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在南京龙潭乌桐系顶部泥质页岩中发现了胴甲鱼化石后,乌桐系的地质时代问题引起了古生物学家很大注意,并展开了讨论。去年6月笔者有机会到该地区进行一次采集,在同一層位中不但采到一些植物化石(有的保存很好),而且幸运地获得一塊较完好的胴甲鱼标本。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五通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五通组过去通称“五通群”,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苏、浙、皖一带,亦偶见于鄂东武汉、赣北鄱阳湖北岸等地。这是一套以陆相为主的沉积,富产具泥盆、石炭纪双重特色的植物群和独特的胴甲类鱼化石而驰名于世。五通组的时代,由于其植物群在早期研究中,视为早石炭世产物,五十年代初,在含植物化石层位中具泥盆纪色彩胴甲鱼类的发现,一直有不同的看法。1959年,在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及其稍后的工作中,李星学通过对南京龙潭五通组标准剖面的岩性、沉积相、所产动植物化石和有关构造运动等的综合分析,提出五通组属于晚泥盆世的观点,曾获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界广泛的赞同,仅少数学者仍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岩关早期地层——茨山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南京地区的下石炭统,按其岩性及生物群特征,自下而上分为茨山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老虎洞组五个地层单位。茨山组为本文创立,该组包括原划为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台段上部的一套碎屑岩和金陵组底部含腕足类化石的砂岩。关于五通组的时代,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的五通组(当时称五通系)上部发现繁盛于泥盆纪的胴甲鱼类(Antiarchi)。根据鱼化石的特征,刘东生、潘江(1958)认为五通组的时代是晚泥盆世早期或中泥盆世晚期。罗兴、潘鹏(1959)在南京龙潭相当含胴甲鱼的层位中,采到了具晚泥盆世特征的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植物。李星学(1963)根据上述鱼  相似文献   

4.
湘西北的志留纪海相红层发育、鱼化石丰富,其中湖南澧县山门水库周边地区的志留系以含世界范围内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最低层位而著称。然而前人在山门水库周边地区未曾系统开展志留系的地层学工作,含Shimenolepis graniferus等盾皮鱼类与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的准确层位以及相关志留纪地层的精确划分迄今尚无确切记载与详细讨论。依据2008年以来的3次野外地质考察、剖面测制、鱼类化石发掘与初步研究,对该地区出露的志留纪含鱼地层及层序进行了厘定,相关地层包括含丰富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的下红层溶溪组、含丰富盾皮鱼类化石的罗德洛统红层小溪组以及夹于二者之间、在本地区尚未见鱼化石的秀山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澧县地区志留纪含鱼地层的时代,并与华南其他地区志留纪含鱼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深入研究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形态学、系统学以及探讨有颌类的早期演化等方面提供了一批鱼类化石新材料,而且为华南扬子区志留纪两套海相红层——下红层与罗德洛统红层的划分对比及其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卢立伍  谭锴  王曦 《地球学报》2017,38(2):144-148
胴甲鱼类为世界性分布的古生代鱼类,其化石是确定泥盆纪地层时代及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记述了胴甲鱼类一新属、新种——张氏猴儿山鱼Houershanaspis zhangi gen.et sp.nov.,其前中背片外形和与周边甲片的覆压关系类似于沟鳞鱼类,但甲片表面具有独特的条纹状纹饰,可区别于其他胴甲鱼类。这一化石发现于贵州省独山县城以东的猴儿山,产出层位为早泥盆世丹林组下部,约相当于布拉格期(Pragian)晚期。  相似文献   

6.
纯海相层,以变质复理石层为主,夹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礁灰岩,含海相化石有孔虫、珊瑚、固着蛤等。1981年第四分队再次赴该地调查,在狮泉河附近相当于日松群的上部发现了滨海相砂页岩及植物化石碎片,在离上覆早白垩世中晚期的甲岗群约30—40米处采获的化石保存较好。日松群在产植物化石地区未见底,其岩性简介如下(图2)。日松群为砂岩、页岩夹板岩,下部为含砾砂岩(2),与下伏超基性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1)呈断层接触,上覆甲岗群为炭岩(3),日松群与甲岗群为整合关系。化石产地离剖面又有3—4公里。经复查追索,在日松地区日松群上部亦存在该滨海相砂页岩,但未保存可以鉴定的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7.
五通组过去称“五通群”,主要分布在苏、浙、皖一带。其时代争论已久,丁文江(1917)、李四光、朱森(1932)、李毓尧(1935),均认为应属泥盆纪,但缺少化石根据。斯行健(1936)在研究下石炭统植物化石时,将该组划归下石炭统最底部。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擂鼓台附近的五通组上部,发现具中泥盆世色彩的胴甲鱼类(Antiarchi)化石,从而确认该组属泥盆纪。罗兴、潘鹏(1959)在上述含鱼化石层位中,又找到了晚泥盆世植物化石——Lepto-  相似文献   

8.
浑江上游的纳缪尔期沉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武仁 《地层学杂志》1992,16(1):31-40
<正> 杨敬之等(1962)指出:“本溪群标准地点本溪在Eostaffella subsolana带之下,很可能有纳缪尔期沉积”,最近在浑江上游证实这一推测。近年来在浑江上游咋子矿区和六道江等地的钻孔揭露出本区的“本溪群”最大厚度为224m。一般有7—8层灰岩,在含Eostaffella subsolana灰岩之下还有2—3层,在含(竹蜓)灰岩层之下采到很多植物化石,多是欧洲维斯发期早期分子,也有一些是欧洲纳缪尔期分子。浑江上游的“本溪群”可分为:上部由灰岩、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砂岩构成,富含(竹蜓)、腕足化石;下部多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及紫色花斑状铝土质岩、含网羊齿和脉羊齿为主植物化石,往往有2—3层灰岩;底部为灰色砂岩、黑灰色泥岩和铝土质岩,含纳缪尔期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9.
论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系统总结了关于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重要储油层——“东河砂岩”年代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包括 1)“东河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孢子和胴甲鱼化石 ;  2 )含砾砂岩段发现晚泥盆世盾皮鱼化石 ;  3)下泥岩段下部发现晚泥盆世孢子 ;  4 )下泥岩段上部和生屑灰岩段分别发现石炭纪初期第一、二孢子组合带 ;  5 )生屑灰岩段发现石炭纪初期的牙形刺 ;  6 )化学 -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指示 ,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应在“东河砂岩”顶面之上。据此 ,“东河砂岩”的时代应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里木盆地胴甲鱼类化石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俊卿 《地层学杂志》1997,21(3):224-225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草湖2#井下近6000m处的巴楚组下段发现了胴甲鱼类化石,根据这些材料,认为该段的时代为晚泥盆世,与其相当的东河砂岩时代也应属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1.
张鹏飞 《地质科学》2005,40(2):303-304
1977~1979年,冯增昭教授提出了“单因素作图法”(后来称“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及作图新思路。该思路是对传统的古地理图的挑战和发展。二十多年来,冯增昭教授带领他的研究队伍在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的道路上筚路蓝缕,特别是对全国的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陆续撰写出关于寒武纪和奥陶纪的5部区域性古地理学研究专著及20余篇论文,并最终完成《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专著。  相似文献   

12.
以古地磁数据可靠性的试用判据为标准,在取得秦岭古地磁结果基础上,选用我国以往的古地磁数据,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海西一印支期,扬子、华北、塔里木三地块既不属劳亚古陆也不属冈瓦纳古陆,而是离散在两大古陆之间的东特提斯海洋中,位于当时低一中纬度带的一些块体。  相似文献   

13.
彭省临 《地质科学》1988,(4):353-360
本文用铅、锌在花岗质硅酸盐熔体与流体间的分配实验确立了铅、锌的流-熔分配系数(DV/L)与氯化钠摩尔浓度[mNaCl](0-6mol/L)间的3个线性关系式以及DV/L与F/Cl、K/Na摩尔比值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河龙羊峡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龙羊峡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工作中,我们从分析已有的区域调查和历史地震资料入手,在活断层和古地震现象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现今应力-形变场的模式,然后通过物理和数学模拟研究,验证了该模式的正确性并取得了定量关系和数据。有效地解决了该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昶 《地质科学》1985,(1):87-96
青藏高原是我国盐湖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对该地区盐湖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前人未进行过系统研究。近年来,作者对柴达木盆地盐湖中的粘土矿物做过一些工作。本文报道了该区49个湖区约200个样品的粘土有关资料,其中包括藏北某些半咸水湖和盐湖周围的某些土壤和泥样的有关资料。文中对含粘土矿物的碎屑沉积物的岩性、粘土矿物类型、粘土化学组分以及粘土资料在盐湖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攀西裂谷的力学成因机制和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是在引张力作用下产生的,并根据裂谷切割深度确定其类型。据世界上多数裂谷资料证实,它们均切穿了岩石圈。当然,也有切割不深的裂谷(只切穿沉积盖层)。从断块学说观点看来,裂谷的形成是受断裂体系控制的,以地幔上涌为动力,具全球规模,延伸数百至数千公里的狭长断陷带。  相似文献   

17.
河南巩县铝土矿位于华北地台的南部,其基底岩系为前寒武纪的变质岩系,其上有震旦系、寒武系和下、中奥陶统的地层。中奥陶统灰岩层是铝土矿的直接底板,灰岩的顶面凹凸不平,多被铁质浸染呈黄褐色,局部地方有残积的贫铁矿层,中石炭统铝土矿层呈平行不整合覆盖其上。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硫酸盐矿物主要是表生作用和热液后期的产物,均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于硫酸盐化合物来说,由于其结晶条件相似,那么,各种离子(或离子团)在不同的硫酸盐化合物中是否占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相似文献   

19.
城门山及武山铜矿床的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概况江西城门山矿床和武山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大冶-九江成矿亚带东南部位的两个与斑岩有成因关系的铜矿床。在地质构造上,前者处于九江-瑞昌东西向拗陷带中的长山-城门湖背斜倾伏端的北翼,后者处在横立山-黄桥向斜东端的北翼。两矿区的地层分布相似,主要是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层。其中,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砂岩及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灰岩与矿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唐义 《地质科学》1985,(3):290-300
地层划分中的数学分段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有序地质量最优分割法,而较简便的简单分段法应用却很少。本文着重对后者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应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