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国 5 0年来 ,我国化工地质及矿山工作得到迅速发展 ,除钾之外 ,化工矿产资源基本保证了我国化肥和化工生产的需要。但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 ,化工矿产资源及矿山生产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新世纪 ,化工地质及矿山行业应围绕“两个转变”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制定适合自已的发展道路。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 ,在确保新增磷、硫、硼等矿产资源量的同时 ,争取与泰国共同开发沙空那空盆地钾盐资源 ,以实现我国化工地质与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整整六十年了。我们化工地质工作者衷心祝贺学会六十周年诞辰。我国有悠久的地质活动历史,早在一万九千年之前,“山顶洞人”即知道“从相当远的地方采回赤铁矿”,辗碎作“颜料”,从事着简单的地质活动。1911年章鸿钊先生回国,1913年建立中国地质研究所。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我国地质活动进入了由经验而理论的阶段。新中国成立,我国地质工作也随之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当前,我国地质队伍已由解放前夕的200余人,发展成包括地质、冶金、石油、煤炭、建材、化工等系统地质队伍在内的百万地质大军。各种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也由解放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和我国地质工作迅速发展、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的地质技术力量也有了很大的加强。不仅在数量上,地质技术队伍成倍地增长起来,区测、普查、勘探和各种专业工作队伍分别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技术工种上也由单一“兵种”,发展成为多“兵种”协同工作的综合队伍。这支队伍的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区测、普查和勘探工作的一般技术方法已经基本上为绝大部分的有关人员所掌  相似文献   

4.
《化工矿产地质》2007,29(1):F0004-F0004
<正>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筹划,集中展示化工矿产地质系统承担的地质大调查“优质化工非金属资源评价”1999~2005年部分工作成果的《化工矿产地质》2006(增刊)[增刊准印号:冀出增字(2006)082号]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1991,37(4):380-382
1990年9月21日至2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2000年研究会在河北正定召开了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地矿、石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十几个部和省、市、区的同志共七十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22篇,46位同志发了言。张炳熹教授代表“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组做了题为:“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建议”的报告,阐  相似文献   

6.
1990年9月,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地矿、石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高校等十几个部门从事地质管理、科研、教育和在基层地质调查的科技工作者70人,对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讨论。地质矿产部张炳熹教授代表“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组作了《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建议》报告。根据会议讨论情况,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地质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其多元化投入步伐将加快,工作领域将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装备更新力度可望加大,长期困扰地勘工作发展的政策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这为地质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同时地质工作尤其是化工地质行业也面临着市场化管理,地勘单位企业化挑战,体制上的挑战及矿种比较优势不强的挑战。贯彻、落实好决定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对地勘单位而言,应找准定位,利用好政策寻求发展。对化工地质队伍,更应增强了犹患意识,扎实做好主业,正确评估自身实力,搞好队伍建设及做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拓宽领域等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8.
化工矿产地质队伍组建以来,科技工作曾获得一些成果,取得一定效益。随着地质勘查队伍企业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科技工作也出现一定的问题。现化工地质科技创新应着重做好:重点化工矿产资源成矿区带研究;重点矿种成矿理论及找矿方法的创新研究;老矿山、资源危机矿山外围及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地质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低品位、难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加快地质工作信息化进程、开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化工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等工作。当前化工地质勘查队伍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挥优势,建设、壮大化工地质科技工作队伍,做好相关的工作,使化工地质科技创新发挥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而现有城市地质工作体系不论从理论技术还是理念上,都难以满足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城市发展需求,需要建立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我国现有城市地质工作经历了2003年以前单要素调查、2003以来多专业综合地质调查两个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城市建设,但尚不能满足新时代城市国土空间立体可持续开发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进行战略思考,提出建立以地球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多场扰动再平衡、全空间资源与环境评价以及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为基础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建立包括1项调查、3项评价、1套监测系统、1套信息系统的“1311”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提出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某些新动向与岩矿测试的新贡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登红  屈文俊 《岩矿测试》2013,32(4):532-537
近年来地质找矿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也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趋势,现代的矿产地质工作面临着不分地区、不分矿种、不分专业的新动向,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的新格局,要求地质找矿工作与岩矿测试工作密切结合.地质人员要充分了解现代测试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作用;实验室也需要主动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支撑,针对“现、散、快、廉、难、全”的新特点研发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与设备,而不是被动地“来样品、出数据”;主管部门也需要在制定政策、规划立项时就安排好地质与测试工作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化工地质行业1990~1994年的货币工作量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地质勘查费用、地质市场结算收入、多种经营收入三者的结构比由77∶13∶10变为59∶28∶13。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行业队伍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附合经济体制的地勘新体制转变、过渡。但尚有较大差距。今后应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忧患意识;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队伍结构调整,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全方位走向市场,走生产组织集团化、经济体制多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多种矿产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经过近20年的建设开发,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但该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相对资源开发增长速度较快的煤炭生产和转化来说,其环境压力巨大,暴露出的矿产地质与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已影响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加强多种矿产并存区的综合地质勘探、评价和规划,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强生产矿井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采收率;开展矿区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协调管理;深化《保水采煤技术研究》,推广实施矿井水及工业、生活污水的综合利用;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做好矿区地质灾害监测、评价及治理工作;加强矿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建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炭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山东化工地质勘查院立足于自身的实力和优势 ,充分利用国家为地勘行业制定的优惠政策 ,全力争取国家补助地方小型勘查项目经费和国家、地方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在努力拓宽地质业务范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把握商机 ,对外 ,一切围着市场转 ,对内 ,一切围着项目转 ,扬长避短 ,兴办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产业实体。改革进程中 ,注重加强管理 ,培养人才和两个文明的建设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地质勘查院在改革过程中 ,针对自身的特点 ,以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妥善处理某些热点问题入手 ,创建一个适合经济发展的稳定局面。在此基础上 ,立足市场 ,对院内机构进行调整 ,在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实现技术与劳务分离、精干队伍、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 ,以加强综合地质研究 ,参与国家地质勘查领域的竞争 ,开创了地勘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是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的必然需要。本章结合地质找矿的实践、学习、思考、研究经历,从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文化和成矿研究等不同方面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找矿工作是以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和创新文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对地质找矿信息的收集、提取、研究,建立区域成矿模型、综合找矿模型、矿产勘查模型和矿床模型,在解剖成矿系统的过程中发现矿床,实现找矿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化肥和基础化工提供原料的中国化工矿产地质事业,43年来,在对磷、硫、钾、硼、锶、钛等资源的找矿勘探及科研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但面对今后加速发展化肥工业的形势,尚需在深化地质工作改革、拓宽找矿领域、加强农用矿产资源地质找矿、重视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辽宁省有色金属矿山资源现状,加强矿山新一轮地质探矿是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兰家沟特大型钼矿、高家堡子大型银多金属矿和吴家屯铅锌矿的发现,说明有色金属矿山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远景,也为新一轮地质探矿起到了成功的示范作用.在新一轮地质探矿中要发挥地勘部门和有色矿山各自优势和积极性,密切合作,开发多年积累的老资料.在现代地质成矿理论的指导下,重视研究矿田(床)成矿规律,预测资源潜力,分析找矿远景、通过找矿思路创新、勘查技术方法创新.突破新的成矿区段,新类型矿床和新矿种.实现新一轮地质探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黄金矿产储量和产量的增长,矿床类型的突破,地质科学研究的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等方面,概括性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对未来的50年中国黄金的需求,储量变化,资源潜力和找矿方向,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金矿地质勘查的管理举措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潜力评价成果汇总和综合分析,结合找矿新理论和该区找矿新进展,重新划定(修定)了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的边界。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在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裂解、拼合、造山等构造运动,相应地发生过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致使此带形成了众多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是矿产勘查突破的有利区带。作者从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了该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带内最新的找矿进展,修订了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的成矿谱系,深化了对本成矿带的成矿规律认识;新一轮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证实,带内仍然具有极大的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在本带划分了19个远景区,其中9个为重点远景区,10个为一般远景区;提出了带内可能发现新矿床类型(如:砂岩型铀矿、斑岩型金矿等)和新矿种(如稀有稀散金属等);建议本带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为Ni、Cu、Mo、Au、W,兼顾Pb、Zn、Ag、Fe和Mn;建议本带主攻类型为基性-超基性岩型镍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矽卡岩型银矿以及沉积型锰矿等。该项工作对指导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夏地块内的重要成矿区域,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合的交接转换地带,拥有复杂多样的成矿环境和有利的成矿条件,需要重点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文章从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了该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矿谱系。作者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经汇总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和找矿进展,对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部署建议,建议主攻矿种为:稀土、萤石、铜、钼、铅、锌、锡、金、银等,主攻类型为:风化淋积型稀土矿、斑岩型铜钼金矿、沉积改造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岩浆热液型萤石矿以及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型钨锡铋钼铌钽矿等,并在成矿带内圈定了19个找矿远景区,其中8个为重点远景区,11个为一般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