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影响台州台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1971-2006)影响台州台风的气候统计特征的基础上,用线性分析、多项式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台州台风频数的变化趋势,得出未来几年台州处在波动的偏多期内,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台风对台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金忠 《气象》2002,28(2):56-57
引 言台风影响台州地区时 ,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当地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为此 ,每年临近台风季节 ,我们总是把台风的预报 ,特别是对台风的长期预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以往我们采用当年 1~ 3月份的降雪对应的韵律关系、回归方程和其它预报因子等工具来制作预报 ,但这些预报往往发生空报、漏报。现采用单站要素结合厄尔尼诺现象来预报有无影响台州地区的台风 ,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1 异常的春季气温与 8~ 9月份影响台州地区台风的关系1 1 厄尔尼诺 (不跨年度 )年春季气温与台风的关系每年 2月下…  相似文献   

3.
王向阳  郑岩群 《浙江气象》2001,22(1):13-15,40
厄尔尼诺现象是引起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对次年台州7~9月台风影响及降水有密切相关.从统计分析中发现,厄尔尼诺当年台州有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时,次年7~9月无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降水一般偏少;反之,如厄尔尼诺年无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时,则次年7~9月有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降水一般偏多.利用这种反相关的规律,可运用于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郑金忠 《浙江气象》2001,22(3):8-10
利用厄尔尼诺事件的资料,对春季气温与浙江台州地区8~9月份台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由此建立了影响浙江台州地区台风的长期预报方案,在1997、1998年和1999年连续3年,该方案投入业务运行,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台风麦莎影响北京预报失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津  王华  郭金兰 《气象》2007,33(7):60-66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在浙江台州登陆后北上,北京市气象台于8月6日发布预报,认为受台风影响北京将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实况是北京城区只出现了小到中雨,郊区为中到大雨,只有东北部地区出现了暴雨。为了加深对华北台风暴雨的认识,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对这次预报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的原因主要是(1)关于台风路径的数值预报误差较大,预报路径比实况偏西200km以上。(2)台风麦莎的结构不对称,云系和强降雨主要分布在台风的东部和北部,而北京处于台风的西北部。(3)台风外围的东南急流只出现在120°E以东,强度较弱。(4)华北高压的存在阻挡了河套西部冷空气东移,因而不能形成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形势。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了预报着眼点和改进预报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台州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旱、涝、风、寒、雹、虫各种灾害齐全,以台风,洪涝、干旱为灾害之首;每年和各季均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发生。解放40年来,共发生洪涝灾害32次,平均5年4遇,发生旱灾34次,平均8年7遇,影响台风127个,平均每年3.2个、其中直接登陆我区12次,造成重灾的有32次;数灾并发,旱涝交替,旱涝并发达  相似文献   

7.
8923号强台风造成了台州地区192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风暴潮灾。本文分析了本次潮灾的五个特征:①东北强风吹扬和低气压的泵吸作用是引起非线性增水的主要因子;②台风与天文大潮和高潮位三者在峰值和潮时上相迭,诱发了强烈增水,出现了极值潮位;③台州湾喇叭型的地形和大陆架浅滩,加剧了海水涌积和拍岸浪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台风监测及短期临近预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当前CINRAD雷达针对台风的监测产品仍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对近年来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雷达回波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发现,监测、诊断近海台风,除了考虑回波的强度、大小、高度及结构等传统因素外,以雷达资料计算台风的最大风圈半径、切向旋转环流速度等参数,可便捷快速地分析台风的强度及影响范围;台风环平均强度(或台风环平均降水率)在登陆前后变化明显,环状平均降水主峰值的半径均呈现增大态势,主峰极值与次峰极值在量级上的差距加大更为显著。研究表明,当台风临近时,利用雷达密切监测回波的演变、及时提取和分析有关参数,对台风研究及提升台风临近预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台风杜鹃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良勋  黄忠  刘燕  李天然  梁键  蔡安安 《气象》2005,31(8):62-65
台风杜鹃是继7908号台风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最强的台风,对其观测事实进行分析发现,台风杜鹃的路径和强度及其造成的天气分布等具有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与大气环流演变、影响台风的天气系统、相关物理量分布、“杜鹃”的结构及结构变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人造台风模型中三维风场的改进及敏感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MM5的人造台风风场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引入台风移速、移向、摩擦等客观因素构造非对称切向风场,尝试选择合理的径向风方案,并考虑风场垂直结构,改进出三维非对称台风风场模型.通过对"云娜"台风模式初始场的对比发现,径向风及高空反气旋环流的引入突出了台风的基本特征,与观测事实相接近.最后进行敏感性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台风路径及移速、海平面气压、最大风速等模拟要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台风模型通过订正初始场,对台风路径及强度预报效果的提高也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杨贵名 《气象》1989,15(5):34-38
本文综述了1988年西北太平洋上台风活动的特点,分析了造成夏季台风少、秋季台风多,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登陆点偏南,台风生命史偏短等的原因,并简析了影响我国造成严重灾害的8807号台风活动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12.
登陆台风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综述登陆台风造成的暴雨强度和范围不仅受台风强度、范围及结构等的影响,还与环境场密切相关。对低空急流、中纬度西风槽及冷空气、季风、大陆高压、台风周围的残涡或小涡、下垫面以及边界层输送等环境因子,与登陆台风相互作用影响暴雨的机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综述,并对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等对2021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台风的路径、强度及风雨影响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表明:2021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生成个数偏少,生成源地整体偏西;台风强度偏弱,但有多个台风出现了快速增强,其中台风“烟花”“灿都”的24 h强度增幅达40 m·s-1,为近30 a少见;2021年先后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另有2个台风影响我国。在登陆台风中,4个登陆华南的台风强度均弱于历史平均值。所有登陆台风在登陆后的维持时间都明显高于历史均值,特别是台风“烟花”为历史上登陆华东后维持时间最长的台风,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雷小途 《气象学报》2021,79(3):531-540
中国是全球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记录台风灾害的国家。加强对台风活动规律的研究,进而研发台风监测预报技术,是提高防台减灾能力的必由之路。中国有组织的台风联防和科研大协作分别始于20世纪50年代及70年代,先后建立了台风会商和科学讨论会等较完备的台风联防及科研协作机制,并沿用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中国的台风学科发展,奠定了全国台风灾害联防体系。该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概述,旨在促进中国特色台风联防及科研协作机制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 FNL 0.25°×0.25°的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站降水资料,从产生强降水的条件来对“利奇马”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近台风中心的西南部分及其稍远的北部,其中近台风中心为眼壁降水,北部为螺旋云带降水;(2)850~925 hPa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与暴雨落区一致,水汽辐合强度差异是造成台风眼壁强降水落区差异的关键;(3)台风强度大时近中心上升运动强烈,正垂直螺旋度中心值的减小和中心下降对应强降水的发生,低层正螺旋度和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的重叠区对对流性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4)本次过程地形增益最明显地区在台州北部,在水汽条件处于劣势情况下出现降水副中心。  相似文献   

16.
热带气旋异常运动的曲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热带气旋曲率理论模型,选择不同环境及移速特征的台风个例,通过动力学诊断分析,揭示了台风异常运动的关键影响因子的物理机制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曲率理论模型中影响台风移动的相关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天气系统等环境因子对台风异常运动的综合影响规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移速、涡旋动力结构、外围副热带高压带及西风槽的非定常变化均可影响台风移动轨迹曲率,尤其是对异常路径和转向点的影响,其突变规律符合台风移动规律。台风移动与系统动力结构有关,台风最大风速与中心气压突然增强或减弱时都会导致台风的突然转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种卫星研究台风“艾云尼”宏微观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姝慧  周毓荃 《高原气象》2010,29(5):1254-1260
利用FY-2C静止卫星、TRMM卫星和Cloudsat卫星分析了台风"艾云尼"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台风眼区、外围雨带降水和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位置及台风降水的垂直廓线具有不同特征,台风降水云系的5 km高度存在不连续的亮带结构并且亮带以上云系发展较为旺盛,台风云系中的冰水含量和冰粒子数浓度等微观物理参量分布特征对分析台风降水具有一定的帮助。多个卫星的共同观测可以为深入研究台风内部结构、发展演变及降水提供重要的观测实事。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4年7月18—25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 Project)和FY-2云图资料等,分别从环流形势、台风垂直结构、水汽输送及冷空气作用等方面,采用诊断分析方法分析台风"麦德姆"空心结构的形成和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福建沿海山脉及武夷山脉等地形是影响台风"麦德姆"强度减弱和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高低空涡度与散度场、水汽输送与水汽通量、地面冷空气入侵与干舌卷入等,均为台风"麦德姆"结构发生变化并出现"空心"现象的重要原因。对比相似的登陆台风可知,即使台风的路径和影响区域极其相似,不同台风的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说明登陆台风的结构变化是极其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949—2015年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2015年中日美台风实时定位资料、1°×1°的NOAA/O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以及05°×05°的NCEP RTG实时海温等资料,对2015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厄尔尼诺对该年台风整体活动的影响、1508号台风“鲸鱼”实时定位、1522号台风“彩虹”近海急剧加强预报、1510号台风“莲花”和1521号台风“杜鹃”长时效路径预报以及地面观测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等主要业务技术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1)2015年台风活动活跃期不明显,呈现生成总数与多年平均持平、南海台风偏少、生成源地偏东、强度强、超强台风异常偏多、登陆个数及频次偏少等特征。2)2015年台风主要活动特征与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关系密切,但厄尔尼诺对台风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其影响物理机制尚待深入研究。3)台风“鲸鱼”实时业务定位的精度直接影响其登陆预报的精度,综合应用多源观测资料、规范台风定位业务流程,有利于台风定位和路径预报精度的提高。4)台风快速增强和路径长时效预报仍是台风业务的主要技术瓶颈,高分辨率台风-海-气-浪耦合模式、集合预报及相关动力统计模式和天气物理概念模型的研发改进将是未来的主要解决技术途径。5)中国地面观测系统尚不具备对极端台风的监测能力,在沿海受台风影响的重点区域(包括海岛)布设先进的重型机械式强风仪,将有助于提高对极端台风事件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1312号台风"潭美"空心结构特征及成因以及其造成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潭美"深对流云系一块位于台风中心北侧,一块位于南侧,且后期北侧减弱,几乎完全偏向台风的南侧,台风中心周围仅有浅薄稀疏的低云云线。"潭美"动力、热力结构均存在明显空心和不对称性特征,其与中高层气旋性环流偏离、高层辐散不对称、水汽输送不对称等有关;强降水分布与台风不对称性结构及地形等有关。WRF中尺度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不对称性结构以及降水强度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