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长株潭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洪  罗秋君  李蔚 《热带地理》2003,23(4):380-384
依托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推行旅游一体化,将3市联合起来,把旅游经济做大、做强,形成一个增长极,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腾飞,这是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文中探讨了长株潭旅游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并在客观分析3市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3市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就区域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而言,诸侯经济和一体化经济是两个重要方面,前者强调城市个体经济增长,后者注重区域统筹发展.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回顾,检视两种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其次,对一体化经济模式进行深刻反思,认为完全一体化经济虽能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可能导致地方自主性丧失,滋生更大区域内的空间极化和区域隔离.文中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完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主张有选择性的空间封闭,下放发展权力给地方或区域"社区",既保持城市开放,也延续地方发展自主权.最后,从外部性理论、"新区域主义"和"权力下放"等西方区域发展新理论、珠三角发展实践等三方面对不完全一体化的可能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其载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多样。从发展的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使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推、拉、压、支”四力驱动和“传统经济利益、非传统收益、政治利益”三大取向。在组织类型上,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港资北移与粤港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一些经济一体化集团正逐步向政治协同化和军事一体化演进,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中国华南地区,港资北移推动了粤港经济垂直一体化,也造成了香港制造业空心化和粤港产业同构化,随着香港传统劳动密体型产业转移接近尾声,两地经济垂直一体化的动力正在消退,从资本流动视角,文章提出构建新的合作平台,通过两地联合设立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为科技开发,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共同推动粤港经济进入水平一体化的合作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国际物流格局中的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国际贸易(物流)的支撑。世界产业结构的演替为东北亚区域产业结构演替方向提供了借鉴和方向性启示;但东北亚区域物流在国际物流格局中的地位决定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影响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因素分析,提出加速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几个关键:图们江地区一体化、跨境交通走廊以及区域内的节点城市与口岸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三角州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的现状特点,认为该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行业同构化、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体系和各地区分工与协作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回顾欧洲一体化走过的道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必须树立合作理念,确立核心力量,建立有效的制度约束,适时选择利益切合点,深入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当务之急是要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解决经济合作中主体对等问题。同时,把能源合作问题作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点,这不仅可以有效阻止第三方势力进入,而且还可以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通道的安全性,并与国家在北部湾地区布局重大石化项目的战略形成呼应。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兴起和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更显方兴未艾之势。本文通过对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兴起的宏观背景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其首要目标为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和改进经济福利,其适宜环境为均质性空间,其发展动力为适宜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全球化的现阶段实现形式,对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空间布局及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特别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开放与开发,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世界流域一体化法制管理的趋势。山西流域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掠夺性的开发使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剖析全国及山西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所在,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最佳选择。以汾河流域为试点,制定《汾河流域一体化管理条例》,为我国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行政区经济”作为行政区划框架下自身发展和区域竞争相互作用的经济运行现象,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深远。论文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构建基于“行政区经济”函数和改进潜能模型的“行政区经济”测度模型,以成德绵地区为例,定量刻画其2005—2018年“行政区经济”约束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 研究期内成德绵地区“行政区经济”约束强度历经“累积上升—快速下降—波动起伏”3个阶段,行政区划对经济一体化的刚性约束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区域一体化态势明显;② 2009年是其变化的拐点(峰值),各阶段“行政区经济”约束强度变化与政策以及行政区划调整耦合性较强,“行政区经济”测度模型具有较好适用性和合理性;③ 2005—2018年间研究区“行政区经济”类型结构具有阶段性稳步降低的特点,高强度型和60%的中强度型政区转为较低强度型政区,较低强度及以下类型政区占比由51.7%提升至91.4%,表明“行政区经济”的约束强度明显降低,区域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④ 成德绵地区“行政区经济”空间格局经历了“中心极化—中部辐射递减—外围塌陷”的过程,研究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且效果显著,推动“行政区经济”重心向南偏西3°方向位移10.08 km。未来还需通过改革行政组织结构和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等途径优化体制机制,弱化行政区划约束,构建良好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流动人口集中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35个城市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综合经济、社会、心理、制度和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衡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和比较了三大经济区及其35个城市流动人口各维度社会融入指标和社会融入综合水平得分及其地区差异。研究结论显示,社会融入综合水平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同一地区流动人口的融入状况在各个维度不均衡,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社会维度的融入程度最高,制度维度融入程度最低;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心理维度融入居前列,但社会维度融入位列最后;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维度融入程度最高,公共服务维度融入不足。此外,就整体而言,三大地区流动人口的工作强度大、交往对象固化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住意愿多数仍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三大地区都存在落实居住证/暂住证制度和流动人口享有城镇医保等方面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并共同制约着流动人口真正融入流入城市。为此,需要在政策制定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郑智  刘卫东  宋周莺  黄梦娜 《地理研究》2020,39(12):2653-2668
在全球生产网络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生产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有着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外对其有着诸多误解以及曲解,建立有利于“一带一路”实施的话语体系同样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增加值分解以及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一带一路”生产网络演化过程以及中国通过生产网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带动作用开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网络联系不断加强。② 生产网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心转移和一体化趋势并存。③ 中国通过生产网络合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贡献不断加大,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④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贡献量分布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理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生产网络合作是激活后发优势,凸显比较优势以及共同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的有效方法,同时“一带一路”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珏  陈雯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82-1091
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区域发展模式, 历来是地理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区域一体化相关概念的辨析, 回顾区域主义发展历程, 并概括全球化赋予区域一体化的新内涵, 提出目前区域一体化研究的不足之处, 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区域主义与全球化是塑造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两种重要的力量, 自19世纪以来, 区域主义就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产生了4 次思想浪潮的变革;与此同时, 区域一体化的理论趋于系统化, 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理论、自由区贸易理论、大市场理论等以国际贸易为重点, 转而向空间、制度等方面扩展, 引入了新区域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研究视角。随着区域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合作领域的深化、组织机制的复杂化, 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新的内涵。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现实需求, 未来应该对主权国家内部跨界一体化理论、内涵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台湾海峡两岸地缘经济整合的 驱动机制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樊杰  赵燕霞  田明  张文忠 《地理学报》2003,58(3):415-423
基于对地缘经济整合的理论思考和内、外部驱动机制的分析,论证了海峡两岸地缘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区域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的观点。通过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内部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依赖性的解剖,反映了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的雏形。采取现状与前景预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两岸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地位,从而确定了经济整合的目标和战略重点。并着眼“海峡两岸经济整合促进统一大业实现”的立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层面的建议:立足两岸互补条件和各自的竞争潜力、加强经济合作;构筑垂直与水平分工并重的产业分工体系;建立两岸新的区域合作框架和经济合作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进入90年人呈现出下的特点:各国交易额增加;投资规模扩大;跨国企业并购热潮;亚洲和拉美经济崛起;出现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地区化与全球化平行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化发展不平衡。其成因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达国家采取了市场自由策略;电信技术的普及;跨国公司海外经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采取外向型和地区化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17.
李南  李晓东  刘想  刘柏伶 《干旱区地理》2022,45(6):1978-1987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流强度模型和引力模型,分析2010—2019年新疆辐射能力以及区域间的经济联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特征,为优化新疆区域经济网络结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 区域流强度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发展格局,10 a间平均提升率达60%,以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为首区域流强度相关指标增长最为显著,但中心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总体较弱。(2) 2019年新疆弱经济联系数量占比降至48.57%,低等级经济联系格局显著,逐步形成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克拉玛依市和石河子市为次中心的放射状空间联系格局,10 a间经济联系整体略有增长,过程中虹吸效应远大于涓滴效应。(3) 网络中心势2019年达63.61%,整体中心性水平以极化效应为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凝聚子群内部成员不断发生变化,空间分割现象显著。新疆整体经济联系时空网络格局“核心-边缘”现象显著,呈现出“东北强、西南弱”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城市管治、区划调整与空间整合——以常州市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甄峰  简博秀  沈青  郑俊 《地理研究》2007,26(1):157-167
以常州市区为例,重点从产业空间管治的角度,分析了在行政区划调整下城市管治重构与空间整合。通过分析现状开发区在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空间布局与区位选址方面的问题,论文认为,当前制度框架、经济政策与要素集聚、社会文化及空间规划等方面是造成目前中心城区之间管治冲突的主要原因;行政区划调整虽然有利于城市规模的做大和某种程度上规避强大的县级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日益突出的矛盾,但当前的发展并没有有效地削减这两大空间单元之间的本质冲突。进而,论文又从制度重构、政策导向与空间整合三方面重点分析了要构建有效的市区管治模式、实现空间协调发展与整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复杂度是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其关注产业结构转型和内生增长路径,有助于理解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过程,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深化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介绍了经济复杂度的理论背景,梳理了演化经济地理视角下经济复杂度的内涵、概念及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回顾了经济复杂度的主流测度方法,并基于产业多样化与产品空间理论探究了经济复杂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而回顾了经济复杂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区域收入差异和创新等方面的实证研究进展,发现绝大多数文献证明了经济复杂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区域可以从提升产品空间密度的思路出发,通过提升产业生产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复杂度提升。中国经济复杂度高于相同收入水平的其他国家,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特殊性,这为经济复杂度理论研究提供了案例,且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胡晓辉  董柯  杨宇 《地理研究》2021,40(12):3272-3286
在全球政治经济变局和多尺度危机冲击语境下,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当下经济地理学探究区域发展动态的核心议题。区域经济韧性不仅有关本地经济属性和适应力,更受到外部联系动态的影响,在范式上需融入多尺度网络动态观。本文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中的战略耦合概念纳入到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韧性思想中,对两部分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梳理对比。在此基础上,以战略耦合不同模式(即耦合、去耦合、再耦合)为切入点,构建了一套基于“战略耦合演化”的区域经济韧性分析框架。研究结论:① 任何一种战略耦合模式,均是一种“战略性求变”和“语境应对”的能动行为过程,是理解区域经济韧性尺度性与能力来源的核心。② 两者在“连接度”“语境敏感性”“路径发展”概念上有较高的思想共性,相互融合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内涵。③ 战略耦合的能动主体、目的、嵌入性程度及方式是理解区域经济韧性特征和机制的关键,有助于从“地方-全球连接互动”的视角来综合分析区域经济韧性的初始属性(区域优势)、过程(恢复、更新和转型)、能力(恢复力、转型力和更新力)和结果(多元路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战略耦合演化视角有利于破除以往“区域主义”韧性思想,能更科学地剖析区域经济韧性的多尺度语境依赖、多主体能动过程和多要素互动机制。此外,有利于推动关系与演化经济地理范式的融合创新,对“双循环”战略下中国企业决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