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黄土的物质来源及其粉尘的产生机制与搬运过程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24  
孙继敏 《第四纪研究》2004,24(2):175-183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的物质来源被笼统认为来自包括西北三大内陆盆地(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在内的广阔的沙漠、戈壁地区,而且中国黄土被看作“沙漠”黄土的典型代表。但我们最新的研究揭示出,源自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的粉尘主要由低空气流搬运,受下风方向的山脉阻挡,就近堆积成山麓黄土。源自塔里木盆地的粉尘如果被近地面风搬运,则不可能移出盆地,而是堆积在昆仑山北麓,但如果被飙升到高空,则被西风急流携带,移出盆地而降落在北太平洋地区,无论哪种情况,该盆地的粉尘都不可能对黄土高原有重要贡献。因此,西北三大内陆盆地并非黄土高原的重要物源,而蒙古国南部及与之相邻的包括巴旦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在内的戈壁、沙漠地区才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物质来源区,且主要由近地面风(基本在3000m以下)从上述戈壁、沙漠地区搬运而来。中国黄土并不能简单看作“沙漠”黄土,包括冰川研磨作用、山体剥蚀作用、山前冲洪积作用等在内的“高山过程”,才是产生大量粉土级物质的原因,戈壁、沙漠、黄土的带状分布,只不过是近地面风对山前冲、洪积物质的风力分异而已。  相似文献   

2.
山东长山列岛黄土沉积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家强  丛友滋 《沉积学报》1997,15(3):141-144
本文对长山列岛的砣矾岛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及其以北大钛岛和以南南长山岛的马兰黄土等的沉积磁组构作了对比和分析,证明研究区离石黄土不是纯风尘沉积,至少本文所研究的剖面段不是风尘沉积,而是洪坡积,其沉积物质可能主要是当地红土风化壳物质被流水搬运来的;马兰黄土虽是风尘沉积,但物源与我国内陆黄土有明显区别,前者主要是低海面时期被风从附近搬运来的。  相似文献   

3.
济南张夏黄土堆积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中南山地西北边缘的山麓地带、大沙河沿岸阶地广泛分布厚度不一的黄土堆积。其中出露在河岸阶地的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的黄土物质来源复杂,既有西北气流,东部渤海湾气流搬运而来的物质,又有当地生成的坡洪积碎屑物质。张夏黄土下部呈现明显的水流侵蚀痕迹,中间夹有围岩碎屑,应属于风成-洪积、坡积成因的黄土状土。  相似文献   

4.
辛良杰 《中国地质》2005,32(1):55-61
大沙河沿岸阶地、山麓地带广泛发育厚度不一的黄土层堆积,笔者对张夏黄土剖面研究后认为,张夏黄土物质来源复杂,既有西风漂流、西北气流、莱州湾气流搬运来的物质,又有近地生成的颗粒,堆积期间又经过明显的水流作用。张夏黄土、古土壤的堆积、发育与晚更新世气候变化相吻合,同时又受到当地微地貌的影响,缺失黑垆土和全新世堆积。张夏、淄博均在山东省中部,其黄土成分较细,使山东黄土在宏观上没有规律可循,更加显示出黄土的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土粒度的双峰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7,自引:15,他引:82  
中国黄土的粒度分布由分布峰度较高、分选较好的粗粒组分和分布峰度较低、分选较差的细粒组分叠加组成;前者代表了冬季风盛行季节近距离低空搬运的粉尘物质,其粒度指示了东亚冬季风所主导的近地面气流的强度,它在全样中的含量可能反映了冬季风粉尘的沉积通量;细粒组分可能主要为常态存在的、由高空气流搬运的远源粉尘,代表了黄土高原原始粉尘的本底,它的粒度特征与北太平洋西风带粉尘基本一致,可能指示了主要由西风带控制的高空气流的强度。黄土的粒度分布函数可用代表这两个组分分布的两个WEIBULL函数的和函数表示。用实测粒度分布数据对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可计算出该分布函数的各参数,同时可获得黄土粒度的两个组分各自的分布函数及两个组分在总样中所占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秦岭黄土的粒度分析及其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雷祥义 《地质学报》1998,72(2):178-188
本文根据粒度分析资料探讨了秦岭山地黄土成因。秦岭黄土是由〈0.25mm的颗粒组成的,其中0.05 ̄0.01mm的粉土粒级含量在48%以上。秦岭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一样都是大气粉尘堆积物。第四纪以来,西北风气流携带大量粉尘物质穿越秦岭南移,沿途降落到地表的粉尘物质在剥蚀较弱的地区(如黄河中下游)形成了大片连续黄土堆积,而在强烈隆升地带的弱剥蚀地段(如秦岭的凤洲,商州等地)形成了零星黄土堆积。在我国,自  相似文献   

7.
山东青州地区黄土的粒度组成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中山地北侧的山间谷地及山麓地带广泛发育厚度不一的黄土堆积。对该区青州傅家庄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 并与黄土高原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北京现代降尘、剖面附近的河流相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青州黄土的粒度分布特征与北京现代降尘、黄土高原黄土非常相似, 与河流相样品则有很大的不同; 在整个序列中, 青州黄土粒度变化与黄土高原典型的风成黄土、古土壤一致, 黄土层颗粒粗, 古土壤层颗粒细。上述结果从沉积学的角度为青州黄土风成成因提供了证据。青州黄土的粒度组成特征及前人的研究表明, 青州黄土主要来源于沉积区以北的黄泛平原和莱州弯等地出露的海相地层, 其次是高空气流携带的西北内陆的远缘粉尘。   相似文献   

8.
沉积矿物是记录物源信息和古气候变迁的良好载体。通过显微镜碎屑矿物鉴定和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峰能谱分析对芝罘岛黄土状黄土2 个剖面13 个样品进行处理, 并对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芝罘岛黄土状黄土矿物种类、矿物形态特征、磁铁矿和岩屑的高含量等都揭示了黄土来源的多源性和近源性, 末次冰期时的海底平原沉积物以及洪积、残积物是芝罘岛黄土状黄土的重要物源, 而西北内陆沙漠吹来的细颗粒物质相对较少。普通角闪石、绿帘石含量较高的黄土堆积后期是以远源沉积为主, 且以风力搬运为主; 磁铁矿、岩屑含量较高的早、中期是以近源沉积为主, 搬运动力较复杂。根据黄土状黄土的剖面层序特征, 碎屑矿物以及黏土矿物垂相变化特征, 说明黄土堆积的早期, 气候是相对温暖湿润的, 之后变得寒冷干燥, 后来又逐渐回暖, 然后再转冷, 呈现出末次冰期该地冷暖交替的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9.
物源研究是理解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物中古环境记录的关键一环.众多证据表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阿拉善高原及其周边广袤干旱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风尘源区.但是,基于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证据对此提出了质疑.黄土高原黄土与青藏高原北部物质中的锆石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预示黄土高原风尘主要以西风搬运的方式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特别是柴达木盆地.本研究通过分析西宁黄土的锆石年龄特征验证此假说.西宁处于在从青藏高原北部到黄土高原的假想搬运路线上.西宁黄土主要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的干旱区.西宁黄土中锆石的主要年龄分布与黄土高原黄土相似,反映青藏高原北部确实为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物质来源.但是,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西宁黄土缺少年龄在360Ma左右和年龄小于100Ma的锆石.这两组年龄的锆石可能来自其他地区,例如处于中亚造山带.由于阿拉善于旱区也通过河流搬运接收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的物质,锆石U-Pb年龄证据并不能排除阿拉善干旱区作为主要风尘物源的可能.相反,阿拉善干旱区还接受来自其北部中亚造山带和其本身华北克拉通的物质,来自阿拉善干旱区的风尘可能更好地解释黄土高原黄土中的锆石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下蜀黄土的风尘成因得到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但在其物源方面尚存在不同的认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与黄土高原的黄土相同1]。但有的研究仍认为下蜀黄土以近源物质为主,西北来源的物质居次要地位2]。显然,下蜀黄土的物源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REE(稀土元素)彼此间性状上的微小差异使其可以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发生分馏并形成特征的分馏模式。在碎屑物搬运、沉积及风化过程中REE组成变化较小,其携带的物源信息一般不会丢失,因而可用作重要的物源示踪物3]。已有若干有关中国北方黄土中REE的物源信息方面的报道4,5],不过,这些研究工作均以全岩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南京老虎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志留、泥盆纪、中新生代充填序列的岩性,主要为硅质碎屑岩。作者采用点计法对该充填序列中的砂岩进行了骨架矿物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库车拗陷的物源区为南天山造山带,沉降中心的充填序列,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揭顶剥蚀史。志留一泥盆纪时,塔东北拗陷的物源区为北部古塔北隆起和加里东中期抬升的寒武-奥陶系和东北角的库鲁克塔格隆起;三叠-侏罗纪时,物质来源主要为海西运动时形成的沙雅隆起和库鲁克塔格隆起;自白垩纪以来,坳陷主要接受南天山造山带的物质。物源区的类型不仅随着坳陷的演化而变化,而且同一源区的物质也随其被搬运的距离增大而造成不同的砂岩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12.
北秦岭灰池子花岗岩基成岩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Nd,Sr和O同位素示踪研究,分析了灰池子花岗岩基的成岩物质来源,初步查明该岩体的岩浆源区由69%的地幔物质和31%的陆壳物质混合而成,属壳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对人类起源研究的回顾和对我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将我国古人类学研究推向更高的境界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新的比较完整的化石和有关材料,关键之举是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发现和综合考量蕴藏在其中的各种信息,因此在新的世纪,必须大力进行野外调查,发现更多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以及有关的材料,进行深入的形态学和考古学研究,还要寻求人类古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的协调,构建更加坚实的我国古人类年龄框架,适当地进行我国古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金属矿物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矿物学角度,对金属矿物材料(铁氧化物与氢氧化物、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硫化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金属矿物材料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影响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守叶 《安徽地质》2009,19(2):140-142
笔者在农村公路检测中发现,多数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达不到4.0MPa设计标准。本文从原材料、掺合料、外加剂及配合比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了道路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并在原材料的选用和配合比设计上,为配制道路混凝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模拟材料的选用以及其相关参数的测定是物理模拟实验的基础.当前采用的延性材料能通常有粘泥、石蜡、松香、塑化松香、塑胶粘土等,国内使用的流变仪主要为毛细管流变仪、旋转流变仪、落球式流变仪,国外对三轴流变仪的研制、应用已见成效.今后应加强新型模拟材料的研制、开发,同时积极研制、引进合适的流变仪.  相似文献   

17.
章邦桐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3):134-143
对安庐石英正长岩带(AL)及姚村钾长花岗岩体(YC)的岩体地质、矿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以及Sr、Pb、O同位素组成等一系列特征的研究表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内花岗岩体的初始物质来源较深,系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贫水偏碱岩浆沿深断裂上升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部分陆壳物质而成。据锶、铅同位素的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安庐岩带和姚村岩体的成岩物质中地幔组分分别占57%和52.8%,地壳组分分别为43%和47.2%。它们的成因系列应归属于壳幔混源型。  相似文献   

18.
邵军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2002,11(3):147-151
元古宇辽河群盖县组是一套黏土、半黏土质陆源碎屑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变质作用,导致岩石中的硅质成分分异而形成硅化石英脉,同时,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也发生了初步的迁移和富集.燕山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交代重熔了变质岩系,变质岩系中大量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至岩浆期后热液中,在成矿热液演化为偏酸性-还原性条件下,金等成矿元素发生了沉淀作用.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盖县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为岩浆期后热液.伴随岩浆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剪切构造既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新甸金矿床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李艺 《矿产与地质》2004,18(1):42-45
新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根据广西的矿产资源优势和在矿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力量,提出了加强工艺矿物学研究,大力发展广西新型矿物材料的研究开发方向,特别提出了超细改性矿物粉体材料、环保矿物材料、节能保温矿物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和合成矿物晶体材料等材料体系中的重点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20.
铼-锇同位素体系对揭示矿质来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几年以来,由于铼-锇同位素体系逐渐应用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中,对这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许多过去被认为是由幔源物质形成的岩浆型矿床(例如Bushveld、Sudbury等),其实地壳物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由于铼-锇同位素体系揭示了源于地壳之放射性成因锇的存在,新的成矿观点也就应运而生。例如,一些学者用热液成矿作用来解释Bushveld矿床中地壳成因的锇同位素特征;陨石撞击成因被再次用来解释Sudbury的成因,因为陨石撞击能有效提供形成Sudbury复式岩体所必须的地壳物质(地壳物质所占比例大于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