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岩煤矿岩溶水对暴雨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下水系统由于管道流和扩散流同时存在而非常复杂。岩溶区暴雨过程中矿井突水造成了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在这些地区掌握矿井突水对暴雨响应特征是极其关键的。本文在大量监测资料基础上研究了红岩煤矿岩溶地下水系统,利用时间序列频谱分析建立了突水与暴雨之间的响应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矿井突水趋势。  相似文献   

2.
1990年8月至1991年4月,仙亭煤矿在掘进+500 m后洋运输大巷时发生突水事件,最大突水量达423.7 m3/h,以后稳定在230 m3/h。矿井于1991年10月构筑永久性挡水墙进行堵水,把灰岩水突水危险区列为禁采区,关闭煤炭资源量(332+333)1 384.1万t。为探究突水的水害问题,根据煤矿开采历史状况,综合采用硐探、探水钻探、放水试验、重新封孔、帷幕注浆等手段,对突水通道、充水水源进行探测。研究结果发现,滑脱断层F突为突水通道,它切割煤系后连通F灰断层,与下部的岩溶水发生水力联系,突水水源为栖霞灰岩岩溶水。研究成果为盘活煤炭资源,进行矿井水害预防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相空间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复杂性,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相空间重构方法,计算了该类复杂系统吸引子的关联维,据此对煤层底板突水行为进行了分析、预测,并用生产实践证明预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突水是矿山的主要灾害之一,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在富水的岩溶水充水的矿区及顶底板有较厚高压含水层分布的矿山区,在构造破碎的地段,常易发生矿井突水。但只要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措施,矿井突水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山东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突水水量大,而工作面无钻孔,两顺槽掘进中发现的9条断层也不导水,判断不是钻孔、断层导水。突水事故发生后,通过水位、水温及水质化验分析,确定为奥灰水,导水通道为隐伏陷落柱。通过对突水点进行盖帽封堵、对突水通道进行注浆封堵,有效地封堵了过水通道,并满足了《煤矿防治水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华北类型岩溶煤矿,深受煤系底盘奥陶纪灰岩含水层(以下简称“奥灰含水层”)岩溶承压地下水之害。仅据冀、鲁、豫、陕等七省十九个矿务局的不完全统计,表明: 岩溶地下水往往以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于正常矿井排水能力的水量,瞬间溃入矿坑(以下简称“突水”),酿成灾祸危及生产。已造成局部或全部淹没的灾害性突水愈百次,其中淹没矿井几十次,直接损失也很大。 一些新矿区建井期间即碰上岩溶水患挡道,直接  相似文献   

6.
李金凯  周万芳 《中国岩溶》1988,7(4):340-343
我国岩溶类煤矿床突水频繁,突水量大,为了防治突水水患,依据不同矿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采用相应的防治水技术和方法,可有效地减低突水危害程度,相对增强防患能力,节省排水费用和利于矿山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区岩溶普遍发育,岩溶区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含矿层及上下部地层含水性强至极强,矿产开采过程中水害问题突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是形成矿井突水的主要水体之一,因其隐蔽性高,防范难度极大。阐明大型地下堰塞水体成因及其形成矿井突水的特点,对矿山生产防水治水有重要意义。以赫章县珠市铁矿山2015年“11·22”突水事故为例,在对突水矿井开展技术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山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断层构造部位的岩溶发育特点、地下水径流、赋存状态以及形成矿井突水的水源类型、各类水体形成突水特征等分析,揭示了岩溶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的形成机制; 阐明了该类水体形成矿井突水的一般特征及突水征兆; 明确了造成赫章县珠市铁矿山矿井突水的水源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事故系矿井爆破掘进过程中揭穿大型地下堰塞水体下部岩溶管道所致。大型地下堰塞水体形成矿井突水有其独特性,针对性地开展矿井防治水工作,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煤矿厚层灰岩岩溶水害是一个迄今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岩溶水害主要表现为:淹没矿井;矿井涌水量过大,排水费用过巨。在我国北方,受岩溶水害的煤矿的分布相当普遍。这种水害主要是由巨厚奥陶纪灰岩对矿井直接或间接充水造成的。本文从北方煤矿下伏灰岩突水特征和控制这些特征的水文地质因素出发,提出一种水害防治的设想,以期引起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郑州金牛建业煤矿突水事故频繁,虽然历次突水的水量不大,但对矿井的正常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在详细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煤矿在开采二1煤时,矿井涌水水源主要包括顶板砂岩水、底板岩溶水和老空水;底板岩溶水的水压高,富水性较强且岩溶发育不均一,在构造裂隙及采动裂隙等的影响下,对矿井的安全威胁较大;对于顶板水,可立足于“排”,而底板岩溶水的防治应主要采用疏水降压和底板注浆加固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贵州绝大多数煤矿井是以岩溶水充水为主,矿井排水量与大气降水密切,地面塌陷与淹井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矿井涌水量预测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者根据在本地工作的多年工作经验,介绍了一种适用的简易的矿井涌水量与突水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萍 《贵州地质》2015,32(1):53-58
贵州省岩溶山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常规的经验公式对矿井顶板冒落导水裂隙带高度估算结果常常小于矿井实际开采形成的高度,简单、机械地采用常规的经验公式估算矿井顶板冒落导水裂隙带高度并以此确定顶板充水水源的来源,可能导致矿井水防治设计的失误,并影响到了矿井防治水工作。本文以青龙煤矿为例,阐述了该矿矿床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勘探阶段估算和矿山开采中实际产生的矿坑顶板冒落导水裂隙带高度差异,分析了造成估算误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岩溶山区矿井顶板冒落裂隙带高度经验公式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系统理论的观点,较详细的剖析了底板岩溶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底板岩溶水赋存于由裂隙、溶隙、溶孔等构成的多重介质,为裂隙溶洞型储水类型;地质构造、岩性差异对系统结构空间格局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底板岩溶水可分为一个地表汇水系统和三个地下水系统,均属于浅层水循环系统:岩溶水主要补给来源于降水,以集中式点状排泄,各系统水动力特征参数相当,平均径流模数在2.29~4.99L/(s.km2);系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或HCO3-Ca.Mg,矿化度低,循环周期短。针对7号煤层开采的可行性,初步采用模糊边界进行了安全分区。以上结论对木孔煤矿采掘过程中底板突水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煤矿掘进过程中揭露了小断裂,断裂活化后,煤层下覆岩溶水涌入;矿井突水导致了龙洞坝泉暂时性断流.介绍了突水治理方案:采用物探方法寻找突水井巷,用“地表钻孔注砼法”封堵突水段井巷.该方案能彻底封堵本次突水的导水断裂和龙洞坝泉的水力联系,使龙洞坝泉涌水不会再受本次突水影响,同时,也能解除煤矿受本次突水的危害,为煤矿下一步的恢复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本书于2018年6月8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本书系统研究了华北型煤田岩溶地下水与煤炭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煤矿充水模式、岩溶水勘查模式、煤矿突(涌)水模式及治理模式等系列理论。根据作者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收集黑塘煤矿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研究,对煤矿含水层结构及开采状况下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煤矿的主要含水层为永宁镇组、关岭组、飞仙关组第二段、第四段、茅口组等,而矿井的顶板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地层的裂隙水、老窑水、长兴组裂隙水和滑坡水及岩溶水为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雨是本区地表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煤矿老窑、断裂分布地带井下可能产生突水,指出了煤矿可能突水的地带。在矿井生产中应采取相应防突水措施,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浑江煤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多次突水、涌水甚至造成淹井事故。突水补给来源有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其中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对矿井威胁最大,因此搞清奥陶系灰岩(以下简称奥灰)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突出特点,对指导生产,避免水害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井陉矿区煤层底板突水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陉煤矿开采80多年来,深受煤系底板岩溶承压水突水之害。其突水规律的探讨将有益于今后矿井安全生产和对突水问题的深入研究。实践证明,这种底板突水是一种多因素的随机矿井水文地质现象。本文拟从综合分析实际资料入手,采用经验统计方法提取有效信息,进而揭示其内在规律,探索突水预测的可能途径,以促进在综合防治条件下,利用隔水层“带压”开采深部煤层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煤矿突水现象实际上是防护层煤层底板隔水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防护层对底板突水的抑制作用,是带水压采煤防止突水及解放水患煤层,特别是解放深部水患煤层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在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大规模疏降煤矿岩溶地下水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取。本文在搜集大量实际资料和矿井现场试验、室内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隔水层的防突机制;扬弃了奥灰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的定性描述,提出了底板突水的新机理;总结出了王凤煤矿安全开采煤层判别式,并指出在无断裂构造的条件下,开采-50水平以上的下三层煤,突水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冯家塔煤矿1201工作面为例,论述了府谷矿区矿井突水因素,认为大气降水、岩溶水和地表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断层、采煤形成的裂隙带是矿井充水的通道,小煤矿采空区是未来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运用突水系数和水文地质实验法,对矿区的突水危险区域进行了评价,指出井田西北部突水系数大于0.6,可能存在突水危险;清水川地堑断裂带内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最后提出了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做好矿井涌水量观测等矿井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华北东部深部岩溶及煤矿岩溶水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华北东部煤矿井开采深度迅速增加,矿井岩溶水害日益加重的客观问题,文章分析讨论了深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中国东部主要煤矿井目前开采深度达到600 m左右且以12 m/a左右的速度向深部延伸的变化趋势。从华北东部地区沉积古地理环境与地壳运动演化史方面分析了该地区厚层奥陶纪灰岩的形成及其后期岩溶发育过程。通过对研究区几个重点矿区揭露的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在穿层和顺层方向上随深度变化规律的分析,揭示出华北东部主要煤矿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在垂向上具有弱-强-弱和顺层方向上随埋深具有由强到弱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华北东部煤矿深部开采将面临的岩溶水害问题及其防治水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