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南地区有工业价值的成煤时代较多(C1、P3、T3、N等),煤类从褐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在分析该地区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动力用煤资源评价方法,依据煤炭质量分级发热量、灰分、硫分标准,提出了西南地区动力用煤资源评价建议,划分出五个等级,据此对西南地区煤炭资源进行了动力用煤等级评价。西南地区动力用煤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为10 254 142万t,其中二级动力用煤保有资源储量3 768 169万t,占全区动力用煤总保有储量的36.7%,主要分布在毕节-织金赋煤带的黔北煤田;四级动力用煤保有资源储量2 854 072万t,占全区动力用煤总保有储量的27.8%,主要分布在六盘水赋煤带的六盘水煤田。  相似文献   

2.
织纳煤田含煤地层上二叠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层数多,厚度大,煤质较好。通过区内含煤性、煤层煤质及聚煤规律研究,对煤炭资源潜力及勘查开发前景做出综合评价。以向斜构造为基本单元划分了15个赋煤单元和2个赋煤小区,共圈定了81个预测区,预测2000m以浅潜在资源量334.325 6亿t,探获资源储量191.646 0亿t,总资源量525.971 6亿t,并提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建议:6个近期部署区优先安排普查,10个中期部署区考虑安排预查,9个远期部署区目前暂不宜开展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岳宏 《中国煤炭地质》2011,(12):11-14,29
木里煤田是祁连山赋煤带的主要煤炭资源聚集区,其资源储量占全省总探明资源储量的70%以上。本次研究是通过综合运用地质构造、物探成果、聚煤规律及生产勘探成果资料,在木里煤田聚乎更、弧山、外力哈达、热水及默勒地区共圈定了40个煤炭资源有利聚集区。预测区面积达600.85km2,合计预测资源量1 054 561万t,其中,优(A)等资源量70 891万t,主要分布在聚乎更-哆嗦公马矿区的东西延伸部位,良(B)等资源量420 016万t,主要分布在已知矿区的外围和深部,差(C)等资源量563 655万t,主要分布在预测依据不太充分的区域。通过对木里煤田煤炭资源潜力的深入研究,对煤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初步了评估,为煤炭资源勘查近期及中长期部署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全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煤炭地质转型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求的精细化勘查,梳理以往研究中稀缺煤、稀缺煤种、特殊煤、特殊煤种的含义,指出了特殊用煤是基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特殊工业用途的煤炭资源,其主要种类有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焦化用煤以及特殊高元素用煤。本次特殊用煤资源评价以煤岩煤质评价为基础,以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为目标,归纳了特殊用煤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及评价参数,初步提出了基于煤岩煤质特征、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的特殊高元素用煤–焦化用煤–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的特殊用煤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并对晋陕蒙3省的煤炭资源进行了分级评价,统计了75个国家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和焦化特殊用煤保有资源/储量。认为新形势下特殊用煤的研究方向是修改完善煤炭地质勘查规范、制定煤炭利用的分质分级评价标准,按照煤炭利用工艺要求实现煤质和资源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子长–延川矿权区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合理勘探和综合开发利用,在分析矿区煤层分布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地质块段法和层次分析结合权重分析法,对区内三叠系延长组五段(长1油层组)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开发潜力进行了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内2个煤组(3煤组和5煤组)的原地煤炭资源量为44.87×108 t,可采资源量33.89×108 t;区内煤炭资源开发潜力优度为78.32分,属于资源富集有利区,加上区内煤层赋存条件良好,构造较简单,且开采条件较好,因此本区煤炭资源开发前景好。  相似文献   

6.
高炉喷吹用煤可减少焦炭的使用量,是现代高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从高炉喷吹用煤的煤质影响因素入手,在稀缺煤和优质煤煤质评价的基础上探讨稀缺高炉喷吹用煤的地质评价指标及分级参数。通过分析,将高炉喷吹原料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划分为工艺指标和经济指标两大类,工艺指标是决定煤是否能用于高炉喷吹工艺的关键指标,经济指标主要影响高炉喷吹工艺的成本。煤类差异是高炉喷吹用煤选择的首要因素,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禀赋特征,提出无烟煤、贫煤、贫瘦煤是高炉喷吹用煤中的稀缺煤类。结合煤炭地质勘查中对"优质煤"的评价标准,提出灰、硫、磷的含量是稀缺高炉喷吹用煤地质评价的关键指标,要求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12.00%、全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0%、磷分质量分数不大于0.03%。利用该指标对我国无烟煤、贫煤、贫瘦煤分布的典型矿区进行煤质评价和资源划分,指出永城、西山、阳泉、潞安、二道岭和汝箕沟矿区是我国稀缺高炉喷吹用煤的主要分布区,统计的稀缺高炉喷吹用煤保有资源量107亿t,为我国稀缺高炉喷吹用煤的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六盘水煤田已有的大量文献、煤勘、钻探、物化探等地质资料,研究区内各赋煤构造单元含煤地层的水文地质情况、煤层发育情况、煤厚、煤质、埋深、上覆地层及下伏地层情况、工程地质条件、构造发育条件、有害元素情况等;结合最新矿权分布情况;立足贵州省地质构造复杂、薄煤层占比较高、煤层群发育的现状;基于FAHP构建煤炭地下气化资源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建立8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4个二级评价指标,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进行六盘水煤田煤炭地下气化资源评价。评价面积共计4 091.81km~2,可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资源总量647亿t;其中有利区资源量90亿t,面积1 140.62km~2;一般区资源量287亿t,面积1 398.79km~2,潜力区资源量270亿t,面积1 552.4km~2。评价结果显示六盘水煤田煤炭地下气化潜力巨大,可着重在有利区内进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直接液化用煤和气化用煤资源丰富,焦化用煤相对较少,气化用煤主要分布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和永陇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系古城矿区;焦化用煤主要分布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和韩城矿区中高阶烟煤分布区,液化用煤主要分布于府谷矿区、榆横矿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等低阶长焰煤分布地区;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盘江矿区煤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江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大型冶炼精煤、动力煤生产基地。通过对勘探成果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对比研究,总结出矿区的煤类分布特征及煤质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煤炭资源相对比较贫乏,且分布不均衡,总体勘查程度较低。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煤炭预测资源量为344.46亿t,总量占全国比值相对较少,已查明资源储量为45.84亿t,查明率是13.26%,查明程度很低。根据对资源量赋存深度、成煤时代、煤质类型及地域分布的分析,认为全省煤炭煤种优势明显,产地相对集中,找矿潜力很大。根据青海省经济发展规划,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煤化工产业将成为青海省又一重要经济支柱,因此应加大地质勘查投入,着力提高全省的煤炭地质勘查程度,为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5)
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新民、榆神、榆横国家规划矿区煤质优异,储量巨大,便于开采,是陕北煤炭资源的重要储藏地。根据陕西省煤炭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资料,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国家规划矿区煤炭资源从勘查程度、占用及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方面进行分析,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资源丰富,查明资源量约为1 279亿t。其中神府新民、榆神、榆横国家矿区煤炭资源所占比重大99%。能保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为政府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和田地区是一个严重贫缺煤地区,煤炭资源的缺乏一直影响着当地生产生活。和田地区煤炭资源主要赋存于布雅矿区和杜瓦矿区,而布雅矿区以其煤质好、开发利用条件好而成为和田地区主要产煤地。通过收集近几年在该区开展的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成果,对布雅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类齐全,但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根据煤炭资源赋存特征可划分为5个赋煤带、9个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其次是下白垩统和下二叠统等,成煤环境中三角洲平原相聚煤最好,形成了区内的厚煤层,煤层赋存受同沉积构造和后期构造活动的综合控制作用。全省预测资源总量约1 656.8亿t(2 000m以浅),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庆阳、平凉两市的预测资源量约占全省总量的96%。  相似文献   

14.
胡波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6):23-24,28
内蒙古白音乌拉煤田巴彦芒来矿区位于锡林郭勒市苏尼特左旗,矿区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巴彦花组,根据区域资料和大量钻孔揭露,主要煤层为B煤层,煤层累计厚度0.67~33.73m,平均20.29m,钻孔见煤单层最厚为29.11m.详查区赋煤面积46.76km2,煤炭资源量近10亿t.矿区构造为向南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10°,没有发现断裂构造.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型.煤质为煤为中灰分、低-中高硫分、高热值褐煤二号,是良好的动力煤.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适合建设大型露天煤矿.  相似文献   

15.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陕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低碳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基于陕西五大煤田的5 000余组煤质数据,研究陕西省煤炭资源中煤焦油产率的变化规律为: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划分出3种富油煤类型:富油煤型、富油煤–高油煤型、富油煤–含油煤型。按照煤炭资源量计算办法,全省已经查明的煤炭资源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1 550.33亿t,内蕴焦油资源量144.5亿t;预测出陕西省2 000 m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3 845亿t,内蕴焦油资源325亿t;并对富油煤资源控制程度进行划分。分析富油煤的成因机理,指出变质程度、沉积相及物质组成和埋藏条件等为富油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煤炭开发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富油煤原位地下热解多煤层协同开采的资源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淖毛湖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对以往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资料统计分析和系统采样测试的基础上,对矿区主采1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论述了硫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的分布规律,并参照气化、液化用煤的煤质评价要求及洁净煤等级评价要求对1号煤的液化特征、洁净等级进行划分,划分结果显示:淖毛湖矿区1号煤以直接液化为主,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属较好洁净煤;浮煤洁净等级为Ⅱ,属好洁净煤,对实现淖毛湖矿区煤炭资源的洁净高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彬长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对以往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资料统计分析和系统采样测试的基础上,对矿区主采煤层4号煤的煤岩、煤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编制了主要煤质指标的等值线分布图,论述了硫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的分布规律,并参照气化、液化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体系对4号煤的气化、液化特征进行划分,划分结果显示:彬长矿区4号煤层原煤以适合常压固定床气化为主,部分适合流化床气化,对该矿区煤炭资源的洁净高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攸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定义绿色煤炭资源为在当前先进技术条件下,资源禀赋条件适宜,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生态环境友好,适宜清洁高效利用,且具有经济竞争力的煤炭资源。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煤炭资源状况,详细阐述了绿色煤炭资源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技术框架,并对我国绿色煤炭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煤炭资源总量较大,其中已探明资源量为9 733.65亿t,且集中分布于“井”字形区划下的晋陕蒙(西)宁地区和新疆北疆地区,但绿色煤炭资源基础储量约为855.77亿t,经济可采的绿色煤炭资源储量仅为445.34亿t,资源保障程度仍有待加强。全面确立基于绿色煤炭资源评价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将有助于系统规划我国煤炭地质工作,明确区域资源开发战略与产能布局,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南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成果和认识,对河南省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山西组二1煤层作为全省性预测重点对象,对各煤田、各时代埋深2 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潜力预测,依据可信度、开采条件、开发前景划分了3个级别、3个类别和3个等别。针对全省17个煤田和2个找煤区的资源潜力预测结果,圈定预测区102个,预测煤炭资源量约710亿t,其中作为主采煤层的二1煤层的资源量约620亿t。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煤炭资源勘查近期及中长期勘查建议及方案,规划了新一轮煤炭勘查区。  相似文献   

20.
济宁市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23.9亿t,其中天然焦4.1亿t,约占山东省的一半。随着几大天然焦赋存煤田周边勘探找煤工作的深入,天然焦的资源储量还将增加4亿~11亿t,最终济宁市的天然焦资源储量将达8亿~15亿t。如何综合利用天然焦将直接影响济宁市乃至山东省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并关系到“节能降耗”的能源战略和矿区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