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试论西沙群岛石岛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岛是西沙群岛宣德环礁上的一个小岛,地处北纬16°21’、东经120°21’,与永兴岛共处于一个珊瑚礁坪上(图1)。  相似文献   

2.
西沙群岛现代海滩岩岩石学初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我国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180海里南海西北部台阶式大陆坡的西沙台阶之上,由近40个岛洲礁滩组成。其中岛屿部分,除高尖石是由火山岩构成的以外,其余均为珊瑚礁岛屿。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泥盆系发现颗石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颗石藻作为一种超微远洋浮游生物,出现于侏罗纪里阿斯世(Lias),繁盛于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最近又有所进展。哈克(Hag,1981)面告,最老的颗石藻出现于石炭纪和二叠纪。本文所报道之颗石藻发现于晚泥盆世,是截至目前为止最老的颗石藻化石。 颗石藻演化迅速,分布广泛,形态特征明显,而且数量众多,对划分对比海相地层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只对研究区所采标本的颗石藻进行鉴定、描述和分类。  相似文献   

4.
王祟友 《地质论评》1979,25(1):52-52
石油部南海勘探部门于1973年下半年至1974年初在我国西沙群岛永兴岛打了第一口井——“西永一井”。1974年底笔者采得该部门提供的该井岩心标本,其中发现有洁白,质轻、松软和粘附性很强,酷似白垩的标本。初步鉴定发现含有超微体颗石藻类(coccolith)化石。1975年曾向该部门面告这一发现,1976年曾编入西沙群岛西永一井地层报告中,并附有颗石  相似文献   

5.
滇西海相侏罗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集祥  方仲景 《地质科学》1973,8(3):217-237
前言我国的海相侏罗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特提斯(Tethys)型,属于这一类型的有西藏、青海南部、新疆、滇西等地区的海相侏罗系,这些地层的岩性和动物群性质或多或少都能与欧洲、印度西部、东非甚至东印度群岛的侏罗系相对比。另一种是环太平洋型,属于这一类型的包括湖南、广东、东北等地区的海相侏罗系。除东北拉丹哈达岭有侏罗纪的海相沉积外,其余地区仅含有海相里阿斯统的中下部。关于在中国以及中南半岛地区特提斯型与环太平洋型两种里阿斯时期海相地层的关系,至今仍然不清楚。滇西是我国海相中生代地层发育比较好的地区之一,过去虽然经过洛齐(L.vonLoczy,1893年)和布朗(Brown,Coggin J.,1916年)等人的调查,但对中生代地层,尤其是侏罗系缺乏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样点位于314国道旁,库尔勒市北东缘,距市中心仅约10 km(图1).样品采集于兴地塔格群中所夹的一个硅岩块,硅岩块出露面积约10 m2,上直接覆以更新.全新世砾岩.该硅岩块发生了一定的重结晶作用,放射虫化石的保存很差,给放射虫化石的分离和鉴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先后3次到该岩块采集共计32块硅岩样品,多次反复分析,终于发现了16颗放射虫化石个体,包括: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paradoxa Deflandre和Albaillella sp..这是一个早石炭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和满足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要,使珊瑚岛(礁)岩土工程勘察有据可依,总结了西沙群岛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研究,编制了《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DBJ46—060—2022)。介绍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的工作流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研究内容,探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的变迁与罗布泊的演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河流及湖泊变化是环境演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根据实际调查、历史记载和遥感图像解译,论证了塔里木河河道变迁及水量变化与罗布泊的演化关系。魏晋及其以前,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合流从北面入罗布泊,当时上游农业规模小,入湖水量多,罗布泊水域面积达到5350km2。此后,孔雀河入塔里木河,从南面经喀拉和顺入罗布泊,由于绿洲面积扩大,引水增加,到了清末罗布泊水域明显缩小,但还没有干涸。1921~1952年塔里木河再度与孔雀河汇流,又从北面入罗布泊,湖面扩大到1900km2,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罗布泊水域,因此罗布泊不是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干涸。1952年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分流,孔雀河单独入湖,水量减少,使湖面缩小,但直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考察时仍有广阔的水面,1961年仍未干涸。孔雀河灌区为扩大灌溉面积,于1958年和1962年,分别在普惠和阿克苏甫修了拦河大坝和水库引起下游断流。因此,罗布泊应在1962年以后逐渐干涸,直到1972年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照片上才得到反映。同时,还根据塔里木盆地绿洲发展、水资源利用及水系关系,分析了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及与塔里木河开发有着必然联系,主要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地域分配,上中游引水过多,造成下游断流和尾闾湖干涸。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学》1978,13(4):389-392
第一期岩体结构稳定分析原理和方法·······································……王思敬张菊明(1)我国几个地区浊积岩系的特征····································……李继亮陈昌明等(26)我国南部西沙群岛地区第四纪地质初步探讨···········,·····················……陈俊仁(45)北京平原第四纪晚期花粉分析及其意义························……周昆叔严富华等(57)唐山地震强余震分布特征和迁移规…  相似文献   

10.
斐济群岛具有厚而年轻的硅镁质地壳,其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斐济群岛的地层主要由新生代海底碎屑型火山岩及相关沉积岩组成。碳酸盐岩和在中-晚中新世一次重要的构造运动中侵入的辉长岩-英云闪长岩质的深成岩也很发育。斐济群岛的矿床类型包括各种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沉积型锰矿、残积矿床、砂矿床等。斐济群岛的成矿期有4个不同的阶段(时期),这些阶段(时期)与构造运动紧密相关,反映了纵贯斐济群岛的各种矿化类型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北京平原区上新统一更新统的划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涉及的范围包括北京凹陷、大兴凸起、大厂凹陷及武清凹陷的一部分(图1)。第四系在凸起部位沉积较薄,在凹陷部位沉积较厚(图2)。新生代以来的地壳活动,特别是平原区主要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对第四系的分布、岩性、岩相特征、海浸、海退都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龙陵地震震害与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1976年5月29日20点23分与22点00分,在我国云南省龙陵县境内,连续发生了7.5和7.6级两个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由于这次地震之前曾经有过预报,因此伤亡极少,但是地面建筑物却遭到严重破坏。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是龙陵县,特别是龙陵县东部的几个公社,如镇安、勐冒、朝阳、平达等公社。在上述公社境内,房屋破坏严重,地面开裂,出现大量的剥落(当地群众称之为山扒皮)、崩塌、滑坡、滚石和地裂缝。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6,(2):101-113
对“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近代隆起成因的探讨,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地质命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对隆起的时代、幅度、速度、形式和过程,作了大量探讨和论述,并发表了一批隆起速率和起迄年代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喜马拉雅山脉近期上升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希涛 《地质科学》1975,10(3):243-252
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最长大和最年青的山脉之一。它以宏伟的规模和巨大的海拔高度强烈地影响着我国西藏地区以至亚洲中部自然环境的变化。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怀下,曾对珠穆朗玛峰及邻近地区进行过多次考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1966-1968年,又进行了珠峰地区多学科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5.
华北区第四纪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昆叔 《地质科学》1984,(2):165-172
文中华北区是指燕山、辽南一线以南、吕梁山以东、渭河谷地与准阳丘陵以北地区。该区属暖温带,即蒙古和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域与华中和华东亚热带区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故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的变化,对本区的影响表现得很强烈,它引起第四纪植被的明显演替,是我国第四纪植被变化较大的两个区域之一(另一为青藏区)。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四川渡口地区选择了桐子林、金江火车站、盐边新村三个露头剖面,做了系统的孢粉取样及分析。本文就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及古环境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元谋人”的年代和松山早期事件的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我们伟大的人民勤劳勇敢,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泥河湾地层的认识与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河湾地层之命名乃巴尔博(C.B.Barbour)、桑志华(E.Licent)、德日进(P Teillhard de Chardin)等人于1924-1926年在我国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一带进行新生代地质调查时所定。当时认为其时代属保德期之后黄土期之前。  相似文献   

19.
李洪吉  孙惠文 《地质科学》1973,8(2):162-166
从地势上看,中国西部以巍峨的高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著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两者差异显著。地球物理研究已查明,中国东部和西部有截然不同的重力场、相差甚大的地壳厚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东西两部分的交界地区,即大约在东经100°-108°的狭长地带,不仅是地球物理场急剧变化的过渡地带,而且也是引人注目的地震带,通常称为南北地震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冰期成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钦琦 《地质科学》1979,14(3):252-263
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两期都是全球性的,时间也比较确定。它们是第四纪大冰期(发生在近二百万年)和晚古生代大冰期(距今约2-3亿年)。在每一次大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冰期和间冰期。在大冰期之间是非冰期。关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至今还是一个“谜”。虽然前人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是正如李四光(1972)和施瓦茨巴克(Schwarzbach,1974)等所指出的:这些论点都不足以说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近几十年来,大量新的科学资料的积累,尤其在海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