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中叶,当英国以坚船利炮无情地从海上发动鸦片战争撞击国门的时候,当西方的殖民船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这个曾使西方人羡慕、敬畏的千年帝国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19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备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国。而此时的英国已经先后用武力战胜了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老牌的殖民强国,夺取了海外殖民的霸权。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是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中的后起之秀。当它崛起时,葡萄牙与西班牙已经完成了势力划分,掌控了从欧洲经由好望角分别前往亚洲与美洲的航线。英国根本插不进手,更别说分一杯羹了。更要命的是,英国开辟新航线的努力一直不太成功,英王从希望到失望,最后都有些绝望了。眼见葡萄牙和西班牙船队满载着黄金、货物、奴隶归来,英国既焦急又嫉妒。东方有昂贵的茶叶、美丽的丝绸、精致的瓷器,如何才能快  相似文献   

3.
尚可 《海洋世界》2011,(7):42-44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的一年生植物,原产地在美洲.早在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新大陆第一次"发现"了玉米,并将玉米带回了西班牙. "士"玉米打败了"洋"小麦 比起玉米这舶来品,西班牙人还是更青睐于本土的小麦.西班牙人入侵美洲之后,曾试图将墨西哥变成小麦的种植地.  相似文献   

4.
火箭,是当今最有效的航天发射工具。它可把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发射上天,送入预定的轨道。火箭也用于军事,成为尖端的远程射杀军事武器。然而,火箭同样是海上的有效救生工具,救活了不少海上遇难者,在航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首创海上救生火箭的人海上救生火箭的来历可追溯到19世纪初。1807年12月29日,大西洋上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英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航海历史悠久、技术先进,明初的郑和卜两洋在航行距离、船队规模等方面均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记录。在此条件下,至16世纪,中国海商业已形成自己的东西洋贸易网络体系。因此,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等渐次来到东方后,中国海商于传统中整合发展,书写海洋贸易传奇。  相似文献   

6.
张箭 《海洋世界》2007,(10):37-40
15世纪末,当葡萄牙、西班牙在积极进行或筹备远航探险的时候,英国人也在为远航跃跃欲试。15世纪下半叶,英国迅速崛  相似文献   

7.
鳕鱼的真相     
尚可 《海洋世界》2014,(1):38-43
<正>鳕鱼学名Gadus,俗称Cod,是西方人爱吃的一种海鱼,早于17世纪,当时在北美洲的移民已将鳕鱼晒干后输往西班牙、葡萄牙及英国等地出售。由20世纪起,随着电冰箱的发明,鳕鱼多以急冻鱼块出口。鳕鱼的鱼肉为雪白色,肉质嫩滑结实而味淡。而鳕鱼肝脏亦含大量维生素A及维生素D,故经常被用作提炼鱼肝油。鳕鱼曾在英国与冰岛之间引发了三次战争,令人惊讶的是,庞大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竟然败给了小渔船改造的冰岛炮艇,世界老牌海军强国连续输掉了这三场战争。  相似文献   

8.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7,(12):49-56
马汉曾经说过:“海上力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军事史。在其广阔的画卷中蕴涵着使得一个濒临海洋或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根据。”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海权的控制的确构成了中世纪晚期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崛起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濒海的“陆权”国家来说,对海权的过度追求会受到“陆权”的制约,并对一个国家的实力提出挑战。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但谋求霸权的目标又使其走上了贪婪追求“海权”的扩张道路。因为从彼得大帝开始的历代统治者都深信:“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才能成为两手俱全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航空母舰编队要想在远海以较高速度长时间航行和扩大其海上作战范围,就必须配备高速中途补给舰船,以随时在海上为编队扑充燃料、淡水、粮食和弹药等物品。因此,海上补给舰船是航母编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队实施海上作战的物资基础。西班牙海军的航母编队一年中有120天在海上活动,总航行时间达1500小时以上,其本身携带的燃油和物资十分有限,因此配备中途补给舰船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西班牙海军原来没有大型补给舰,原有的几艘加油船装载量小,速度又很低,只好租借地方的两艘油船临时使用,这不能不影响  相似文献   

10.
豪华游艇和帆船,内部有大量的艺术品、家具等,装饰十分典雅,已成了最著名的银行家、政治家、艺术家和名流假期优先选用的工具。对海上活动的爱好,使一些欧洲君主政体国家(如西班牙、挪威、英国、摩纳哥等)的人们喜欢用自己的船来从事夏季娱乐。人们虽然命运各异,但都乐于探索海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航行在海上的船舶,一旦遇到重大危险,经船长命令和签署后,可发遇险信号和遇险报告。“SOS”的由来1903年,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匈牙利和西班牙等8个国家在柏林举行的无线电报大会上,有的人提出用“SSSDDD”作为遇险信号,但未能通过。1904年,意大利的马克尼公司采用“CQD”为遇险信号,其中的“CQ”表示普遍呼叫(General call to all stations),“D”是英文危险(danger)或者遇难(distress)的第一个字母,但出于竞争,它仅被允许在本公司  相似文献   

12.
英国海上风电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领头羊。英国海上风电产业扶持政策依次经历过非化石燃料义务制度、可再生能源义务制度、差价合约制度等阶段。差价合约制度作为可再生能源义务制度的后继制度,在制度上有较多的创新之处,有效地推动了英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文章基于差价合约制度与可再生能源义务制度的分析和比较,结合英国海上风电2030年规划目标,深入分析发现差价合约制度对英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力。研究表明,差价合约制度改进了可再生能源义务制度的不足之处,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海上风电企业的投资热情,降低消费者的电力消费成本,并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推动英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著名法国统帅拿破仑除了指挥法军在整个欧洲大陆上往来驰骋以外,也很注重发展海上力量,企图陆海配合,双管齐下征服世界。为了对付劲敌英国,他曾经制定了一个很有气魄的宏大计划——建造1000艘运输登陆舰,每舰能载60人和数门大炮;再选一个风平浪静、浓雾密布的日子一次载兵6000人,战马6000匹,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开展海上综合保障能力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海洋经济活动与海上综合保障都需要海洋科技的基础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洋科技领域提出了新命题。文章围绕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推进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品牌等方面,深入分析发挥海洋科技领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支撑作用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开展海上综合保障能力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海洋经济活动与海上综合保障都需要海洋科技的基础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洋科技领域提出了新命题。文章围绕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推进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品牌等方面,深入分析发挥海洋科技领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支撑作用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桑红 《海洋世界》2008,(4):70-75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有多条国际航线,连接欧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国家,货运量居各大洋第一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大西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世界战略资源及国际重要水上通道最密集的地区,美国、西欧和亚洲国家所需的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过大西洋。世界许多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都在大西洋,成为西方大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因此,大西洋成为了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超级战略大洋。”  相似文献   

17.
15世纪最初的25年,当中国在东方作为主要的海上力量获得暂时声望时,其长达3个世纪的航海活动达到鼎盛时期。中国向海洋挺进始于南宋时期,当时的船队控制了中国海东部;元朝时期,进而取得在南中国海的优势。明初,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战船进人并巡航于印度洋,以显示其海上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在短暂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海上军事影响力波及从日本至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中国海上力量获得如此令人注目扩展,是中国及时适应一系列世界局势,其经济和人口中心向东南沿海各省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其知识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箭 《海洋世界》2007,(11):61-63
卡博特的首次远航探险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他们认为自己没花多大力气便取得了与西班牙人一样、比葡萄牙人还抢先一步的巨大成绩,因为卡博特首航发生在哥伦布首航之后,达.伽马首航之前。于是,英国很快组织了对"中国"的第二次远航探险。1498年3月,  相似文献   

19.
英国人雄霸大西洋德国人海上打游击1890年7月,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告老引退,取而代之的则是德皇威廉二世所极力推崇的、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的“全办位争夺阳光下地盘”的军事战略。这种军事战略的核心,就是“以大力扩建海军为重点,以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为对手,以全而夺取海洋霸权为目标。”在威廉二世的积极侣导和“德国海军之父”提皮尔兹的不懈努力之下,德国走上了一条扩建海军之路。为了建造一支足以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  相似文献   

20.
提升海上应急搜救能力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发达国家海上搜救体系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搜救力量专业化、应急响应快捷化、组织协调高效化、搜救业务程序化等方面。文中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4个国家的海上搜救组织构成、搜救力量水平、搜救工作模式等进行了分析,与我国海上搜救体系和机制进行了对比,并从优化搜救组织模式、完善搜救运行机制、健全搜救力量等方面给出了发展我国海上搜救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