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保护生命更具价值。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呵护生命、服务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工程”。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件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近几年,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由于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日渐加剧,导致我省每年因地质灾害而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件还时有发生。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他,身材高大,笑声爽朗,眉宇间透着豪气。他,用30年的坚守,付出青春和智慧,只为守护地灾防治这项"生命工程"。他,就是姜明义,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桂林站站长,2012年广西十大优秀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人命关天:担当起让群众安全避让的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生命工程,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险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不能有一丝马虎。"这是姜明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等地貌赋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风光,素有"甲天下"  相似文献   

4.
正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开始启动的。实际上也是伴随着国家在这个方面法律法规的逐步建设而成长起来的。从无到有的"地质灾害"概念最开始并没有地质灾害这个概念,以前都把地质灾害的现象叫做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一般在一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察过程当中加以研究,通常把它作为一种叫做边坡工程地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地质环境特别是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是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工作。所以,实施地质环境保障工程,营造安全的地质环境,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是做好防灾减灾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城市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近几年来,舟山地质灾害现象明显增强,尤其是2004、2005两年,发生数量和发生频率大幅度提升。本文针对舟山地质灾害现象,通过实例分析成因和防治措施,并提出笔者的一些观点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4月10日国土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59号《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4月10日国土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部长姜大明2014年4月29日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地质环境监测行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地质环境或者工程建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是"生命工程"。当前,山西省还处于防汛阶段,各地强降雨仍有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一关键时节,如何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防范?如何使受威胁群众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何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工程和经济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南京市地质环境背景比较复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合理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指出只有高度重视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才能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例如地震、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地面沉降、隧道塌陷、涌水及堤防渗漏等,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危及人员生命,造成财产损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由于地质过程导致地质体或地质环境变化而造成灾害的地质过程,都可称之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随着瑞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不断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泥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大,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大量涉及复杂的高边坡工程。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将构成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随着高速公路多年来的运营,高边坡工程的地质灾害问题将日益突出。传统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新型地质灾害防治集成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提高高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目标。我们认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所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眼下正值"七上八下"防汛关键时期,为做好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强化隐患排查,利用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平台,发挥地质、测绘、遥感、信息化等技术,切实加强对全省307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河南国土资源》2014,(4):18-18
正近年来,我们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一、以强化宣传教育为切入点,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地质环境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养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每年在4月2 2日"世界地球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湖南地质工作承载着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发展新理念的新使命,迫切需要转向"新地质";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巩固传统地质,拓展地质灾害防治、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关键矿产勘查、生态修复、地下空间勘查开发、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地质大数据建设领域以及"一带一路"新的区域,打造"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新空间、大数据"的"新地质"格局。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多发的省区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工程活动力度的加大,以及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丘陵山区暴雨次数的增多,广西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地质环境的稳定安全受到极大影响.据统计,从1998年至2005年期间,全区共发生较大的地质灾害4400多处,造成317人死亡,302人受伤,平均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而这些频发的地质灾害,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于支持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东国土资源》2004,20(1):17-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公布自二○○四年三月一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第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第四条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