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排除降雨干扰后的地下水位异常与强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宝荣  付虹 《地震研究》2006,29(1):39-42
选取云南地区受年度降水影响显著的10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对观测井所处地区年降雨量及次年水位谷值变化进行分析,提取了水位年异常特征。发现出现异常年份的异常台项比与次年的M≥6和M≥7地震有较好对应关系。1987年以来,出现异常台项比≥0.5的年份有7年,对应云南及邻区次年M≥7地震4次,对应率为57%;异常台项比≥0.4的年份有10年,对应次年M≥6地震9次,对应率90%。用此方法可以对云南的年度最大地震活动水平和地震强度进行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2.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异常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前震情跟踪过程中的显著异常,认为云南境内M≥6.5地震的长时间平静、M≥6地震的丛集活动以及M≥3地震月频次高值是震前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异常的显著特征;滇东北地区M≥5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2008年后3、4级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2014年以来滇东北地区的高水位异常是判定滇东北地区存在M≥6地震的主要依据。在多个地震同时孕育的过程中,对判定哪个危险区先发震是困难的,但每次地震都有新的前兆异常出现,为成组地震连发过程中,新地震的识别提供了依据。云南地区3级地震月频次异常和前兆突变异常增多是鲁甸MS6.5地震短期阶段最显著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3.
林辉  王世芹  付虹 《地震研究》2006,29(1):35-38
根据1982~2003年云南龙陵帮纳掌温泉地下流体(流量、水温、水氡)连续观测资料,提出流体单台站多台项月、季度前兆综合分析方法和指标,按时间层次、地震强度对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台流体多台项综合分析可为云南及境外邻区M≥5尤其是M≥7地震的预测提供线索,应用于年度及短期地震预测预报实践。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区断层形变群体异常与成组强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石绍先 《地震研究》2005,28(3):219-225
运用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这三种方法,对云南地区1982~2004年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在云南地区Ms≥6强震前断层彤变群体异常显著,尤其是成组强震前,群体异常信息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异常的信度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绪  蒋春花 《地震》1998,18(4):319-324
通过对河北省及邻近地区1980-1997年地震前兆异常信度按时间进行合成,其结果对该地区MS≥5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效果,再将前兆异常的信度视为时间和距离的函数,建立地震前兆异常综合信度的时空动态模型,并对1976年以来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地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震均发生在前兆综合信度的高值区。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和1984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进行检验,结果也较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强震前兆短期综合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辉  张平  唐采  付虹 《地震》2004,24(4):113-118
用斜率k和相关系数r值提取云南地区水氡、 水汞、 水温、 地磁的单项短期异常, 用群体非均匀度计算方法对各手段选取的多点观测资料进行计算, 提取综合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M≥5.5地震, 前兆的群体突变异常较为显著, 对M≥5.5地震有较好的短期预报效能, 并通过置信度为97.5%的R检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了提高综合预报能力的一种方法,即建立自适应加权综合判别模式。应用云南及滇西地区的地震、环境因子、前兆等各方面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处理分析后,筛选出符合一定条件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云南及邻区M≥6.7地震的中期综合判定模式、滇西地区M≥5地震的中期和短临综合判定模式。经过近2年的预报实践检验,该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滔 《地震研究》2007,30(1):24-28
对1970年以来滇西地区中小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滇西地区震群及前兆震群的定义;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前兆震群判别方程,对震群活动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滇西地区前兆震群具有集中分布的区域特征,主要分布在洱源、剑川、宁蒗、龙陵、腾冲、梁河一带。滇西地区前兆震群综合预报方案以P≥0.42为阈值,前兆震群出现后,2年内发生M≥5地震的对应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加权综合差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平  李敏 《地震》1994,(6):69-75
本文探索了提高综合预报能力的一种方法,即建立自适应加权综合判别模式,应用云南及滇西地区的地震,环境因子、前兆等各方面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处理分析,筛选出符合一定条件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云南及邻区M≥6.8地震的中期综合判定模式,滇西地区M≥5地震的中期和短临综合判定模式,经过近2年的预报实践检验,该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震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和小波变换、EMD分解技术,遴选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其附近地区67个台点91个测项的连续性、可靠性较高前兆观测资料,多频域剖析前兆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多层次挖掘地震前兆观测异常、最大程度地展示前兆群体映震效能。结果显示,地震综合前兆信息量时序曲线,在ML≥5.0地震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S时序≥0.1),一般高值异常出现1~6个月内,研究区有发生ML≥5.0地震的可能;地震前兆信息量综合空间扫描的结果显示,未来的震中区多位于最早出现S窗≥0.2异常区的边缘区域,但异常区域的迁移规律性特征不明显,这可能与资料分析时段研究区内发生地震的震级较小及前兆台点的空间分布不匀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procedure for short-term rainfall forecasting in real-time is developed and a study of the role of sampling on forecast ability is conducted. Ground level rainfall fields are forecasted using a stochastic space-time rainfall model in state-space form. Updating of the rainfall field in real-time is accomplished using a distributed parameter Kalman filter to optimally combin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and forecast model estimates. 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density on forecast accuracy is evaluated using a series of a simulated rainfall events generated with the same stochastic rainfall model.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t five different network spatial densities. The results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network density on real-time rainfall field forecast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rainfall field residuals illustrate improvement in one hour lead time forecasts at higher measurement densities.  相似文献   

14.
15.
正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an academic journal co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and published by Science China Press and Springer,is committed to publishing high-quality,original results in both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正Director:Shangfu Kuang,China Vice-directors:Chunhong Hu,China Duihu Ning,China Guangquan Liu,China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IRTCES)was jointly set up b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UNESCO on July 21,1984.It aims at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studies of erosion an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正This journal is esta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IEM),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to promote scientific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so as to improv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arthquake hazards mitigation,preparedness,and recovery.To accomplish this purpose,the journal aims to attract a balanced number of papers between Chinese 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