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8年初,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天文研究与技术》刊登了叶泉志先生撰写的《业余天文学在中国:现状与未来》。这篇文章认为我国业余天文学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在新天体的搜寻和发现问题上成绩尤其显著,我读之,深有同感。此文先给出天文爱好者、业余天文学家和民间天文学家的区别。同时又指出在双语文献中业余天文学家与公众天文学家的细微差异:"业余天文学家对应的英文不是amateur astronomer(语义更接近天文爱好者),而应该是citizen astronomer(直译公众天文学家)",这其实是给出业余天文学涵盖范畴,非常专业。  相似文献   

2.
今天 ,在这里举行“天文学与中国天文学的现实与未来”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大多是来自海内外的中国青年天文学者 ,这样热烈的场面表现出你们对天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关心。在这里 ,我对由国外回来参加这一盛会的青年天文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组织者请我讲几句话 ,那么我就讲三点个人的意见。众所周知 ,中国是个泱泱的天文古国 ,天文学又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学科。在天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 ,它对社会的进步、对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其他科学的发展都起了不容替代的特殊的推动作用。历史上 ,有很多位天文学家 ,他们是敢于向…  相似文献   

3.
自从1979年召开首次学术讨论会以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所属之序号为51的“生物天文学委员会”,又于2004年7月12~16日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组织召开了第八次“国际生物天文学讨论会”。这些会议为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行星科学家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的良好机会,共同探讨一系列有关“地球和其他天体上生命的起  相似文献   

4.
2009国际天文年基础项目“天文学100小时”是一个全球性的、持续100小时的全天候活动。这项活动在全球范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天文学100小时”(100HA)活动的鼓舞下。2010年由“无国界天文学家”(AWB)组织积极倡导,发起了4月全球天文月(GAM)活动。  相似文献   

5.
欧洲计划在2009年发射“赫歇尔”(Herschel)空间望远镜,其镜片直径达3.5米,远超哈勃空间望远镜(镜片直径为2.4米),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空间望远镜。威廉·赫歇尔是18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仅发现了天王星,还开创了恒星天文学,他研究并假设(某些)星云是由恒星组成,提出著名的恒星演化学说;他不仅在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足迹,而且是当时最伟大的观测天文学家,为恒星天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在天文学史上他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6.
考古天文学的一百年1894年,英国天文学家诺曼·洛克耶尔写了一本叫《天文学的起源》的书,副标题是“古埃及神庙及其神话的研究”、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认为古埃及的神庙和金字塔的建造与星座有严格的联系,并猜测这些建筑的中轴线的细微差异是由于岁差引起的恒星方位...  相似文献   

7.
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指的是非职业科学家(如科学爱好者等)组织或参与的科学研究活动,业余天文学(Citizen Astronomy)是公众科学的一个经典分支。受益于科技水平的提升,当代天文爱好者有力地补充了职业天文学家无力或无暇顾及的领域,如时域天文学观测、大数据的人工分析、数据挖掘等。近年来,我国业余天文学发展迅速,我国爱好者在新天体的搜寻和发现上成绩显著,但与欧美国家的业余天文相比,我国爱好者的兴趣点比较单一,对长期监测、数据挖掘等项目的参与度低。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在业余天文学家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天文感兴趣"、"学习天文知识"、"获得乐趣"和"认识朋友"是我国爱好者参与业余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动机,这两点与欧美国家业余天文学家有着明显不同。随着我国一系列大科学设备的建成运行,公众科学和业余天文学的潜力需要得到重视。应对公众和爱好者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在学习知识和获得乐趣的同时,能为科学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24日至27日,火星与地球之间即将达到大约6万年以来最近距离之际,哈勃空间望远镜抓住这罕见的机会,拍摄了许多张火星全身照片。项目负责人、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Jim Bell说:“这些照片应该可以用做下一个10年的天文学教产书用图,因为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它们可能是从地球附近拍摄到的最精细的火星照片。”  相似文献   

9.
小行星动态     
小行星,这些19世纪初才被天文学家发现的小“精灵”,大多数游弋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间,当时可能不曾有人想到它们会给地球带来灾难。但是,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通古斯上空神秘的爆炸,美国亚利桑那州奇大无比的陨石坑似乎都表明,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并且是已经发生过的。进入21世纪,小行星做为重要的空间资源,也将会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探测目标。 近年,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越来越关注对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近地小行星搜索计划在进行中。曾有人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天文学家,找小行星就像从锅里捞饺子,一捞一大把”。那么,这些被天文学家们“大把大把”逮住的小行星,是如何被发现和命名的呢?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给大家介绍被天文学家逮住的小行星,以及它们十分有趣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客星”记录,对今日的天文学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迫切需要把中国古书中的天象记载进行改编,使它们成为可供各国天文学家利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尽可能多的样本进行尽可能多的观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统计规律。不夸张地说,天文学的发展史实际就是一部巡天史。所谓“巡天”,就是对特定的目标天区或全部可见天区进行有目的的仔细巡查。这个看上去笨拙朴素的方法,恰恰是人类与宇宙对话的最佳途径。从第谷的肉眼观天到赫歇尔开创恒星天文学,从皮亚齐发现第一颖小行星到汤博邂逅冥王星,从声名赫赫的SDSS(斯隆数字巡天)到正在实施的“盖娅”(Gaia)计划,尽管目标大小不同、手段有高下有别,但是这些名留青史的天文学家和项目组付出了巨大艰辛所做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就是翻来覆去地一遍遍对宇宙进行各种普查,而我们今天获得的几乎所有天文知识也正来源于这样的普查。  相似文献   

12.
日食史话     
日食史话天文学是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部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指出:“首先是天文学──单单为了定季节,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就制定历法,后来又发展到测定时间,都需要古代的天文学家不断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日...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是许多人关注的基础学科之一。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说过“虽然一切高尚学术的目的都是诱导人们的心灵戒除邪恶,并把它引向更美好的事物,天文学能够更充分地完成这一使命。这门学科还能提供非凡的心灵欢乐。”根据我国的社会现实,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展  相似文献   

14.
月球有“冰湖”吗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在1993年就制定了一项重返月球的计划,天文学家们试图建立月基天文台,使月球成为一个新的天文学基地,预计在2010年~2030年建成月球基地。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正处在一个黄金时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天文学家借助口径不断扩大、设计愈发精密的新一代望远镜和其他设备,做出了许多重大发现:类星体、黑洞、引力透镜弧、系外行星、伽玛射线暴、宇宙微波背景、暗物质和暗能量部位列其中。近二十年来,随着天文观测卫星和8—10米口径陆基望远镜的投入使用,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又有了一幅新的图景:这是一个由我们还不甚了解的暗物质和神秘的真空能(即“暗能量”,其特征是能置密度不变)所主导的宇宙。随着认识的进步,全新的、也更加基础性的问题摆在了科学家面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天”、“地”不仅是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社会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教育氛围中长大的我们,常会觉得“天”、“地”很抽象,远不如“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概念更直观亲切。但古人不这么看,我们的先民在未知宇宙深层奥秘的时候,只能“跟着感觉走”,先民创造“天”、“地”二词时,是把它们当作两个实体看待的,而且认为其形状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包括莫达拉谟大学英国天文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小组,在2005年3月25日的《科学》杂志上报道,他们用高能体视望远镜系统(H.E.S.S)在甚高能(VHE)γ射线巡天时,发现银河系中心部分的新天体。新天体包括两个“暗加速器”——发射高能粒子,但似乎没有光学或 X 射线对应体的神秘天体。这次巡天使银河系中已知的8个新 VHEγ射线源一览无遗。这些结果将天文学推向一个以前未知的领域,扩展了我们在一个异常波  相似文献   

18.
“恒星天文学之父”李良牛顿逝世之后,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及他发现的“经典物理”定律征服了太阳系,即人们知晓了行星、卫星,管星几乎完全服从牛顿的运动定律。后来的许多年名天文学家们期望能“测量全部天空”,查明宇宙总体细构。在此时代背景下,终于出现了一位杰出的...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在过去的十年中 ,由于科学家们富有成效的创造性工作 ,天文学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一些重要的发现 ,例如首批星系和恒星诞生之前的热宇宙 ,太阳系外恒星系统的形成 ,地外行星等 ,把对宇宙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天文学研究的意义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理解。但是向天文学科投入的规模是巨大的 ,天文学家能够为人类社会做出大的贡献无疑得益于政府、基金会甚或个人所赋予的慷慨。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天文学研究在这些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 ,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大幅增加 ,给我国天…  相似文献   

20.
黑洞的物理本质 北京天文台前台长李启斌先生有许多精辟的言论,他曾说:“越没用的学问,越受人欢迎。”其中天文学就属于没用的学问之一。不过,近些年来,天文学家们反复为其正名,把天文学描述为最重要的自然科学之一,既有巨大的潜在实用性,又有不可思议的前瞻性。经过一番努力,大众对天文学的兴趣的确与日俱增。随着太空探索的兴起,天文学甚至成了各大国的追逐目标,竞相为它加大投入。在天文学中,最没用的一个学科分支恐怕就是黑洞了,但应了李启斌先生的说法,黑洞变成了最受人欢迎的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