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韩彦奎 《地理教学》2014,(12):60-62
自主命题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问题,编制答案,并给出评分细则的过程。当前教师自主命题的积极性不高,命题能力偏低.提高自主命题能力的措施主要是:1.认识自主命题的重要意义;2.了解有关命题理论:(1)编制试题的目的和要求;(2)命题的基本原则;(3)把握不同题型的特点和要求;3.加强学习研究;4.命题的基本流程:(1)搜集积累素材;(2)编制双向细目表;(3)选取素材、分析素材,提出问题;(4)确定答案。  相似文献   

2.
肖显静  林祥磊 《地理研究》2013,32(4):653-662
对于生态学实验分类,国内外专门研究的文献很少,国内主要根据生态学学科分支和教学需要进行,国外主要根据具体的生态学实验特征进行,两者都不系统。进一步根据分类的一般原则以及文献研读,发现现有文献中对生态学实验的分类存在一定的欠缺:标准不统一、划分不全、多出子项、越级划分、概念混淆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生态学实验进行了系统分类:①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与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动机,分为各个生态学分支学科实验;②根据教学需要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③按照实验自身的时空特征、对象特征、作用特征等,分为野外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操纵(受控)实验和非操纵(受控)实验、定性实验和定量(测量)实验、自然实验和非自然实验等。  相似文献   

3.
世界非木材林产品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世界各国对非木材林产品(Non-timberforest products)的叫法有很多种,如非木质林产品(Non-wood forest products)、林副产品(Minor forest products)、多种利用林产品(Multi-use forest products)等,经多年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决定采用“非木材林产品”。根据联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和RS的四川省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彭州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选择降雨侵蚀力(R)、土壤可蚀性(K)、坡度坡长(LS)和地表覆盖(C)4个自然因子作为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对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彭州市土壤侵蚀敏感性以不敏感(37.78%)、轻度敏感(19.22%)和极敏感(22.09%)为主,中度敏感(10.57%)和高度敏感(10.33%)比例相对较小;区域内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其中最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地区,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坡度大于25.的亚高山、低山和深丘地区.研究结果将为区域内土壤侵蚀状况的宏观把握和水土保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紫色土丘陵区陡坡荒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依据.根据对实施四川紫色土丘陵区陡坡荒地典型水土保持措施区,即自然封禁或自然封禁 等高种植林草、坡改梯农耕种植和对照区即未封禁处理水土流失的多年(1983-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1.单位降雨因子ER(降雨动能*降雨量)下水土流失模数的变异系数较单位降雨因子R(降雨量)的小而最能反映研究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2.自然封禁较未封禁和农耕种植具有最显著的水土保持效果而且稳定;3.三种典型的水土保持措施中,自然封禁是日前该区荒坡地最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报70年来人文地理学的载文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何书金  赵歆 《地理学报》2004,59(Z1):198-204
根据1934~2004年<地理学报>载文及作者情况,结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扩刊版)和中国科学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1年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进行分析,从中揭示我国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现状、作者分布特点及规律、核心作者所占比例、文章的合作度等,为人文地理学发展提供相关参考的数据,从侧面反映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天山山区草地变化与气候要素的时滞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新疆天山山区作为研究区,分析该地区气候参数(降水、温度、光照)对草地季节变化影响的滞后性特征.利用研究区内各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的逐句数据、SPOTVGT时序数据和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运用时滞相关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根据13个滞后期(0~12旬)和13个时间尺度(1~13旬)分析了植被NDVI与同...  相似文献   

8.
无测站流域水文预测(PUB)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科研体会,借用"巧妇面临无米之炊"时可能用到的"借、替和种米"的应对逻辑,将无测站流域水文预测(Predictions in Ungauged Basins,PUB)的研究方法归纳为移植法、替代法和生成法.将移植法归类为两种,一是当研究地区没有测站资料(简称无资料)而周边某个地区有测站资料(简称有资料)时,如果有资料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研究地区相似,直接移用该有资料地区的资料到无资料区,即直接移植法;二是倘若周边不只一个区域有资料,那么就借用所有这些点的信息,采用插值法得到无资料区的资料,即间接移植法.定义替代法为如果本研究区域或者相似区域没有资料,但有可能"求出"资料的辅助信息,则挖掘这些信息的方法.将替代法分为两类,一是根据本研究区域其他信息,通过模型模拟、同化、融合、从本学科和多学科领域挖掘信息等技术,得到本研究区所需资料.二是根据其它研究区域其他信息得到本研究区所需资料,包括就地外延和对比流域法.定义生成法为通过获取第一手资料开展水文预测的方法,包括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通过梳理PUB的这些研究途径,探索了PUB方法发展的可能突破口,旨为推动PUB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地上生物量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塔里木河下游英苏至喀尔达依区段距离河流50~300 m的80个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一级枝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构建胡杨一级枝和树冠生物量估测模型,在精度检验基础上筛选出最佳模型,并对其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使用以胡杨一级枝条的基部直径(D)和枝条长度(L)派生因子D2L为自变量估测生物量(Sb)的模型Sb=125.546(D2L)0.654最优,使用以冠幅面积(A)为自变量估测树冠生物量(Sc)的模型Sc=0.016A2+2.291A+11.084最优,在离河300 m内,两模型平均估测精度分别为93.75%和87.01%;在离河600~1 500m进行估测时需根据修正因子进行修正,修正后平均估测精度分别为86.04%和84.32%.根据全收获法得到的胡杨树干平均材积密度(748.43 kg·m-3)和样地每木检尺数据,使用树干材积计算式和树冠生物量估测模型,计算胡杨平均标准木的树干和树冠生物量,从而得到样地胡杨地上生物量数据.这一研究将为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生物量的遥感估测和胡杨林碳汇功能研究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南极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应用量子共振检测仪 (QRS)一种基于量子分析技术的灵敏能量分析器 ,测定了 1 0名南极考察队员的生理和心理改变。在出发前 (BD)、南极居留 6月时 (AR)和居留一年返回后次日 (RE)分别采取头发进行磁场分析。测定生理和心理指标 :三碘甲状腺胺酸 (T3)、四碘甲状腺胺酸 (T4)、促甲状腺激素 (TSH)、抑郁、孤独、不容忍、压力 ,评分以正负数值表示。结果表明 ,AR和RE各项指标的量化值与BD基础值相比都明显下降 (p <0 .0 1 )。例如 ,抑郁 (平均值±标准误 , X±S X)为 :1 .1 0± 0 .80 (BD) ,- 8.3± 0 .30 (AR) ,- 7.7± 0 .36(RE) ;TSH为 :- 2 .2± 0 .92 (BD) , 9.4± 0 .45(AR) ,- 8.4± 0 .40 (RE)。QRS量化值的负向改变反映了功能的异常 ,这一初步结果证实了文献报道的在南极长期居留可引起甲状腺活动改变和心境失调。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原东部三万年来自然环境变迁的序列与幅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考察和室内样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风沙堆积、冰缘现象、冰川遗迹、湖泊演化、孢粉分析和古土壤等的研究,将青海高原东部三万年来的自然环境变迁划分了八个阶段:末次冰盛期早期(30000-23000a.B.P)、末次冰盛期(23000-14000a.B.P)、晚冰期(14000-12000a.B.P)、早全新世温暖期(12000-8500a.B.P)、早全新世寒冷期(8500-7000a.B.P)、中全新世高温期(7000-3500a.B.P)、新冰期(3500-2500a.B.P)和晚全新世温和期(2500a.B.P以后):并恢复了各期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2.
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土壤溶解性无机氮的提取方法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红萍  梁涛  张秀梅  夏军 《地理研究》2005,24(2):236-242
用2M KCl溶液(5:1)、饱和CaSO4溶液(5:1)、0.01M CaCl2溶液(20:1,100:1) 和去离子水(20:1,100:1)4种提取液、6种提取方式,采用Auto-analyzerⅢColorimeter (Bran Luebbe),水杨酸-次氯酸盐法和Griess-Ilosvay法测定并对比了北京地区4种天然土样的溶解性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性硝态氮的测定结果不受提取液和水土比(小于100:1)的影响,而溶解性氨氮测定结果受影响较大。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对于土壤中可向水体迁移的溶解性无机氮含量的测定,应根据来水水源特征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浸提剂和水土比。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森林内外主要气象因子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在祁连山森林内外建立两个相同的地面气象站,对气温、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子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同期林内外气象因子的差值来分析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平均气温、土壤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对林外明显偏低,但是,林内湿度相对林外偏高;(2)林内温差和湿度变化幅度明显较林外小,从生态环境学的角度揭示了森林小气候功能,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北方山区易发的自然灾害之一,雨量站网的合理布设和优化有利于剖析降水的真实影响和洪水情势变化的时空特征,提高中小河流域山洪预警(报)精度和防(减)灾能力.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考虑地形、河网、气象等因素,提出面向山洪预警的雨量站网优化方法;根据现代化水文建设要求,在综合分析区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防(报)汛任务和山洪预警(报)要求的基础上,对张家口市雨量站网进行合理化布设研究.张家口市现有雨量站网监测控制面积约为62.9 km2/站,常年报汛站主要分布在干流地区,洪灾重点防治区内站点布设不足,预警(报)和防(减)灾能力较弱;对张家口市三大流域拟增5个雨量站,优化后站网密度可增加2%~5%.  相似文献   

15.
了解森林生物量碳分配特征,对于森林碳贮量和碳汇估算、森林碳汇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青年(约47 a生)和老龄(约120 a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和生物量异速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碳贮量,并分析其高度级、径级和树种间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青年林碳贮量为115.03 t.hm-2,老龄林碳贮量为224.43 t.hm-2;2)青年林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Ⅶ级(15~17 m),为23.17 t.hm-2,而老年林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Ⅷ级(17~19 m),为62.96 t.hm-2;3)青年林中Ⅵ级(15 cm≤DBH<17 cm)的碳贮量最高,为34.25 t.hm-2,占总碳贮量的29.77%;在老龄林中最高碳贮量集中在XIX级(DBH≥41 cm),为60.03t.hm-2,占总碳贮量的26.78%;4)2个林分绝大部分碳贮量都集中在少数树种,大多数物种对碳贮量的贡献很微小.  相似文献   

16.
小流量测验是库姆塔格沙漠资源环境本底调查的重要内容.根据库姆塔格沙漠及周边河流泉水野外水文调查(2007-2009),对9条河流泉水16处断面进行了流量测验,分析小流量测验方法及其误差.调查研究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及其周边溪流和泉水枯季径流小,多数河流不适宜用流速仪法实测流量;(2)用V形薄壁堰进行流量测验,其随机...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采自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亚高山水系源头地带(大致25°40'N,118°11'E)泥炭沉积洼地的孢粉纪录,对该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近4 000年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孢粉记录和其他沉积资料显示,3个取样点的泥炭沉积开始于4 000年前,很可能是全新世后期气候转冷的结果.在距今4 000~1 200年前期间,戴云山脉上部(海拔1 300~1 600 m)的植被为亚热带针阔叶混交类型,优势种属包括Cryptomeria(柳杉)、Castanopsis(栲)、Quercus(栎)和Tsuga(铁杉)等.距今1 200年前左右,该区域的植被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表现在上述优势属种的孢粉在样品总孢粉数的比例突然下降,而Pinus(松),Gramineae(禾本科)以及Dicranopteris(芒萁)等属种的比例则提高了.这次剧烈的植被变化在其中的一个泥炭钻孔中留下了一层粘土记录,它代表了当时流域内植被受破坏后出现的严重土壤侵蚀.从泥炭沉积提取的孢粉记录还可以看出,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松林是一种次生植被,它是人类不断干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海 ( 66°0 .3′N75°1 8.6′N ,1 5 3°36.5′W 1 74°5 9.5′W )和白令海 ( 5 5°5 9.8′N66°0 .3′N ,1 73°2 1 .1′E1 75°5 3.9′W)采集的 5 1份网采样品和 2 4份水采样品 ,鉴定浮游植物 3个门类 38属 1 2 1种 (含变种和变型 ) ,都是真核藻类。其中楚科奇海有 33属 1 0 3种 ,白令海有 2 5属 71种 ,两海区共有种 49种。这些种类可分为 4个生态类群 :( 1 )北极类群 ;( 2 )北极、亚北极北方类群 ;( 3)北方温带类群 ;( 4 )世界性广温类群等。主要优势种有楚科奇海的格鲁菱形藻 (Nitzschiagrunowii)、诺登海链藻(Thalassiosiranordenskioldi)和聚生角毛藻 (Chaetocerossocialis)等和白令海的西氏细齿状藻(Denticulaseminae)、柔弱菱形藻 (Nitzschiadilicatissima)、成列菱形藻 (N .seriata)和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longissima)等。楚克奇海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 ( 8.32× 1 0 7个 /m3)远高于白令海( 1 .5 8× 1 0 6个 /m3)。文中还讨论了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善明 《地理研究》1985,4(1):54-62
本文根据河谷阶地对比,沉积相特征,孢粉组合,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组合和14C、古地磁年龄数据,探讨滦河(东部)冲积扇的形成时代、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为研究唐山山前平原地下水储存条件提供一些论据。  相似文献   

20.
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分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采用H·J·纳尔逊(1955)的城镇职能分类法,根据我国1979年国家统计资料,对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城镇进行了类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