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青藏高原南部第四纪花粉植物群及古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了青藏高原南部具有代表性的6个花粉剖面,应用主成分分析处理这些剖面的花粉数据,重建了这些地区的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南部,早、中更新世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松林、云杉林、铁杉林、桦林、桤木林和栎林,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植被类型主要是高山灌丛草原、小半灌木草原、杂类草草甸、亚高山灌丛和落叶阔叶灌丛;在早、中更新世气候条件良好,有森林生长,晚更新世以后气候明显恶化,基本无森林生长。  相似文献   

2.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马玉贞  陶明信 《沉积学报》1996,14(1):93-102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上海东部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和古气候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上海东部地区南汇鹤鸣Hm孔、东海Dh1井、高桥G2孔3口钻井全新世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5个孢粉组合带和3个亚带,恢复了本地区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波动的5个阶段:第1阶段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地,反映气候温凉略湿(前北方期);第2阶段为含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北方期);第3阶段为以常绿栎类、栲属、杨梅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热暖潮湿(大西洋期);第4阶段是以栎、松、禾本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略干(亚北方期);第5阶段是以落叶栎类、常绿栎类、松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草地,反映气候温暖湿润(亚大西洋期)。这为本地区的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为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浙江瓶窑BHQ孔全新统孢粉组合特征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文晨  叶玮 《古地理学报》2014,16(5):687-702
利用浙江省瓶窑北湖BHQ孔长约14m的岩心,以4个AMS14C数据为年代依据,对49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样品中孢粉浓度差异较大,植物种类繁多,总计103个科/属。通过对孢粉组合特征的分析,结合岩性特征,划分出3个孢粉带和9个亚带,重建了研究区早—中全新世植被演替和气候冷暖波动的环境序列。19~8.9m沉积时段,对应于早全新世气候回暖期,研究区植被主要是以落叶栎、松、阿丁枫和枫杨为主,混有少量常绿栎和榆等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乔木花粉含量较低,说明研究区经历晚更新世晚期新仙女木事件后进入全新世,气候迅速转暖;8.9~6.7m沉积时段,对应于全新世最适宜期,为研究区水热条件配置最佳阶段,主要发育由落叶栎、常绿栎、松、阿丁枫、枫杨和榆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乔木的种类和含量要远远高于前一阶段,指示气候变化的最适宜阶段;6.7~4.775m沉积时段,对应于中全新世气候波动期,孢粉组合发生明显波动,研究区植被主要以落叶栎、枫香、松、枫杨等落叶阔叶乔木为主,常绿栎花粉的含量急剧萎缩,表明研究区植被类型演替为落叶阔叶林,反映经历了较为剧烈的气候恶化事件,而本段高含量的稻属花粉(≥35μm)可能指示该时段研究区存在一定规模的古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6.
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是湘西地质公园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公园内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发育于奥陶系大湾组与牯牛潭组,集中分布于酉水-猛洞河两岸斜坡与峡谷地带,出露面积84 km2,是当前全球已知的面积最大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地貌景观。红石林形态多样、成景效果好,发育了包括塔状、火焰状、墙状、剑状、柱状、锥状等十余种形态。红石林的形成经历了完整的地层沉积-构造抬升-风化剥蚀等阶段,适宜的古地理环境、有利的构造抬升运动和节理裂隙发育、温暖多雨的气候和丰富的地表地下水系是红石林发育的重要条件。因受成景地层的岩性组成复杂、地层偏薄、溶蚀作用差异等因素影响,红石林具有明显的垂直溶痕和水平溶痕叠加现象,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形态上与云南石林有较大不同,颜色上,红石林晴红雨黑、四季变幻,可能是石柱表面的藻类造成。除中国西南地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分布十分有限,仅泰国沙墩有报道,其稀有性非常突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但正由于其稀少,许多针对性的研究仍刚起步,值得未来各界学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8.
泸沽湖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深水湖.取自水深44.5m处长度880cm的连续岩芯显示,泸沽湖沉积岩芯物理特征变化不明显,色调单一、物质构成均匀、植物残体(古树叶)丰富.本文对该岩芯上部474cm进行了孢粉分析和TOC(总有机碳)、CaCO3(碳酸钙)百分含量的测定.在16个树叶残体AMS14C测年基础上建立了岩芯的年代序列.岩芯孢粉组合表明,在泸沽湖流域,15000~12300a B.P.植被以松林为主,伴有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指示温凉偏湿的气候条件;12300~10300a B.P.的植被以松林减少而落叶阔叶林扩张为特点,表明当时气候相对偏暖偏干;在早全新世(10300~7500a B.P.)和中全新世(7500~3800a B.P.),植被以松林占优势,伴有铁杉林和云冷杉林,植被盖度大,反映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中全新世常绿栎类偏多,表明有效湿度不如早全新世;在3800~3300a B.P.,松林明显减少而硬叶常绿栎林急剧扩张,指示了一次持续的冷干事件;在晚全新世(3300a B.P.至今),松林有所恢复但未达到早中全新世的水平,常绿青冈林增加并出现较多的铁杉林和云杉林,但植被盖度明显降低,表明晚全新世的气温和湿度比早中全新世均偏低.TOC和CaCO3含量反映的湖泊环境和湖面变化与孢粉分析结果有较好的对应,虽然彼此在年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碳酸盐含量变化显示在13600~3400a B.P.期间湖水整体较高并形成间断性外流湖.泸沽湖沉积记录不仅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升温-高温-降温的变化趋势,还记录了与Younger Dryas(YD)和约4000a B.P.的冷事件等相关的气候异常事件.因此,本研究对于认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气候突变事件及植被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区岩溶分布较广,发育强烈,约占全区总面积41%。就我区来说,可溶岩石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此类岩层发育完善,为岩溶发育提供了基础。同时我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给岩溶的强烈发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岩溶地貌大致可划分如下几个部分: (1)桂西北峰丛洼地。分布于宜山至上林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主要特点是,石峰连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水热条件分析及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干旱地区,固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限制,水热不同地,匹配不完全:高山地带降水充沛,热量相对不足;盆地内部热量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恶劣的气候环境严重的限制了植被,土壤的发育,地表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大部分地区表现出明显的荒漠化特征。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区水热条件,阐述区内主要环境问题,并就此提出生态环境恢复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贵州威宁草海CK17钻孔孢粉组合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贵州西部威宁县地处乌蒙山区东北部,地势高亢,境内多为海拔2200米左右。仅有丘陵起伏,保存了较完好的高原面。县城西侧的丘间洼地中发育有贵州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淡水湖——草海(图1)。湖水面积最大时约45平方公里,一般水深两米,碧波万顷。草海附近为石炭、二叠、三叠纪地层。气候属于黔西北暖温带夏湿春干温凉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3℃,年降雨量达999.3毫米左右。植被属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高原山地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云南松林小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几种主要森林群落表土花粉组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北方68个不同森林群落表土花粉研究表明,东部森林区森林群落中乔木花粉百分比多数大于30%,草本花粉百分比小于50%;草原区河谷林和低山林带乔木花粉百分比低于30%,草本植物花粉高于50%。松、云冷杉林和桦木林花粉组合中的优势成分也是群落中的优势植物;落叶松林中蒿花粉含量最高,其次为松、落叶松;山杨林中松、桦是最主要花粉类型;栎、胡桃、鹅耳枥及青檀林中,除建群种外,松是最主要的乔木花粉类型,中华卷柏也较多;阔叶杂木林与油松阔叶混交林花粉组成相似,松、桦、中华卷柏是最主要的花粉类型。降趋对应分析、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云冷杉、落叶松和桦林花粉组合及所代表的生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最耐寒喜湿类型;沙枣、榆树疏林和草原区人工杨树林花粉组合及所代表的生境为最喜干旱类型;山杨林较桦木林略喜暖干,栎林、鹅耳枥林和青檀林较山杨林更喜暖干,胡桃楸林为所有森林类型中最喜暖类型,但喜湿性低于桦木林高于栎林。森林区松蒿比(P/A)大于0.1,草原区松蒿比小于0.1。松林、油松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杂木林以高松蒿比、高蕨类与草本比值(F/H)和低蒿藜比(A/C)为特征,云冷杉、落叶松和桦林以低松蒿比、低蕨类与草本比值和高蒿藜比为特征,栎、胡桃、鹅耳枥、杨、青檀等阔叶林以高松蒿比、高蒿藜比和低蕨类与草本比值,可与落叶阔叶杂木林、油松阔叶混交林、松林、桦林和针叶林区分开。但这些比值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位于黄土/沙漠过渡带定边地区苟池剖面的高分辨率的花粉分析,基于9个 14C年代数据重建了2400cal.aB.P.以来定边的植被与气候变化,结果表明 2400~1740cal.aB.P.地带性植被为以栎为主的森林草原,气候较温暖湿润; 1740~1610cal.aB.P.森林退化,草原发育,气候变干; 1610~1240cal.aB.P.乔木成分增加,植被类型为疏林草原,气候较温和湿润; 1240~1010cal.aB.P.森林退缩,草原发育,气候变干; 1010~690cal.aB.P.草原进一步发育,气候干旱; 690~500cal.aB.P.阔叶树成分增加,气候略温湿; 500~190cal.aB.P.草原发育,气候干旱; 190~0cal.aB.P.乔木成分增加,气候变湿。本区花粉记录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可与区域的世纪初前后(秦汉)暖期、隋唐暖期、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等事件对比。  相似文献   

14.
试论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荣 《广西地质》1995,8(1):67-80
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早侏罗世,气候条件仍然有利,热带岩溶继承发育,但因碳酸盐岩被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堆积物覆盖,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热带岩溶发育的强度。中侏罗世至白垩世,气候干旱炎热,降雨 ,“三水”活动不强烈,岩溶、岩溶洞穴不发育。晚白垩世,广泛发育内陆湖盆,岩溶作用有一定改善,但因仍处于干旱、炎热环境,湖水浅,堆积迅速,不利于大型洞穴的形成。第三纪是本区热带岩溶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东缘地区全新世孢粉与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东缘地区南汇鹤鸣孔、东海1井、高桥G2孔3口钻井全新世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5个孢粉组合带和3个亚带,恢复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5个阶段:第1阶段为针阔叶混交林一草地,反映气候温凉略湿(前北方期);第2阶段为含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北方期);第3阶段为以常绿栎类、栲属、杨梅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热暖潮湿(大西洋期);第4阶段是以栎、松、禾本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略干(亚北方期);第5阶段是以落叶栎类、常绿栎类、松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一草地,反映气候温暖湿润(亚大西洋期)。这种气候波动与世界性气候变化相一致,为本地区的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为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磁化率是环境磁学研究中较常用、较易获得的指标之一,但其解释和意义又最为复杂.对采自中国东部从北到南涵盖中国主要气候带的风化-成壤成因的79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高、低频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测试并分析其与降水量、年均温等气候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育于不同类型母岩的风化-成壤成因表层土壤磁学性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磁化率参数与气候条件参数之间的关系大不一样,在大空间尺度进行磁学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质背景与母岩类型的差异.(2)发育于花岗岩的表层土壤非磁滞剩磁磁化率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发育于玄武岩的表层土壤非磁滞剩磁磁化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被广泛认可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与成壤的关系不一定适用于大空间尺度的其他气候区域.(3)在风化-成壤过程中,磁性颗粒有变细的趋势,但降水强度增大时,一些超细颗粒较易被搬运离开原地,单一磁学参数结果难以反映气候条件及环境变化.(4)风化-成壤成因表层土壤非磁滞剩磁磁化率能较好地反映风化成因土壤的风化程度,但风化-成壤表层土壤磁学性质变化的机制特别是对相应土壤剖面的磁性矿物迁移转化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使季节性冻土范围逐渐缩小,而季节性冻土对春季径流,尤其是春季洪峰的影响使得该方面的研究更为重要。为了分析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的山区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季节性冻土发育和融化期影响因子的差异,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开都河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和解冻日数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这两者的影响因子差异不大,但其控制因子存在差异。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的控制因子由低海拔处的负积温和最大积雪深度转为中高海拔处的平均相对湿度;解冻日数的控制因子由低海拔处的平均风速和最大冻结深度转变为高海拔处的平均相对湿度。该差异主要由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理位置和局地气候条件等决定。  相似文献   

18.
在柴达木盆地发育了各种类型的渐新世—中新世湖相叠层石,其中丘状叠层石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丘状叠层石直接生长在砾岩上,并向上逐渐演化为藻礁,藻礁向上又重新转化为叠层石沉积。通过对内部纹层特征和沉积组分的研究并结合叠层石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古生物资料分析表明,微生物自身的钙化作用以及微生物引发的沉淀作用形成了这种具有典型内部纹层的丘状叠层石。较高的温度、炎热和干燥的气候条件、坚硬的基底以及较少的藻类干扰作用是叠层石生成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叠层石形成于较为低能的环境中,与高能环境中所形成的藻礁完全不同,而且两者具有明显的相互竞争作用。因此,与气候和水体条件密切相关的后生生物的生长和真核藻类的发育是叠层石在显生宙迅速衰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岩溶峰丛洼地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忠诚 《中国岩溶》1996,15(1):83-90
中国的岩溶峰丛洼地,作为世界岩溶的典型模式,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湿热岩溶区,这种岩溶峰丛洼地以高度有序的民深洼地配置呈多边形为主要的地貌结构特征,古老坚硬的水平地层,质纯层厚的块状灰岩,相对隆升的地块和弱的外源水作用是峰洼地发育的基本条件。高温多雨,湿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使峰丛洼地系统远离平衡态,并在系统自身地形结构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地貌部位的差异溶蚀作用,因此,我国特殊的气候是其奇特的峰丛洼地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对火星陨击坑壁上发育的冲沟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和控制因素并进而探讨火星表面附近发生的地质过程,是当今火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分形理论对火星南半球中纬度9个陨击坑壁内不同方位发育的冲沟沟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头的分维值与冲沟发育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冲沟沟头的分维值大小分布与冲沟的方位关系密切,面向极地的冲沟分维值较大,面向赤道的冲沟分维值较小。陨击坑内不同方位冲沟所处位置的局部气候因素差异控制了水量的大小,从而造成陨击坑内不同方位冲沟发育程度和分维值大小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强调火星气候因素控制了冲沟形成的地表冰雪积累/融化成因模式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