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进行水文、港口码头及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选址等基础地质调查中,综合物探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华东乍浦核电站选址过程中我们采用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卫片解释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核电站厂址范围内的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基岩地质、断裂构造以及区域稳定性等进行了解释和评价,为选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任务的提出对于核电站选址,首先要解决区域稳定性;水资源和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在这方面,利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解释区域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乍浦核电站位于浙江钱塘江北岸,为上海市和杭州市的中段,地处华东电力网负荷中心,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广东某核电站的选址问题,评价预选核电站厂址的核安全是否合格,94年航遥中心利用航空磁测资料,研究了该区域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地壳的稳定性,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成果,为选择核电站厂址提供了深部地球物理依据,开拓了航磁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1984年初,受有关单位委托,我局承担了杭州湾北岸的秦山核电站、浙江核电站乍浦厂址、上海石化总厂核热电站厂址以及浙江核电站键跳厂址的地震地质工作,除进行了地震基本烈度综合研究外,还进行了区域稳定性评价和厂址断层活动性研究等工作。通过野外实际考察和大量的资料分析,认为杭州湾北岸的几个核电厂址位于地壳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在稳定性方面可以满足建厂要求。  相似文献   

4.
广东核电站是我国拟建的第一座较为大型的原子能发电站,装机容量为180万瓩。厂址位于香港以东50公里的大鹏半岛(即大坑地区),1980年即对该区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区域地壳稳定研究中,首要的问题是对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而地震活动除与地壳结构有关外,还取决于力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利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从力学的角度对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动态,简述了核电站选址和核废料处置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后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或敏感性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动态,简述了核电站选址和核废料处置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后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或敏感性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研究正在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我们认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控制因素可以分为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三大类。因此,可采用传统的(建立在确定性基础上的)数学力学理论、概率论及随机性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对之进行定量化研究。本文试图从随机性的角度建立“安全岛”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以广东核电站为例,采用随机点过程分析进行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古迅  王德民 《地质科学》1982,(4):408-414
核能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利用核能发电在世界能源构成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修建核电站,要求严格的安全和环境条件,必须绝对保证核电站在各种可能遭遇的自然和人为事件情况下,均不致发生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的事故。因此,除了要求核电站建筑物和各种装置本身安全可靠并拥有周密而充分的安全措施外,特别要求在选择厂址时,必须充分查明和预测各种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在各种能危及核电站安全的自然灾害中,与工程地质直接有关的问题有许多方面,本文仅就核电站选址中,厂址地区的区域稳定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壳放射性生热效应对大陆俯冲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中的放射性生热是地幔对流和地壳变质作用的关键热源之一,但地壳放射性生热率是如何影响大陆俯冲-碰撞的动力学过程,尤其是大陆碰撞区域的热结构演化,尚未获得共识。本文使用热-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上、下地壳放射性生热率进行系统的模拟实验,以研究其对大陆俯冲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影响。模型实验表明,由于大陆上地壳富集U、Th和K等主要放射性生热元素,且放射性生热率的变化区间较大(1.0~3.0μW/m~3),导致其对大陆俯冲碰撞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影响较为显著,主要包括进入俯冲通道内的上地壳体积大小、碰撞区域内地壳熔融范围、俯冲下地壳物质折返的规模和两大陆的耦合程度等四个方面。而大陆下地壳则以中-基性岩为主,相对亏损U、Th、K等主要放射性生热元素,且放射性生热率的变化区域较小(0.2~0.8μW/m~3),致使其对大陆俯冲演化过程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通过控制俯冲下地壳以及大陆板片的粘滞度和流变强度的大小,进而制约大陆俯冲过程下地壳物质折返的规模以及板片倾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模糊聚类分析在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评价和研究所取得的地质、物探、测量、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成果资料的分析,综合考虑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介质条件等因素,选择了6种影响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该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将西安市地壳稳定性划分为次较不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三级共10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林军 《中国地质》2006,33(2):444-450
福建南部沿海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福建省的51.64%,现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社会(人口、劳动、智力)与城市空间(地质、资源、环境)对立统一的系统。区域地壳稳定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水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闽南沿海花岗岩风化壳发育,软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突出。本文重点讨论城市区域稳定性问题、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和城市开发建设可能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广东核电站地应力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东省3个核电站厂址区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结果,获得了各核电站厂址区现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核电站厂址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水平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台山核电站水平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不明显;大亚湾、阳江核电站厂址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NWW,台山核电站为NNW。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据分析认为,大亚湾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较不利于隧洞围岩的稳定,台山和阳江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利于围岩的稳定和维护;各核电站拟建隧洞横截面形状以水平长轴、垂向短轴且长、短轴比近似于各隧洞截面上侧压力系数的椭圆形为宜;各隧洞在埋深范围内开挖时均没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最后,依据Byerlee滑动摩擦准则,探讨了核电站外围现今活动断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项新葵  毕华 《江西地质》1996,10(1):41-51
帽子山候选厂址区域范围绝大部分在扬子准地台范围内。区内深大断裂多分布在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上,大别山,怀玉山,九岭等3个隆起区,鄱阳湖,九江-芜湖等2个沉降区和夹于它们之间的庐江-广济、庐山-梅岭,万年-黄石,北淮阳,铜陵-宁国等构造变形带组成了候选厂址区域范围新构造期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布格异常梯度值,重力异常与高程的相关系数,地壳应变能量、地震震级,地震基本烈度、叠加断裂角等地壳稳定性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原地应力测量对矿山开采、地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油气田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核废料处理、核电站建设及工程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近年来,随着地应力测量的进展和资料积累,地应力测量日益受到重视.地壳内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和地震,及其伴生的物理化学现象都与地壳应力的作用密切相关.地球动力学与构造地质的研究,如岩石圈板块的驱动机制、地震的发生机制、区域地壳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殷跃平  胡海涛 《地质论评》1996,42(2):174-186
重大工程选址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的开发涉及到众多学科。本文运用结构矩阵法建立了综合且优化的专家知识结构模型,探讨了专家知识定量表述的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为专家知识的获取和定量表示提供了基础。运用专家系统工具M.1开发了重大工程选址区域地域壳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CRUSTAB),含610条规则,200个事实,属于中型专家系统。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广东核电站选址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天然放射性的变化,放射性安全标准体系知识介绍,以及日本3.11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对环境影响范围的分析,说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对中国领域没有任何影响;以WHO安全标准衡量,在本洲岛的影响范围小于1万km2.同时通过实例讨论,强调了加强对核电站周边环境的日常监测,重视核电站周边放射性环境微小变化,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最后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周边水库水质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并评价了核电站环境的安全性,指出具有好的安全保障体系的核能利用是清洁、环保的能源.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引起我们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新的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安全岛’理论、地质结构控制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理论、‘场’论以及其他理论和观点)和初步形成的系统化、层次化、定量化、智能化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技术,指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应向小区划和四维发展,为工程建设服务。最终编写、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规范,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区划图(1:400万),形成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国家平台,作为国土规划和工程安全建设的法制性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18.
熊云松 《江西地质》1996,10(3):208-211
根据地质调查,对帽子山,烟家山两候厂址的区域地质特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区域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指出两候选厂址都具有可选厂址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工程地质学中与地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关系密切的一个分支学科。近10年来,随着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理论——区域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学。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介绍这门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1)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点论述地壳稳定性分析。主要地质灾害风险估算和地壳稳定性评价3个层次的基础理论。
(2)研究思路和方法不断更新。主要论述系统的、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动态的、发展演化的研究思路和多种方法相互补充验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规划建设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论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领域).本文综合概括目前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体系的3种代表性理论,即"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结合面临的主要任务,提出未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国际化趋势、理论和技术多样化趋势、城市三维稳定性评价与小区划趋势、基于GIS技术的信息系统趋势及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全程服务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