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IS数据库的多样性派生出一些访问GIS数据库的方法。其中数据仓库应用于对动态性要求不是很强的数据操作,调节器\封装应用于动态访问较为频繁的数据访问。两者应用于动静态相结合的数据访问时效率低下。综合两种方法的化缺点,本文提出混合法,旨在提高GIS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相似文献   

2.
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中的空间数据缓存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中,由于带宽有限以及大规模的并发用户访问,海量异构的空间数据的快速实时网络传输,是提高系统性能、缩短服务响应时间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适合于地形数据和影像数据的缓存机制,以提高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交互性能。以瓦片为缓存粒度,论述了缓存瓦片索引的设计与效率,证明缓存索引的性能是令人满意的。本文提出了瓦片访问平均时间间隔最长的缓存置换算法TAIL (Tile Access average Interval time Longest),从瓦片访问的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分析了TAIL算法并说明提高置换效率的方法。对最高分辨率为30米的全球LANDSAT7影像数据集和最高分辨率为90米的全球SRTM地形数据集进行日志驱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TAIL与代表性的缓存置换算法相比,提高了瓦片请求命中率和字节命中率,同时大幅降低了瓦片请求响应时间和服务器端所处理的瓦片请求数。  相似文献   

3.
云环境下的时空数据小文件存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环境下的网络应用中存在着海量的时空数据小文件,针对HDFS处理小文件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用户访问规律与数据自身属性的数据处理方案。该方案将用户访问转化为数据请求序列,根据数据的时空属性提取并构建特征序列,通过模板匹配找到用户在不同访问模式下的特征模板,发现模板内文件之间的访问相关性,合并相关文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对小文件的存储读取效率,减小了网络应用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空间数据生产效率和数据安全管理出发,结合网络和关系数据库的优势,提出了网络空间数据生产与管理的模式,在分析网络调度、生产监控、数据访问和数据管理等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设计了网络数据生产管理软件。经实验证明,该设计是可行的,能显著提高应急情况下数据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数据访问机制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数据库系统,建立其自有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和数据字典等,基于适宜的数据访问引擎,采用统一的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在软件开发和软件使用的过程中自行组织和选择,形成访问数据库的机制,实现不同软件版本的开发。在多个地学信息类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均建立了自适应数据访问机制,这种开发方式既大大节省了软件的生产周期,也提高了软件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空间数据集成、检索和访问的问题,从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2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具有统一集成、检索和访问接口的空间数据访问组件。该组件针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统一的集成接口,实现了以ArcSDE为例的空间数据引擎和以REST服务为例的Web Service引擎,建立了针对第三方空间数据引擎和Web Service空间数据源集成方法。该组件内部构建了空间数据处理模块和Web Service数据处理模块,与空间数据集成接口相互协作完成集成并处理空间数据源的任务。同时,针对数据使用者提供了空间数据检索和访问功能,在空间数据检索接口中实现了基于要素的检索方法,能对集成后的空间数据进行快速的查询检索,达到空间数据共享、访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学模型集成框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永宁  闾国年  杨慧  曹丹  陈旻 《遥感学报》2006,10(2):160-168
通过对模型库、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方式的探讨,结合未来以分布式资源共享为特征的系统构建模式,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学模型集成框架。该框架通过将XML文档对象模型引入到模型定义中,统一了模型数据和功能的定义,基于COM技术实现了模型集成运行服务器和模型服务访问组件。模型服务器扩展了传统模型库的功能,为异构模型提供了集成和运行环境;服务访问组件实现了面向对象的服务访问接口,为应用系统开发提供了一致的集成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 Service的GIS源数据集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目前GIS数据格式的多样化和数据转换的复杂性出发,在Web Service技术规范和OpenGIS服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GIS多源数据集成模型。对模型的Web子系统层、服务注册层、统一管理层以及编码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介绍了应用该模型实现对多源数据的访问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尺度格网数据访问效率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格网空间索引的多尺度格网数据索引编码体系。该索引编码有着较高的编码和访问效率,较好的满足了多尺度格网数据分析时的效率需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用户访问服务负载均衡的分布存储要求和磁盘连续读取的合并存储要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访问行为的综合考虑存储节点连续读取效率和网络负载均衡效率的空间数据存储组织方法(combined strategy of data placement and load balance,CSDL)。该方案根据用户访问行为,通过空间数据的访问相关性计算,将热点数据分布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以实现用户并发访问时的负载均衡;同时,通过对存储在相同服务器内数据的并发度计算,将并发度高的数据存储在连续的磁盘空间上,以实现磁盘存储服务的连续读取。CSDL方法试图同时从上层应用的负载均衡和底层磁盘效率两个方面对空间数据的存储进行分布组织,以提高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45.2%~245.3%的系统平均请求响应时间,与此同时,分布式服务器节点的负载均衡度可提高约0.5%~440.9%,能满足大规模分布式环境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尺度格网数据访问效率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格网空间索引的多尺度格网数据索引编码体系。该索引编码有着较高的编码和访问效率,能较好地满足多尺度格网数据分析时的效率需求。  相似文献   

12.
栅格地图网上发布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栅格影像库(海量数据)在互联网上的发布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在实现过程的数据库连接池、并发访问、影像数据的压缩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PowerComMap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为核心,重点介绍了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平台PowerComMap的设计,并主要以其数据访问组件的实现为例,说明了组件式软件并不是传统软件的简单“包装”。  相似文献   

14.
王方雄  吴边怡凯 《东北测绘》2007,30(6):12-14,18
阐述了移动GIS的概念,提出了一个由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所构成的分布式体系结构,介绍了移动接入技术、移动访问技术、移动定位技术、嵌入式技术和语音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政务信息资源分布式网络化的趋势下,开放性和集成性成了政务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政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与共享服务就是对分散不同地域的数据加以集成和整和,实现统一的访问模式和管理。本文结合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情况,从数据集成,数据共享到政府部门专题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地质调查安全保障(CGSsafety)系统对提升地质调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CGSsafety系统采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受海量数据存储和高频次数据访问问题的制约,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北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求,也难以适应持久的、高性能负荷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快速读写需求.分析了CGSsafety系统对海量时空监测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需求,基于时序数据库技术,阐述了CGSsafety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实现和应用效果,从而解决了传统数据库在处理海量时空监测数据时遇到的存储容量和访问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广春  仲伟政 《测绘通报》2015,(3):115-116,120
在桌面端, 针对瓦片地图数据存储特点, 采用ArcGIS Engine的自定义图层, 实现了瓦片地图的动态加载与投影;利用异步访问技术、线程池技术, 实现了服务器瓦片数据的访问和本地缓存;并在济南高新区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OGSA-DAI的空间数据访问和集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思想,将开放网格服务结构下的数据访问与集成中间件技术引入到空间数据库系统中,扩展了OGSADAI客户API接口,实现了空间数据的访问和集成。  相似文献   

19.
用于运动估计的高效三步法的VLSI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效三步法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数据流和相应的VLSI结构。该数据流充分利用参考帧搜索点之间数据重叠的特征,以减少数据存储器访问的次数,从而减少了运动估计中功率消耗最大部分的操作。通过对各种测试序列的仿真证明,该VLSI结构有效地实现了高效三步法,适合MPEG-4和HDTV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基础地形图建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SuperMap5.2平台访问Microstation基础地形图数据的三种方式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比较,基于数据库型数据源方式,以广州市1300km。的1:500基础地形图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建库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最后针对SuperMapObjects中没有直接提供视图改变事件的局限性,通过程序开发实现了入库后海量基础地形图数据的动态加载和浏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