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铍试剂Ⅲ与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铍试剂Ⅲ(BeryllonⅢ)在分光光度法中已用于铍、铝、硼、钛、钒等的测定。由于该试剂在极谱分析上是良好的电活性物质并能与某些无机离子形成络合物吸附在滴汞电极上产生良好的吸附波,已用于铍、硼、钒等的测定。但用于镓的测定在上述两方面均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铍试剂Ⅲ(BeryllonⅢ)在分光光度法中已用于铍、铝、硼、钛、钒等的测定。由于该试剂在极谱分析上是良好的电活性物质并能与某些无机离子形成络合物吸附在滴汞电极上产生良好的吸附波,已用于铍~1、硼~2、釠~3等的测定、但对用于镓的测定在上述两方面均未见过报导。本文研究了铍试剂Ⅲ极谱络合物吸附波测定家的体系,发现在pH5.5±0.2的醋酸—醋酸铵的缓冲液—0.0025%。铍试剂Ⅲ—0.2%抗坏血酸体系中,在-0.35和-0.47伏得到铍试剂Ⅲ及其与镓络合物的良好吸附波。当镓含量在0.005—0.8微克 毫升时,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并对该吸附波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岩石、土壤中镓的测定并取得满意的结果。经精密度测定,RSD为6.3-6.7。  相似文献   

3.
用极谱法测定硼是比较困难的,多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报道很少。文献介绍有碘化四甲基铵法和甘露醇一亚硫酸钠法等,前者的E_(1/2)为-1.9伏;后者E_(1/2)-0.56和-1.04伏有两个波,用示波极谱可测定0.1微克/毫升,但在实际分析中均未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受铍试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硼和示波极谱法测定铍的启发,研究了铍试剂Ⅲ极谱络合吸附波测定的体系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铍试剂Ⅲ与硼的络合物吸附在电极上,其中配位体铍试剂Ⅲ产生的还原波。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025—5微克/10毫升的硼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能简便地测定岩石土壤中的微量硼并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EDTA和甘露醇存在下以Sn为共沉淀剂,沉淀富集痕量Be,分离大量Fe、Al和Ti等干扰元素。痕量Be测的定采用草酸存在下铍试剂Ⅲ(隐色)三阶导数光度法。显色体系灵敏度高,检出限为1ng Be/ml,且允许共存离子量较大。方法经GSD系列标样和硅酸盐岩石试样中痕量Be测定验证,其结果与推荐值(或原结果)相符。方法精密度好,对于含Be0.0091%硅酸盐岩石测定其RSD(n=6)为1.66%。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Ti(Ⅳ)-氨三乙酸(NTA)-对氯苯基荧光酮(p-ClPF)-CTMAB四元配合物的显色条件。结果表明,在pH5.8—6.6形成了摩尔比为Ti(Ⅳ):NTA:p-ClPF:CTMAB=1:1:3:3的四元配合物,借此反应测定钛,灵敏度高,其ε_(573nm)=2.1×10~5L·mol~(-1)·cm~(-1)。Ti(Ⅳ)浓度在0—1.4μg/10ml范围服从比耳定律。已用本法直接测定了岩矿和铝合金中的Ti,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铍的光度测定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的显色剂有两类:三苯甲烷染料和邻羟基偶氮染料。前者主要有铬菁R和铬天青S,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三元络合物光度法测定铍,有很高的灵敏度。后者有铍试剂Ⅱ、铍试剂Ⅲ和铍试剂Ⅳ等,较新的显色剂是偶氮氯膦-Ⅰ。  相似文献   

7.
催化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痕量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妹 《铀矿地质》1990,6(5):307-312
本法研究了金(Ⅲ)在1.2mol·L~(-1)硫酸中对铈(Ⅳ)-汞(Ⅰ)体系的催化作用。选择和确定了试剂最佳浓度、催化时间、加热温度,观察了共存离子等的影响。检出限为2.0gAu。金浓度在2.5—250ng/10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适用于测定矿石中小于0.2g/t的金。  相似文献   

8.
凌进中  潘靖 《岩矿测试》1985,(4):339-342
铍的光度测定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的显色剂有两类:三苯甲烷染料和邻羟基偶氮染料。前者主要有铬菁R和铬天青S,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三元络合物光度法测定铍,有很高的灵敏度。后者有铍试剂Ⅱ、铍试剂Ⅲ和铍试剂Ⅳ等,较新的显色剂是偶氮氯膦-Ⅰ。 兴多偶氮氯膦-Ⅰ作为镁的显色剂。鉴于铍、镁同属一个主族,外层电子结构相同,故本文首次研究了兴多偶氮氯膦-Ⅰ与铍的显色反应。 在pH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铀试剂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采用了“隐蔽配位质点”法。计算了铀试剂与Zr、Ti(Ⅳ)、Th、U(Ⅳ)、Fe(Ⅲ)、Be、Al、Ga、In、Sc、Y、稀土元素、Cu、Ni和Co的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0.
岩石土壤中微量碘的测定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它的优点是简捷、准确、测定范围较宽,但对于痕迹量的碘似有困难。催化比色、催化滴定法灵敏度较高,但大多采用半熔分解样品,带入的外来离子给测定带来麻烦。我们采用热解法使碘与大多数共存离子分离,在铈(Ⅳ)—砷(Ⅲ)体系中,碘的存在使反应速度加快,以硫酸亚铁铵使反应终止,然后用铈(Ⅳ)滴定过量的亚铁。  相似文献   

11.
安托诺维奇B.Ⅱ.等合成了新的三羟基萤光酮的衍生物-4.5-二溴苯基荧光酮。研究了该试剂的酸碱性质及分光光度特性,以及同某些离子的反应,并报导了该试剂的合成方法,但在分析上的实际应用至今尚未见报导。 我们按的手续合成了4.5-二溴苯基荧光酮,研究了该试剂和Sb(Ⅲ)反应的诸条件,共存离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作者合成的新试剂——钒金试剂Ⅱ为指示剂,该试剂在酸性溶液中被V(ν)氧化变为紫红色,灵敏度达5.13×10~(-15)gV(ν)/ml。试样经磷酸处理,在磷酸介质中用三氯化钛(或氯化亚锡)还原U(Ⅵ)呈U(Ⅳ),过量Ti(Ⅲ),Sn(Ⅱ)用亚硝酸钠氧化呈Ti(Ⅳ),Sn(Ⅳ),而U(Ⅳ)不被氧化。过量亚硝酸钠用脲素消除,在24%—26%磷酸酸度下,以2滴0.2%钒金试剂Ⅱ为指示剂,依据铀量用相应浓度钒酸铵标准溶液,滴定度T=0.003,0.01,0.03,0.1,0.3,1,3,10,30,100,300,1000,3000,10000,30000,100000,300000ngU/ml滴定U(Ⅳ)至溶液出现紫红色为终点。其他离子无干扰。测定天然水、海水、雨水中铀的范围为0.3—5000000ng/L;测定岩石、矿物中铀的范围为10—0.0000001%。0.005ng铀,5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2%。铀的检测限为0.6pg/ml。  相似文献   

13.
三苯甲烷类显色剂是铍的重要光度试剂,且大多能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铍形成三元配合物。有关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铍的CAS,ECR,CAB和BPR光度测定方法已有报道。但以甲基百里酚蓝(MTB)为显色剂,使与铍及表面活性剂形成三元配合物进行光度测定铍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铍与MTB的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锡(Ⅳ)-氨三乙酸(NTA)-水杨基萤光酮(SAF)-CTMAB四元混配络合物的形成条件,所拟方法用于测定钢材、铝合金及铁矿中的痕量锡,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以cHCl=8mol·L-1盐酸为移动相,以聚四氟乙烯负载的钽试剂-CHCl3为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钛(Ⅳ)的新体系,柱上层析的钛用cHCl=3mol·L-1盐酸洗脱后经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不仅钛回收率可达100%,并可使钛(Ⅳ)与多种离子分离。能用于矿物岩石类复杂样品及其他物质中钛的分离富集与测定,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 《岩矿测试》1984,(2):185-186
铍-铬天青S-乳化剂OP三元络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锡石单矿物中微量铍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实验室 范慰全 陶祯燕 本文介绍了Be-CAS-OP三元络合物在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有EDTA存在时,阴阳离子在限量范围内可以不经萃取面直接测定。对于铍含量在0.001%以上的样品,只需用数十毫克样品即可测定。其灵敏度比Be-CAS二元络合物要提高13倍。  相似文献   

17.
《岩石矿物学杂志》1984,3(2):185-186
铍-铬天青S-乳化剂OP三元络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锡石单矿物中微量铍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实验室范慰全陶祯燕本文介绍了Be-CAS-OP三元络合物在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有EDTA存在时,阴阳离子在限量范围内可以不经萃取面直接测定。对于铍含量在0.001%以上的样品,只需用数十毫克样品即可测定。其灵敏度比Be-CAS二元络合物要提高13倍。  相似文献   

18.
安托诺维奇等合成了新的三羟基萤光酮的衍生物-4.5-二溴苯基荧光酮。研究了该试剂的酸碱性质及分光光度特性,以及同某些离子的反应,并报导了该试剂的合成方法,但在分析上的实际应用至今尚未见报导。 我们按的手续合成了4.5-二溴苯基荧光酮,研究了该试剂和Sb(Ⅲ)反应的诸条件,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以及用二溴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矿物岩石中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三元离子缔合物,亦称离子对化合物。泛指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先形成一定形态的二元络阳(或络阴)离子,复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在二元络合物的外界,借静电引力结合的离子化合物。其特点是,在二元络阳(或络阴)离子中,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全被配位体所满足,故此种二元络阳(或络阴)离子的配位数均已饱和,由于中心离子的电荷未被中和,所以生成的二元络离子均带电荷。  相似文献   

20.
低温绿泥石成分温度计Fe/(Fe+Mg)校正的必要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靖  刘嵘 《矿物学报》2007,27(2):173-178
绿泥石是沉积岩、低级变质岩和水热蚀变岩中的常见矿物,基于四次配位Al含量的绿泥石成分温度计是确定古成岩或变质温度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介绍了四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绿泥石成分温度计的原理,并从离子替代规律和比较研究的角度着重讨论了近年来关于绿泥石成分温度计校正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在铝饱和的条件下,根据绿泥石中的Fe/(Fe Mg)值对绿泥石温度计进行校正并不能使计算值与实际值更为接近,而且从晶体化学的角度看,全岩的Fe/(Fe Mg)主要影响的是绿泥石中六次配位Fe与Mg的占位,而且偶合置换(Si4 )Ⅳ(Mg2 )Ⅵ—(Al3 )Ⅳ(Al3 )Ⅵ和(Si4 )Ⅳ(Fe2 )Ⅵ—(Al3 )Ⅳ(Al3 )Ⅵ共同控制着四次配位Al的占位。所以在铝饱和的岩石体系中可不必进行Fe/(Fe Mg)值的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