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马边地震地质背景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云金 《四川地震》2001,1(1):39-41
马边是川南地震活动较活跃的地区,地震活动显示出一种与四川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马边地区地震活动具有地台区地震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地震活动与荥经一马边一盐津深大活动断裂带和上、下地壳间的滑脱面有关。该地区的6.0级以上强震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受到地表活动断裂的控制;6.0级以下地震则与地表活动断裂关系不密切,呈现出一种弥散的图像,但其空间展布范围不超过荥经—马边—盐津深大活动断裂带所展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夏怀宽  卢造勋 《地震学报》1992,14(2):180-186
本文综合论述了朝阳-义县地区及其附近的地震活动,深、浅部结构,以及岩石动力学特征.认为本区存在中地壳低速层,且三层地壳速度均较两侧的低,存在上地幔隆起和软流层-低阻层隆起.探讨了三层地壳、低速层和上地幔软流层的物质组成.最后讨论了本区深、浅部结构、组成与地震活动.断裂新活动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特殊地震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中国东部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的水库地震和矿山地震特征,并根据区域地震地质、深部构造等资料,初步确立了特殊地震带──诱发地震活动带。结果认为鄂湘粤地区之所以形成特殊地震带,是与现代活动的秭归-常德-河源深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4.
易学发  师亚芹 《地震地质》1994,16(2):137-145
通过对大量考古数据统计分析,用化层顶面的平均埋深速率对渭河断陷进行了下沉速率分区,进而用化用层的埋深,厚度及其距现代地面的高度,定量地研究了渭河断陷现代(距今3000-5000a)地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最后,对渭河断陷未来几十年内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认为该区在今后20-30a仅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十年地震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德明  孙文斌 《地震》1993,(6):61-64
本文研究了东北深震区深震活动的时序特征,发现深源地震活动具有较清晰的平静一活动轮回,并且在深震活动之后,黑龙江省的浅源地震活动相对增强。根据历史地震活动特征与近期小分布特点。作者给出了未来十年时间内,浅源中强震发生的二条危险区段。  相似文献   

6.
深震活动与火山动态观测研究课题的技术思路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珲春深源地震、天池火山活动对我国大陆东部地区浅震及海沟地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异常信息,进一步提出利用这些信息开展研究的设想.文中未涉及深源震区深部结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7.
1920年海原大地震与构造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人工地震、重力、地质、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地震活动及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1920年海原大地震与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原断层实际是深度不超过10km的铲状逆掩推覆断层,而海原大震的震源深度为15-20km,因此,海原断层与该次大震的发生无关。海原大地震的发生既与延至软流层顶部的近NS向和近EW向的构造有关,也与软流层的物质活动有关。海原断层上的各种地震形变为地震诱发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吉林深震的构造背景和区域地震能量的异常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深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活动的关系入手,介绍了深震与吉林省区域构造活动背景的联系。利用测震学活动性指标,讨论了发震前后区域地震能量时空变化的特点,并结合对前兆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深震前后区域地震能量的累积与释放的特点。本文试图阐明异同,探讨机制,以期对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全球主要地震区中源和深源大地震的18.6年轮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全球中源和深源大地震与月球交点运动的关系,确定了15个地区的中源和深源大地震有明显的18.6a地震轮回。在这15个地区中,除兴都库什地区外,其余地区的边界与俯冲带的分段性有密切关系。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岩浆潮致上涌可调制地震活动的岩浆潮假设,并表明岩浆潮致上涌的影响范围在深部和浅部明显不同,中源和深源地震的发生很可能和岩浆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10.
辽宁—内蒙古地区北西向地震条带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刘蒲雄韩丹 《地震》2004,24(10):84-89
内蒙古2次5.9级地震的发生使得从辽宁丹东至东乌珠穆沁旗形成一条清晰的NW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该带地震活动具有如下特点:①明显的周期性,其显周期为29.4年;②在活跃时段内中强震成对发生;③该带地震活动强度西段低,东段高;④震源机制解显示带上地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的应力场方向一致,⑤该带地震活动与东北深震具有很好的同步性。这2次地震的发生和NW向地震条带的活动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与大区域可能存在的NW向构造活动有关,该带可能是华北地块的北部边界带。本从地震活动角度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