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万金 《地震研究》2012,35(2):288-294,296
通过对现有地震分析软件所配置的震相走时表文件的结构类型及优劣进行分析,将震相走时表分为4种组合结构并分析其实用性。在IASPEI91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适用面广、灵活性强、能存储各种结构走时表的新型走时表文件结构。应用这种新型结构震相走时表,地震分析软件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走时表,实现精细定位,并为数字化测震台网快速利用测震资料编制和应用高精度的区域震相走时表创造了条件,对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
走时表是测震分析和台站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本文所提供的简便J-B近震走时表,可解决测震分析人员反复查表的问题。只需进行简单的计算,便可提高地震的分析处理效率。走时表简化的基本原理如下。根据近震地震波的时距方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近震走时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浙江、福建两省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浙、闽、台三省及邻近海域地震的观测资料,以单层均匀地壳模型,利用统计和速度正反演方法,得到P_n、P_a、S_n、S_a波的速度值和地壳厚度H,编制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近震走时表。统计表明,本走时表比J-B表及中国地震走时表更适合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观测的实际,可供该区地震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有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长期地震观测发现,北京地震台实际地震记录的震相走时与全球地震走时表IASP91之间存在走时偏差。结合北京地震台及周边地下40km精细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和AK135模型,构建其地震走时表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该地震台2003--2008年NCDSN地震观测实际走时比对,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正,最终建立北京地震台地震走时表。  相似文献   

5.
走时表不仅是鉴定地震图上的震相、确定震源参数的重要工具,而且其走时提供了有关地球内部最重要的资料。所以,走时表是地震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不可少的工具。由于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范围的走时表(如 J—B 表)已不能适应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尽快做出精确度更高的区域走时表便成为广大地震工作者十分迫切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为将新型二进制结构走时表文件实际应用到测震分析软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二进制结构综合走时表文件的通用程序,给出查询震相走时的算法,并成功配置到地震分析软件中用于地震定位.使用者只要仿照该通用程序的结构框架,根据需要适当修改程序,就能快速生成适合地震台站定位的走时表文件.  相似文献   

7.
最近出版了一种取代长期以来地震研究人员惯用的杰弗里斯—布伦或赫林走时表的新走时表。这个由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1991年出版的走时表是以肯尼特(B.Kennett)为核心的 IASPEI 地震算法委员会编制的,由肯尼特本人编辑,并整理成纸皮(182毫米×257毫米)的形式。该表不仅收罗了主要的体波、核反射波、核震相的走时,还包括作为其计算根据的速度结构和椭球校正  相似文献   

8.
对黑龙江省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建立以来五大连池火山区域所发生的天然地震,挑选出其中定位精度较高的85个地震,利用观测的地震波走时反演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单层平均速度模型的五大连池火山区域走时表.试用结果表明,使用新走时表处理资料精度较J-B走时表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专门会议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与验收小组、对局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分区地震走时表》进行了评审与验收。 评审与验收小组分别对各区地震走时表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并对总体成果进行了评审和验收。专家们认为《中国分区地震走时表》具有中国分区特色,经过严格的数据检验和试用考验,是我国地震学界近年来一项重要科研成果。该表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台网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LNL-G3Dv3全球P波三维速度模型,应用FMM软件包计算并建立了中国地震台网990个台站的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该走时表覆盖了以台站为中心的水平向20°×20°、 垂直向-5.1—80 km (向下为正)的三维空间. 其水平向间隔为0.2°,垂直向间隔为5 km.这样对于任一深度小于80 km的震源,均可以应用此三维走时表计算其到周围10°范围内台站的走时.中国地震台网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的建立,对于改善区域初至P波走时预测,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西地区分区近震走时表的编制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丽  张美仙 《内陆地震》1994,8(2):109-117
主要以山西太原、大同、临汾3个遥测台网的记录,结合山西省内及邻省部分台站的地震观测资料,用勘探、爆破与测震方法得出山西地区地壳模型结构。用观测走时与理论走时对比,划分出6个区域,计算出"山西地区近震走时表"及"山西南部地区近震走时表"。检验结果表明,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及深度等各项参数较J-B走时表均有极大的提高。经试用确认其适用于山西地区。  相似文献   

12.
胡瑞贺 《华南地震》1993,13(4):47-50
利用由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测定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相走时等地震参数,检验了该表在广东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不仅适用于广东地区,而且在精度和准确度方面均优于J-B表。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速度模型)的精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龙生 《华南地震》1994,14(1):44-47,59
利用166次地震资料,通过3种地壳速度模型的对比,按照规定的评判原则,对《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速度模型)对福建及其邻区的地震定位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地壳模型(走时表)比J-B模型(走时表)更适合于本区地震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多层地壳模型近地震波走时表计算方法及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计算区域地震波走时表的方法,整理出完整的多层地壳模型四类近地震波时距方程式,详细讨论了理论时距方程及其数值解法,取得了拟合观测时距曲线的方法和经验,设计出理论时距方程求解、拟合观测时距曲线及编表的比较完整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用声波时差测井估计异常地层压力的大小,阐述了三个观点:1.估算异常地层压力的一般公式;2.孔隙度随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但是,在异常地层压力井段,孔隙度变化偏离这一规律;3.用声波时差测井孔隙度确定异常地层压力井段的等效深度点,从而用它来估计异常的地层压力。 异常地层压力主要用来发现高压油气层,预测岩石破裂压力强度,合理地、经济地选用钻井泥浆比重,提高钻速,保证安全,特别是用于指导海洋钻井、深井和超深井钻井以及确定完井方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中还列举了应用声波时差测井估计异常地层压力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P波走时特征。从2°到26°的走时可以近似用三段直线来描述,视速度在10°和19°附近有明显的变化。推断的上地慢结构表明:高原上地慢顶部属于岩石层范畴,P波速度为8.11±0.04公里/秒:腾冲地区存在低速层,其速度为7.59±0.09公里/秒,深度在40公里至170公里之间;“20°间断面”的深度在450~500公里,界面下的速度约为9.9公里/秒;从M界面至“20°间断面”之间的P波速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此外,还对本文结果的构造物理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区域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资料,采用网格的方法划分等区域,将观测走时和理论走时对比,计算出适合本地区的区域走时表。  相似文献   

18.
尝试应用一种同时获得地壳二维速度结构和界面形态的地震走时反演算法, 通过分别反演P波和S波速度结构, 计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泊松比分布的方法, 并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测深剖面(L1)进行处理解释. 计算表明,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基于正演计算方法的诸多缺陷, 是计算测深剖面泊松比分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特别是在对火山岩浆系统及地壳断裂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 天池火山口下的地壳低速体内有一宽约30 km、 高约12 km的高泊松比异常区, 其泊松比值高于周围介质8%左右, 应为高温熔融岩石介质, 即岩浆囊. 在其上方直至上地壳顶部有一高泊松比条带, 代表了热物质上移的通道. 在其下部高泊松比区域, 局部深达莫霍面形成了地幔热物质底侵的可能通道. 三维台阵观测的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均与上述结论相印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反射走时提出厂工程物探中浅层反射成像的新方法在局部范围内可将地层各界面视为平面,求取界面深度、速度诸参数,整个剖面的成像只需反复在局部范围内求解数值模拟表明方法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等特点对清水江三板溪水电站坝址两个剖面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与现有资料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区地震P波和S波走时表实测地震的效果如何?本文给出了一系列地震的实测结果,对比J—B表和其他走时表分析表明,建立在中国地区实际观测数据所独立算出的中国地区地震波走时表,更适合于实际情况,用以测定中国地区震中的参数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