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辉亮  陈峰 《台湾海峡》2003,22(1):65-78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九龙江口SD0 3岩心中自生矿物的成因 ,推断河口区在约1 0ka ,B .P .中历经了河流沉积、湖泊沉积和河口海湾沉积三种沉积环境 .在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 1 0种重矿物组合 .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分区及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本区104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化学及生物组分等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据此,把东海西部海域的现代沉积环境划分为两种类型的过渡环境。一类是与河口有关的过渡沉积环境,如长江三角洲沉积区,杭州湾沉积区及混合沉积区;另一类与河口无关的过渡沉积环境,包括浙东近岸沉积区,苏北浅滩沉积区及陆架改造沉积区。  相似文献   

3.
南海现代沉积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广庆 《台湾海峡》1991,10(4):327-333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调查资料,从地质学和海洋沉积学角度,论述南海现代沉积地质学7方面的规律问题,获得初步认识是:(1) 沉积物有8种沉积成因类型,5种沉积环境和相,及具有3次海退、海进旋回的沉积演化模式;(2) 沉积成因类型以陆源碎屑和生物源为主;(3) 生物沉积是判别沉积环境和相的重要标志。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反映主要水动力作用的可靠标志;(4) 海洋有用砂矿物和锰结核的沉积,受沉积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海洋沉积环境研究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学法 《海洋科学》1992,16(2):22-24
沉积环境是沉积学领域中的核心研究课题。海洋沉积环境的研究构成了海洋沉积学的主体,它几乎涉及到海洋地质学的所有方面。作者基于对国内外海洋沉积学进展的粗浅了解,并借鉴盆地分析、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试图从方法学上探讨海洋沉积环境的一般研究思路,阐明海洋沉积环境研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中部的低能沉积环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利用沉析法和筛板法及显生微镜等方法,对1988年以来采自南黄海表层和浅孔样品进行粒度,矿物及生物组合等多种分析,应用沉积物的粒度参数来判别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的沉积环境十分复杂。在其中部,有一个低能量的沉积动力活动区,它的各种属性都与南黄海冷水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南海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物可分为7种类型,沉积环境主要是陆坡,部分为深海平原,海洋生物,海洋化学以及火山物质的沉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小,它们主要来源于北部大陆和南部岛礁等物源区。  相似文献   

7.
湖滨岩心沉积相及磁学特性能够记录水动力、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等信息。选取博斯腾湖湖滨岩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环境磁学方法,并结合X衍射、粒度及有机质含量分析沉积环境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湖滨沉积物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颗粒较粗,磁铁矿是主要载磁矿物。在不同沉积相中,磁化率表现出不同,上部磁化率值较高,中部深色粉砂质泥层呈高值,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土层磁性较弱,下部磁化率值降低,最下部沉积物颜色加深,磁化率值有所增加。X衍射显示沉积物以石英、长石等外源碎屑矿物为主,粒度以粉砂、砂为主,上部粗而下部细,中间波动变化。有机质含量在中部呈高值且波动明显,表明沉积环境的交替变化。通过不同深度岩性样品的磁性差异,以及粒度、有机质、岩心颜色对沉积动力的响应,指示湖滨岩心经历了滨浅湖相—湖沼浅水相—浅湖相的水文交替过程。  相似文献   

8.
南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矿物沉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广庆  王天行 《台湾海峡》1992,11(2):118-124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北部500多个样品的矿物学。认为,本区表层沉积物中矿物种类繁多,分布较为普遍,碎屑矿物(含火山物质)、粘土矿物、自生矿物常有出现。以前者为最显著(共60多种,其中重矿物50多种,轻矿物近10种),主要分布于陆架区及深海盆;粘土矿物次之,多分布于陆坡~深海盆;自生矿物较少,陆架~深海盆均有分布。文中根据矿物沉积特征和环境差异,把它划分为6个矿物区。  相似文献   

9.
尝试对南黄海东北陆架YSDP105孔0.60—29.68m的沉积层序进行环境磁学的研究,测量了岩心的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等温剩磁、饱和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对磁学参数及其有关比值的研究发现,沉积层序以含碎屑成因的低矫顽力磁性矿物为主,另含少量高矫顽力磁性矿物。磁性矿物大部分为准单畴,少部分为单畴;其粒度受控于沉积环境:从潮间带、浅水潮下带→深水潮下带→浅海,磁性矿物的粒度依次递减,反映了沉积水动力的控制作用。自冰消期以来,沉积层序中高矫顽力磁性矿物的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进入黄海的风尘物质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沉积矿物学在陆缘海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沉积矿物学是进行环境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矿物在表生环境下的物理、化学行为的研究是正确理解和获取一些重要的替代性环境指标的基础,它可为认识近代地质过程、地表气候过程和海洋环境过程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矿物学注重于以沉积矿物为指示,研究气候、物质来源、扩散路径和运移方向以及沉积环境等相关内容,并与地球化学相结合,解释区域性环境变化,乃至全球性环境演变等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提出了5项环境示踪的沉积矿物学指标,即:用矿物组合、重矿物含量、磁铁矿、角闪石、长石等矿物示踪物源和物流;用矿物组合、高岭石、伊利石、方解石等指示古气候;用重矿物含量、石英特征等反映水动力条件;用海绿石、自生黄铁矿、铁锰氧化物等揭示氧化-还原环境;用火山玻璃、玄武闪石、蒙脱石等示踪火山和热液活动。但应用沉积矿物学示踪环境,必须运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是渤海的三大湾之一,进入该区的主要河流有辽河、大凌河、滦河和六股河等,水深一般在10.2-35m之间,沉积环境很复杂。测定、研究该区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对沉积动力学的研究和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都有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利用210Pb法测定江河、湖泊和海洋陆架的沉积速率等方面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到目前为止,除在渤海锦州湾测得两个岩芯的沉积速率外(夏明等,1983),关于辽东湾大面积海域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还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了该区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利用210Pb的垂直剖面,探讨该区近百年来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划分了沉积强度区。  相似文献   

12.
北黄海沉积速率及其沉积通量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黄海大陆架沉积物多来自黄河的输入,区域性环流模式控制着这些沉积物的输送过程。目前对浅海陆架沉积物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北黄海沉积物的堆积过程和沉积通量。我们对9个沉积岩心进行了210Pb分析测定,绘制了210Pb活度的垂直分布图,并计算了沉积通量,北黄海沉积通量为0 06~1 18g/(cm2·a),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通量低于0 33g/(cm2·a)。大多数的210Pb垂直分布呈两层分布模式,不同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水动力和沉积过程的时空变化。为了评价北黄海的物源和沉积环境,测定了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化学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北黄海泥质区沉积物是多源沉积,但其主要来源还是黄河的输入。  相似文献   

13.
河北阳原泥河湾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比较沉积学的原则,研究了河北阳原县22个泥河湾层的剖面的沉积结构,参考粒度分析及介形虫的古生态资料,确定了泥河层的沉积环境演变.平面上划分三个沉积系列,垂向上划分出12个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许志峰 《台湾海峡》1995,14(4):356-360
本文根据沉积速率变化受沉积环境制约机理,计算了南海中北部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分析该海域沉积环境的特征。通过7个粒状样沉积速率的计算与分析,认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明显高于典型的大洋沉积环境的沉积速率,平均为10.2cm/ka,北部海域平均沉积速率为11.3cm/ka,南部海域平均沉积速率为6.0cm/ka,表现为近陆区沉积速率高,远离大陆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东海DGKS9617岩心重矿物及自生黄铁矿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海DGKS9617岩心重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闪石类、帘石类、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和金属矿物为优势重矿物.根据重矿物的稳定性,将该岩心的重矿物划分为4种组合类型,并在极稳定矿物组合、自生黄铁矿和榍石含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将岩心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Ⅱ、Ⅲ、Ⅳ共4个重矿物韵律层,各韵律层的优势矿物和特征矿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矿物韵律曲线的变化与孢粉组合及竺可桢温度曲线的对比可推断出Ⅰ、Ⅱ、Ⅲ和Ⅳ层的底部年龄分别为6 000、5 000、2 800和1 300 aBP左右,各韵律层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0.11、0.27和0.08 cm/a.自生黄铁矿含量变化指示出在2 900~1 800 aBP和1 300~850 aBP存在两个快速沉积期,其平均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14和0.13 cm/a,反映了当时河流物质输入量增大,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期.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为解决南黄海及东海北部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问题,1992年5月对黄海和济州岛西南的泥质沉积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发现济州岛西南、南黄海中部和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区,分别与那里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因此,这些泥质沉积应属于“冷涡沉积“;而在冷涡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通道沉积“,它分布于黄海暖流之下,呈南北向延伸。表明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是受控于冷涡、黄海暖流及其相关的环流体  相似文献   

17.
沉积有机质是古沉积环境的一种潜在指示.本文研究了位于日本中部的niigata和akita弧后盆地中新世到更新世沉积岩中干酪根(有机不溶物)成分、沉积环境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文中主要的分析工具是一张包含有以木-煤有机质、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以及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图表,把不同地区、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干酪根组分投入到三角图表中,此中的沉积环境包括河流相、河口湾、前三角洲、大陆架、大陆斜坡、盆地的海底扇以及远物源的洋底沉积。结果表明,河流、河口湾沉积高含木-煤有机质和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而蜡质未定型有机质较少,那是因为孢粉主要沉积在河口湾;因为三角洲分流提供了大量粗颗粒的陆源有机质,所以前三角洲沉积具有高的木-煤质有机质比例;陆架沉积的干酪根组成与大陆斜坡、海底扇沉积类似。在三角图中,干酪根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而较少量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那是因为孢粉主要沉积在河口湾。因为三角洲分流提供了大量的粗粒陆源有机质,所以前三角洲沉积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陆架沉积的干酪根与大陆斜坡近岸扇的一样,在三角图中,干酪根具有高含木-煤有机质和含蜡质的未定型有机质,而含孢粉的草本有机质较少。这些表明陆源沉积物中存在过浊流作用,远物源的洋盆沉积中含有较高的未定型有机质(AOM)。 三角图中的每一种类型反映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离物源的距离以及陆源有机物的供应状况。三个顶点由WFA、NFA+FA以及藻类体组成的亚三角图进一步表明了AOM的来源。陆架沉积中的NFA与远物源洋盆沉积中的WFA分别代表着陆源高等植物和海相有机质的来源。NFA中干酪根高δ^13C值(-24.6~ -27.3‰)表明了陆源植物来源,而WFA中δ^13C(-20.0~123.6‰)则表明了海相浮游生物来源。这些同位素值与次三角图中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这可以从三角图成分的变化中得出,就像其它已经使用过的图标一样,三角图将为以后干酪根、沉积环境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8.
西沙群岛现代滨岸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仅以1984年10号风暴为例,讨论了风暴前后的水动力条件及路径变化.重点阐述了该次风暴对西沙珊瑚礁区的潮间和潮上带现代砾堤和海滩的影响.描述了珊瑚礁区的砾堤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及垂向序列,并对沙质海滩的风暴搬运过程进行了适当的讨论.西沙砾质砾堤和沙质海滩无论从沉积序列上还是从沉积物的结构成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们是在一种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沉积体,在沉积过程中各有自身的沉积特点.本文尝试性地从上述角度提出一种沉积序列的空间格局,以便为古代沉积物的研究提供一些滨岸风暴沉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内陆架表层沉积物沉积环境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环境系指沉积物形成时期的外界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情况,水动力条件,水介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物质的来源、途径和多寡,以及生物作用等.古今沉积序列的研究都是为了分析和解释沉积环境,因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在地层对比、古地理的恢复和新构造运动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它对寻找沉积矿床、分析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与保存条件,进而评价含油气远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队在开展南海北部大陆架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研究中,进行了八年(1971—1978)的野外工作,包括样品在内的第一性资料较为丰富,近年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讨论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一、大陆架沉积物概述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南海北部大陆架50米水深以外广泛分布着以细砂为主的灰黄色、黄褐色粗碎屑沉积,重矿物为金红石-钛铁矿组合,合较多的不稳定矿物,铁锰质、有机质含量较低,碳酸钙含量较高.该沉积物中有的贝壳、有孔虫壳体被海绿石(图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揭示现代长江口不同沉积环境铁磁性矿物的分布差异,寻找有效识别河口-陆架沉积环境的磁学指标,以便更好地将环境磁学应用于河口古环境研究。在长江口及邻近陆架的6个沉积环境:汊道、拦门沙、三角洲前缘斜坡、前三角洲、前三角洲-陆架过渡区和残留砂区,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和磁性测量。结果显示,χ和SIRM在汊道和拦门沙呈现显著高值,HIRM、χfd%、χARM、χARM/χ和χARM/SIRM在前三角洲和前缘斜坡呈现显著高值,反映了陆源物质输运距离和河口沉积动力对磁性矿物分布的控制作用。因此,参数组合HIRM、χARM、χARM/χ和χARM/SIRM可用于识别全新世地层前缘斜坡和前三角洲-陆架;参数组合χ、SIRM和S-20mT可尝试用于识别汊道和拦门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