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大连金石滩兴民村组臼齿碳酸盐岩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lar-tooth构造(简称臼齿构造或MT)是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中产出特殊的沉积构造,发育于特定的沉积环境。臼齿碳酸盐岩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有助于其成因解释。大连金石滩新元古代兴民村组臼齿碳酸盐岩的研究表明,兴民村组的MT形成于开阔陆表海浅潮下带—潮间带动荡环境,海平面升降频繁;沉积序列主要为泥晶灰岩与含泥灰岩、砂屑灰岩与泥晶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与泥晶灰岩和砂屑灰岩与纹层状泥晶灰岩的韵律。MT形成于过饱和CaCO3的微高盐度和高古温度环境,少有陆源物质影响。  相似文献   

2.
吉辽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岩相的若干岩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研究吉辽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一种特殊的沉积构造——臼齿(简称MT)构造,揭示了它的时空分布范围、分类和含该沉积构造岩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并对该种构造的形成环境进行了简要讨论。吉林辽宁地区的臼齿构造主要发育在新元古代地层中,按其成因可分为原地和异地两类。其中原地MT主要分布在泥晶灰岩、粉屑泥晶灰岩、泥灰岩或泥岩中,按其形态可分为丝状,条带状和瘤状3个亚类,13种微相类型。异地MT主要发育在砂屑灰岩、钙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中。臼齿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指示其形成并发育于稳定克拉通浅海潮下环境,特别是中-深缓坡  相似文献   

3.
臼齿构造(Molar tooth),简称MT,是一种仅发育于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特殊沉积现象。在全世界的许多地区
广泛发育。中国辽宁大连地区新元古代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大量的臼齿构造。野外和室内的观察研究将MT 形态划分为2 大类
(原地MT 和异地MT),5 亚类(条带状、杆状、蠕虫状、斑状和碎屑状),主要发育浅潮下带-潮间带环境。通过对MT 形
态及发育的微环境特征分析得出,大连地区MT 形态与沉积微环境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泻湖中以MT1-1 和MT1-2 类型为主,
潮间带中部主要发育MT1-3 和MT4 类型,潮间带中部-潮间带上部常见MT2 和MT3类型,浅潮下带风暴浪基面附近或潮间
带下部高能环境多见MT5 类型。由此推断,在水体安静并且陆源碎屑物质干扰小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平直或弯曲的宽、长
条带状MT,而在动荡的水体中或是陆源碎屑物质含量高的环境中,往往形成短小的MT。因此,MT 的形态类型一定程度受
到沉积水动力条件和陆源碎屑物质混入的影响。此外,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的混入或抑制MT形成或减小MT 的发育规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典型风暴成因竹叶状灰岩的野外实测和镜下薄片分析,明确了59套风暴沉积特征,确定了风暴沉积序列并建立了陆表海风暴作用沉积模式,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北京西山下苇甸寒武系共有泥晶灰岩相、含砾屑泥晶灰岩相、颗粒泥晶灰岩相和泥晶颗粒灰岩相4种岩相类型。(2)鲕粒灰岩-砾屑灰岩型序列发育原地型风暴岩,泥岩和粉砂岩-砾屑灰岩型序列发育近源型风暴岩,泥晶灰岩-砾屑灰岩型序列发育远源型风暴岩。(3)原地型风暴岩发育侵蚀面,砾屑含量高,长短轴比大;近源型风暴岩砾屑定向性好,可见递变层理;远源型风暴岩基质含量高。(4)竹叶状灰岩沉积在陆表海背景下的潮下带,原地型、近源型和远源型风暴岩沉积范围以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为界,距风暴中心距离和搬运距离依次增加。本次研究不仅补充了下苇甸寒武系的风暴沉积记录,而且为该时期的古环境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吉林南部通化二道江剖面新元古界万隆组广泛发育缓坡碳酸盐岩沉积,其中发育的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臼齿碳酸盐岩,近年来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地质学家的重视。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详细观察和描述、室内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揭示了二道江剖面万隆组的地层、岩石、臼齿构造(MT)及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特征。臼齿构造是特指那些发育在前寒武纪细粒碳酸盐岩中有清晰边界、粒度在0·01mm左右的由等轴或多边形的微亮晶方解石组成的集合体,其形态可分为条带状构造、瘤状构造及棱角碎块状构造。臼齿构造的形成严格受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控制。万隆组由下而上可分为3段第1段下部为发育臼齿构造的纹层状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及风暴砾屑灰岩,为中—深缓坡沉积环境的产物;上部由浅缓坡相的泥灰岩、钙质页岩、砂屑灰岩与叠层石灰岩组成;第2段为厚层泥晶灰岩和粉屑泥晶灰岩、瘤状灰岩组成的深缓坡相沉积;第3段本剖面未出露。万隆组形成于缓坡沉积环境,其中浅缓坡相可分为4种岩相组合,中缓坡相可分为11种岩相组合,深缓坡相有6种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6.
江苏句容地区的上石炭统船山组碳酸盐沉积发育泥晶灰岩、细晶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和含生物屑核形石灰岩6种岩性,可区分出潮坪、开阔台地、台盆、浅滩和生物礁5种相类型。这套碳酸盐沉积序列由S1、S2和S3三个层序构成,其中S1为Ⅰ型层序,S2和S3为Ⅱ型层序。依据岩性、沉积相、古生物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编制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反映船山组经历了3次海平面相对上升和下降。相对海平面升降控制了层序的发育,层序S1由滨海砾岩-潮坪结晶灰岩(低水位体系域)、台盆相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海侵体系域)和浅滩相含生物屑核形石灰岩(高水位体系域)构成;层序S2由生物礁相泥晶生物碎屑灰岩与开阔台地相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海侵体系域)和开阔台地相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高水位体系域)构成;层序S3由开阔台地相泥晶灰岩(海侵体系域)和浅滩相含生物屑核形石灰岩-潮坪相结晶灰岩-块状灰岩(高水位体系域)构成。下扬子区船山组是在构造相对稳定背景下发育的一套以开阔台地为主局部有滩有盆出现的碳酸盐沉积。开阔台地和台盆环境中沉积的灰岩是良好的生油层位,礁滩环境中的灰岩具备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碳酸盐岩沉积相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上段到油砂山组,其中,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上干柴沟组的碳酸盐岩更发育。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泥晶灰岩、藻灰岩和颗粒灰岩等三大类,此外,还普遍发育由石灰质、白云质和陆源碎屑等3种组分构成的混积岩。碳酸盐岩沉积相可划分为滨湖灰泥坪、滨湖藻坪、浅湖颗粒滩、浅湖藻丘以及半深湖泥灰岩相。滨湖灰泥坪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晶灰岩、含陆屑泥晶灰岩、陆屑泥晶灰岩以及陆屑泥灰岩等;滨湖藻坪为藻泥晶灰岩、藻纹层灰岩、含陆屑藻泥晶灰岩;浅湖颗粒滩有亮晶或泥微晶的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和内碎屑灰岩,其次为含陆屑颗粒灰岩;浅湖藻丘为藻叠层灰岩、藻团块灰岩、藻泥晶灰岩和含陆屑藻泥晶灰岩;而半深湖泥灰岩相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泥灰岩以及含少量陆屑泥和粉砂的泥晶灰岩或泥灰岩。碳酸盐岩沉积相表现出很强的由西南向东北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8.
K2-K4灰岩段地层发育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由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的细粒沉积物以及煤组成。根据宏观沉积特征和微观显微结构的研究,笔者确定了该段沉积物形成于半局限海的潮汐环境。K2灰岩和K3灰岩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代表了潮下带沉积;K4灰岩为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属潮间带沉积物。该层段内的碎屑岩也属潮间带沉积物,其中砂岩为潮渠成因。该段地层中发育的3层煤由于受潮汐作用的影响,沉积厚度小,煤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剖面测制、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古生物鉴定,运用沉积学、矿物岩石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的方法原理,对黔桂之交天生桥镇-安然地区晚二叠世乐平统吴家坪-长兴期碳酸盐岩微相特征进行分析鉴定,试图阐述沉积演化及古地理意义。分析表明,研究区未见长兴组及大隆组,合山组与吴家坪组均为孤立碳酸盐岩台地,且属同时异相关系。合山组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受簸选台地边缘砂、生物建造等4种沉积亚相,发育MF1-生屑粉微晶灰岩、生屑泥微晶含泥质灰岩,MF2-含泥质砂岩夹含粉砂质泥岩或煤层,MF3-泥晶介壳屑蜓屑灰岩或泥晶生屑灰岩,MF4-泥、微晶或亮晶生屑藻砂屑灰岩,MF5-生屑藻粘结灰岩等5种沉积微相;吴家坪组发育受簸选台地边缘砂、生物建造及前缘斜坡等3种沉积亚相,发育MFⅠ-泥微晶藻砂屑生屑灰岩、海绵礁生物灰岩,MFⅡ-亮晶藻砾屑生屑灰岩,MFⅢ-复成分灰岩角砾岩或礁前角砾岩等3种沉积微相。二叠世乐平统吴家坪-长兴期经历了4期相对连续完整的次级海进-海退旋回,总体为海退进积层序的古地理特征,并形成相应的沉积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0.
王越 《沉积学报》2019,37(5):922-933
在精细测量和详细观察新疆塔尔朗沟剖面二叠系露头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中二叠统大河沿组与塔尔朗组扇三角洲相内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混合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大河沿组以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其下部主要发育棕红色含粗砾中砾岩,碳酸盐组分不发育;上部主要发育棕红色含中砾细砾岩,夹若干层条带状分布的砾质泥晶灰岩。塔尔朗组底部自下而上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为底凸顶平的砂砾岩体,下部发育灰绿色含中砾细砾岩夹含砾泥晶灰岩,灰岩呈断续条带状分布,横向延伸距离较小;上部发育灰绿色细砾岩夹含砾泥晶灰岩,灰岩在横向上的延伸距离较大。水下分流间湾以灰绿色泥岩和层状含砂泥晶灰岩为主,灰岩在横向上分布较稳定。结合前人在研究区中二叠世古气候、沉积环境等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建立了扇三角洲混合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湘西花垣排碧寒武系花桥组上段—车夫组沉积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排碧位于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前人认为在寒武纪第三世时期该地区位于以各种类型的"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发育为显著特征的"台缘斜坡相带"内,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泥质条带灰岩及砾屑灰岩。本文通过对花桥组上段—车夫组典型沉积物的岩石组分及沉积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发现条带灰岩并非泥质条带灰岩,而是由灰岩条带——颗粒灰岩、泥晶灰岩与粉砂质条带——粉砂质灰岩、纹层状含炭质粉砂质灰岩互层组成,表现出内源碳酸盐沉积物与陆源碎屑沉积物混积以及陆棚环境沉积物的典型特征。砾屑灰岩及伴生岩石组合发育丘状(洼状)交错层理等众多风暴成因的沉积构造,为具有不同风暴沉积序列的风暴沉积物。此外,花桥组上段—车夫组沉积物中含各种藻类等浅水生物及大量三叶虫骨刺。因此,认为花桥组上段—车夫组的沉积环境应为正常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以上,受周期性强风浪作用影响的混积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徐庄组发育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现象。风暴沉积主要包括侵蚀底面、风暴砾屑层、丘状和洼状层理等沉积构造。沉积构造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沉积序列,理想的沉积序列包括5个沉积单元,从下到上依次为:A侵蚀底面及砾屑段,代表风暴高峰期和衰减期的沉积作用,底面有突变的底界及特殊的沉积构造;B粒序段,为风暴减弱时沉积物从下向上变细的层段;C平行纹层段;D丘状纹层段,为风暴衰减期流体性质逐渐由密度流变为牵引流时形成的产物;E水平层理泥岩和泥晶灰岩段,为风暴停息期晴天条件下的产物。经野外考察发现研究区共可识别出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序列组合,每种序列组合有不同的沉积特点,代表的沉积环境也不同。研究区寒武系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古板块演化与古纬度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黄河北煤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黄河北煤田的沉积特征,查清研究区内太原组地层的岩性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特征和沉积演化,本文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薄片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太原组沉积物中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岩均较发育,常见的含铁矿物主要是褐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主要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韵律层理等,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主要的生物化石发育于台地相灰岩中,包括蜓类、牙形石等个体较大化石;主要发育植物化石有轮叶、科达木、宽带羊齿等;太原组沉积环境比较动荡,为河流相或者浅海相环境,其陆表海盆地层序及内部单元的典型界面有最大海泛面、区域性海退界面和最大海退面,并依据其不同界面,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内晚石炭世的太原组地层为陆表海沉积序列,其沉积环境演化主要是由海陆交互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多巴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冠民 《沉积学报》2000,18(3):349-354
西藏措勤前陆盆地下白垩统多巴组是一套分布面积广大,比较特征的碳酸盐、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地层,本文通过对几条较完整的主干剖面的详细沉积相分析,揭示了多巴组的主要沉积环境包括潮坪、低能潮下带、近岸碳酸盐台地缓坡、台缘介壳滩及碳酸盐台地等几种主要类型,建立了多巴组的沉积相模式,并指出多巴组的沉积演化主要受控于盆地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这将有助于该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是一套167m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出露连续且完整,发育以微生物岩主导和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两种米级旋回类型。通过对米级旋回的演化及其沉积学和古遗迹学特征分析,张夏组自下而上由以微生物岩主导的米级旋回逐渐让位于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米级旋回;沉积体系由无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逐渐向发育厚层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沉积环境从潮下低能深水演变为开阔台地,并逐渐变浅形成鲕粒滩、局限台地;沉积岩类型从叠层石、凝块石灰岩等微生物岩逐渐变化为生物碎屑灰岩、生物扰动灰岩和含生物扰动鲕粒灰岩。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露头详细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大河沿地区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沉积构造、岩性岩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长石及黏土矿物;沉积构造类型包括较强水动力下的粒序层理、小型交错层理、脉状层理以及静水环境下的纹层状构造;以颜色、矿物成分、沉积构造等因素为依据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5种岩相,包括灰黑色薄层状混合细粒岩相、深黑色页状黏土岩相、灰黑色纹层状混合细粒岩相、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相、灰白色页状灰岩相;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类、细粒长英沉积岩类、细粒混合沉积岩类3种岩石类型。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沉积期温暖湿润,整体上属于还原的半咸水-咸水湖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风暴沉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中发育了典型的风暴沉积,风暴岩由砾屑灰岩、颗粒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其中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砾屑的撕裂构造及水平层理等,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风暴沉积构造类型和组合特征。根据风暴沉积的岩石特征、构造类型、规模、组合特点,并结合沉积背景分析,风暴沉积序列可进一步分为深水远源型、过渡型和浅水近源型。大冶组一段风暴沉积具有深水远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深的外陆棚; 大冶组二段风暴沉积具有过渡型特点,沉积环境为向上变浅的内陆棚; 大冶组三、四段风暴沉积具有浅水近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至滨岸。大冶组沉积序列具有向上变浅的特点,沉积环境由深水陆棚逐渐向滨岸转变。风暴沉积的识别对重建鄂东黄石地区早三叠世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Middle Eocene Fulra Limestone and Oligocene Maniyara Fort Formation represent platform carbonate deposits of Kutch at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India. These carbonates contain larger benthic foraminifera, including Alveolina, Assilina, Discocyclina, Lepidocyclina, Miogypsina, Nummulites and Spiroclypeus. This study presents paleodepositional and paleobathymetric interpretations for both formations using benthic foraminifera in combination with lithological association,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early diagenetic features. The six carbonate facies comprising the Fulra Limestone indicate a depositional spectrum ranging from bar-lagoon to mid-ramp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It records several shallowing upward cycles, leading to emergence and formation of paleokarst. The four carbonate facies of the Maniyara Fort Formation represents deposition within the inner ramp setting in bar-lagoon and patch-reef environment, while intervening fine siliciclastics correspond to episodes of relative sea level fall. Nummulitic accumulations form low-relief bars within the fair weather wave base in both the formations. The depositional setting of the Paleogene carbonate in Kutch broadly resembles Eocene platformal deposits in the circum-Tethys belt.  相似文献   

19.
刘惠民  王勇  杨永红  张顺 《地球科学》2020,45(10):3543-3555
为了进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有利岩相预测,以指导页岩油气有利目标优选,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全岩衍射、元素、古生物等资料,系统进行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恢复、岩相精细表征,揭示了沉积环境对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期整体上表现为气候由半湿润向湿润转化,自下而上显示碎屑物源输入量在增加、水体水深加大、盐度降低、还原性减弱的过程;有序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组构复杂性,进而控制了细粒混积岩相的多样性、组合和分布规律性.建立基于“岩石组分、沉积构造、灰质结构和有机质丰度”四端元划分方案,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划分为20类,实现了复杂细粒混积岩岩相划分;半湿润少物源条件下,浅湖强还原盐水环境主要发育膏盐、含有机质层状膏质泥岩和含有机质层状泥质灰(云)岩相组合,半深湖强还原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半深湖强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水平泥晶纹层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深湖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夹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相组合;湿润多物源条件下,深湖强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深湖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夹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20.
重庆石柱漆辽乡下奥陶统可划分为13种沉积微相和5种沉积亚相。结合露头沉积学研究得出该时段沉积环境的演化序列为:南津关组和分乡组下部以灰岩为主,夹陆源碎屑透镜体和鲕粒灰岩,属于局限台地亚相;分乡组的中上部以鲕粒滩和泥页岩为主,属于典型的开阔台地亚相;红花园组的底部以生物碎屑灰岩与泥岩互层为主,红花园的中上部为深灰色巨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砾屑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分别属于台地边缘浅滩亚相和台地前缘斜坡亚相;大湾组的生物碎屑灰岩与页岩互层属于内陆棚亚相。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下奥陶统是一个水体向上变深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