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今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地震学方法是首选且必不可少的方法.据粗略统计,目前用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地震学参数有上百个之多.参数繁多,虽可任意选用,但也带来许多麻烦.“多多益善”,工作量太大,“择优录用”,难以确定哪些更好.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实用化攻关和“八...  相似文献   

2.
地震学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工作会议今年五月在成都召开。会议上发表的41篇报告集中反映了我国二、三十年来地震预报研究在最主要的地震学领域内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与会代表和评委,深受鼓舞、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3.
秦保燕 《地震研究》1989,12(2):167-167
1988年5月18日至22日在成都参加了“地震学预报方法实用化工作会议”,得到了很多教益。各种预报方法经过近几年的清理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地震学研究在地震预报道路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它的坚实性表现在使用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分析问题的客观性;预报方法的清晰性和实用性等诸方面。与此同时还对各种预报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以攻关的形式,集中全国800多名科技骨干,组织了地震学、定点形变、大地测量、地下水动态、水文地球化学、地电学、地磁学、重力学、钻孔应变应力及综合预报等10个学科方法的学术攻关小组,历经两年取得了5个方面的突出进展。这是国家地震局继1983—1985年的地震前兆系统清理研究之后的又一重大科研活动。10个学科方法的分析预报指南及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的研制,不仅是我国20年来地震预报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中国第一代预报工作者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实用化研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地震分析预报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实用化持久战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地震研究》1989,12(1):79-80
历时5天的“地震学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工作会议”于1988年5月22日在成都闭幕。41个三级课题向大会作了报告,展示了这个攻关阶段的新成果,也显示了地震预报实用化持久战中的一些新进展。这些新进展表现为:1.一批相对比较成熟的方法如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地震序列,震级序列、相关等,按六项基本要求完成了任务。在1983—1985年清理攻关任务中,多数方法着重清理了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地震活动图象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通过这次地震学预报方法的清理攻关,许多方法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多数有定量判据指标的分析预报程式,有力地推进了地震预报的实用化进程。下一步的工作如何深入,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以下就地震活动图象研究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前言     
为了便于在我省各级地震监测预报部门推广本省的地震预报经验,并能更集中地反映我省广大科技人员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经研究决定,以《四川地震》专辑的形式,汇总出版我省承担的地震前兆预报实用化攻关研究的各项(地震学、大地测量、定点形变、地下水动态、水化、地电、重力、地磁、地应力和综合预报)三级课题成果。由于篇幅所限,分两期发表。本期集中反映综合预报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下一期将汇总各单项预报方法及有关预报评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七─—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地震前兆观测及其预报探索继“六五”地震前兆清理攻关、“七五”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以后,选择了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难点即地震短临预报阶段的前兆标志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欣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3,7(1):81-88
以1991年6月6日和静5.2级地震为例,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了部分单台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跟踪式预报的实用化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按照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1987年11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研讨会,与会代表54人,会上宣读学术报告共40篇。围绕着地震活动的分期和地震高潮期的判别标志,地震预报方法的实用化和开拓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三方面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期间,邀请了许绍燮、高龙生、冯德益研究员分别以探索大地震出现的普适现象,地震学预报方法的一个侧面,地震活动高、低潮期的判定方法为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在“七·五”计划期间,在加强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地震预报有密切联系的预报方法攻关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地震学方法是目前地震预报的一种主要方法。 早在1983—1984年,曾组织地震学方法的清理攻关,有22个单位参加,共计百余项课题。自1983年5月始,经一年多的努力,到1984年10月止,基本完成清理攻关第一阶段工作,提交了一批清理攻关的研究报告,其中39篇分  相似文献   

12.
组织地震预报方法攻关是国家地震局、「七·五」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经过各专业学科方法的充分论证,认为从1987—1988年把以短临预报方法为主的实用化研究作为攻关第一阶段的主攻方向是适时的、可行的,是我国二十年来地震预报科学发展之必须。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地震局(87)震科字第105号文《关于下发“地震学预报方法规范研究工作纲要”的通知》,我们承担“地震空区方法的研究”课题。按照1987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攻关研讨会和攻关领导小组协商分工,我们侧重研究借助 R-t 图、D-t 图,结合震中分布图圈定空区的方法。笔者曾将为客观圈定空区的种种努力归纳为四种方法:(1)在一定时段的震中分  相似文献   

14.
韩渭宾 《地震学报》1998,20(4):437-440
1问题与思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号召大家在“新”和“实”字上下功夫,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地震界兴起非线性热,于是,引进、开发了许多地震学地震预报新指标和新方法,促进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可是,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并未因此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日益深入,地震预报的统计检验与评分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地震学方法”和“综合预报”两个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项目中,均安排了研究“预报评分”的子课题组。本文就是根据这两个组多次集体讨论和各自的研究成果写成的。这些讨论由朱令人(新疆地震局)主持,参加讨论的有朱成熹(南开大学)、秦卫平(四川大学)、郑兴树(天津医学院)、洪时中等人,许绍燮研究员对这项工作自始至终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继地震预报方法的清理工作后,国家地震局组织的攻关研究已经开始。这一工作对于在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近二十年所取得的预报经验系统化、规范化,特别是推进地震预报研究成果的实用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部署;也是切实提高当前地震预报水平,在新的地震活跃期中更好地发挥地震工作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震前兆方法实用化攻关是地震局在七五计划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1987—1988年的攻关研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系统地总结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所积累的丰富的地震预报理论和实践经验,推进实用化的进程。虽然一些方法仍以经验性的、统计型的为主,制定严格的规范为时尚早,但可以制定预报的程式,就象是打拳的套路,应及时推广那些较为成熟的方法,以满足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地震在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发生的机率增加,这就迫使地震学家积极去探索地震预报实用化之途径。地震工作中的地形变研究应如何适应这一新情况呢?下面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位中短期(一年尺度)异常识别方法的最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较详尽地阐述了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影响因素的为类型和特征。根据地下水位多年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地下水位的不同动态,提出了地下水位物理参量中短期(一年尺度)地震预报 的三种异常标志、中短期异常的计算机提取方法优化所遵循的原则。在实用化攻关、“八五”攻关的基础上,对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异常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五种短期异常提取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甘肃临泽震群前的地震学参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2004年6月甘肃临泽地区发生的震群前的两种地震学参数———尾波Q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得到两种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进程,并与已经研究过的震例进行对比,讨论了这两种地震学参数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