》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热带地理》编辑部《山西地震》编辑部《广西水利水电》编辑部《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中国岩溶》编辑部《四川地震》编辑部《人民珠江》编辑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海洋石油》编辑部《内陆地震》编辑部庆祝《华南地震》创刊二十周年共贺单位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发生后,由现场调查得到的烈度通常称之为宏观地震烈度。200余年来,烈度在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社会灾害学等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烈度各个时期的内涵、应用及其变迁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述与讨论。论述了烈度曾经是地震学家研究震源特性、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等最有用的工具;阐述了烈度在地震工程、抗震防灾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诠释了烈度在社会灾害学领域的拓展;同时简略地解读了新的对于烈度的不同表达形式。目的是与大家共同认识和讨论烈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再论滑坡与泥石流的定级在1992年出版的《未来灾害学》、1993年《西北地震学报》第三期和1994年韩景卫等的地质灾害国际会议论文中,对滑坡和泥石流的静力级别皆用对其体积取两次常用对数再乘10来表示。对于动力级皆用对其动能或位能取两次常用对数再乘10...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知网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从出版内容结构、稿件质量、作者、出版时滞等几方面分析2007年至2012年《地震研究》期刊的载文质量,对刊物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1992年出版的《未来灾害学》中首次对震源断层盘错动引起的柯氏力进行了讨论,导出了适用于震源座标系统的柯氏力公式,并讨论了柯氏力在强余震和续发性强震预报中的意义。本短文将进一步讨论其中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灾害学》杂志为例,论述了联合办刊的问题。实践证明,联合办刊是解决科技期刊办刊经费不足、发行量有限、稿源短缺等问题并使其走出困境、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灾害学》杂志(The Journal of DisasterScience)系全国目前唯一的综合系统研究灾害问题的自然科学期刊,现已正式创刊,公开发行。该刊旨在联系和促进多方面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关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系统防治工作,通过分析各种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并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国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务微博用户规模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微博作为地震部门传播平台,在地震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充分考虑地震部门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对30个地震官方微博数据进行收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归纳出3种地震微博的主要影响指标,即服务力主成分、交互力主成分和创作力主成分,并由此构建出地震官方微博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各地震官方微博的主成分指标得分和影响力综合得分,最后根据得分情况对地震官方微博影响力提出了具可行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警可以在强烈的地震动到达前为预警目标区的人们提供宝贵的紧急处置时间,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地震预警信息图标是地震预警信息的具体可视化呈现,能够直观地告知人们相应的灾害等级和紧急程度。目前,国内针对地震预警信息标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也尚未建立相应的地震预警信息图标体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震预警的社会化、实用化进程,这也将影响地震预警信息的减灾效用。针对地震预警信息传播中的高度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对地震预警信息图形符号设计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强调设计学、符号学、传播学及灾害学的交叉融合,在福建省地方标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编制中设计了全国首个地震预警信息图形标志系统,为全国其它区域的预警信息发布标准的研究及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零讯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在京成立1987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灾害学学术讨论会、灾害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城市地震对策会议等灾害学讨论会,并在这些会议的基础上,于1987年11月15—17日在京成立了一个研究灾害对策的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该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恢先指出,保证我国四化建设,除需要一个国际和平、国内安定团结的环境之外,还必须对多种自然灾害进行积极、有效的防御。协会常务副  相似文献   

19.
在1992年出版的《未来灾害学》(郭增建、秦保燕、李革平著)中,首次提出了滑坡与泥石流的定级公式。其中有静力级和动力级两类。静力级是滑坡和泥石流体积的两次对数再乘10;动力级是滑坡和泥石流动能的两次对数再乘10。  相似文献   

20.
在唐山市社会学学会的倡导下,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中国地震》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等十一个单位联合发起,于198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 会议共征集论文87篇,经会议组委会甄选,有62篇论文在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共13个省、市、自治区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等向大会发来了贺信,郭增建、苏驼、邹其嘉、王子平、宋守全、陈非比等六位学者,就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