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黔东南排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和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特征的讨论,认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地层,成矿流体是建造水和大气水混合的地下热水。矿床为中低温地下热水渗滤成因,是燕山晚期成矿流体在构造应力及热动力的驱动下循环淀积所形成。  相似文献   

2.
贵州独山半坡锑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半坡锑矿田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典型矿床产出特征,研究了矿田内地层、岩石、断裂构造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配特点及与锑成矿的密切关系,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黔西南和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硅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为依据,重点采用硅同位宋结合硅质阴极发光分析,再配合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系列元素、其它稳定同位东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并应用纳米成矿理论,探讨了该类型金矿含矿流体的起源、运移和成矿过程,认为原生含矿硅质流体可能主要直接起源于上地幔分异,其运移成矿过程表现为:沿深大断裂主通道由深至浅快速运移时,沿途进人次级容矿构造并向不同的有利于赋矿的地层渗透交代而成矿,初步揭示了有一定深度和埋廒封闭条件是该类型金矿成矿的有利条件,具有在深部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潜在远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矿床构造,围岩岩石成因变化和交代蚀变,金-多金属矿化分布规律,以及矿石矿物成分,矿化流体成分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溶液的物质和水的来源,建立了矿床的动力地质-成因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含矿构造形成的次序、流体和溶液成分的演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陆建军  陈小明  翟建平 《矿床地质》1998,17(Z4):795-798
华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可划分为4个成矿体系:盆地流体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地层水,形成以紫木凼、戈塘为代表的矿床;盆地流体-大气降水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由沉积地层中地层水和古大气降水组成,形成的矿床以高龙、金牙为代表;石油卤水成矿体系,成矿流体是来自沉积地层中的富含有机质的盆地流体,以大量有机质参与成矿为特征,形成的矿床以三都-丹寨金汞矿为代表;岩浆水,盆地流体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和盆地流体构成,形成以皖南、赣北地区为代表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贵州西南部SBT与金锑矿成矿找矿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地质调查与矿产地质勘查基础上,采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和综合分析方法,系统总结了10余年来SBT研究成果。本文详细阐述了SBT的特征,对与SBT密切相关的金锑矿的成矿时间、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性质、成矿的动力学条件和成矿热液运移方向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域金锑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出了金锑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辽宁王家崴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崴子金矿床赋存于辽南古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矿床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天空表明,成矿元素和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盖县组地层和岩浆水分别是主要的矿源层和成矿流体;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导致金的多次富集;成矿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王家崴子金矿床是具有多来源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张家口金矿床金矿物的形态标型、粒度标型、成分标型及成色标型等的研究得出:本矿床形成于中高温、中深成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属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涛发  岳书仓 《矿床地质》1998,17(Z1):149-152
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近年来与成矿带有关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和成矿规律等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区域成矿基底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系列、构造、地层、岩浆岩,以及含矿流体来源、演化及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1地质背景云南东川博卡地区位于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中南部,该地区分布着中元古界昆阳群巨厚浅变质岩系。吴富强等(2011)从矿区地层、岩浆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角度探讨了博卡金矿床的成因,依据稀土元素的分析研究了博卡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而分析了其成矿过程及机制。据郝珺(2009),博卡金矿中的流体包裹体以液相为主,成分有富钾富钠两种,说明成矿流体是深部热水  相似文献   

11.
牟乳成矿带是胶东半岛金矿集区三大金成矿带之一,但带内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仍存在着较大分歧。范家庄金矿床是近年在该成矿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床,其成矿流体的研究较为薄弱。鉴于此,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入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对范家庄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金矿体主要产于侏罗纪弱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呈脉状、透镜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该矿床热液成矿期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石英-粗粒黄铁矿阶段(成矿早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示,矿床中的原生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另有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别为167.2~297.5℃和168.4~253.6℃,盐度(w(NaCl))分别为3.55%~22.65%和2.58%~12.05%,密度分别为0.77~1.06 g/cm3和0.84~1.02 g/cm3,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与中温热液成矿系统流体特征相一致。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成矿压力为45.8~68.7 MPa (平均为52.8 MPa),成矿深度为5.38~6.71 km (平均为5.93 km),显示出中浅成成矿的特点。成矿流体H-O同位素示踪显示,成矿早阶段流体的δDH2O-SMOW值介于-96.9‰~-89.0‰之间,δ18OH2O-SMOW值介于-4.3‰~4.5‰之间;主成矿阶段的δDH2O-SMOW值介于-90.7‰~-85.3‰之间,δ18OH2O-SMOW值介于-5.4‰~-0.2‰之间。由此认为,范家庄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且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大气降水的混入比例增加。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认为范家庄金矿床应属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深沟金锑矿床位于青海省中祁连成矿带西段,地层划分属于中祁连-太白地层小区.在野外工作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内不同地层、岩性特征、构造条件、岩浆岩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矿,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汽水热液与地下水合物.矿体产状受到构造破碎带与岩体的双重控制.由于多期次地质构造活动影响,区内成矿元素受到了多次分异、富集,部分地段矿体品位较富,是一处具有找矿潜力的金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刘锋  张超  杨富全 《矿床地质》2012,31(6):1277-1288
加尔巴斯套铁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中。该矿床与产于额尔齐斯构造带北侧的可斯尔鬼花岗岩有直接的成因关系,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岩体SHRIMP U-Pb年龄表明,该矿床略晚于287 Ma形成;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阶段流体除岩浆水外,还有较多大气降水的参与,成矿流体主要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走滑-伸展背景下的可斯尔鬼花岗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阿尔泰南缘由走滑-伸展引发的大规模岩浆作用造就了区内有关铜、锌、镍、金、铁等广泛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吉林延边闹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闹枝金矿床地处延边—东宁金矿带西段,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体内的石英脉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及含金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金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少量的含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3.5℃~375.9℃,盐度为3.4~8.13 wt%NaCl;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16.5℃~431.6℃;含NaCl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3.9℃~393.2℃,盐度为38.21~45.3 wt%NaCl。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可能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矿床成因属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北喜马拉雅扎西康铅锌锑银矿床成因的多元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西康矿床是北喜马拉雅金锑多金属成矿带中发现的唯一一个大型Pb-Zn-Sb-Ag共生矿床.矿体赋存于SN向的高角度张扭性断裂带中, 该矿床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硫锑铅矿和辉锑矿等硫化物的δ34S值为4.5‰~12.0‰, 多数集中在8‰~11‰, 富集重硫且变化较小, 表明其硫源是一致的, 主要来源于围岩中的海相地层还原硫.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在18.474~19.637, 15.649~15.774和39.660~40.010范围内, 并成一条直线, 具有放射性异常铅的特征, 投图落在上地壳铅演化线附近.流体包裹体的δDV-SMOW为-127‰~-135‰, δ18OH2O为-13.7‰~12.4‰, 偏向于西藏地热水的分布范围; He-Ar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壳流体和饱和大气水的混合, 没有明显的地幔流体成分混入.其多元同位素组成与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金或金锑等其他矿床具有明显的差异, 表明其成矿作用具有特殊性, 在中新世随着印度与欧亚板块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走滑阶段转换, 在北喜马拉雅构造带内形成一系列的SN向高角度断裂, 并促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熔融层, 引起局部热流值剧增, 地温异常梯度增大, 驱动地下水对流循环, 萃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一套浊流或喷流灰黑色碳硅泥岩系地层中的成矿物质, 沿着SN向断裂带充填交代成矿, 属于沉积-构造-热泉水改造的多阶段充填交代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6.
西南三江北段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大型铜(钼)矿床。虽然该矿床在找矿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关于矿床成矿模式的理论研究较少。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花岗斑岩的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C、H、O同位素组成,探讨其热液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体,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热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床三维立体模型,其成果为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莱州市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内,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2种类型。随着胶东金矿床研究的深入和三山岛金矿资源的不断减少,对三山岛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及深部开发前景问题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对三山岛金矿床2种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代表成矿早—中期的蚀变岩型矿石形成于中温(均一温度为325~240℃)、低盐度(2.07%~6.88%)、低密度(0.720~0.868g/cm3)、酸碱性不均匀(pH=3.27~10.43)、以氟化物和氯化物为成矿物质载体的还原性流体;代表成矿中—晚期的含金石英脉型矿石形成于中—低温(均一温度为306~160℃)、低盐度(1.05%~9.73%)、低密度(0.739~0.962g/cm3)、碱性(pH=9.25~9.85)、以氯化物和硫化物为成矿物质载体的还原性流体。成矿流体性质的转变反映了成矿流体处于由比较封闭到比较开放的构造环境的转变期,且成矿流体早期以原生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变质水、大气降水以及海水的参与作用。三山岛金矿成矿深度为2.5~5km,根据目前的开采深度推算其深部还有一定的资源量可供开发。  相似文献   

18.
河南桐柏围山城层控金银成矿带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静  陈衍景  陈华勇  张冠  杨艳 《地学前缘》2008,15(4):108-124
河南省桐柏山区的围山城金银成矿带包括破山特大型银矿、银洞坡大型金矿、银洞岭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及一些矿点,赋矿地层是新元古界歪头山组,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形态呈似层状、鞍状或透镜状,层控特征显著。氢-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指示早、中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晚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加入成矿流体系统。碳-硫-铅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来自于歪头山组地层;钾-氩同位素表明成矿作用(100~140Ma)发生在秦岭陆陆碰撞造山的高峰期之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背景下。综合考虑矿带的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围山城成矿带属典型的层控造山型金银成矿系统,形成于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体制。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拥有丰富的萤石矿资源,虽然地方上矿产开发力度大,但成矿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开展该地区的成矿预测研究。本研究运用流体包裹体测量方法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探讨成矿模式,并采用伽马能谱测量技术对乌兰浩特地区的萤石矿床进行成矿预测,进而分析找矿靶区。结果表明,该区域属于浅层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成矿,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在170℃~195℃之间,平均值为186℃;盐度w(NaCleq)范围为0.35%~5.41%;平均密度为0.94 g/cm 3,平均压力为16.45 bar;萤石矿体较其他地质体的放射性元素相比含量最低,其U、Th、K元素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1.76×10-6~6.35×10-6、18.2×10-6~25.7×10-6、0.37%~2.45%,运用伽马能谱测量找矿具有可行性,并根据Th含量测量结果,圈出A类和B类成矿远景区各一个。研究成果对今后的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志  周涛发  袁峰  张怀东 《地学前缘》2020,27(2):353-372
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斑岩钼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背景和成岩成矿机制等备受研究学者的重视,但仍有许多成矿学问题需要加强研究,特别是超大型钼矿床成矿系统的组成特征、形成与演化等还需要加以系统总结。本文以翟裕生院士的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沙坪沟斑岩钼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作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沙坪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系统的构成,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提取系统成矿特色。沙坪沟钼矿床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其含矿斑岩起源于古老下地壳+大别杂岩+岩石圈地幔,钼主要源自古老下地壳+大别杂岩,岩浆演化与热液活动持续了约24 Ma,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为3 km左右的球状巨型斑岩钼成矿系统。成矿流体经历了由早期的高温、中盐度、较高氧逸度、低碱度、低pH值、低密度,中期的中高温-中温、低盐度与高盐度共存、低密度与高密度共存、低氧逸度、富CO2,向晚期的低温、低盐度、贫CO2、较高氧逸度、较高碱度、较高pH值、较高密度进行演化的过程,含Cl络合物由于温度、氧逸度下降和流体沸腾产生的相分离导致Mo的沉淀,形成了巨量钼金属的聚集。与国内外主要的斑岩钼成矿系统相比,沙坪沟钼矿床的成矿系统具有单矿体、巨系统、先天富、长孕育、多来源、高演化、多期次、超富集等鲜明的成矿特色。应用成矿系统理论,不断深入研究这一世界级超大型高品位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对于全面揭示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因以及同类矿床的找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