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肖王汪 《气象》1987,13(11):57-57
四川省气象台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在1986年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提高,使其基本上达到初步完善。1987年5月1日—7月10日,每日两次投入业务预报,共预报142次。其效果如下。 1.预报有无暴雨的准确率高 预报有区域暴雨18次,出现区域性暴雨17次,另一次属局部暴雨。预报无暴雨107次,正确106次。出现无规则可循的(即无预报意见)17次。其中有一次属于区域性弱  相似文献   

2.
1 3、4月份学术报告会已分别在3月23日、4月6日举行.报告人及报告内容是: 张学文:熵气象学;蔡承侠:全国大气环流和中期天气预报学术交流会介绍;徐吉庆:非线性系统研究——气象理论研究新阶段;邓子风;暴雨预报研究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00年6~9月淇、卫河流域降水资料,采用单元综合评判法确定流域暴雨日,并对暴雨日进行分型,确定暴雨预报天气学指标,建立暴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梅汛期江淮地区的区域性暴雨个例基础上,确定区域性暴雨天气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采集ECMWF,T_(42)产品等国内外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其进行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释用,建立下江淮梅汛期暴雨中期客观预报系统(简称ZMSR系统)。系统在IBM-AT机上研制,运行,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客观化。系统运行后可得出48—72小时内有无区域性暴雨的客观预报。 1 资料及代表站的选取 本文取南京、南通、苏州、芜湖、安庆、屯溪、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11个测站为代表站。规定日雨量≥30mm为一暴雨日,选得1989—1991年梅汛期共95个样本,其中有区域性暴雨(要求有3个站点以上出现暴雨)共21个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2%。  相似文献   

5.
全国暴雨研究学术交流会于1992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涉及到暴雨的气候背景,大尺度环流特征,中小尺度天气特征,暴雨的成因和诊断分析,卫星云图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暴雨的数值试验以及暴雨预报的检验、灾情的评估等。以1991年初夏江淮特大洪涝作为重点讨论的个例。  相似文献   

6.
陈新强 《气象》1986,12(1):37-37
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暴雨、洪水监视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1—5日在厦门举行。全国水利及气象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共11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技术总结,其中50篇在会上作了交流。主要内容有:暴雨、洪水的成因及规律的分析以及预报方法的研制;暴雨、洪水的监视及预报的经验总结;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及洪水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等。  相似文献   

7.
夏承仁 《气象》1986,12(2):50-50
以贝尔威利先生为团长的美国暴雨预报代表团,自1985年11日15日至23日,对中国武汉市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受到了以章淹教授为团长、袁恩国副研究员为副团长的中国暴雨预报代表团以及湖北省气象局的热情友好接待。 中美两国暴雨预报代表团于11月15日一20日在武汉市进行了暴雨预报学术交流,美国方面宣读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中心TIGGE资料的区域GRAPES集合预报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纪永明  陈静  矫梅燕  陈朝平 《气象》2011,37(4):392-402
基于全球交互式大集合(TIGGE)预报资料,研究利用TIGGE全球集合预报大尺度不确定信息,构造区域GRAPES集合预报的初值扰动方法和试验方案,并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造的初值扰动场能够表征TIGGE全球集合预报初值中的大尺度不确定信息,区域GRAPES集合预报系统可以捕获极端降水天气,对降水预报具有显著的改进作用,集合预报平均及降水概率预报能有效地反映暴雨降水特点,暴雨发生概率较高的区域与实况对应关系较好.积分初期,暴雨的预报一致性(集合离散度)和预报技巧(集合平均预报均方根误差)之间的关系显示了区域GRAPES集合预报系统是合理的,但积分后期,由于模式在积分过程中的动力调整作用,减小了初值扰动对预报结果的影响,限制了集合离散度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应用天气图、静止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场,分析了 2003年 8月 21~ 22日黑龙江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分析了乌拉尔山阻高、副热带高压和冷暖空气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的作用.得出有预报指示意义的特征.并对日本传真图的降水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在暴雨预报中也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汛期暴雨(日雨量≥50毫米)是桂北的主要灾害天气之一,而暴雨预报至今仍是天气预报中的难题。暴雨之所以预报难度大,其原因有:①形成暴雨的天气条件比较复杂,突发性强。②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规则,难以模拟。③暴雨是天气预报中的小概率事件。基于以上原因,暴雨过程和暴雨预报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气象界的热题,暴雨落  相似文献   

11.
1991 年江淮暴雨的定量预报检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hreat Score方法,对1991年6月12—15日,6月29日—7月12日江淮持续暴雨的定量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大雨和暴雨预报,目前主观预报优于客观预报。数值预报在降雨定量预报的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深圳市气象台在2004年5月8日应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作暴雨预报的分析,简要评估欧洲中心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内的强暴雨,进行了预报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研究指出: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资料样本,以天气动力学理论和强暴雨预报经验为基础,利用强暴雨预报经验对R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在检验的基础上构筑预报因子系列,依据于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采用回归方法与判别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在较短样本资料的情况下,建立起实用效果理想的强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4.
崔粉娥  王勇  李慧君 《气象科技》2013,41(4):696-702
2010年8月4-5日和2010年8月21-22日两次天气过程都是在副热带高压外围产生的沿海大暴雨天气,利用多种资料,重点针对基层气象台(站)常用的几家数值模式产品,对两次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降水量要素等方面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家数值模式产品对暴雨定量预报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降雨量级普遍偏小,对强降水中心的预报稳定性较差;在降水量级上,EC模式预报较准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产生暴雨天气影响系统位置和强度的预报,不同的数值模式有所差异;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预报,T639模式和EC模式各时效预报脊点位置跟实况场一致,但强度较实况偏弱;但对高空槽和切变线的预报跟实况都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暴雨预报中需要在参考数值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强对流工具、实况加密资料、物理量场、相似个例和经验外推等其他辅助手段提高暴雨站点预报准确率,从而提升灾害性天气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区"98.7"连续性暴雨的卫星水汽图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市连续性暴雨的水汽图像,红外云图以及常规气象资料诊断分析,研究连续性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原因,探讨利用水汽图像作连续性暴雨预报的可能性,在常规气象资料和红外云图上看不出有连续性暴雨以及暴雨结束信息,而在水汽图像上可以判断出来,这种信息对暴雨预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2009年4月16日暴雨过程预报失误做总结分析,得出当时预报失误的原因及一些预报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数值预报还不能做出完全客观和定量的暴雨预报的情况下,把主观预报经验和暴雨研究的成果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暴雨预报程序,是目前提高暴雨预报水平的实际可行的途径,也是把大量暴雨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经验预报,使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从1977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气实习台为水利部提供春季我国北方暴雨预报制作了一套暴雨中期趋势和短期暴雨预报的程序。在以后的六年中,根据暴雨研究中发现的新事实及预报实践的经验,对预报程序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下面对我们目前使用的北方暴雨预报程序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气象台自1985年5月1日起,进行暴雨预报专家系统试报。在每日08和20时,使用新研制的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预报未来12—48小时内,四川盆地暴雨的有无。至6月10日20时,共制作了73次预报,统计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本书对近10多年来,我国在暴雨研究项目中的有关暴雨预报方法加以综合介绍与评述。共5篇14章。本书着重论述我国暴雨及暴雨预报的特点,暴雨的诊断分析和预报,气象卫星、雷达资料在暴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以及有关短期、中长期预报和暴雨强度预报约40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本地降水天气时间序列,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暴雨的含义,结合暴雨成因分析经典预报思路,建立起暴雨预报逻辑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