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跨省市交界区地震监测预报的组织工作薄弱是我同地震竹理体制的一个缺陷。地震监测预报区的地理范围与地震行政竹辖区范围的不一致是造成这种缺陷的基本原因。实行相邻省市地震协防制,建立协防领导小组是改善和强化跨省市交界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可行和有效的途径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陈修民 《地震学刊》2001,21(3):51-54
建设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是当前防震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回顾浙江省“九五”期间建设地震监测系统的实践,认为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管理体制下,专群结合是建设好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保证。省局必须正确处理好省级以下地震部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发挥专业队伍在监测预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引 言新北京市地震局组建以来,北京市区县地震工作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机构建设和法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个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已经打开。北京市区县地震工作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北京市政府、中国地震局对支持和领导首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市政府和中国地震局是北京市区县地震工作的坚强后盾,北京市地震局党组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1 区县地震机构升格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1997年5月,北京市政府第66次办公会议决定,为全面加强区县地震工作,对区县地震办公室进行行政升格。区县地震办…  相似文献   

4.
汤泉 《地震学刊》1999,(B02):7-11
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加强江苏省的防震减灾工作,(1)要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角度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2)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防震减灾法》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3)要继续强化地震监测预报为震灾综合防御工作。(4)要努力推进“九五”重点项目实施,认真编制防震减灾“十五”计划,(5)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地震队伍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山西省20年来的地震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地震队伍的组建、台网的建设、分析预报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工程地震、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作了简结.并对今后的地震监测、地方地震工作、分析预报、工程地震、科学研究、地震队伍的建设以及深化加速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方地震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临预报的监测、震情的动态跟踪、前兆观测方法的探索以及各种前兆信息的获取识别方面,具有专业地震队伍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可的作用。地方地震工作还具有观测手段比较科学,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广,接近震区,可补充专业台网不足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地震系统中捕捉短临异常、实施短临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专业地震队伍一起密切配合,为综合防御和最大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章立 《中国地震》2001,17(3):231-245
本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地震科技发展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了简要回顾。阐明了如下3点:(1)全社会对减轻地震灾害及减轻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的强烈要求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2)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更好的保障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3)坚持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建设与地震科学研究的辩证统一,并处理好任务性、科学性、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进步性质遵循的重要原则。地震预报预防工作所取得的某些成功和所遭受的许多挫折不断加深了人们对地震的发生条件和孕育发生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促进了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的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和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20世纪最后5年,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使地震预报预防研究与实践的技术支撑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既突出重点,又广泛探索的地震科学研究,使人们对我国大陆地震的发生条件和孕育发生过程,以及震害特征与机理研究等取得一些新的重要认识。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不仅使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得以明显提高,而且为加速新世纪,首先是“十五”期间我国地震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应重点加强的10个方面的工作,即地震观测台网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改造与建设;强地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地震实验室的建设;地震信息和应急指挥与紧急救援技术系统的建设;地震短临预报的研究;地震中长期预报的研究;地震动衰减和震害机理与震害控制的研究;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震害预测的研究;地震科学和地球科学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期望通过这些努力使我国地震科技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震预报预防的理论、技术、方法显著改进,防震减灾工作实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川西地震强化监视区属于计划建立的中国内地首批5个地震强化监视区之一。在初步方案中,该区沿川滇活动地块的东北—东部边界的—部分展布,区内有鲜水河断裂中一南段,安宁河、则木河以及大凉山等活动断裂,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千米。本文着重介绍了川西地震强化监视区的基本情况、历史与现今强震活动背景、中长期地震潜势、现有的工作基础和监测能力。最后,作者提出在该区开展强化监测工作的建议,以及与该区中期一短期震情跟踪和预报实践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应特别弘扬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经验,彰显实验基地效应;要加强地震仪器研制、监测(探测)和预报这3条链路的建设;加强大型地震探测预报试验场建设;着手编撰地震探测预报理论书籍。  相似文献   

10.
朱泽 《地震学刊》1999,(B02):23-26
回顾两次溧阳地震,总结两点经验教训:1.地震监测预报应与防震减灾一起抓;2.抓防震减灾工作应;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而提出现在的防震减灾工作应加强地区的地震监测工作,应强化防震抗震措施以及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制订震前预案震后救护救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永胜6级地震的预报及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1年10月27日在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有较准确的中期和短临预报,加强了川滇交界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且向四川省政府作了汇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验性地震预报重视川滇菱形地块西界断裂带动态活动图像的分析,尤其对历史强震破裂空段附近出现的中小震活动带或新活跃区段的研究;同时,重视4级前震群、川滇交界地区地下水位、水温、形变观测异常的跟踪分析和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地震监测预报机构的作用,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认为,地方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从重视基础研究、抓观测资料质量、提高会商质量、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入手,才能适应当前监测预报体系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既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市政府非常重视北京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于1996年10月成立的由国家地震局和北京市政府双重管理的北京市地震局负责北京市防震减灾的管理工作。1年来,北京市已健全了各级防震减灾机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文综合介绍了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包括: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法规建设;北京市的抗震设防;北京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及筹建北京市防震减灾中心等。  相似文献   

14.
梅世蓉 《地震》1993,(2):69-71
前言 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经过20多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80年代,通过大地震的系统总结;地震前兆与预报方法的系统清理;实用化攻关研究;768工程与837工程项目的建设等几大方面的工作,以下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观测系统有了明显的改善;对各类地震前兆观测台网进行了凋整和优化;对干扰的识别与排除建立了成套的方法;总结了地震前兆特征、预报判据、指标;编制了  相似文献   

15.
张玮  肖建华 《高原地震》2007,19(2):60-61
破坏性地震的特点,防震减灾工作“三大体系”(即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紧急救援)的内容,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现实及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无不要求政府充当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角,西部防震减灾工作中应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只有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提供长期稳定的投入,建立、健全预警、保障体系,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切实的减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方地震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临预报的监测、震情的动态跟踪、前兆观测方法的探索以及各种前兆信息的获取和识别方面。具有与专业地震队伍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地震工作还具有观测手段比较科学,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广,接近震区,可补充专业台网不足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地震系统中捕捉短临异常、实施短临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专业地震队伍一起密切配合,为综合防御和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山西地震带的构造活动背景和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了该地震,特别是其中段的太原-介休一带近期的地震活动性,以及整个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增强的可能性;提出了有关该地区加强防减灾部署,包括强化该带地震监测台网与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和开展地震救灾辅助对策系统研究的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苏乃秦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89,3(4):385-388
地震分析会商系统是地震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我国大陆多震区之一,地震分析预报任务繁重,但多年来地震会商条件十分简陋,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而地震分析会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十分紧迫和必要。在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统一部署下,我局于1987年开始实施“新疆地震分析会商系统现代化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磁测网调整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地震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实施方案,2000-2001年开展了北京地磁测网的测点改造建设和优化;2001~2002年应用G-856磁力仪取得了准确可靠的资料.应用磁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对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积极作用.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震信息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震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1966年3月在我国河北邢台发生的灾害性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先河,而且产生了中国地震信息系统.中国地震信息通信系统的前期是以传递地震观测信号和实时传递地震信号为起始,现在已经为地震观测服务发展成为具有全国规模的行业地震信息平台.全球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地震信息系统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上,同样发展迅速.信息网络通达地震行业各个角落,地震各项工作无不以信息平台为基础.地震信息系统已经彻底改变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工作方式、科研方式,同时促进了人们传统观念的变革,使我国地震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