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乃杰 《物探与化探》1986,10(3):161-170
本文主要介绍杭州湾北岸三个拟建的核电站选址的地球物理调查工作概况。文中重点归纳了核电站选址三阶段中地球物理任务及解决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解决与核电站选址有关的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各类断裂(包括区域断裂和活动性断裂)、地震活动及站址岩土体动力参数测定等方面的结果,同时对杭州湾北岸是否宜建核电站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水文、港口码头及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选址等基础地质调查中,综合物探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华东乍浦核电站选址过程中我们采用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卫片解释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核电站厂址范围内的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基岩地质、断裂构造以及区域稳定性等进行了解释和评价,为选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任务的提出对于核电站选址,首先要解决区域稳定性;水资源和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在这方面,利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解释区域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乍浦核电站位于浙江钱塘江北岸,为上海市和杭州市的中段,地处华东电力网负荷中心,座  相似文献   

3.
赵连福 《物探与化探》1991,15(2):155-158
为了减轻地震给国计民生造成的巨大损失,1971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东北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宏观地震地质考察,以给出较简单的地震基本烈度评价。1976年第二代东北地区烈度区划图问世后,继续对7度以上地区重点工程厂址区进行烈度复核。  相似文献   

4.
根据杭州湾北岸水文地质条件及1997年底海域浅地震剖面测定资料,初步证实:早更新世钱塘江古河道自浙江地区东入上海,主流至奉贤折向南行、进杭州湾,过王盘洋,由岱衢洋向东海大陆架延伸。古河道沉积物形成承压含水层,其中蕴藏丰富的淡水资源,可供开发。  相似文献   

5.
经过将近五年的努力,广东核电站的建厂厂址终于确定下来,就要破土动工了。核电站的厂址,各方面的条件要求都比较苛刻、并要求从地质,地震、环境保护、供水、交通、供电系统、负荷中心等方面综合比较,综合选址。这里,我们仅就广东核电站选址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做一简要的回顾,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项新葵  毕华 《江西地质》1996,10(1):41-51
帽子山候选厂址区域范围绝大部分在扬子准地台范围内。区内深大断裂多分布在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上,大别山,怀玉山,九岭等3个隆起区,鄱阳湖,九江-芜湖等2个沉降区和夹于它们之间的庐江-广济、庐山-梅岭,万年-黄石,北淮阳,铜陵-宁国等构造变形带组成了候选厂址区域范围新构造期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布格异常梯度值,重力异常与高程的相关系数,地壳应变能量、地震震级,地震基本烈度、叠加断裂角等地壳稳定性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广东某核电站的选址问题,评价预选核电站厂址的核安全是否合格,94年航遥中心利用航空磁测资料,研究了该区域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地壳的稳定性,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成果,为选择核电站厂址提供了深部地球物理依据,开拓了航磁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广东核电站是我国拟建的第一座较为大型的原子能发电站,装机容量为180万瓩。厂址位于香港以东50公里的大鹏半岛(即大坑地区),1980年即对该区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区域地壳稳定研究中,首要的问题是对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而地震活动除与地壳结构有关外,还取决于力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利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从力学的角度对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火力发电厂厂址选择及勘测中,多次涉及到断裂的影响问题。下面就三个工程实例,亦大体属于三种情况,阐述如下。一、对 D-电厂断裂的评价D-电厂区地震基本烈度高(8度),且正处于地震活跃期。选厂阶段,于1973—1975年进行了三次物探工作,均证明有隐伏断裂存在。1978年经地球卫星像片解译后,再次进行地震法勘探,得出如下结论;(1)工区地下有厚3000米的第四纪和第三纪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实测岸滩断面与长江入海控制站大通站年输沙量资料,对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受长江入海泥沙减少以及热带气旋和人类活动作用等影响,近10年来杭州湾北岸岸滩处于侵蚀状态。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揭示,杭州湾北岸不同等深线的进退对长江入海泥沙减少的响应在时间尺度上有一定的滞后。同时,不同等深线的进退亦展现较强的相关性特征。鉴于此,利用大通年输沙量和不同等深线进退的耦合关系,进一步构建了基于长江入海泥沙和杭州湾北岸等深线变化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岸线预报模型,其中模型输入向量为当年大通站年输沙量和杭州湾北岸-3m、-5m、-8m等深线距离大堤的位置,输出向量为次年0m岸线距离大堤的位置。经检验,构建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岸线预报模型误差小于20%,可用以预报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兴建核电站首先要解决厂址选择的三大问题:(1)区域地壳稳定性;(2)水资源和(3)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据世界已经运行的295座核电站资料,现代技术已完全能够控制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使在允许的安全范围之内,因此,区域地壳稳定性和水资源就成为影响核电站厂址选择的最重要条件。 苏南核电站位于江苏省江阴县长江岸边,水量充  相似文献   

12.
广东核电站地应力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东省3个核电站厂址区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结果,获得了各核电站厂址区现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核电站厂址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水平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台山核电站水平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不明显;大亚湾、阳江核电站厂址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NWW,台山核电站为NNW。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据分析认为,大亚湾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较不利于隧洞围岩的稳定,台山和阳江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利于围岩的稳定和维护;各核电站拟建隧洞横截面形状以水平长轴、垂向短轴且长、短轴比近似于各隧洞截面上侧压力系数的椭圆形为宜;各隧洞在埋深范围内开挖时均没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最后,依据Byerlee滑动摩擦准则,探讨了核电站外围现今活动断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公伯峡坝前倾倒体地震敏感性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地震这一动力因素,利用有限单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公伯峡坝前倾倒体对地震的敏感性问题。结果表明,倾倒体的地震敏感性较高,在地震基本烈度Ⅵ以上时其稳定性迅速恶化。  相似文献   

14.
在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深圳大断裂和横岗—盐田断裂是控制电站场址区域构造稳定性的重要断裂 ,挽近期以来活动较明显 ,但全新世或晚更新世以来趋于稳定 ,对本电站场址构造稳定性没有构成威胁。同时 ,对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 ,并综合评价了场址区的构造稳定性问题。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以及未来 5 0年 10 %概率烈度计算值 ,本场址基本烈度为Ⅶ度 ,本工程场地可按Ⅶ度抗震设防。  相似文献   

15.
在某工程的区域稳定性研究和水库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的区域地震地质条件。依据实际存在的诱发地震条件组合,对该水库诱发地震的环境进行了分区评价。重点研究了水库区地质背景、水库诱发地震的关键因素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预测等方面。研究表明水库在运行过程中有发生裂隙断块岩体型或裂隙喀斯特岩体型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诱发地震强度仅为微震或弱震,其基本烈度不会超过历史构造地震对区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山核电厂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境内的秦山北麓经地震部门鉴定,认为厂址区不存在活动性断裂,在地震地质上是稳定的。在此前提下,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1.边坡稳定性及人工边坡开挖方案和处理措施;2.海堤围筑方案及海堤软土地基稳定性问题;3.取排水隧道的定位、开凿和支护问题;4.与主体工程岩基工程有关的问题。本文简略介绍我们在解决最后一方面问题时的主要方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南、北两岸潮滩变迁遥感动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金中  赵玉灵  王毅 《地质科学》2004,39(2):168-177
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外海滨部分,其水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变复杂。根据杭州湾区域遥感影像和地理地形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杭州湾南、北两岸潮滩的变迁过程。研究表明:杭州湾南、北两岸潮滩的发展程度不同,总体呈现南淤北侵的趋势。 43年来,北岸滩界变动范围基本限制在 1955年潮滩界线之内,潮滩面积呈负增长;南岸扇顶滩界外移 12550m,外移速率达 + 292m/a。潮滩的发展具有空间、时间上的差异性,南岸潮滩淤涨集中在 1955~1963年和 1977~1987年;北岸负增长则集中在 1955~1963年及 1987~1998年。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潮滩发育的差异性主要受岸线的空间地貌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上段沿岸地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金  龚树毅 《地球科学》1994,19(5):705-714
在综合利用物探,地质,钻探等方法查明工作区内地貌,地层及构造条件的基础上,从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及土体结构研究入手,对区内分析划出的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区划,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浙江地质》2011,(10):F0004-F0004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质》2011,(9):F0004-F0004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