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太原市南郊蔬菜区为对象,对污灌的14种蔬菜中有害元素镉(Cd)、铅(Pb)和有抗癌抗衰老作用的元素锶(Sr)、锰(Mn)的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蔬菜中Cd、Pb、Sr、Mn的含量差异很大。说明不同的蔬菜对不同元素具有选择富集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曾昭华 《湖南地质》2000,19(1):25-29
作物的产量与土壤元素中N、P、K、Na、Ca、Mg、S、Fe、Mn、Cu、Zn、B、Mo、V、Co、Ni、Cr、Pb、Cd、Hg、Se、F、TI、Ba、Te、Ta、Sr、Ti、Si等元素及稀土、有机质、酸碱度和含水量、含盐量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3.
曾志雄 《湖南地质》1998,17(4):251-252,266
本文分析了不同矿石中Ag与Pb、Zn、Cu、S等元素的相关性,并根据银含量变化规律,银矿物组合特征,划分Pb(Zn)-Ag-Sn-Sb和Cu(Mo)-Ag-Te-Bi两个不贩银的矿化组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干灰化法消解有机粪肥样品,利用ICAP法同时测定B、Be、Ca、Cd、Co、Cr、Cu、Fe、Mg、Mn、Ni、P、Pb、Sr、V、Zn等元素。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干灰化消解有机粪肥样品,利用ICAP法同时测定B、Be、Ca、Cd、Co、Cr、Cu、Fe、Mg、Mn、Ni、P、Pb、Sr、V、Zn等元素。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油页岩中生物及有机质与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白垩系油页岩中的Mn、Ca、Ba、Sr、P、Na、Zn、Th等元素含量高于国际标样(SDO-1)2 ̄100倍,呈明显富集趋势。有机质(干酪根)中Zn、Ba、Cu、Mo、Pb、Ni、Y、Co、Mg、B等元素含量高于其页岩平均含量1.5 ̄200倍,说明有机质相是它们的“富集相”。油页岩物相分析显示,只有Zn和Ba等少数元素是以有机质相为“载体相”(即有机相中所含元素的量占岩石中该元素总含量的5  相似文献   

7.
X射线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碳酸盐岩石中主次痕量元素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采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碳酸盐岩石标样及人工合成标样为标准,使用理论α系数及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元素的吸收_增强效应,用X射线光谱仪对碳酸盐岩石试样中的Na、Mg、Al、Si、P、S、Cl、K、Ca、Sc、Ti、V、Cr、Mn、Fe、Co、Ni、Cu、Zn、Ga、Rb、Sr、Y、Zr、Nb、Ba、Pb、La、Ce和Th等30种主次痕量元素进行测定,其分析结果与标样标准值(或化学法值)符合较好,方法的精密度(RSD,n=10)<10%(除含量在检出限附近的元素外),各元素检出限基本满足化探要求  相似文献   

8.
硫化物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Ag+、Cu(2+)、Cd(2+)、Zn(2+)、Fe(2+)、Mn(2+)、Mg(2+)、Sb(3+)和Bi(3+)的吸附等温线(50℃)研究表明,其可分为A、B、C三类:A类,线性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并表现出百分之百吸附,属于此类的吸附有PbS对Ag+、Cu(2+)离子吸附和ZnS对Ag+、Cu(2+)、Cd(2+)离子的吸附;B类,朗谬尔型,即随吸附离子的浓度增加,吸附量逐趋向一饱和值,属于此类的有PbS对Fe(2+)、Sb(3+)、Bi(3+)等离子及ZnS对Fe(2+)、Mn(2+)、Mg(2+)等离子的吸附;C类,反朗谬尔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属此类吸附的有PbS对Zn(2+)、Cd(2+)等离子的吸附。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与天然方铅矿和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含量可类比,这意味着吸附作用可能在硫化物矿物微量元素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在全省范围内布设土壤采点255个,利用近代分析测试手段,数理统计方法对61种土壤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获得了61种土壤元素背景值。与世界土壤相对比,山西土壤元素背景值除Mg高于世界土壤范围值,In低于世界土壤范围值外,其余元素的背景值均在世界土壤范围值之内。与中国土壤相比,在山西61种土壤元素背景值中,Cu,Cd,Ni,Mn,F,Ca,Mg,Sr等元素高于平均值;Pb,Zn,Hg,Co,V,Se,Rb,Be,Sn,Mo,Br等元素低于全国均值(t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元素与全国均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山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分布特征是由南向北、田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类型、土壤母质和土壤粒度。  相似文献   

10.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洋沉积物中多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大洋沉积物中的Fe、Mn、Cu、Co、Ni、Pb、Zn、Ca、Mg、K、Na、Cr和Rb13个元素进行直接测定,对测试工作条件、介质、酸度和共存元素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各元素测定的RSD(n=10)≤12%,经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应用此法为待定值大洋沉积物标样GSMS_2和GSMS_3提供了定值数据,结果与初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
柳少锋  董文霞 《岩矿测试》1994,13(3):207-210
介绍了旋转薄膜蒸发器蒸馏富集水样中微量元素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对用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微量Cd,Co,Cu,Cr,Ni,Pb,Ti,V和Y时,元素间的干扰问题进行了讨论,各待测元素微克级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0%-108%,测定饮用水样的RSD(n=5)为0.66%-8.91%。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白垩系油页岩中的Mn、Ca、Ba、Sr、P、Na、Zn、Th等元素含量高于国际标样(SDO-1)2~100倍,呈明显富集趋势。有机质(干酪根)中Zn、Ba、Cu、Mo、Pb、Ni、Y、Co、Mg、B等元素含量高于其页岩平均含量1.5~200倍,说明有机质相是它们的"富集相"。油页岩物相分析显示,只有Zn和Ba等少数元素是以有机质相为"载体相"(即有机相中所含元素的量占岩石中该元素总含量的50%以上)。据上述研究作者认为,油页岩中生物有机质对多种金属元素都具有显著富集作用;但只有当有机质相既是金属元素的"富集相"同时又是该元素的"载体相"时,生物有机质对它的矿化作用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8年3月、7月、10月,在对上海潮滩进行连续采样和观测的基础上,用原子吸收法测试了70个沉积物中的Cu,Pb,Zn,Cd.Cr的含量。结果表明:(1)上海潮滩重金属含量有如下顺序:Zn〉Cu〉Cr〉Pb〉〉Cd。(2)从高潮滩到中低潮滩,重金属的含量递减。(3)不同的采样位置对重金属的含量有显著影响。(4)由于季节的变化,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的幅度也很大,就现有三个季度数据对东海农场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旋转薄膜蒸发器蒸馏富集水样中微量元素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对用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微量Cd、Co、Cu、Cr、Ni、Pb、Ti、V和Y时,元素间的干扰问题进行了讨论。各待测元素微克级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0%~108%,测定饮用水样的RSD(n=5)为0.66%~8.91%。  相似文献   

15.
发射光谱法测定岩石化探样品中银等10个元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氯化钾作载体,垂直电极发射光谱法测定Ag、Cu、Pb、Zn、Mo、Co、Sn、Mn、Ni、Cr流程简单,快速。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优于水平电极法。该法用于测定1:5万化探样品中上述10元素,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以服务农业为目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系统开展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了植物一级营养元素(K、P)、二级营养元素(Ca、Mg、S)和微量元素(Fe、Mn、Cu、Zn、Na、Mo、Cd、Sr、Se)在不同土类、土属中的有效态背景值。根据14种元素有效态数据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各元素的背景上、下限,在珠江三角洲划出1个背景区、10个丰富区和8个不足区。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成土母质、水文、地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7.
李素芝  熊采华 《岩矿测试》2000,19(3):205-208
拟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铅锑合金中As、Bi、Ca、Cd、Co、Fe、Mn、Se和Zn等九个元素的分析方法,考察了Pb、Sb基体对待测元素的干扰情况。样品以HNO3分解,酒石酸抑制Sb水解,ICP-AES同时测定多元素。方法对各元素的测定限在0.07~5.2μg/g,相对标准偏差(n=8)为0.78%~25.5%,加标回收率均大于86%,经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  相似文献   

18.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大洋多金属结核中多种元素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李国会  王晓红 《岩矿测试》1998,17(3):197-202
采用粉末压片和熔融法制样,理论α系数和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在3080E2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测定多金属结核中的Na2O、MgO、Al2O3、SiO2、P2O5、S、Cl、K2O、CaO、TiO2、V、Cr、Mn、Fe、Co、Ni、Cu、Zn、Ga、As、Se、Br、Nb、Zr、Y、Rb、Sr、Pb、Ba、Mo、Tl、La、Ce、Nd、Th、U和W等37种组分。方法经大洋多金属结核标准物质分析验证,其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符合,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经10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方法的精度(RSD,n=10):对大多数主、次组分小于1%;其余痕量元素除As(9%)、Cr(6%)和La(9%)外,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9.
陕西凤县八方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成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山多金属矿床产于中泥盆统星红铺组,古道岭组。指示元素有Cu、Pb、Zn、Ag、Cd、Hg、As、Sb、Au、Ba、Sr、B等,原生异常的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Zn-Hg-Pb-Ag-Cu1-Ba-Sr-Sb-As-Cu2、Ni、Co、Au,具有明显多建造晕的特点。八方山多金属矿床是由海底喷流(汽)同生沉积-叠加、再造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