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晓英 《地理学报》2014,69(4):575-575
正政治地理学作为西方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西方学界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但由于受国情体制的影响,中国的政治地理学研究一直没有很好地展开。2013年12月,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先生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填补了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空白。全书共30多万字,分为范式的转换—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政区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术语;中国历史上两种基本政治地理格局;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的关系;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三循环;行政区划幅员的确定。行政区域划定的基本原则: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行政区划地理分布的变迁;行政区划变迁中的文化因素;行政区划的等第变化;军管型的特殊政区;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  相似文献   

2.
李慧 《地理研究》2006,25(3):560-560
按照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规划,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负责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侯先生遂于1957年夏天邀请顾颉刚、谭其骧、黄盛璋、任美锷四位著名学者分别注释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地理著作《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汇为第一辑,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因出版时间早,该书在“文革”以后就很难找到,学界一直盼望再版行世。在初版46年之后终于由学苑出版社重印。《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之一《尚书》中的一篇,也是我国最早富有系统性、科学性记述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张保见 《地理学报》2011,66(7):1006-1006
作为脱胎于中国沿革地理学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研究范围有很大拓展,学科体系渐趋完备,学科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目前,相当一部分具有历史学专业或者地理学专业的高校开设有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研究生人数逐渐增加,尤其是最近10 余年,中国历史地理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展很快。随着学科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展,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今,陆陆续续出版了几十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通论性教材。尽管结构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这些教材却基本立足于本专科教学,以初学者入门教育为主,偏重于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学科框架的搭建,其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历史地理专业教材已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的需要。就此问题,2010 年暨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吴宏岐教授的《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陈桥驿  王守春 《地理研究》1998,17(1):107-109
一部反映北京地区历史早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地图集《北京历史地图集二集》于1997年2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图集由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主编。无论从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研究还是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角度看,该图集都有许多特点、贡献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毛曦  高松凡 《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从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及通论性着作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及学术进展的了解乃至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台湾省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大陆有所差异,陈芳惠所着《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一般原理意义上整合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撰,姜道章所着《历史地理学》重点论述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情况。启示如下:建设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需要继续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外,更应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问题研究,进而在整体推进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期待有通论性的“历史地理学”教材及着作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6.
正1《地理学报》80年来的发展1.1从《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看中国地理科学发展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报》主编)1934年9月,由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在创刊第一期上首撰的论文拉开了《地理学报》的发展序幕,至今已有80年。作为大学科的平台的《地理学报》刊登了反映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特色性的权威作者论文与大量具有深入地理成因研究的专业文章,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在1934年9月至2014年9月的80年间,《地理学报》共出  相似文献   

7.
张雷 《地理学报》2021,76(3):765-765
近代中国地理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从西方引进,然后再本土化的过程,其中地理留学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22年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哈佛大学博士竺可桢就曾请求学校向欧美派遣地理留学生。地理留学如此重要,但其史料散见于众多的回忆和学术机构之中,第一手资料非常罕见。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在英国留学期间留下了大量的课堂讲义、研究札记、日记、译稿、地图批注以及信札。2020年文津出版社出版侯馥兴和唐晓峰编写的《侯仁之手稿笔记:留英期间手稿笔记》一书,详细记录了侯仁之在英国留学期间的文稿笔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民国地理留学的史料缺憾。  相似文献   

8.
段伟  吴松弟 《地理研究》2011,30(6):1157-1158
2011年5月28~29日,"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
谭其骧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1911年出生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宿舍。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1950转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曾当选为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4年,协助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主编《禹贡》半月刊。同年发起中国地理学会。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55开始,由他领衔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历经30余年编绘出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重要的成果,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由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也即将问世。谭其骧先生还主编有《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个人文集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谭先生育人有方,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培养了邹逸麟、周振鹤、葛剑雄等一大批中坚力量。如今,在谭其骧院士的影响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茁壮成长,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是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近年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在生态环境、人口地理、行政区划、经济地理、区域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研制的CHGI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众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
邓辉 《地理研究》2003,22(6):810-810
由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完成的《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一书,已于2003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沙漠历史地理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开创和倡导的,并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学问。所谓沙漠历史地理,是关于沙漠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如滥垦、滥牧、滥樵、滥用水资源等)导致的生态平衡破坏、沙漠化扩大等环境问题的演变过程和内在机制。数十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10.
张晋光 《地理研究》2011,30(12):2317-2318
中华书局近年出版了南京师范大学施和金教授的著作《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续集)》,这是他继《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前集)》出版后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又一部力作。这部专著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的二十余篇论文,既有对前集的继承,又有近年新的发展,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自然地理是历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21,76(9):2330-2331
中国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引导和推动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应1978年改革开放而生,随国家繁荣富强而壮,成为中国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2018年,科学出版社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全额资助出版《中国城市地理丛书》.这是继《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地理学大型丛书,反映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进展和方向,是中国地理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中国城市地理丛书》选题既包括了国家层面的城市地理研究,也涵盖了城市分部门的专业研究,是城市地理学新近的优秀成果,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读性和创新性.丛书第一辑共9册: 《中国城市地理基础》(张小雷等).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人文、政治和经济等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别.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分册重点介绍了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交通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制度基础等,在进行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分区设想,是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城市必备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传钧先生是中外著名的杰出地理学家,曾荣任两届(1988-1996)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在80华诞之际,同时发表《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现代经济地理学》和《中国经济地理》三部巨著,突出显现先生学术风采。先生的学术思想极其活跃,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不愧为当代中国地理学的大师。在复兴人文地理学中,先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建立了历史功勋。本文扼要地介绍先生的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的理论创新,以及在地理学,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学(涵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土地利用学、资源综合考察、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和国际地理学术交流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韩茂莉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于2015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该书作者在领悟、体会其他领域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第一,揭示了中国历代疆域变迁的地理基础。从地理学上讲,年降雨量400 mm等降雨量线是农业生产需求雨量的底线,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错带。清以前的各个王朝,周边民族的族属虽然不同,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互有伸缩的土地之争从来没  相似文献   

14.
吴传钧先生是中外著名的杰出地理学家,曾荣任两届(1988~1996)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现连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在80华诞之际,同时发表《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现代经济地理学》和《中国经济地理》三部巨著,突出显现先生学术风采。先生的学术思想极其活跃,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不愧为当代中国地理学的大师。对于复兴人文地理学,先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建立了历史功勋。本文扼要地介绍先生的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的理论创新以及在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土地利用学、资源综合考察、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和国际地理学术交流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文地理的复苏,中国历史地理学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历史城镇地理学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已经开始从以往单个城镇的历史地理研究向区域城镇地理研究方向发展,但是断代性质的区域城镇地理研究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理论和方法有待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014年4月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吴宏岐教授新著《明清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互动研究》,选取明清  相似文献   

16.
钮海燕 《地理研究》1988,7(2):108-110
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但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却是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所以,学习或研究历史地理,必须掌握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历史系和地理系开设中国历史地理课程者日益增多。为此,需要有一本介绍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的书籍。最近,靳生禾同志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出版正适其时。  相似文献   

17.
论吴传钧的治学精神——恭贺传钧师八十华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奇 《地理研究》1998,17(1):1-3
吴传钧,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918年4月2日,我国着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原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1988~1996),《地理研究》杂志顾问。吴传钧院士投身地理学60多年来,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今年是吴先生诞辰80周年,本刊发表鲁奇文章,以示祝贺,并向吴传钧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地理学的过去和将来》是为纪念伦敦皇家地理学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而于一九八○年出版的一本书。本书由英国地理学家的十四篇论文组成,主要探讨了地理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认为地理学的发展应该作为一门专门的科研领域。第一篇论文的作者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地理学名誉教授 T.W.弗里曼,他追溯了英国地理学界从十九世纪末叶到本世纪四十年代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9.
李龙 《地理学报》2018,73(2):393-393
正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一般而言,学术界将历史地理学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类。历史水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的领军人——庆贺吴传钧院士90华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宗夏 《地理学报》2008,63(4):359-363
2008年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奥运年。在这个全中国普天同庆的年份里,中国地理学界将迎来吴传钧院士90华诞。吴传钧院士是中国地理学的泰斗,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一代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