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利用SuperMap SDX+空间数据引擎的数据直接访问模式来实现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的构想;设计了空间数据库的多源图像情报内容体系结构,构建了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的存储模式和集成管理模型;研究了组件式GIS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分析了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应用技术方案框架结构,最后开发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文理论的合理性.研究成果较好地实现了多来源多影像格式和多情报样式的空间数据集成,并基于数据集成进行了目标图像情报查询、对比辅助判读和目标专题制图应用.  相似文献   

2.
土地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了土地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为土地数据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带来不便。探讨土地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和表现,指出多数据格式是多源土地数据集成的瓶颈;提出了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原则与方法,展望了土地多源数据集成的发展方向,并将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土地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了土地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为土地数据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带来不便.探讨土地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和表现,指出多数据格式是多源土地数据集成的瓶颈;提出了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原则与方法,展望了土地多源数据集成的发展方向,并将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将GML技术与空间数据集成技术相结合,能解决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资源相互不兼容的瓶颈问题,有效的实现数据的互操作。本文在分析GML数据格式特征的基础上,基于J2EE网络环境提出一个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应用集成框架。重点介绍了E00格式的空间数据规格定义以及向GML格式转换处理过程,并以福建省主要公路数据集为样本数据验证了集成结果。结果表明,采用GML作为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的描述格式,可在数据层上有效地实现空间数据的集成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5.
多源空间数据尺度集成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在空间尺度上集成统一的过程,是空间数据集成的研究难题之一。针对多源空间数据尺度集成问题,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提出将视距作为空间尺度集成的标准,并深入探索了视距与比率尺度、级别尺度的转换方法,并以"对象-空间形态-样式"3层数据结构管理存储多尺度集成数据。实验结果表明:①以视距作为多源数据空间尺度集成的标准是符合认知规律的;②利用视距进行多源空间数据尺度集成是解决多主题、多尺度GIS数据集成与管理的有效方法;③多源数据空间尺度集成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需要空间尺度转换、多尺度空间数据索引等关键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土规划编制所需数据的类型、来源以及组成,针对数据的多源性、数据格式多样性、多投影方式等特点,研究了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方法,提出采用多源异构数据中间件技术和动态投影技术,屏蔽数据的多格式性和多投影方式,设计并开发了国土规划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原型系统,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原因,并对多源数据的集成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应用说明了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作用,最后,对多源空间数据集成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湖南省矢量空间数据来源复杂、格式不一等问题,建立了一套多源矢量空间数据集成框架。该框架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层体系为依据,从数据空间、属性、格式等方面制定数据集成规则,实现多源异构矢量空间数据集成。建立的多源矢量空间数据集成框架为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库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多源空间数据集成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运菊  赵吉先  邹莉 《北京测绘》2003,(1):12-13,17
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 ,它们存储的数据格式互不相同 ,这导致了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 ,给数据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带来不便。本文探讨了多源空间数据的现状及类型 ,指出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迫切性并展望了多源数据集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综合应用,特别空间数据的增量级联更新、集成与融合问题,是当前GIS发展中的一项课题。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前提是对不同空间数据中的同一地理实体进行识别,建立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一致性处理。本文对多源空间矢量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多源空间矢量数据不一致的表现特征进行归纳;本文介绍多源空间矢量数据一致性处理的必要性,即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融合、能够实现对数据质量的评估等;提出了多源空间数据一致性处理基本原则和方法,为相关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玮 《测绘通报》2020,(7):138-142
铁路工程是带状工程,具有范围广、与地形地貌结合紧密的特点。传统BIM设计对海量模型及地理空间分析的支持较弱,难以解决大范围地理环境下铁路工程多专业集成的问题。本文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研究了大范围地理环境下面向铁路BIM多专业设计融合的关键技术,从铁路地理信息数据发布、地理环境下的线路设计、多专业BIM模型无缝拼接、海量模型数据的轻量化与显示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铁路设计BIM+GIS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三维GIS的BIM空间信息平台,在西成高铁BIM试点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将组件式集成开发技术应用于数字校园服务信息管理中,有效解决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单一模式的表达.数字校园服务信息系统的构建紧密结合学生的应用需求,在制作完成数字校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强大的SuperMap Objects 5.0控件和Visual C#2005集成开发技术设计完成.系统的开发实现探讨GIS...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部要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登记的一体化管理,必须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及流域上下游,实现国土空间中各类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登记数据的融合衔接。但是传统二维GIS在全要素信息表达、多类型资源拓扑表达及资源资产监管分析等方面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短板。为弥补二维GIS的不足,新一代三维GIS技术体系逐渐形成,包括能够全空间表达自然资源与不动产对象的数据模型,面向多尺度、多源、异构三维数据的融合技术,以及三维空间分析与计算技术,实现了对自然资源与不动产信息管理的全面升维。本文在新一代三维GIS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与不动产信息管理平台,以全新视角认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实现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信息的一体化管理、用途管制及辅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海陆多源数据的融合共享是当前GIS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并研究了海陆地理空间数据一体化整合技术,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海洋与陆地地理信息无法集成共享的问题,有效实现了海陆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有机融合。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宁波市海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实现了宁波市各类海洋地理数据的整合集成,为全市各级海洋部门业务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空间信息协同共享服务框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所获取监测成果数据日益丰富,但监测数据的管理手段与展示方式未能及时跟上的现象,研发了平湖市地面沉降监测信息系统。平湖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将数据库技术、数字地图技术、Web电子地图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科学管理和空间信息化展示。  相似文献   

16.
多源时空数据的地表分类信息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土空间的发展,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对于地表分类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采用数据挖掘手段高效准确地获取地表分类信息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对多源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天地图等多源时空数据为数据源,参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分类方案,综合采用多维度地表分类、语义规则映射、空间综合映射、多场景特征判断、分类权重判断、空间聚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地表分类信息进行挖掘。提出了一种汇聚多源数据优势的地表分类信息挖掘方法,对于丰富地表分类数据产品类型和信息的维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   总被引:95,自引:9,他引:95  
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技术集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集成的体系结构,归纳总结了其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resource management, e.g. forest and agroecosystem manageme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r hydrological planning, started in the 1980s and was the focus of many research groups in the 1990s. The combined availability of spatial data and communication, computing, position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RS)-technologies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lex SDSS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regional GIS-based modell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ecosystems in general, requires setting-up an extensive geo and model database. Spatial data on topography, soil, climate, land use, hydrology, flora, fauna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have to be available. Therefore, GIS- and RS-technologies are of central importance for spatial data handling and analysis. In this context, the structure of spati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IS) is introduced. In SEIS, the input data for environmental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organised in at least seven sub-information systems: base geodata information system (BGDIS), climate information system (CIS), soil information system (SIS), land use information system (LUIS),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spatial/tempor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STBIS), forest/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AMIS). The major tasks of a SEIS are to (i) provid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information on a regional level, (ii) analyse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iii) simulate scenarios of different impacts.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数据中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其无处不在、形式与结构多样的特征决定了感知和融合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泛在地理信息分类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其感知和融合技术的总体现状,总结了服务快速准确发现、深层网络数据高覆盖度采集、非结构化文本中位置信息提取和关联图像空间语义提取等感知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异源几何数据匹配关联、地址标准化处理、同名实体语义对齐、地理实体关系构建等融合处理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展望了互联网泛在地理信息感知融合技术在开放地理数据网络、城市治理与应急管理、网络监测与地理空间情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