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增华  叶茂 《冰川冻土》2003,25(Z1):69-74
青藏线格拉段多年冻土地区达550 km, 全线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 多年冻土区的桥涵勘测与一般地区相比, 差异很大, 简要阐述了对高原冻土地区铁路桥涵工程设置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章金钊  武敬民 《冰川冻土》1999,21(2):187-191
通过大量的研究课题实例,回顾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的各个历史阶段,综述了公路修筑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成果。高含冰量冻土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研究、冻土路基设计与冻土路基变形规律研究及保持冻土路基稳定性的路基设计原则和工程措施研究、路面修筑技术研究、桥涵基础研究等。随着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面等级的提高和路面使用时间的延续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路面和桥涵等出现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3.
多年冻土区桩基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熊炜  刘明贵  张启衡  王志铭 《岩土力学》2009,30(6):1658-1664
为了解决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浇筑混凝土对冻土层地温的影响,把握后续工程施工,需要对多年冻土区桩基温度场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结合冻土桩的特点,根据冻融循环条件下土体热量迁移的基本规律,基于多孔介质和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多年冻土区桩基温度场控制方程。该控制方程不仅包括了热传导和相变潜热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而且考虑了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规律,并将研究成果与的西藏某大直径灌注桩温度场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冻土区桩基温度场控制方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模型作数值分析,着重分析了不同深度处桩侧土层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和混凝土浇注后不同时期温度沿桩径方向的变化规律,于解决西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运营安全和行车性能,准确掌握多年冻土地区已建桥涵和新建桥涵基础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涵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少海 《冰川冻土》2003,25(8):59-68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铁路穿越多年冻土区长达550km,为确保铁路建成后的运营安全,桥涵设计和施工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青藏铁路的桥涵应从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研究施工简便、耐久性好、维护量少的结构形式,提高结构耐久性的构想和途径主要从混凝土材料、桥涵结构,墩台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合理的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研究采用青藏线耐久梁及免维护圆柱面(YZM)支座.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旋挖钻(干法)成孔工艺;涵洞采用拼装式矩形涵,基坑采取爆破开挖,快速施工.常规的混凝土墩台、基础不能满足多年冻土区冻融循环的要求,研究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其抗冻融循环次数达300次。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涵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少海 《冰川冻土》2003,25(Z1):59-68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 铁路穿越多年冻土区长达550 km, 为确保铁路建成后的运营安全, 桥涵设计和施工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青藏铁路的桥涵应从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 研究施工简便、耐久性好、维护量少的结构形式. 提高结构耐久性的构想和途径主要从混凝土材料、桥涵结构, 墩台结构形式, 基础类型, 合理的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 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研究采用青藏线耐久梁及免维护圆柱面(YZM)支座. 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旋挖钻(干法)成孔工艺; 涵洞采用拼装式矩形涵, 基坑采取爆破开挖, 快速施工. 常规的混凝土墩台、基础不能满足多年冻土区冻融循环的要求, 研究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 其抗冻融循环次数达300次.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18  
孙永福 《冰川冻土》2005,27(2):153-162
青藏铁路建设需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区, 在探明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了青藏铁路线路的走向方案.在多年的冻土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5 个不同类型冻土工程试验研究, 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指导设计和施工.全面总结4 a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提出了“主动降温, 冷却地基, 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 制定了路基、桥涵、隧道成套工程技术措施和先进施工工艺, 对确保多年冻土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18  
窦明健  胡长顺 《冰川冻土》2001,23(4):402-406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是指导该地区公路,铁路建设的重要依据,过去沿用的其它行业多年冻土地基设计原则的划分方法,出现了许多问题,根据道路建设线性工程的特点,结合多年冻土特性,提出了路基区段设计原则和场地设计原则,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文中提出 的路基设计原则,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基进行了区段划分,其成果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筑路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课题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分析了中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三期科研工作、青藏高原东部退化性多年冻土的研究成果和小兴安岭岛状多年冻土的研究方向. 在总结科研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的相关研究课题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改则地区多年冻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则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气候寒冷干燥, 位于青藏高原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南界附近. 201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项目在改则地区采用坑探、物探和钻探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内多年冻土开展了大规模野外考察工作. 根据现场钻探资料和后来的地温观测资料, 并结合坑探和物探资料对改则地区多年冻土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改则地区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在2.6~8.5 m之间, 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 多年冻土含冰量在12%~35%之间, 主要为多冰冻土, 而且一般仅在上限附近发育有高含冰量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温度普遍较高, 在-1.5~0℃之间; 多年下限深度一般小于60 m, 部分地区甚至在10 m左右; 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海拔高度约为4 700 m, 海拔5 100 m以上区域普遍发育有多年冻土; 区域内多年冻土特征受局地因素影响明显, 特别是与坡向、植被覆盖、岩性和含水量等关系密切; 现场记录资料和后来的测温资料都显示改则地区部分多年冻土正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多年冻土地区的铁路工程钻探主要是线路、桥涵、隧道、大型厂房、民用住宅等各种类型的工程地质钻探,铁路供水水源的水文地质钻探,以及为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科学试验而进行的一般口径的钻探。除隧道工程和勘探冻结层下水外,一般都是深度小于20米的浅孔钻探。采用的钻机类型,主要有XJ100-1型钻机,这种钻机效果尚好,但笨重;争光10型钻机,虽然轻便,但马力太小,岩芯管径仅50毫米左右,只能用于不取土样的路基涵洞钻探,不适用夹碎卵石的冻土地层;也曾使用过改装的50型钻机。此外,为勘探深层的冻结层下水,也使用立根150型钻机和300型钻机。  相似文献   

11.
东北多年冻土最大季节融化深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多年冻土地区的最大季节融化深度,亦即天然上限深度,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设计的主要数据之一。因此确定上限深度及其变化,是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确定上限深度的基本方法,是在最大融化深度达到时间(9、10月份),通过现场勘探或测温直接确定。但由于东北多年冻土地区多为衔接的多年冻土,不衔接的仅存在于大中河流的河床底部,大河岸边,岛状多年冻土区邻近季节冻土区的边缘地带,以及经过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7,他引:16  
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GCM模型HADCM2预测的气温变化背景,分别提取青藏公路沿线地区在2009年,2049年和2099年的气温参数,考虑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地温的关系及年平均地温与海拔,纬度的关系模型,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模型和地温带分带,建立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响应模型和多年冻土地温带的响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青藏公路沿线的冻土变化较小,多年冻土极稳定带,稳定带和基本稳定带仅发生微弱的变化,基本稳定过渡带和不稳定带变化较大,多年冻土,逐渐退化,2049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各地温带变化较大,但仍以基本稳定过渡带和不稳定带变化最大,多年冻土发生较大范围的退化;2099年后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冻土发生大面积的退化,融区面积逐渐增大,多年冻土地温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多年冻土上带仅保留了稳定带,极稳定带全部消失,稳定带和基本稳定带全部转化为不稳定带。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   总被引:62,自引:50,他引:62  
程国栋  何平 《冰川冻土》2001,23(3):213-217
多年冻土地区修筑建筑物、都会受到冻土稳定性的影响。冻胀、融沉以及由此带来的其它工程冻害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处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运营安全,在北美及俄罗斯等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从已修筑的铁路、公路及输油、气管道等线性工程建筑来看,有成功地的处理冻害的经验,也有对冻害认识不足而造成工程不能运营的失败经验,总结了这些既有工程的建设经验和工程问题治理措施,对我国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的建设,尤其对青藏铁路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土层处于不同的冻结状态,施工中必须考虑并设法预防和消除由于冻土的变形、强度弱化及冻胀、融沉所引起的各种病害,因此钻孔灌注桩施工在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难度很大。介绍了布曲河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该工艺明显不同于内地通常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是行之有效的,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准确确定高纬度地区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深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冻土地区铁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传统现场勘探测温的方法,虽然比较准确,却有很大的时间限制,在非最大融化深度季节无法确定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深度。为了能够在任何勘测季节都可以获得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资料,本文在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的多年勘测、测温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总结推导出了4种比较行之有效的计算多年冻土天然上限的方法,对于快速而准确的确定多年冻土天然上限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加拿大北部多年冻土的一些差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2.14×10~6平方公里(据童伯良、周幼吾),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强。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着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初步估计的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约1.49×10~6平方公里,占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70%。在加拿大,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为3.89—4.92×10~6平方公里(据斯特恩斯,1966),占全国面积的40—50%。地处高海拔地区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地处高纬度地区的加拿大北部的多年冻土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的目的,就是尝试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多年冻土进行比较,着重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别,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各自的特点,更好地揭示各种地质地理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处于不同冻结状态的土层。施工中必须考虑并设法预防和消除由于冻土的变形、强度弱化及冻胀、融沉所引起的各种危害,因此,钻孔灌注桩施工在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难度很大。介绍了查钦曲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该工艺明显不同于内地通常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行之有效,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桥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将通过青藏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地区,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发育有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如厚层地下冰、热融滑坍、热融沉陷或热融湖(塘)、沼泽化湿地、冰锥、冰丘和爆炸性充水鼓丘、融冻泥流等。如果处理不当,将对青藏铁路建设带来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上限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多年冻土地区建筑物稳定性的主要部位是冻土上限附近及其上部的季节融化层.准确确定多年冻土上限的位置及掌握其变化规律是冻土地区工程勘察的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介绍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上限的勘察和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寒冻地区铁路隧道气温状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论述了寒冻地区铁路隧道内的气温状态,给该地区隧道防冻及排水设计提供了依据,并指出在寒冻地区非多年冻土中开挖隧道后有可能形成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