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空降碎屑剖面和喷发历史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群 10余座火山分成 5个小的喷发中心位居西南和东北两区 ,每个喷发中心由 2~ 4个火山组成。西南区包括“火山口森林”、“大干泡”、“五道沟”和“迷魂阵”等 4个喷发中心 ,东北区仅“蛤蟆塘”1个喷发中心。火山喷发的产物主要包括熔岩流、溅落堆积和空降堆积 ,火口的锥体主要由溅落堆积的火山渣、火山弹、熔岩饼和薄层熔岩流组成。在“大干泡”和“蛤蟆塘”两处的空降碎屑堆积可达数米厚。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岩分布面积近 5 0 0km2 ,岩浆主要源自“火山口森林”的1号和 4号火口。文中通过“火山口森林”4号火口空降碎屑实测剖面及其碳化木14 C定年 ,纠正了以往的14 C定年资料 ,认为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的喷发活动主要在距今 5 2 0 0~ 5 5 0 0a,相继由多次喷发形成 10余座火山。研究认为 ,镜泊湖地区全新世期间不存在以千年计的 3期火山喷发活动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地壳结构接收函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71个远震的波形资料,用接收函数方法提取了布设在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的34个宽频带流动数字地震台站的接收函数,通过对接收函数反演,获得了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敦化一线莫霍面深度32~33km,向西地壳厚度加厚,到长春附近地壳厚度约为36km.在天池火山口莫霍面深度为达38km,而镜泊湖火山口森林的莫霍面深度约为39km.总体看研究区的地壳厚度是南浅北深.长白山天池火山口附近地下10km左右有一明显的低速层存在;镜泊湖火山口森林附近30km也可能有低速体存在;研究发现莫霍面上S波速度梯度在火山口附近和远离火山口有明显区别.在火山口附近其莫霍面的S波速度梯度比非火山口地区的S波速度梯度明显小,说明火山口下与一般的地壳莫霍面结构有差别.研究发现沈阳—敦化一线两侧的莫霍面深度有较大变化,其位置与地表的敦化—密山断裂基本一致,说明敦化—密山断裂是研究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地质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相带地震-地质解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火山机构按距火山口1远近划分为火山口-近火山口、近源和远源三个相带.营城组火山机构相带有6种地震相类型,分别是丘状、透镜状、穹状、池塘状、楔状和席状地震相.丘状、透镜状和穹状均见于火山机构中心相带,但所代表的优势岩相不同,分别与爆发相、喷溢相和侵出相对应.池塘状和楔状均为近源相带,但前者以喷溢相辫状熔岩流为主,而后者...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2000年3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7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6次,最大一次地震发生在火山烈岛地区,震级为7.6。本月发生的97次M≥5.0地震中有63次发生在东半球,34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5.0的地震事件,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对于发生在全球的M≥6.0的地震事件,CDSN各台站也有地震波形记录。欢迎各研究单位使用CDSN的地震波形记录数…  相似文献   

5.
火山口地下构造详细的地震成像对于增进这些高危险火山的构造和火山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火山地带,尤其是在岸上,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地震数据。我们报道了拉福萨火山口(意大利武尔卡诺岛)西部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结果。利用高分辨率的振动源及交替采集和处理技术,我们能够克服由火山煤岩类型带来的大多数困难。本研究提供了火山堆积的地下分布和一些重要内部喷火山口构造的识别。我们确定了埋于拉福萨火山口下面的寄生火山口或玄武碎屑岩丘的位置,它在约1km的深度记录到地震的地方正在消散CO2。此外,在剖面最南部发现的变形模式与穹隆侵入后破火山口塌陷是一致的。结果表明,使用高分辨率振动源结合交替地震采集技术和非常规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恢复火山地区浅层构造的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6.
腾冲火山区地震波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腾冲火山区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到的火山区内的102个Ts-Tp≤5.5s地震事件波形进行分析发现,腾冲火山区存在火山活动所引起的S波湮灭的地震事件、火山微破裂引起的高频地震事件、火山颤动引起的包络地震事件及火山活动引起的小震群地震。  相似文献   

7.
本文发展了一种单台检测低频地震事件的方法,并用其检测2008年汶川I Ms8.0地震、2013年芦山M。7.0地震震前的低频事件。使用汶JiI地震、芦山地震前周边的宽频带台站数月的垂直向连续波形,经过2~8 Hz带通滤波、窗长为10 S的包络平滑、窗长为20 rain的中值滤波,去除近场天然地震及远场大震与低频噪声的影响后,发现这两个大地震前有少数台站在连续数天的时间内,出现持续时间长(数十分钟到数小时)、包络中值明显大于背景噪声的现象,其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与非火山震颤(NVT)的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我们认为这是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前的疑似慢地震事件。初步应用表明,本文所用的方法对于从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中提取NVT信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梁建宏  刘杰  杨文  邓菲 《地震》2015,35(1):1-10
本文发展了一种单台检测低频地震事件的方法, 并用其检测2008年汶川MS8.0地震、 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前的低频事件。 使用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前周边的宽频带台站数月的垂直向连续波形, 经过2~8 Hz带通滤波、 窗长为10 s的包络平滑、 窗长为20 min的中值滤波, 去除近场天然地震及远场大震与低频噪声的影响后, 发现这两个大地震前有少数台站在连续数天的时间内, 出现持续时间长(数十分钟到数小时)、 包络中值明显大于背景噪声的现象, 其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与非火山震颤(NVT)的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我们认为这是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前的疑似慢地震事件。 初步应用表明, 本文所用的方法对于从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中提取NVT信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使用断层附近两个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重复地震数据研究了发生2008年汶川M7.9灾难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滑动速率。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波形高度相似的231组相似地震对和224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复发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针对每一组多重相似对,我们首先依据在同一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来塑造参考地震的波形,用以量取每个地震相对于参考地震的S与P波的相对到时差,并确定每个地震与多重相似对质心的相对距离,从而挑选出每组地震中的重复事件。我们识别出了位于M7.9汶川地震震源区的12组重复微震,大部分重复微震分布在2008汶川地震同震大破裂闭锁区的边缘,揭示了微震活动与未来破坏性大震在空间位置上的密切关系。由重复微震直接获取的滑动速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4~18km深度范围滑动速率为3.5~9.6mm/a,约为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的2倍。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断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S.  R.  McNutt  刘巍 《世界地震译丛》2006,(3):1-29
火山能够产生大量地震信号,这些信号与地震断层产生的地震信号不同。几乎在每一次有记录的火山喷发之前,火山下面或附近的地震活动性会增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活动。因此,地震学已成为火山喷发预报和监测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尽管在不同火山建立的监测站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差异,但世界上近200座火山均已采用地震方法监测,这表明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喷发的538座火山中有约1/3的火山采用了地震监测。近几十年来,每年会发生55~70次火山喷发(Simkin,1993)。火山的喷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一半以上都有地震监测设施。  相似文献   

11.
2019年镜泊湖火山测震台网新增2个测震台后,共有5个测震观测子台对火山区进行地震监测.利用其观测数据,进行噪声功率谱和监测能力计算,绘制地震监测能力图,并与原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镜泊湖火山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可满足火山地震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12.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研究成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火山口的形态、分布、火山喷发时代、火山基浪堆积物及火山成因类型等方面概述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研究成果,指出该火山活动时间为距今5200~5500年,在该火山碎屑物中发现有火山基浪堆积物,该火山成因类型属于单成因火山。  相似文献   

13.
全球12000aBP以来火山爆发记录及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革  刘健 《湖泊科学》2003,15(1):12-20
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动力成因,至今未有定论.大量地质证据揭示了全新世气候多次降温,并反映出与火山爆发有时问对应关系.现代气候观测证明了火山灰进入平流层滞留后随环流扩散成为太阳辐射的屏障层,从而导致地表降温.停留在地质火山爆发和伞新世气候在逐个点遥相关研究上,难以从宏观机制上加以认识.本文试图对地质火山影响古气候变化的定性推论与现代火山气候效应这两个环节,给予动力机制上的联系和分析.通过火山地质记录的现代气候效应类比,对地质火山数据进行集成,所反映的五次全新世强火山爆发集中期与地质记录的寒冷期/降温期/新冰期能够对应.对火山爆发集中期和平静期两种气候状况,通过三维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气候数值模拟,评估火山灰产生的不同区域的降温效应.模拟结果表明,火山灰阳伞效应造成北半球年平均温度普遍降低,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纬度降温幅度大于低纬度,夏季降温幅度大于冬季.全新世火山影响气候时空记录和火山灰敏感性气候试验为进一步探讨全新世气候变化成因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最终认识现代气候系统变化以及对未来十年一百年尺度的气候预测提供重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4.
海口地区火山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口地区的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休眠火山群之一。通过对区域火山活动期次划分、深部岩浆囊探测以及对火山类型、规模、物质组成和溶岩覆盖面积的分析,总结了海口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强特征。结合对火山区地震、地磁、体应变和地热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对火山区深部岩浆活动的状态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认为海口全新世火山区最后一次火山喷发距今约4 000a左右,其现今火山活动已趋于平静,未来的火山活动可能向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震中区迁移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火山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的背景噪声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武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8):3080-3095
利用探测深俯冲的中国东北地震台阵NECsaids的60个流动台与固定地震台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的垂向连续波形数据,采用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研究区6~40 s周期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并通过相速度频散反演得到了研究区下方0~50 km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方地壳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和纵向不均匀性,浅部速度结构与浅表地质构造单元有较好的对应,深部速度结构较好地反映了区域火山活动及深部热物质作用的结构特征;在长白山火山下方9~3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低速区并有向下延伸的趋势,推测可能为长白山火山地壳岩浆囊;在龙岗火山下方12~30 km深度范围内发现较弱的低速区,可能代表火山喷发后的残留物,而在镜泊湖火山下方没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说明镜泊湖火山地壳内可能不存在部分熔融的岩浆物质.  相似文献   

16.
依据同位素年龄、地层的披盖关系、火山岩风化程度以及火山地貌等综合因素,将黑龙江省新生代火山划分为8期。其中,中新世与早、中更新世火山喷发的数量多、规模大,为新生代火山活动的高潮期。同时指出,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镜泊湖全新世火山为活火山。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火山活动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中新世以来,特别是中更新世以来多次喷发并造成严重灾害的火山,是一座具有潜在喷发危险性的活动火山,文章主要阐述了全新世和近代火山活动及其喷发物,并对火山的现代活动与未来火山活动及其灾害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五大连池火山是全新世以来曾经喷发的近代火山群,该火山区小震活动频繁,被认为是活动的休眠火山.本文对该火山区的深部结构进行了接收函数反演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区存在广泛分布的S波低速结构,个别低速结构赋存部位较浅,低速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具有对应关系,火山区下部的莫霍界面不十分明显,存在岩浆上涌的条件.因此,我们认为该火山具有活动火山的深部结构特征,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