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西藏驱龙-甲玛-邦铺铜矿集区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立娟  王阔  王开建 《岩矿测试》2016,35(3):320-328
驱龙-甲玛-邦铺铜多金属矿集区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重要矿集区,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前人研究认为三个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但未讨论不同时代、不同矿化的岩浆岩铅同位素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的关系,并缺乏从矿集区尺度来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已发表的矿石、岩浆岩和地层铅同位素数据,认为驱龙、甲玛、邦铺矿床矿石铅与中新世含矿斑岩铅同位素特征基本一致,区别于与成矿无关的岩浆岩铅同位素组成。空间上,从南西的驱龙,至甲玛,至北东的邦铺,成矿年龄从老到新,铅同位素演化规律明显,放射成因铅递增(矿石206Pb/204Pb平均值18.521→18.644→18.684)。这种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不仅指示了成矿物质来自岩浆,并可区分与成矿有关和无关的岩浆岩,同时指示了成矿期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2.
山门银矿铅同位素地质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门银矿铅同位素地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铅为年轻、稳定的正常铅,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黄莺屯组地层及岩浆岩系列岩石铅为弱异常铅。从铅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特征值看,矿石铅与岩浆岩岩石铅为同源的壳幔混合铅,表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并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铅构造模式应属太平洋西岸岛弧铅。  相似文献   

3.
罐子窑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区东缘,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中,呈似层状或陡倾斜脉状产出。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Pb同位素组成稳定,属于正常普通铅,利用H-H法计算获得了矿脉铅的主模式年龄150~169 Ma。研究表明该矿石Pb模式年龄应该代表矿床成矿年龄,反映Pb主成矿期在燕山期,燕山期NE向断裂(带)控制着本区铅锌矿体(点)的分布。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本区矿石Pb同位素具有多来源特征,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围岩和基底岩石均为罐子窑铅锌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综合研究认为,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内铅锌成矿具有多阶段、多旋回性,构造与同位素年代学均揭示,该成矿区存在较大规模的燕山期铅锌成矿作用,在今后的找矿研究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代文军 《甘肃地质》2013,22(2):26-32
通过对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与矿区岩浆岩脉和围岩地层中的岩石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借以示踪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石铅与矿区岩石铅(灰岩和脉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较相近和较窄的变化范围,暗示铅可能属同一铅源。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及不同成因类型矿石铅的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中,显示出造山带铅、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岩浆作用铅特征,说明铅不是单一来源的正常铅,而是混合型多来源的异常铅。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赋矿地层和岩浆岩共同提供了铅源及成矿物质,但以岩浆为主,地层为辅,地幔铅参与了成矿。  相似文献   

5.
区域成矿带铅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区域地球化学分区、示踪成岩成矿物质来源、阐明矿床成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特有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球化学场为依据,示踪了中国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①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成矿母岩继承了所属陆块的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特征;②两类矿床的含矿岩体和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十分一致,示踪两者同源;壳熔花岗岩和围岩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迥异;③位于各陆块的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母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除继承了各陆块上地幔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外,还示踪了壳幔层圈间耦合性的"块体效应",同时,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可能还具"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6.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体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姑组碳酸盐岩内的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中,近东西向似层状产出。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具塔式分布效应,估算得到成矿热液系统的总硫同位素值3δ4S∑S约为5.2‰,具有岩浆硫的特征;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普通铅,矿石铅来源于早白垩世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  相似文献   

7.
曾小华  周宗桂 《现代地质》2014,28(2):348-358
青海铜峪沟铜矿床位于祁漫塔格-鄂拉山成矿亚带鄂拉山多金属矿带东南段。通过对铜峪沟铜矿床的矿石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及矿石矿物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确定矿床的成因。从测试结果来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较富集、重稀土亏损、分馏程度较高、Eu中度-强烈亏损,显示矿石物质来源为混合来源;硫同位素δ34S测试结果全为负值,属轻硫型,总体上揭示出硫主要来自地层的沉积硫;铅同位素测试数据表明矿石铅部分来自沉积成岩阶段,部分与印支期造山运动有关,表明成矿物质混合来源的特征,富成矿流体在成矿之前存在均一化过程。氢、氧、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为原生岩浆水和变质热液水,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通过研究认为,铜峪沟铜矿床为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安徽铜陵地区块状硫-铁-金矿床的铅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斌 《地质学报》1991,65(4):347-359
笔者测定和解释了安徽铜陵地区赋存于中、上石炭统中的块状硫-铁-金矿床矿石铅和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闪长岩体长石铅以及该地层(围岩)全岩铅等的同位素比值及变化特征;通过这些地质体铅同位素特征的对比,提出该地区这种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同时通过同一矿床不同矿化类型矿石铅同位素的测定,表明不同矿化类型具有明显不同的铅同位素特征,显示出铅同位素方法利用在矿产勘探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 探讨其成岩、成矿机制, 通过现场调查, 结合矿床地质成矿条件, 对矿区典型的岩浆岩、围岩及矿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及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矿区岩体属中酸性岩, 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 源于深部, 上侵时受地壳混染, 具同源特征.不同地质体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 岩浆岩、矽卡岩和矿石为同一成矿系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矿区花岗岩产于火山弧环境.矿石硫同位素δ34SCDT值为4.4×10-3~11.0×10-3, 处于岩浆硫跟围岩混合硫范围内, 成矿物质具多源性.矿石铅同位素Th/U值范围为3.46~3.69, μ值为9.46~9.52, 均低于9.58, 介于地壳与原始地幔值之间, 反应矿石铅具深源铅和壳源铅特征.铅同位素特征参数示踪、构造模式示踪和Δβ-Δγ图解示踪的结果表明: 铅来源与岩浆作用有关, 以壳源铅为主并混合少量深源地幔铅.总结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 少量来源于周围地层.矿区岩体成矿演化过程复杂, 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化, 在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铅、锌矿化, 及至后期热液作用形成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化, 是一个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0.
玛雄郎矿区那舵松多矿段以铅、锌成矿为主,伴有强烈的钨、锡矿化异常,是冈底斯成矿带上为数不多的具钨、锡找矿潜力的矿区之一。为确定该矿床成矿时代,对与成矿流体活动具有成因联系的蚀变围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黑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9.57±0.72 Ma和69.3±1.6 Ma,在误差范围内二者基本一致,限定了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晚期。为查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硫化物S、Pb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金属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6‰~1.9‰,硫主要源自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Pb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源自上地壳念青唐古拉结晶基底物质。矿床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初步研究,对于区域上同种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秀璋  程景平 《地球化学》1994,23(3):211-225
产于太古宇中的金矿床在国内外都属主要金矿类型,虽然有成矿物质都来自含镁铁-超镁铁火山岩的太古宇,但成矿环境在国内外却有重大差异。国外矿床产在地盾上,围岩变质浅,延深大,无垂直分带,金矿物成色高,矿石Au/Ag值大,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低,成矿压力大,盐度低,成矿时代老(太古宙)。而国内矿床产在活化地台上,围岩变质深,有的有垂直分带性,金矿物成色较低,矿石Au/Ag值小,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高,成矿压力  相似文献   

12.
辽西二道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矿脉产状受断裂严格控制。对该矿床的典型矿脉进行了详细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二道沟金矿成矿热液的总硫同位素组成接近地幔硫的值(δ34S≈0‰),反映了成矿热液的硫主要来自深部岩浆;铅同位素206Pb/204Pb、 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变化在17047~17292、15319~15555和36991~37855之间,得出矿石铅主要来源为地幔,且有下地壳铅的混入;二道沟金矿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特征与西对面沟岩体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说明成矿物质的来源与西对面沟岩体(或这次岩浆作用)有密切联系。这些证据都证明了二道沟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  相似文献   

13.
宁芜地区玢岩铁矿Pb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宁芜地区铁矿床中磷灰石和矿石进行了Pb同位素测定。磷灰石的208Pb-232Th等时线年龄为124Ma,与辉长闪长(玢)岩和钠长石岩的形成年龄均相吻合,为成矿时代与成岩时代相近提供了佐证。岩体长石Pb同位素显示,宁芜地区中生代火成岩的原始岩浆受到了大陆壳深部3.3Ga的古老岩系的混染。矿床中矿石铅主要来自赋矿母岩浆。成矿流体具有异常高的Th/U值,表明Th相对U的明显富集,这可能反映了流体中卤素为主要的矿物质迁移载体。  相似文献   

14.
邦铺铅锌矿床系邦铺钼铜矿区斑岩矿化体外围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石品位较富,成矿元素以铅锌为主,基本不含铜。文章以矿床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分布范围较宽,但主要集中于-3.7‰~-0.7‰之间,具塔式分布特征,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普通铅,矿石铅的高μ值(大于9.58)及构造环境演化图解中样品点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与驱龙外围知不拉、甲玛矽卡岩矿体对比研究发现,3个矿床硫均为岩浆来源;而金属物质来源空间上则显示出一定的规律,驱龙—甲玛—邦铺矿集区由南向北壳源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断增加;大理岩及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矿床成矿流体中碳源主要来自于岩浆,碳酸盐岩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金顶铅锌矿床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有机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矿石铅主要来自上地幔,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幔流体和盆地卤水。矿区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源的海藻类为主,同时伴随有一定量的陆源高等植物组分的输入,有机质来源于三叠纪三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有机质在成矿作用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有:还原硫酸盐提供成矿所需的硫源;形成有机一金属络合物,活化运移成矿金属元素;改变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对成矿物质的还原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华南金矿二元混合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华南六个有代表性金矿的成矿时代、断裂构造、围岩、侵入岩、中基性岩墙、成矿类型、成矿阶段,矿石组成、成矿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稳定同位素等多方面研究,发现华南大部分金矿具有共同特征;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远落后于围岩时代;是沿地壳级大断裂形成的后生矿床,六个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可分出高值区(组)和低值区(组),表明成矿物质有深浅两个不同来源;不同金矿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热液水为深源岩浆水与古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7.
相山铀矿田铀源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占学 《矿物学报》2004,24(1):19-24
相山矿田矿石、沥青铀矿及伴生的黄铁矿的铅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异常铅特征,成矿物质源区年龄为140Ma,与该区碎斑熔岩的年龄一致,说明铀源系由火山岩提供。矿石中U、Th、Mo、P的分布特征显示成矿铀源来自围岩。水-岩反应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铀成矿热液可以由本区火山岩与地下水在成矿期地质地热背景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18.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铅和硫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江西金山金矿床赋存于浅变质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 ,该建造明显富Au ,Au平均丰度达 2 5 5× 10 -9。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出现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 ,区域构造活动 成矿作用中存在着铅同位素的混合机制。大部分矿石铅Doe单阶段模式年龄与该矿床的Rb Sr年龄值十分接近 ,可能反映了区域变质的成矿意义。矿石铅 μ值介于 9 2 9~ 9 86之间 ,2 3 2 Th/ 2 3 8U比值变化于 3 88~ 4 0 9,揭示了成矿物质的壳源特征。Zartman图解和△γ △ β图解表明 ,双桥山群是矿石铅的主要源区。该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外围双桥山群上亚群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极为相似 ,成矿流体的硫主要来源于双桥山群含矿建造。对比研究表明 ,虽然不同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不尽相同 ,但金山金矿床的层控特征与江南金成矿带中其他金矿极为相似。金山金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 ,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浅变质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含金建造 ,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为该矿床的后期富集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北段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之一,王安镇矿集区是其中较为典型的矿集区。区内矿化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其次为斑岩型和热液脉型,矿床产于王安镇岩体内、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岩体附近围岩中。为深入了解其成矿规律,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在分析该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与王安镇岩体有关的典型矿床中的矿石进行了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的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ΣS)在陨石硫值范围内,硫的来源单一,为深源岩浆硫;矿石铅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特征,且与岩体铅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说明该矿集区成矿物质来源较深,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三矿沟Cu-Fe-Mo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三矿沟—多宝山构造-成矿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成与三矿沟复式英云闪长岩体侵入关系密切。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锆石U-Pb测年数据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成岩年代。研究表明,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显示塔式分布效应,估算得到成矿热液系统的总硫同位素值约为-1.5‰,反映成矿过程中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极少量可能来自于地层;矿石铅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铅的特征,反映了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为壳幔混合来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范围为(168.18±0.96)200±1Ma,代表了英云闪长岩的侵位时间,表明三矿沟矽卡岩型Cu-Fe-Mo矿床的成岩成矿年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