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比《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和《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31162-2014)等与萝岗气象观测场整改后现有防雷保护措施,采用分析计算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指出《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中"风杆可作避雷针的条款"、"观测场可不设单独避雷针进行保护的条款"、"防雷与设备共用地条款"存在的防雷隐患及风险,提出了加强观测场防雷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物建筑雷电灾害规律的分析,提出将文物建筑的重要性、雷击密度、所处环境、服务设施、文物建筑高度、周围树木、自身结构、雷击史等作为文物建筑防雷分类的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文物建筑保护等级、遭受雷灾规律、雷电活动情况以及现行国家标准将评估指标分类,参考里克特量表及等权指标体系对评估指标进行评价,建立了文物建筑防雷分类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雾灾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雾灾害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受灾面积、大雾持续时间和直接经济损失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来建立雾灾损失评估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建立的雾灾损失评估模型进行雾灾的灾害等级划分,是较为合理的,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6年8月10日15时30分左右龙圩国家气象观测场遭受雷击的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防雷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气象观测场的雷电防护技术和方法,确保气象观测场免受雷电的袭击。  相似文献   

5.
气象观测场遭雷击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正常工作,造成资料的缺失。本文通过对气象观测场防雷现状的分析,指出防雷设计的不全面、不合理和施工的不规范是造成雷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详细讨论了气象观测场直击雷防护、信号系统及电源系统雷电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衡水市1972—2013年雷暴日资料、2009—2020年闪电定位数据及衡水湖湿地景区实地勘查资料,选取评估区域面积、评估景区级别、地形地貌和区域防雷安全管理等18个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比,建立湿地景区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模型,对衡水湖景区开展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除闾里古镇区域风险等级为中等外,其他4个区域风险等级均为较高风险;影响其风险值的主要指标为土壤电阻率、地形地貌、相对高度、人员密度、材料结构、区域雷电防护水平和区域防雷安全管理;找出了衡水湖景区的雷灾易发区、隐患点和防雷措施薄弱环节,有助于更加科学地防雷减灾。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台站新型自动气象站硬件组成特点,从雷电综合防护的角度探讨防雷设计方案,包括测报值班室内设备及所在建筑物防雷设计、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接地设计、测报值班室与观测场之间供电和信号线路防雷设计等。  相似文献   

8.
灰色预测方法在制作3~5天中期温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气象中心T106产品的预告场为基础,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预报因子的优劣,并应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湖北省代表站3~5天中期温度预报模型。将该模型试用于1999年5~11月武汉中心气象台的预报业务,并作了相应的检验,其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所提供的温度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气象干旱评估系统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潍坊市1971-2009年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各县市、乡镇街道的历史灾情记录和社会经济数据,选择适合研究区域的干旱判别指标,建立了干旱灾害评估模型。以Arc GIS9.3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5为干旱评估的信息数据库,并利用Delphi7.0等软件工具开发了基于GIS的潍坊市气象干旱评估系统,对研究区域进行干旱灾害预警和灾害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市近十年闪电定位资料、三十年雷暴观测资料、土地利用类型、人口、经济、地形地貌和历年防雷装置检测情况及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等气象数据,采用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利用AHP法和特尔菲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使用量化方法对雷电灾害敏感度高的行业和场所进行分类,将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进行量化评估,按照等间距法划分出灾害防御等级。  相似文献   

11.
王莉萍  王秀荣  张立生  张建忠  王维国 《气象》2018,44(11):1479-1488
降水过程强度精细化定量评估是气象现代化业务服务的重要需求,也是暴雨灾害影响评估研究的关键环节。利用1961年以来国家气象站降水气象观测资料,以站点降水背景表征地域特征,通过定义单站和区域降水过程的起始和结束条件界定降水过程,提取了降水强度、持续时间、覆盖范围三个降水过程的评价指标,在深度挖掘降水空间和时间尺度信息基础上,计算三个降水过程的评价指标。然后,基于百分位分布和概率统计,对降水过程三个评价指标进行精细化指数划分,建立降水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模型。最终将降水过程划分为极端、特强、强、较强、中等五个等级。文中应用案例对评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对单站和区域降水过程综合强度等级评估方法合理,既能体现降水过程地域特征,又能表征降水过程的影响程度,方法具可操作性,能够直接应用于气象服务业务和暴雨灾害影响评估,也可为历史降水过程案例入库、灾情信息演变特征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总结现有干旱评估指标模型和标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干旱风险图集、农业种植结构等,运用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水文资料等建立一套集干旱灾前预评估、灾中动态评估和灾后损失评估于一体,并能够对农业、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干旱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的业务系统。尤其是开发的农业干旱静态和动态评估模型.实现干旱对小麦、玉米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造成损失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回归分析、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可应用于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定量化的数学模型,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该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判断,对于提升建设项目、被保护对象及设备的防雷安全性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21日珠海某气象观测场设备损坏,通过调取事发地雷灾历史、事发时段闪电定位资料以及现场勘察、剩磁检测等手段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此次事故是由于观测场内的VASALA MILOS520自动站立杆顶部遭受雷击并导致观测场及值班室相关设备受损,同时指出观测场现有防雷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莆田市文旦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利用文旦柚种植区历年区域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及果实品质检测数据,通过分析影响文旦柚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和主要气象灾害,构建文旦柚气候品质评估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气候适宜性因子和致灾因子的权重,建立文旦柚气候品质评估模型,计算气候品质指数并进行量化等级划分,开展文...  相似文献   

16.
台风灾害综合等级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秀荣  王维国  马清云 《气象》2010,36(1):66-71
选取全国范围内台风灾害中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房屋倒损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4个常用灾害指标,通过建立无量纲函数转换定义了全国范围内台风各个单项灾害指标的等级,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确定了全国范围内台风灾害综合等级划分标准,基于上述工作建立了台风灾害综合等级快速评估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7年登陆我国的台风灾害进行了评判与排序,分析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滕州市气象局 《山东气象》2009,29(3):F0003-F0003
滕州市气象局1989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1月1日的山东省滕县气象站。主要承担地面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农业气象观测、防雷检测与工程施工、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按照建设“一流台站”的要求,2007年6月完成搬迁。新址占地21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投资资金一千多万元,建立了以卫星、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交通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选取不同等级的大风日数、车流量、道路密度、地形高度、河网密度、桥涵个数、桥涵密度、植被覆盖度等14个评价指标,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三方面建立高速公路大风灾害评估模型,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权重,开展宁夏高速公路大风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宁夏高速公路大风灾害风险石嘴山市北部和吴忠市南部高、区内中北部和南部低。其中,京藏高速石嘴山市北段为高风险;京藏高速石嘴山市中段、中卫市南段及福银高速吴忠市段为次高风险;其他路段为中等到较低风险。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高速公路大风灾害的发生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化探测设备运行监控与评估体系,对综合气象观测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气象技术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以"三级管理"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建立了气象探测设备运行监控与评估体系。该体系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规范业务管理、丰富评估产品、整理技术规范等方式,提高了技术保障服务水平,使得陕西省观测网络业务质量逐年提升。通过对陕西省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的近些年业务质量分析,验证了该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是对风险评估方法的一次改进,通过对灾害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开展风险分析,将气象灾害的风险分析从气候特征评价向天气过程评价转化,以更好地应用于动态风险预警。以杭州暴雨灾害为例,将灾害性天气风险评估过程划分为灾前预评估、灾中实时评估、灾后调查评估3个阶段,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界定杭州暴雨致灾因子的评价指标,同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而形成一整套阶段性动态风险评估流程。最后,结合1509号台风暴雨过程进行实例分析,并分别给出3个阶段的评估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灾后评估结果与灾中评估的一致性高达76.0%,而与灾前预评估的一致性仅为49.0%,说明灾中评估的开展可以有效修正预评估结果。随着动态风险评估流程模型的业务化运行,将会实现针对整个灾害过程的滚动加密评估,从而进一步提升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