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娟  徐海 《四川气象》2002,22(2):27-31
2001年7月26日20时-27日20时,成都地区出现了入夏以来首场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据成都市气象局观测报告显示,此次降水过程全区均超过50毫米,其中有四个县站超过100毫米,出现了大暴雨。这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方出现洪涝,受灾人数达22.94万,直接经济损失4千万元。本文将对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和MICAPS系统提供的物理量场网格资料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湖北气象》2008,27(1):94-95
一、雨情 200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17时,贵州省黔东南州所辖10个县普降大暴雨。其中,丹寨、剑河、岑巩、施秉等4县日最大降雨均超过150.0mm,突破当地自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降水极值;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丹寨县的泉山水库,达到了233.0mm(图1)。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所罕见。  相似文献   

3.
-、前言 1988年8年7日20时至8月8日08时,我市有5个县降水量超过50毫米,其中金陵河上游宝鸡县的上王乡、新街乡出现了大暴雨,上王乡一小时降水量达155毫米,该乡6小时共降水208毫米。如此强烈的大暴雨,在宝鸡是有记录以来空前的。从金陵河流量来看,超过了记录最大的1937年的洪水流量,因而使金陵河下游的宝鸡市洪河溢出河道,局部厂矿受淹。二、水汽来源一是水汽;一是上升运动。这里首先来分析一下水汽的变化。在过去的30多年中,  相似文献   

4.
1984年7月12日,菜芜、沂源出现了一次大暴雨。4小时降水120毫米,中心雨量达260毫米,是近10年来所未有的。这次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11日20时到12日8时。暴雨开始前受低空切变和地面静止锋影响。从11日20时起,随着低涡和地面气旋波北上东移,在暖区内出现了暴雨,本文利用现有的资料,对这次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都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次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出现敢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些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1989年6月27日至7月4日,浙中的西部地区出现了连续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总雨量都在300毫米以上,尤其是衢州各县均超过了400毫米,最大降水中心位于开化县,达545亳米,为历史同期雨量的一倍以上。在这次连续暴雨过程中,以逐日8时的雨量统计,24小时雨量有4次出现100亳米以上,即4个大暴雨日(表1)。这次过程的雨强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都是解放以来所罕见的。兰江遭遇到几十年未遇的特大洪峰袭击,给我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1降水概况2009年6月19日、7月20日和8月17日在黑龙江的南部地区发生了3次暴雨过程。6月19日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黑河局部地区遭受了大暴雨袭击。19日01-24时,有9个加密雨量站降水量达到100 mm以上,74个站降水量达到50mm以上,其中,齐齐哈尔曙光乡的降水量超过150mm。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降雨时段集中在19日的  相似文献   

9.
1987年6月14日河池市境内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日雨量达186.7毫米,仅次于1960年5月7日209.6毫米的极值。但降水强度和高强度降水维持时间,是历次大暴雨所不能比拟的。它的一小时最大降水量是80.0毫米,二小时最大降水量是112.2毫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造成了严重灾害。下面侧重观测资料分析这次过程:  相似文献   

10.
1天气实况和主要灾情 2004年9月3~6日,四川省的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泸州、内江、遂宁、德阳、宜宾、凉山等十二市州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有39个县(市)日雨量达50毫米以上.暴雨主要集中在南充、巴中、广安、达州等市,有12个县(市)及30个乡镇的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渠县、宣汉、武胜、营山、开江五县的日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渠县为272.9毫米.这是四川省2004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同时,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与川东北地区历史上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比较,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比较指标:中心强度和大暴雨范围),也是四川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9、10月份最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对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四川省有关市县气象局和省气象台均提前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次强对流大暴雨过程浅析王仲文(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1995年8月10日20时到11日晨,宝鸡出现了强对流型大暴雨,降水局地性明显:凤翔县3h降水超过90mm,日降水量113mm,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而相邻的宝鸡、千阳、麟游日降水量较小。...  相似文献   

12.
1 连续暴雨实况1995年讯期,我区降水持续偏多,4至5月偏多6成,尤其是6月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全区性连续暴雨过程.其降水过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暴雨多,雨量大,整个6月份全区共出现暴雨80站次,其中大暴雨24站次,特大暴雨2站次,以万年站暴雨次数为最多,达10次,其中大暴雨3次,特大暴雨1次.6月分全区平均降雨量为849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310毫米)多539毫米,以万年站1053毫米为最多,婺源站652毫米为最少,全区除婺源外均突破建站以来的最大纪录.二是来势猛,强度大,6月2~3日,22~26日两次连续暴雨来势之猛,强度之大,历史少见;6月3日波阳、万年出现特大暴雨,日雨量分别为291毫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九年五月九日——十三日,在地面静止锋和高空低涡、切变线等系统的共同影响下,桂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暴雨过程,过程总降水量在一百毫米或以上的达二十七个县市,面积约六万五千平方公里,最大降水中心位于永福,达327.1毫米,24小时最大降水量,永福达200.8毫米。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天气系统的移动路径、强度以及地形对暴雨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本文主要依据永福县的地面气象资料,从天气系统及地形两方面来分析这次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受台风环流及西南季风的影响,17日20时-18日20时,崇左市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是造成台风路径偏西北行的原因,活跃的西南季风及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气流汇入台风东侧造成中低层的东南风急流为此次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能量和水汽,台风登陆后仍维持较大强度是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MICAPS3.0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红外云图和海南省乡镇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10月12日08时~15日08时海南岛出现的大范围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天气环流(冷空气、热带低压、低空急流等)对此次大暴雨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物理量场(相对湿度、涡度、散度等)是造成强降水云团的发展、加强及维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红外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10月21日三亚凤凰机场出现的大范围大暴雨过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冷空气、热带低压、低空急流等天气环流对此次大暴雨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相对湿度、涡度、散度等物理量场是利于强降水云团的发展、加强及维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91年6月8~11日,钦州、防城连续出现了大暴雨天气,过程降雨量钦州为662毫米,防城为775毫米。其中9日08时至10日08时,钦州、防城分别降416毫米、335毫米的特大暴雨。使当地江河泛滥成灾,而在钦州地区东部的灵山,浦北只出现了中雨和大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1992年8月31日到9月2日,烟台市发生了一场强降水过程。其间,8月31日20时到9月1日20时,烟台市各台站24小时雨量中,除招远为87.2毫米外,其它各地均大于100毫米,为大暴雨。长岛雨量达149.9毫米,为全市之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西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13日02时~08时发生在山西省中部的短时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在深厚的暖平流条件下产生的大范围降水,低空急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水汽来源;而雷达回波上表现出中尺度弥合回波,说明在局地动力和热力条件下加强发展的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96年第二季度我省天气的主要特点是:龙舟水明显,暴雨集中期明显,但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中间少两头多。平均气温前期偏低,后期偏高。1降水时段明显,中南部多暴雨3月28~30日,本省出现连续暴雨,3天内测得日雨量超过38.0毫米的台站有49个,从而我省的开汛日提前到3月30日。4月18日夜间到19日,受锋面低槽影响,我省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部分地区还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烈对流天气,造成了较大的损失。4月30日到5月7日,我省出现连续大雨到暴雨的天气,其中西南部在《月30日和5月5日出现了大暴雨。5月24~29日,本省出现连续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