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能值的山东省海洋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是基于能值理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区域能值密度将各项消费项目转换为可以直接相加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并以此来反映区域发展对区域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衡量和评价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应用到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海洋能值-生态足迹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海洋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以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总能值-生态足迹为1.74×106hm2,海洋生态系统总能值-生态承载力为1.60×107hm2,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反映出山东海洋经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价值的科学评估对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决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盛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从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效用的角度衡量生态系统的价值,而缺乏从生态系统自身的角度进行客观评估.首先分析了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内涵,提出基于能值和ecoexergy两种系统生态学方法的价值评估框架,建立了一套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较为有效的评估方法.该框架先通过能值计算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及物种多样性转换为能值货币价值,再通过eco-exergy来体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过程,并转换为eco-exergy货币价值.最后将该评估框架应用于厦门湾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厦门湾海洋生态系统的本底内在价值为1.16×10^11CNY,全年创造内在价值为9.24×10^10CNY,总计2.09×10^11CNY,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7.27×10^9CNY和厦门海洋产业GDP 2.47×10^10CNY.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海洋生态压力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准确地分析近年来大连市海洋生态安全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动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改进海岸带生态足迹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压力指数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应用上述模型得出2003—2012年大连市海岸带生态系统人均生态容量从16.532提高到18.339、生态足迹从13.142提高到21.124、生态盈余/赤字从+3.390变为-2.785、海洋生态压力指数从-0.205提高到+0.152、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从+0.258降到-0.132。由此得出结论:近十年来大连市海岸带生态恢复及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同时海洋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海洋经济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区域海洋管理是对一定海洋地理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系统进行的自觉干预和内外协调的活动。文章讨论海洋区域、区域海洋管理的概念、管理区域划分、区域海洋基本思想和管理方式等,试论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新发展,认为区域海洋管理必须以生态系统管理为核心,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管理对象,才能使区域海洋社会经济能够在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支持下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进一步提高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文章以海洋生态补偿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相关法律体系,并设计制度框架,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确立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海洋生态补偿的制度框架包括动态监测、建模分析、圆桌会议和跟踪落实4个部分,分别承担建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数据库,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和标准以及评估海洋生态补偿效果4项任务;科学、全面和量化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关键,根据"服务-投入-福祉"模型,核算参考状态和现实状态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海洋生态福祉和投入资本的变化量,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和博弈,确定海洋生态补偿标准;我国应加快海洋生态补偿的立法,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估和研究,推进海域之间、海洋与流域之间以及海洋保护区的横向补偿。  相似文献   

6.
随着山东省环渤海沿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海岸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导致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生态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与生态安全,缓解和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带动沿岸经济类型向生态文明经济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海洋生态红线的内涵及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情况,对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态适宜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适宜性研究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平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的矛盾,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区域发展协调可持续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也是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文章论述了生态适宜性的概念内涵及其理论演化过程;评述了陆域生态适宜性研究的典型方法,即生态因子叠置法、逻辑规则组合法和格局-过程模型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归纳了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管理及与海洋生态适宜性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海洋生态适宜性的概念、内涵;最后总结了目前生态适宜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应用,以及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作为定量地认识和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现象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复杂性,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三是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而进入于灾害预报与评估、公共决策等应用领域。其次介绍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分类及典型海洋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型COHERENS的特点、功能和最新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归纳了目前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领域的几大问题与挑战,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及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日益严重,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与国外相比,国内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比较薄弱。文中重点阐述了我国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总结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开展海洋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制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指南,制订海洋生态修复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0.
曹海荣  沈志良  姚云  苏畅 《海洋科学》2009,33(11):18-23
以青岛地区2002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该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41 5 hm~2,生态承载力为0.375 1 hm~2,生态赤字达到1.166 4 hm~2.这说明青岛地区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压力已经超出自然界的承受能力.通过分析,该地区的能源消耗高,生态赤字较大,农业和林业基本不存在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度较高,而近年来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及排污,导致青岛沿岸海域的生态足迹迅速增加,生态赤字越来越高.旅游产业虽然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压力,但是给当地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青岛地区每公顷生态足迹可产生1 720美元的产值,高出了1 106美元/hm~2的世界平均值,是中国内地平均产值的4倍.青岛地区生态效益较高,但仍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可持续发展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岸带城市化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海洋资源过度捕捞以及赤潮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和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相关文献检索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发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生态系统服务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海洋海岸带的规划管理等方面,而国内研究关注点与国外有一定的差异,更侧重于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海洋生态补偿、人类活动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最后,通过对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比较,得出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玉杰  赵晟 《海岸工程》2020,39(4):297-308
基于能值理论,结合生态足迹方法,构建能值生态赤字/盈余、渔业足迹强度(D)、社会发展压力指数(I)和经济协调指数(Q)参数评价海岛可持续性,选取典型海岛城市浙江省舟山市作为案例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7年舟山能值足迹、能值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共增加15.78 hm2,增幅为63.26%;人均能值承载力增加5.20×102 hm2,增幅为82.86%;其中,化石能源用地能值足迹增加最多,社会经济承载力增加最多,而自然承载力却有所下降。能值生态赤字/盈余和经济协调指数不能完全反映区域可持续性,区域渔业足迹强度的不断增加表明当前的渔业经济模式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发展压力指数增大也进一步表明舟山的发展状况偏离了可持续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生态价值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海洋生态资源的研究在解决人类福利,海洋管理,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非常重要,虽然人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价值与GDP的关系,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海洋生态系统价值的区域性研究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的研究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认为创建海洋生态价值评估理论体系是首要问题,近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海洋生态价值的改变应该纳入全球绿色GDP的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4.
晁晖  刘欣 《海洋预报》2013,30(3):86-91
归纳了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概念内涵,针对近海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关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按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的分类标准,将生态系统功能分成四大类,分别为: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在此基础上得出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并将各类生态系统价值化,为以后的海洋生态价值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文明以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为核心,海洋生态文明区即是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地区,具体包含2层含义,即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海洋生态文明区的含义,依据动态性、层次性、完备性等原则,参照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量化性,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区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评估指标权重值。选取日照市等8个申报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和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评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8个市(县)基本达到海洋生态文明区的要求,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高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区域海水质量状况,其次是海域空间资源利用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海洋产业结构,此外地区能源消耗、海洋科技进步、海洋文化传承与保护、海洋宣传与教育以及服务保障能力等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损害日益加剧,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温州市旧城改造工程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质、沉积物、生物等监测数据,基于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实际损害程度,构建生态服务价值损害评估体系和生态修复海洋损害评估框架,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照法等模型计算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害,并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损害为1 332.61万元,一级损害类型中支持服务价值损害最大;(2)鱼卵和仔鱼、生物多样性及基因资源、气候调节和维持空气质量为倾倒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类型,损害价值分别为251万元、379.26万元、342.18万元,三者之和比重达73%;(3)基于生态修复海洋损害价值为1 522.37万元,其中海洋生态修复费用最高,为1 167.65万元;(4)将两种评估体系的海洋生态损害价值的平均值作为温州市旧城改造工程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补偿标准,为1 427.49万元,单位面积补偿标准为0.79万元/hm~2·a。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热带珊瑚岛礁型海洋牧场的珊瑚礁生境,实现生物资源的养护和渔业资源的产出功能,在对海参等高值经济种开展底播增殖前,科学评估其生态容量是防止引发海洋牧场生态风险的重要保证。运用生态系统模型法评估了三亚蜈支洲岛热带珊瑚岛礁海洋牧场花刺参(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的底播增殖容量。根据2020~2021年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区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因子数据,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该海域的生态系统营养通道模型。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介于1~3.52,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以牧食食物链为主,总能流中有43%的能量来源于碎屑功能组,其在系统总能流中有重要地位。系统的总平均能量传递效率为9.353%,略低于林德曼能量传递效率(10%)。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3.726,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为28.834,系统连接指数为0.256,杂食性指数为0.120,系统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2.485%和2.379,表明近岛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且系统稳定性和成熟度偏低,易受外界干扰。根据模型评估的花刺参增殖生态容量为110.21 t/km2,是现存量的206 倍,有较大增殖空间,并且达到生态容量后碎屑组的能量再循环利用效率将显著增加,营养级结构能得到进一步优化,系统稳定性及成熟度将有所提高。基于研究结果,可适当采捕与花刺参生态位相近的生物,同时增殖放流其他处于不同营养层次的经济种,从而减少种间竞争,有效利用系统冗余能量,进而扩大花刺参的生态容量,实现海洋牧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CiteSpace对2000-2020年海洋空间规划研究进行了知识图谱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影响力和合作网络变化,揭示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澳大利亚具有较高影响力,国家与机构间合作密切。海洋空间规划研究始终以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为中心,研究内容以政策研究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研究热点由关注生态功能转变为以人类活动为主的整体功能规划研究,蓝色经济、蓝色发展是近些年的主要关键词。在海洋开发强度、范围不断增大,全球气候环境频繁变化的背景下,加强海洋观测和数据收集,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影响和人类活动响应机制,加强生态模型在海洋应用,细化海洋空间规划管理措施,因海制宜地调整规划方案,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是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介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由来出发,浅谈了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生态伦理观、海洋生态系统单行法及尊重海洋生态系统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如何妥善处理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系统损失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我国沿海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分析了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单纯收取生态补偿金并不能实质性解决海洋开发活动带来的海洋生态损失问题,实施生态修复是降低和减缓海洋生态系统损失的主要手段;建议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来连接海洋生态损失与海洋生态修复,量化用海单位所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和生态修复所带来生态系统功能增益,进而指示海洋生态损失与海洋生态修复是否达到平衡;进一步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的技术框架,为落实与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