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家对慕课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国各高校纷纷投入慕课的建设与研究。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国内优秀的慕课平台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特征与发展路径,在我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及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开放服务系统的建设基础等条件上,从技术架构、平台功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等方面提出了继续建设我校慕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已成熟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和海洋遥感应用模块技术及海洋信息业务化运行的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与海洋遥感应用模块集成来实现海洋信息一体化服务。针对当前平台技术水平和应用模块特性,设计了开放性三层集成框架,即数据层采用基于中间插件的二级三库集成机制、功能层采用基于API,DLL,EXE,COM组件的集成模式和应用层上基于Web Services的共享机制。以中国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综合应用系统平台(MaXplorer1.0)与多元生态遥感融合与同化模块和海浪遥感信息提取模块等八大海洋遥感应用模块为实例进行数据层、功能层和应用层的集成。集成结果表明,两者的集成实现了海洋信息资源与技术的整合,为海洋信息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环境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当前海洋环境监测中,采用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开展现场自动化监测的实际需求,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四参数水质仪、浊度传感器和营养盐自动分析仪为基础,开发岸基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按照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工作顺序,将工作流程划分为多个状态进行管理。应用LabVIEW编程语言,采用队列状态机,对各状态进行合理安排,最终实现了岸基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工作流程的有序调度以及可靠控制。  相似文献   

4.
立足我国当前海洋生态在线监测的发展情况,文中主要论述了开展海洋水质在线评估的可行性。理论上分析了在线评估的技术基础和评估对象,认为稳定可靠的综合在线监测系统是实现海洋生态在线评估的技术基础,而在线监测获取的监测数据是在线评估的主要对象。还对在线估软件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线评估软件可实现海水水质等级实时分析、参数测量结果的实时展示和水体富营养化等指标的实时计算。在线评估充分体现了实时、在线的特点,可满足用户对海洋水质状况实时获取的需求。通过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开展海洋水质在线评估工作面临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有限的在线监测要素制约了在线评估数据产品的丰富和多样性,二是在线监测和在线评估工作与现行海水水质测量和评估标准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5.
基于ASP.NET技术的海洋地质样品信息网络发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基于ASP.NET技术,以Microsoft.NET为系统开发平台、C#语言为开发语言和Oracle为数据库平台来实现海洋地质样品信息的网络发布以及远程分布式管理服务系统的结构流程和关键技术。为海洋地质样品的深入研究和样品信息广泛高效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智慧胶州湾”是以服务胶州湾综合整治修复为目标,以信息化应用为手段,以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和大数据为基础,以物联网、智能化和移动互联技术为核心的海洋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搭建胶州湾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可基本实现海洋数据监测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网络以及数据计算和存储设施的虚拟化和资源池化,为智慧胶州湾综合管理平台及其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撑,推进业务和数据的协同与共享。平台主要包括海洋环境立体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海洋智慧分析评价系统、海洋保护与管理信息系统、海洋功能区管控信息系统、海洋经济管理系统和虚拟胶州湾系统。通过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可掌握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保障胶州湾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海洋开发管理的特征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所具备的功能,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海洋立体监督系统,来监测、开发和管理我国海洋环境与资源;使海洋管理建立在形象直观和科学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为海洋资源的开发、环境和气候的监测、防灾减灾以及维护国家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8.
基于过程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对蕴涵空间位置信息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发、分析、显示和应用的支撑技术,日益显示其对海洋研究的重要性.但传统的GIS主要以静态方式完成对地理空间“状态”的描述、操作和分析,而海洋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中,需要处理的是海洋动态现象.要完整地表达和分析海洋动态现象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必须使地理信息系统具备对海洋动态过程的管理、处理和分析能力,亦即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需要将“过程”纳入其研究范围.为此,以过程处理为核心,发展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对时空信息处理的能力,充分利用多维信息可视化和组件化技术,开发了三层体系结构的大吞吐量开放式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axplore.简要介绍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与特色模块,包括海洋用户需求分析、MGIS的定位与总体设计、多源数据管理、栅格数据处理、海洋形态特征分析、多维时空动态、综合分析环境和海洋模型集成平台.  相似文献   

9.
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获取高质量海洋观测数据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权益、保障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防灾减灾等的重要基础。随着海底观测技术的发展,海底有缆观测已成为地球观测的第三个平台。通过借鉴国内外海底观测网的成熟技术,设计研发单节点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主要包含海底观测、电力信息传输和陆上人机交互信息管理等三个子系统,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可根据监测需求集成安装常用的各类海洋观测仪器和水下高清摄像头,从而实现海洋环境和水下生物资源的原位、长期、连续、稳定的在线观测。研发的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构造简单、扩展性强、经济成本低,已广泛应用于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辽东湾的冬季海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的融合效应、河流入海口水质、海上溢油等不同领域的业务化监测中,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数据支撑。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是业务化海洋在线观测技术领域里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海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且可再生的能源,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其开发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由于海洋氢能起步晚,目前存在技术成熟度不高、政策支撑较少、法律配套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同时存在海域管辖权竞合、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国际合作开发难等问题。关于海洋氢能开发法律规制问题,在国际法层面,以《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基本法构建海洋氢能国际合作开发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和《BBNJ协定》为基础进一步对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出法律规范;在国内法层面,通过现有能源领域法律法规可知,《可再生能源法》填补海洋氢能开发法律空白;在海洋环境领域,我国法律法规对海洋氢能开发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侵害。综上所述,海洋氢能开发利用应当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海洋氢能领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促成国际开发与合作。这些完善建议旨在为海洋氢能开发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同时保护海洋环境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具有时空处理的强大能力,并在应用上具有潜在优势.以提取海洋现象特征为例,对其在海洋科学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了剖析,进而比较分析了MGIS不同于陆地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殊理论技术的需求,从而定义其功能体系结构.结合所构建的MGIS,详细阐述在本系统创建中主要的理论技术关键,由此展示MGIS对我国海洋调查、研究、资源开发和保护以及国防建设等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征稿简则     
《海洋测绘》2007,27(2):40-40
1·诚挚欢迎全国测绘工作者向《海洋测绘》投稿,并欢迎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评论。《海洋测绘》的报道范围以海洋测绘专业为主,也包括测绘学科的其他研究领域。主要是: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和数据库技术,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图制图,江河湖泊测绘,测绘仪器装备,海岸与海底地貌研究,海洋水文观测技术等。2·《海洋测绘》反映上述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成果、工程技术的重要进展、新产品开发动态,以及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作业方法和经验。来稿…  相似文献   

13.
征稿简则     
《海洋测绘》2007,27(6):64-64
1·诚挚欢迎全国测绘工作者向《海洋测绘》投稿,并欢迎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评论。《海洋测绘》的报道范围以海洋测绘专业为主,也包括测绘学科的其他研究领域。主要是: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和数据库技术,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图制图,江河湖泊测绘,测绘仪器装备,海岸与海底地貌研究,海洋水文观测技术等。2·《海洋测绘》反映上述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成果、工程技术的重要进展、新产品开发动态,以及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作业方法和经验。来稿…  相似文献   

14.
征稿简则     
《海洋测绘》2007,27(4):5-5
1·诚挚欢迎全国测绘工作者向《海洋测绘》投稿,并欢迎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评论。《海洋测绘》的报道范围以海洋测绘专业为主,也包括测绘学科的其他研究领域。主要是: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和数据库技术,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图制图,江河湖泊测绘,测绘仪器装备,海岸与海底地貌研究,海洋水文观测技术等。2·《海洋测绘》反映上述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成果、工程技术的重要进展、新产品开发动态,以及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作业方法和经验。来稿…  相似文献   

15.
《海洋测绘》2007,27(1):23-23
1·诚挚欢迎全国测绘工作者向《海洋测绘》投稿,并欢迎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评论。《海洋测绘》的报道范围以海洋测绘专业为主,也包括测绘学科的其他研究领域。主要是: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和数据库技术,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图制图,江河湖泊测绘,测绘仪器装备,海岸与海底地貌研究,海洋水文观测技术等。2·《海洋测绘》反映上述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成果、工程技术的重要进展、新产品开发动态,以及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作业方法和经验。来稿…  相似文献   

16.
征稿简则     
《海洋测绘》2005,25(6):11-11
1·诚挚欢迎全国测绘工作者向《海洋测绘》投稿,并欢迎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评论。《海洋测绘》的报道范围以海洋测绘专业为主,也包括测绘学科的其他研究领域。主要是: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和数据库技术,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图制图,江河湖泊测绘,测绘仪器装备,海岸与海底地貌研究,海洋水文观测技术等。2·《海洋测绘》反映上述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成果、工程技术的重要进展、新产品开发动态,以及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作业方法和经验。来稿…  相似文献   

17.
海域定级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将同一类型用海划分为不同级别,是海域管理最基础性的工作,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岸带资源至关重要。本研究以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结合嵌入式ArcEngine组件库,集成设计实现海洋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海域定级系统。该系统采用海洋公益领域专家制定的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管理、集成和分析,实现了海域定级相关方面的功能。该系统将海域定级原理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相结合,为海域基层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海岸带资源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GIS的县市级海洋管理信息网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县市级海洋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提高海洋渔政部门处理事务效率,加强政府部门与公众的交流和沟通,改善部门管理内外部环境,是“政府工程”的最终目标,其中间过程是构建县市级海洋管理信息网.以MapXtreme为基础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出了基于WebGIS的县市级海洋管理信息网的构建方案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发展强调转变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海洋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海洋环境监测是认知海洋环境现状、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论述了海洋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内涵,给出了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试验区)和海洋生态红线区两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载体,重点论述了当前以海洋水质浮标、海洋水文气象浮标、波浪浮标、潮位站(验潮井)、高频地波雷达、Argo浮标等为主的海洋环境在线监测和海洋遥感监测技术手段。从构建"岸-海-岛""天空-海面-海底""点-线-面-层"立体化、全方位、实时监测系统,推进在线监测关键技术攻关及配套服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是实现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宁波市近岸海域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运行及应用,讨论了在线监测系统项目的建设意义及社会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宁波市近岸海域在线监测系统为决策者整体把握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信息提供了高效一体化的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