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李夏春  梁造 《岩矿测试》1987,(4):318-320
大规模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要求测定样品中近40种主要、次要、痕量元素。用大型仪器因溶样等问题,尚不能同时测定许多元素,特别是某些易挥发元素和W、Sn、Mo、B等。  相似文献   

2.
元素的赋存状态、样品粒度、取样量对试样代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玉生 《岩矿测试》1987,(2):147-150
影响试样的代表性,必然影响测定的准确度。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岩矿成分的测试中,当测定常量元素或较低含量元素时,元素的赋存状态、样品粒度及取样量对分析试样代表性的影响,似乎不那么重要;但当测定岩矿中的微量、痕量、超痕量元素时,由于岩矿试样固有的特点,这种影响就显得相当重要了。现在提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道的测定岩石矿物中锂、铷、铯的方法都是在硫酸或硝酸介质中做的,该介质只能测定这三种元素,这不能满足在同一试液中测定多种元素的需要。本文选用盐酸作为测定介质,不但可以取分液测定锂、铷、铯,还可以直接或另取分液加入干扰抑制剂测定其它元素。该法灵敏准确,精密度好,选择性高。一般熔物都是盐酸浸取,正好与本实验介质一致,因此不需另制专用试液。简化了分析手续,扩大了元素的分析范围。  相似文献   

4.
顺序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钢中钨、铬、钼、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顺序等离子体光谱技术测定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W,Mo,Cr和Co。用扫描光谱法研究了分析线的选择和干扰情况,建立了准确、快速,同时测定主要合金元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柳  李丽君  唐振  伍月 《地质与资源》2014,23(4):392-394
通过总结实际工作及查阅文献,分析了样品制备、酸度、硼氢化钾浓度对As、Sb、Bi、Hg测定的准确性及灵敏度的影响,确定了仪器测定过程中负高压、载气流量、原子化器高度及温度、元素干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总结了在日常测定过程中仪器故障排除、测量误差的控制及测量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和水体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白洋淀鱼耳石中诸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反映了白洋淀各水体较密云水库水体的环境复杂,污染程度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鱼耳石中大致存在两类生物地球化学习性不同的元素,水体中第一类元素的变化不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响应,如Au、K和Na;第二类元素的变化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强烈响应,如As、Ba、Co、Cr、Fe、Sr和Zn。诸微量元素在耳石中富集的强弱顺序为,Zn>Sr>Se>Fe>As>Ba>K>Co>Au>Na>Cr。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白洋淀和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和水体中对应微量元素平均含量的自然对数值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锡石单矿物中的微痕量元素,用化学方法测定时,由于样品不易分解,难于获得理想的结果。应用光谱法测定,虽具有取样少、多种元素能同时测定等优点,但Sn的强扩散线3262(?)、3175(?)、3034(?)、2840(?)、2706(?)、2661(?)所产生的强背景,给测定某些痕量元素(特别是In、Ge、Nb、Ta、Cc、Ag等)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通过对缓冲剂及电极形状等工作条件的选择,利用分馏效应采用两段曝光的办法,避免了基体元素Sn的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8.
侯鹏飞  江冶  曹磊 《江苏地质》2019,43(1):166-170
采用无高氯酸常压酸溶分解土壤样品,利用等离子体质谱法可以1次溶矿测定As、Cd、Pb、Cr、Zn、Cu、Ni 7个重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分析效率、较好的分析质量、较低的分析成本。实验表明,试样溶液中氯的含量对分析元素信号有较大影响。采用硝酸-氢氟酸-硫酸-过氧化氢分解样品以避免引入氯离子,从而能有效避免Cr、As元素在样品分解过程中的损失和氯离子产生的质谱干扰。Cd的测定需采用干扰校正公式扣除Sn的干扰。对于As元素,若试样溶液中不含或仅含微量的氯离子,采用标准模式测定即可得到理想的分析结果,否则必须采用CCT模式进行测定。除As以外的其他元素不论在标准模式或CCT模式下均能得到理想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乔爱香  赵斌  曹磊  江冶 《江苏地质》2009,33(3):285-287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了镁合金中Cu、Mn、Zn、Al、Fe、Si等元素,进行了模拟基体匹配实验,消除了镁基干扰。用饱和硼酸溶液络合过量的氟离子,可准确测定溶液中微量Si元素。国家标准物质ZM3测定值与推荐值较吻合,方法检出限为0.003μg/g~0.053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4%。  相似文献   

10.
偃龙煤田深部铝土矿矿床是豫西典型的隐伏铝土矿床,通过该沉积型矿产铝土矿、黏土矿、铁矾土、菱铁矿等诸矿产的含矿岩系特征认识,对该矿床的垂向上和纵向上的岩相相变特征和元素含量变化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元素含量变化与岩相相变关系密切,矿种之间存在相变过渡关系的特征.根据该认识,对沉积型铝土矿的诸矿种资源量估算方法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金绍祥 《岩矿测试》2011,30(3):357-360
用化学物相分析法测定瓮福磷尾矿中钙、镁、磷元素形态含量。结果表明,磷尾矿中钙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方解石、磷酸盐形式存在;镁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磷酸盐、硅酸盐形式存在;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铁氧化物、独居石、磷钇矿形式存在。各元素形态加标回收率为97.6%~107.2%,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0.77%~4.85%。各元素形态分析结果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表明采用化学物相分析法测定瓮福磷尾矿中钙、镁、磷元素形态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Phosphorus,an essential nutrient for the primaryproductivity in freshwater systems,is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lacustrine eutrophication.Although ex-ternal input of phosphorus has been assumed as the vi-t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utrophication of lakes(ZhuJun et al.,2005),the remobilization of phosphorus insediments has a distinct influence on it as well(Bostr m et al.,1982).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phosphorus(Ptotal)in the sediments are often related tothe trophic st…  相似文献   

13.
炉渣处理含磷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炉渣作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炉渣对模拟含磷废水脱磷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炉渣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对废水中的磷有较强的吸附去除性能。影响炉渣除磷的主要因素有吸附时间、炉渣用量、pH值和原水含磷浓度。在含磷浓度2~13mg/L、炉渣用量5g/L、中性、吸附时间为2h的实验条件下,磷的去除率可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4.
 Sediments in the rivers and basins around Washington, DC, hav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rus, which, based o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is largely derived from urban runoff and municipal sewage. Dissolved-particulate phosphate exchange reactions and biological uptake of dissolved phosphorus from the water column may be an added source of phosphorus to the sediments.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edimentary phosphorus ranged from 24 to 56 μm P/g-dw, and were highest in areas near combined sewer outfalls. As a part of this study, sedimentary phosphorus was fractionated into Fe-P, Ca-P, Al-P, and organic phases using a selective-sequential leaching procedur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hases in all sediments analyzed follow the order , Fe-P>Ca-P>Al-P.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amounts of phosphorus in the different phases is related to the sources of phosphorus to the area. The proportions of occluded Al-P and organic P are 10–20% of the total P, respectively. This suggests that phosphorus from natural sources is small compared to anthropogenic inputs in this area. The high leachable Fe-P and Ca-P in these sediments might contribute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P to the water column under conditions of remobilization. Received: 20 February 1996 · Accepted: 2 April 1996  相似文献   

15.
以苏州古城区内的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上覆水体不同富营养化程度对底泥中P释放/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断外源污染后,苏州河道底泥对水体中营养盐P呈现吸收状态;随着上覆水体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单位面积底泥累积吸收的磷酸盐就越多;上覆水与底泥比值越大,底泥对P的吸附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太湖入湖河道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和营养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太湖入湖河道的营养状况,研究了太湖西部河流沉积物生物利用磷的组成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沉积物中营养元素较高,南部较低;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提取磷(OL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其中AAP是重要的生物利用磷,AAP的比例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AAP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在不同区域河道有所不同,北部河道与总氮(TN)、总磷(TP)相关性较好,中部和南部河道与沉积物有机质总量(TOM)相关性较好。沉积物的生物利用磷受不同污染源影响较大。对比河道沉积物与湖泊沉积物的特征,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BAP)/总磷(TP)、藻类可利用磷(AAP)/总磷(TP)都高于河道沉积物,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17.
以苏州古城区内的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上覆水体不同富营养化程度对底泥中P释放/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断外源污染后,苏州河道底泥对水体中营养盐P呈现吸收状态;随着上覆水体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单位面积底泥累积吸收的磷酸盐就越多;上覆水与底泥比值越大,底泥对P的吸附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锦屏磷矿床属海相沉积的变质型磷灰岩矿床,勘查区探矿工程结果和综合研究发现:①矿层厚度较大、矿石品位稳定,磷矿资源潜力大;②勘查区东部,磷矿层相对稳定而且往深部厚度有增大的趋势;③勘查区西部,磷矿矿层稳定,深部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上覆水体中溶解氧水平对底泥释放磷的影响,采用室内静态模拟的方法,控制在无外源污染的情况下,模拟水体的三种溶解氧水平范围,好氧、厌氧和自然状况,研究不同的溶解氧水平对底泥释放或吸附营养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小于0.5mg/L的厌氧状况能加速底泥中磷的释放,溶解氧大于5.0mg/L的好氧状况则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因此要提高水质,降低内源负荷(底泥中)磷的释放,应该控制水体中的各种耗氧物,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崇明东滩采集的表层样和柱状样品,进行样品的总磷(T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的测定,分析了磷的分布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和环境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