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气象》1977,3(5):7-7
5月是我县大—暴雨雨日最多的月份,是降水预报服务的重要时期。 造成我县5月大—暴雨的主要地面天气系统是冷锋(15.2%)、气旋波(26.1%)、静止锋(52.2%)。这三种天气系统影响前,本站要素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冷锋影响前,降压、升温、升湿,风向偏东南;气旋波影响前,降压、降温,风向偏南;静止锋影响时,要素多小波动,风向多变,大—暴雨多出现在有新冷空气补充南下,前期多有降压时。这三种系统影响前本站都有一个降压过程,67%的大—暴雨出现在气压曲线的谷点和谷点后一天,85%的大—暴雨前一天是负变  相似文献   

2.
程庚福 《气象》1985,11(1):20-23
本文在普查1963—1977年11—2月越过40°N冷锋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各路冷锋过程的特点及其对中游地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归纳,提出了冷锋路径的预报着眼点。 一、气候概况 1.1963~1977年11月—2月计有364次冷锋越过40°N南下,平均每月有6次,其中以11、12月较多,2月份较少。 2.过40°N的冷锋中肯289次(79.4%)影响长江流域,其中锋消后冷空气影响的占15.4%,即长江流域平均每月有4.8次冷空气过程。南下锋消而未影响长江流域的冷锋以11月最多,2月最少(见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1.从一次预报失败谈起。1979年4月中旬初,北方有一股相当强的冷空气南下,4月11日08时冷高压强度达到1053毫巴,这在4月中旬是少见的,所以有不少台站发播了降温消息。但是,当冷锋南移到长江流域时,付高突然北抬西伸,江南地区出现了大片的正24小时变压,冷空气主力转向偏东,对华南影响不大,造成了这次预报的失败。2.类似的问题在海面强风预报中也经常碰到。当冷锋移到江南,锋前出现明显增压时,虽然达到强风预报指标,但出现的实况往往是偏小的。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锋面移速的预报中,锋前增压出现时,冷锋移动速度减慢,导致短期天气预报的失败,而有时又出现锋面移速的加快,冷锋南移锋消,冷空气扩散南下。所以,探讨锋前增压的问题,没法搞清它的原因,对做好天气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昆明准静止锋也称西南准静止锋,早在20世纪40年代已被中国学者所发现。这是在东亚冷空气爆发并向南扩展时,受西南高原地形阻挡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锋面系统。在北美等地虽然也有类似现象,但昆明准静止锋在形成原因、活动规律和天气影响上都十分不同。在青藏高原大地形、低纬高原和横断山脉的作用下,昆明准静止锋沿地形呈准南北走向,具有东西摆动和跳跃式西进的独特活动规律。若静止锋转变成冷锋西进,往往伴随着西南地区寒潮等转折性天气出现;若静止锋长期稳定维持,不仅在冬季会造成冻雨等灾害性天气,还会在春季带来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昆明准静止锋的发现开始,全面的回顾和总结相关的研究进程,对该领域研究的未来方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展望:1)昆明准静止锋的定义仍需明确;2)锋区强烈逆温的成因和水汽来源;3)昆明准静止锋的气候结构和环流特征;4)昆明准静止锋的气候变率及其影响因子;5)昆明准静止锋的维持和进退机理;6)昆明准静止锋的可预报性和数值预报能力研究。  相似文献   

5.
程平顺 《气象》1980,6(8):11-1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云贵静止锋的云系属锋下云系,即云系在锋区之下的冷空气里。例如,在我国某些天气学教科书中,对云贵静止锋有这样的描述:“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冷空气南下受到西南山地的阻挡,在昆明、贵阳之间形成地形静止锋,称为昆明准静止锋。这类静止锋的云系出现在锋下冷空气里,这是由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对新疆2008年4月18日的强寒潮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指出此次天气过程强冷空气随高度后倾,在入侵新疆的过程中有两次明显的锋生,正是由于锋生的存在,使得天气表现复杂和剧烈。第一次锋生:中低层强冷空气先行入侵,在哈萨克丘陵附近形成锋生冷锋,在快速入侵新疆的过程中与干热的下垫面接近,导致北疆出现剧烈降温及不同程度的大风沙尘天气;第二次锋生:冷锋进入后在天山山脉北侧形成寒潮静止锋,由于高空后倾的干冷空气不断侵入,再次出现锋生过程,导致北疆沿天山及天山山区的持续降温及大-暴量的雨转雪过程。  相似文献   

7.
造成前汛期河池地区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锋面(冷锋、静止锋)低涡、低槽、切变线、低空急流及台风等。诸类暴雨中以锋面类为主。因此河池地区前汛期暴雨预报十分强调锋面的影响。但急行冷锋(强冷锋)由于坡度大、移速快,在其南下时往往一扫而过,常无大的降水发生,因此,在预报中急行冷锋下造成的大、暴雨往往被漏掉。 我们在普查1967年以来前汛期急行冷锋10例中发现:急行冷锋下,河池地区产生局部暴雨的有3例,占30%;全区性的大暴雨有3例,也占30%。分析其原因发现:在与锋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的大凉山、东部的乌蒙山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构成了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天然屏障。一般不太深厚的冷空气,甚至是影响我国大部地区的强寒潮,冷空气在南下时也常在山前受阻而趋于静止;著名的昆明静止锋即为这种屏障作用的反映。云南南部与缅甸、老挝交界的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等地海拔仅500—600米。冬半年,当印缅低槽建立期间,槽前的干暖热浪向北涌入云南境内,使这里的冬季天气晴朗、日照充足。据统计,整个冬季云南平均每月晴天多达20天以上,而毗邻  相似文献   

9.
昆明准静止锋转变成冷锋向西(南)移动往往伴随着西南地区的转折性天气出现,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预报难度较大。在天气学分析基础上,采用最优化方法对影响昆明准静止锋移动变化的因子进行了非线性规划;应用计算机图像识别的观点,依据Bayes理论得对预报准则,建立了准静止锋特变成冷锋西进(南下)的非线性统计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以及雷达资料对2015年8月16—18日影响川渝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洲中高纬和低纬相对稳定的环流背景下,两次高原涡东移、两次冷空气南下侵入四川盆地共同促进了西南低涡生成发展,造成此次大暴雨过程。西南低涡"初生形成"阶段,地面热低压东北侧有冷锋侵入,中心偏北形成暖锋,低涡近于正压;"稳定持续发展"阶段,冷锋南段移至地面热低压南侧,北段与暖锋结合形成准静止锋,低涡斜压性明显且呈近圆形,持续性暴雨主要出现在西南低涡的暖切变线附近和冷槽东侧;"东移变形减弱"阶段,冷空气第二次侵入,冷锋持续增强,西南低涡东移变形减弱。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充沛的水汽输送以及不稳定能量的累积为西南低涡的加深、发展和强降水的维持提供了重要条件。西南低涡暖切变线和南侧冷槽附近发展起来的对流云团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云团上风方TBB梯度相对较大的区域。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局地环流有低空急流和低空辐合线或切变线配合,雷达体积速度处理(velocity volume processing,VVP)法反演的风矢图可更直观地判断风向风速、天气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判识辐合线或切变线,低空辐合线或切变线的演变以及低空急流的强度和移向对强降水天气产生的动力条件、维持时间和回波外推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裕华 《气象学报》1984,42(2):251-253
本文应用华南前汛期暴雨试验广东加密区的地面观测资料进行中尺度分析,发现暖区雨团出现的冷空气在冷锋来临时,可以并入锋后冷空气中,成为冷空气新的补充来源,从而加强这段冷锋的强度,在这段有所加强的冷锋前方,触发暴雨的作用可能更强,发生  相似文献   

12.
滇黔准静止锋诱发贵州春季暴雨的锋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卫星云图、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逐6 h的1°×1°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2006年春季滇黔准静止锋背景下,出现的5次贵州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在准静止锋背景下,贵州春季暴雨是由高低空急流、高空槽、冷空气与准静止锋的共同作用产生的。低空急流将大量的水汽从孟加拉湾和北部湾输送到贵州,不断积累对流有效位能;高空急流的加速增强了"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大尺度上升运动,并通过急流下侧的正环流圈带动冷空气南下,使得准静止锋活跃锋生,是暴雨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锋生现象分析表明,高空急流加速导致对流层中高层极锋锋区内锋生和对流层中层正环流圈的形成,加强了准静止锋附近的水平变形和垂直运动,进而促使锋生加强。水平变形和垂直运动对暴雨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水平变形项范围越大则降雨强度越强,与垂直运动相关的倾斜项移动与在准静止锋附近生成的强对流云团的移动方向一致。准静止锋与贵州春季的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暴雨落区集中分布在准静止锋南侧1个纬距带内。高空急流加速度、冷锋附近的水汽辐合强度以及对流有效位能的高能舌区范围对暴雨范围和强度有指示作用。基于以上锋生机制,提炼了滇黔准静止锋诱发贵州春季暴雨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对新疆2008年4月18日的强寒潮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指出此次天气过程强冷空气随高度后倾,在入侵新疆的过程中有两次明显的锋生过程,正是由于锋生的存在,使得天气表现复杂和剧烈。第一次锋生:中低层强冷空气先行入侵,在哈萨克丘陵附近形成锋生冷锋,在快速入侵新疆的过程中与干热的下垫面接近,导致北疆出现剧烈降温及不同程度的大风沙尘天气;第二次锋生:冷锋进入后在天山山脉北侧形成寒潮静止锋,由于高空后倾的干冷空气不断侵入,再次出现锋生过程,导致北疆沿天山及天山山区的持续降温及大一暴量的雨转雪过程。  相似文献   

14.
我站自1981年5月开始接收长沙中心台播发的地面,850mb、700mb、500mb等层次的天气形势分析图,经一段时间使用,感到用它做县站24小时大(暴)雨预报,效果很好,现以1981年5—6月份为例作论述。 我站5—6份的大(暴)雨95%以上是由于高空槽东移过程中,槽后引导冷空气南下,推动河套以南锋面南下,在高空槽和锋面共同影响下发生的,只有5%左右的大(暴)雨是由于台风槽影响造成的。例如1981年5月2日的地面图和高空500mb环流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云图的应用已成为天气分析和预报决策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文对重庆地区近年发生的区域暴雨(全市15个测站中有≥4站、日雨量≥25毫米)过程进行了极轨红外云图分析,按环流背景场不同得到重庆暴雨的天气系统云系有三大类和四种云型模式。 1 冷锋云系冷锋(包括静止锋)云系是来自中、高纬地区的大尺度云系,多与东亚地区夏季极锋急流扰动相联系,地面有明显冷空气活动,500hPa有西风低槽或低涡配合。冷锋云系是多层云系,一般为分布均匀的带状,有的为裂断的块状云团组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9—2016年1月逐日0.125°×0.125°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冻雨观测资料,通过个例合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南方准静止锋和冬季大范围冻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大范围冻雨受昆明和华南准静止锋共同影响呈东西带状分布;(2)青藏高原东侧逆温之强,范围之广以及水汽之充沛的主要原因,一是冷空气常堆积在横断山脉以东和南岭山脉以北等中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其形成机制主要为冷平流和绝热冷却,地势较高地带非绝热冷却也较明显;二是700和850 hPa暖平流形成的暖层也十分宽广;三是850 hPa源自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湿平流输送;(3)500 hPa东亚大槽、700 hPa南支槽、850 hPa反气旋和地面蒙古冷高压为青藏高原东侧对流层低层极地大陆性气团与热带海洋性气团和热带大陆性气团交绥创造了必要的环流条件;(4)东亚冷空气爆发从青藏高原东侧南下,迫使近地面暖湿气团抬升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同时,受青藏高原东部地形的阻挡产生冷空气堆积。当冷空气堆积到一定厚度向西爬上低纬高原时,又与南支西风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由昆明和华南准静止锋形成的复杂锋面结构,伴随宽广而强烈的逆温有利于中国南方大范围冻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罗喜平  黄红  周成霞 《贵州气象》2005,29(Z1):10-12
利用1961~2004年冬季贵州省84个测站凝冻日数资料,分析了2004年冬季(2004年12月~2005年2月)贵州省凝冻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在省的中部一线有3个明显的重凝冻中心,主要出现了6次持续凝冻天气过程,其中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严重的是2004年12月23日到2005年1月2日的凝冻天气过程,6个测站达到特重级凝冻标准;与过去40a相比,省的中部一线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重,全省平均凝冻日数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较重的年份,凝冻集中期全省平均温度是1986年以来最冷的一年.分析这6次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都是有偏北路径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在贵州南部形成静止锋;同时高空有低槽东移影响,并且有冷空气不断补充,静止锋活跃,使凝冻天气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月14日,由于河套附近的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带动了一部份冷空气扩散南下,补充到南岭附近的静止锋上,使南岭锋面南压并移入原来控制着广东的低压槽区内,造成大范围明显的降水过程。受其影响,云浮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各地普遍出现了6~7级的阵风,局部地方还降了冰雹。14日云浮市的降水量分别为:云浮549mm、罗定67.0mm、郁南57.6mm、新兴21.1mm。这是1998年的首场暴雨。隆冬时节降暴雨,在云浮较罕见,自1965年建站以来只出现过4次(196、1983、1992和1998年),平均约9年才出现一次。1过程前期要素分析1.1…  相似文献   

19.
高绍峰 《气象》1979,5(2):1-3
以前有人曾分析过一种“华南6月份的特殊锋面”(称之为热带切变线),认为极锋移到低纬后,性质可以转变为热带切变线(类似赤道锋性质),以后北移与南下极锋合并,可以产生暴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源数据对贵阳机场2019年2月发生的昆明准静止锋低云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当贵阳机场发生低云天气时,昆明准静止锋位于24°~27.5°N、104.5°~109°E;850 hPa及以下的偏南气流为准静止锋背景下贵阳机场低云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主要水汽来源,越接近地面,水汽来源越趋向于西太平洋;贵阳机场低云天气发生时,准静止锋具有浅薄冷空气层的特点,冷空气层平均厚度为390 m,最厚780 m,最浅时仅有120 m。低云天气发生时,贵州中部一线多有地面辐合线出现,可分为三类:当准静止锋位于贵州西部或云南东部时,需要重点关注偏北风与东南风之间的辐合;当准静止锋东退时,近地面偏南气流大范围进入贵州中南部区域,并与偏北气流在贵州中部一线形成辐合;当准静止锋处于锋生时,较强的冷空气南下与昆明热低压前沿的偏南气流在贵州中部形成对峙,产生辐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