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陕南秦巴山区是目前国内魔芋种植的集中区域,魔芋产品的开发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利用1981—2010年汉中市11县(区)气象观测站气候资料,选取影响魔芋生长的显著气象因子作为指标,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区划因子模型,进行了以乡镇为单位的种植区划,并进行了分区论述,为汉中大面积推广魔芋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宜君县国家气象观测站2003—2022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玉米种植生长三阶段(苗期、穗期、花粒期)的平均气温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宜君玉米种植的气象条件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宜君县2003—2022年4—5月平均气温为143 ℃,总体上升趋势不明显,符合玉米种植适宜区发芽期平均气温要求;6—7月平均气温为21 ℃,总体上升趋势不明显,处于玉米种植最佳气候条件范围内;8—9月平均气温为179 ℃, 总体上升趋势不明显。宜君县气温条件符合玉米种植最适宜区气象指标要求。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宜君玉米生长期会发生低温冻害、干旱等气象灾害。采取有效的气象服务措施,做好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指导种植人员从选种、调整播期、调整水肥管理等方面有效降低低温冻害影响,通过灌溉的方式缓解旱情,指导种植人员应对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保证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文林  陶丽芳  刘桂花 《气象》1999,25(9):56-57
水稻高产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气象条件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分析1998年云南省弥渡县两系粳型杂交稻“70优4号”高产栽培气象条件,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的具体标准,总结了栽培管理上的一些措施,供有关地区种植推广该品种参考。  相似文献   

4.
成果名称完成单位或个人奖级序号科国全状年奖上78会同19大 学 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分析和利用的研究 水稻寒露风危害规律及长期预报,防御措施研究 龙泉山区气候规律研究的推广龙泉县气象站等嘉兴县气象站等龙泉县气象站等 临安县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龙泉山区气候与连作稻、杂交稻布局 临安县气象局,杭州农试站,省农气处 龙泉县气象站研究省气象台 1982年国家农委、科委科技成果推广奖 1982年中央气象局三等奖 1979年省政府二等奖 三等奖省局气候资料室邓兆林嘉兴县气象站 1980年省政府二等奖 三等奖文郭省气象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章淇 《气象》1981,7(6):44-44
全国杂交稻气象科研协作组为了研究杂交稻秋季冷害指标及其变化规律(课题Ⅰ)和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问题(课题Ⅱ)而于1979—1980年组织的联合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已经结束。于今年4月5—9日在漳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对以上两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1995-1996年在哈尔滨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试验地进行了冬小麦种植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必要的人工措施,冬小麦是可以越冬的。这为在黑龙江省适宜地区推广冬小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86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象数据为依据,基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种植季的气候特征、马铃薯生长发育需求,选取11月—翌年2月平均气温、80%保证率≥10℃积温,1—2月平均气温,11月—翌年2月80%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作为区划因子。基于GIS得到定量化和精细化的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种植区划图。利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冬种马铃薯种植现状对区划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自南向北冬种马铃薯种植适宜性越来越差,其中,最适宜区占24. 8%,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西县、阳东县、东莞、深圳、惠东县、海丰县、陆丰市、惠来县等南部沿海一带;适宜区占27. 4%,主要分布在信宜、阳春、恩平和广汕公路以北一线和封开、四会、清远、龙门、河源市、五华以南一线地区;次适宜区占26. 6%,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山区,即封开、四会、清远、龙门、河源、五华一线以北,该区域种植马铃薯风险较大,不宜大面积推广,可改冬植为晚冬植;其余市县为不适宜区占21. 1%。  相似文献   

8.
苏联开展人工防雹工作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到1979年,全苏联10个防雹部门所属53个防雹小分队的设防区上所防护的农作物总面积已超过650万公顷,比1968年增加了一倍多。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而雹灾又重的地区(如摩尔达维亚等),人工防雹已成为抗灾保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防雹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项气象科学试验,其经济效果如何,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苏联的防雹专家们从六十年代后期起,就对如何估计防雹工作的经济效果开展了研究工作,目  相似文献   

9.
贵州红心猕猴桃气候区划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84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温度、降水、日照、蒸发以及无霜期等气候资料,采用光热系数、光热指数、纬度—温度指数、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燥度、气候干湿指数等公式,对贵州红心猕猴桃区划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品种区域化,必须建立适合贵州山区气候特点的区划指标体系,即以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光热系数、光热指数、纬度—温度指数、无霜期、干燥度及气候干湿指数共10个气候因子作为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该指标较为全面地评价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条件,为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推广种植提供科学、合理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建立起重庆地区主要晚秋作物的气候生态指标体系,并基于变换界限法、气候多因子权重相似性分析方法等开发了晚秋作物精细化种植计划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利用短期气候预测资料,根据晚秋作物不同品种熟性对积温、播种适宜温度、灌浆终止温度的不同需求,提供格点化的适宜播种期、种植计划服务产品,在重庆、四川东部的泸州、广安等地开展推广示范表明,该系统有力提升了晚秋农业气象服务业务的客观化、自动化水平及业务产品质量,可为国内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向定量化和精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连平鹰嘴蜜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连平县1981—2011年的地面观测气象资料,结合连平县气象局鹰嘴蜜桃课题研究组实地调查观测的鹰嘴蜜桃物候期资料及生长发育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从气候基本要素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县适宜鹰嘴蜜桃种植的气候条件,结果发现该县北部上坪镇的山区坡地,适宜鹰嘴蜜桃的种植;鹰嘴蜜桃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海拔较高、坡度平缓并且向阳的山坡地;本地正常年份开花时间在2月中旬初到3月上旬中期,鹰嘴蜜桃开花期呈现提前趋势;本地鹰嘴蜜桃种植仍有不利气候因素存在,包括冰雹、雷雨大风和骤雨、干旱、病虫害等,因此要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尽量减少及避免损失。总之,连平北部独特的气候可为鹰嘴蜜桃的高产、高质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2.
资源县的中稻种植面积占水田总植面积的80.5%,总产占水稻的83.5%。种植高度分布:海拔450米以下约占15%;450—800米约占71%;800米以上约占14%。近年来该县中稻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总产、单产分别是解放初的2倍、2.3倍。1974年以来,中稻平均单产比早稻约高130公斤/亩,比晚稻约高245公斤/亩。找出影响该县中稻产量的大田中稻生育期农业气象症结,对采取相应对策,夺取稳产高产,进而繁荣山区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港国家气象观测站从2009年起气象资料以自动站观测数据为准,本文利用贵港市1979—2013年历年降雨量、降雨日数、日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轻雾、雷暴日数等资料,对比分析贵港市30年及近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为贵港市的气候评估、气象预报、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地方经济生产等提供重要的科学的气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象学家。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毕业后由国家分配来疆。1962-1979年在原兵团农七师车排子气象站工作;1979-1986年在自治区气象局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工作。曾先后任技术员、站长、农业气象工程师等职。1986年调至新疆  相似文献   

15.
通过覆膜地增温、保湿、保苗、防冻抗寒、增产等5个方面效应的试验研究,在海拔1900—2300m 高寒阴湿山区种植地膜玉米获得成功,亩产在566—604kg 之间,从而结束了华亭县玉米种植高度不能超过海拔1800m 的历史。对高寒阴湿山区地膜铺盖技术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形和拔海高度的影响,与平原相比,山区气候复杂,天气多变。因此,不论从提高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暴雨预报)准确率,和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都需要研究山区气候规律。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大推动了我国山区气候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地县纷纷开展山区气候观测和山区气候调查。为了总结交流气候(包括山区气候)研究经验,中国气象学会曾几次召开大型学术交流会议,例如1980年6—7月气候专业委员会在庐山召开的气候学术会议,1980年12月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学术讨论会议,会议上山区气候都是重要内容之一,1981年10月气候专业委员会还在南京专门召开了山区气候学术讨论会议。杭州会议文集已由福建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17.
有关农业气象数值模拟和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改进,国外农业气象数值模拟和模式的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美国、苏联、加拿大、荷兰、东德、西德、澳大利亚、巴西、伊朗、印度、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均先后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天气—作物"模式的研究引起各有关方面专家的极大兴趣.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技术委员会于1977年10月在渥太华召开了"天气—作物"模式专家会议,会上决定成立专门工作组,并于1979年11月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农业气象技术委员会,在其第七届(1979年9月)会议上,美、苏两国代表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报告.会上还决定编写出版"天气—作物"分析方法规范.  相似文献   

18.
该文应用水城县气象站及乡镇气象资料,结合核桃生长适宜气象指标,对水城县核桃种植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城县大部分地区都适宜核桃生长,最适宜核桃生长的区域为温凉山区;高寒山区霜期较长,易发生晚霜冻害,适宜栽培晚熟品种;温热河谷区适宜栽培早熟耐高温品种;核桃种植时宜选择日照时间长的南向坡土地;影响水城县核桃生长的主要灾害有倒春寒、冰雹和春季干旱。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晋宁区2009—2018年6—9月烤烟种植冰雹灾害、受损情况及各种气象资料,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冰雹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构建由致灾因子危险性、烤烟种植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风险指数模型和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风险指数,并利用GIS技术进行栅格图层计算得到晋宁区冰雹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晋宁区冰雹灾害风险东西部高、北部和中部低,沿山地带和山区高于平坦地区,晋城镇南部、双河乡和夕阳乡山区冰雹灾害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根据区划结果,提出了人工防雹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龙泉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海拔较高,地形复杂,耕地主要分布在200公尺左右至1100公尺的高度上,原来双季稻面积较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山区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教导,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不断深入,双季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高度从海拔200、300公尺逐步向上发展,一般已达到650公尺左右,有些地方(南部山区)已种到了更高的高度。 自1967年以来,全县先后建立了16个气象哨,分布在190—1100公尺的高度上。14个哨加上2个站共16个点有3年以上的资料。在460、700和950公尺的3个气象哨,还进行了水稻分期播种试验。现根据这些资料,对双季稻上山的农业气候条件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