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康定榆林宫水热区水热CO2气的来源、区内主要水热点的CO2气释放强度及释放模式。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水热区水热CO2气为深部成因,且有60%以上为变质成因;估算得区内主要水热点的CO2气释放强度为108g/a。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做出了水热CO2气释放模式示意图。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地区花岗岩体中CO2—H2O包裹体的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奕汉  范宏瑞 《岩石学报》1998,14(4):542-548
小秦岭地区与金矿成因有关的燕山期文峪花岗岩及其派生石英脉中发育了非常丰富的CO2-H2O包裹体,其流体为富含CO2的低盐度(<10%NaCl)流体,这与含金石英脉内的包裹体类型及金矿成矿流体性质上十分相似。与金矿成因无关的华山岩体内包裹体类型则为水溶液包裹体,流体性质为贫CO2的低盐度流体。与金矿有关,但其周围矿化很差的娘娘山岩体内CO2-H2O包裹体数量很少。因此,CO2-H2O包裹体可以作为与金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体关联程度的判别标志,而CO2-H2O包裹体的丰度可以作为金矿床品位和规模评价及成矿前景展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固体地球科学要积极参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全球增暖的温室气体CO2增率与大气升温呈正相关性。第四纪的最末1.5Ma间有17次冰期,其成因可能与米兰科维奇周期律有关。除现今估算的人类每年燃料排放的CO2量外,地球内部由火山和地震等的大地构造原因释放的CO2量需定量估算,甚至可能是大气CO2增率的主要来源。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对历史中的盛世与气候变迁关系应深入研究。我国的自然条件复杂而独特,应研究其变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灞河流域岩溶特征、CO2估算方法和CO2吸收量。观测资料表明,灞河流 域河水中pH值在冬春季高,夏秋季低,而HCO3含量通常与pH相反。河水和黄土地下水中 pH值、HCO3等化学成分含量与北方南部石灰岩区岩溶水基本相同,表明该区现代岩溶作用 明显,黄土地层也在不断吸收CO2,并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雨水富含CO2,其中约有 82%的CO2被岩溶过程吸收,18%左右的随河水流失。根据一个流域CO2输入量和输出量,可 以计算岩溶过程中 CO2吸收量。计算表明,灞河流域现代岩溶过程中每年吸收的 CO2约为5632.8t。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高功率CO2激光工艺参数对钻杆接头表面硬化效果的影响,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硬化层硬度的分布规律及组织特征,采用计算机回归处理分析得出了P、D、V、E对硬化层面积大小因子h·b影响的表达式。研究结果为高功率CO2激光强化钻杆接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何明友  金景福 《矿物学报》1996,16(2):158-164
本文分析了若尔盖铀矿床含铀热液中∑CO2,碳酸盐岩脱碳化成因的CO2,热解有机碳形成的CO2的碳同位素组成,并与岩浆源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上对比,结果表明,含铀热液中∑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岩浆源碳同位素组成接近,说明含矿热液中∑CO2来源于岩浆,而不是地层岩石。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介绍了硅质岩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该套硅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氧同位素化学成分及组成.研究表明,该套硅质岩富集了与热水成因有关的Ag、As、Cr、Pb、Zn、Cu、B、Sb等微量元素和CaO、FeO、Fe2O3等氧化物中常量元素,贫化了TiO2、Al2O3、MnO等氧化物中的常量元素.氧同位素组成及利用氧同位素估算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均反映了热水沉积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东准噶尔三个泉地区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三个泉地区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数量和种类众多,显示了成脉、成矿作用的多阶段特征。富CO2包裹体的存在和流体的H2O及CO2高光密度显示成矿流体为深源低盐度H2O-CO2溶液;成矿过程中伴有减压沸腾或CO2的不混溶分离作用;地质及包裹体的判别标志表明双石山蚀变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台南缘中元古代官道口群热水沉积硅质岩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浩  吕国芳 《地球科学》1996,21(1):99-102
在简要介绍了硅质岩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该套硅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氧同位素化学成分及组成,研究表明,该套硅质岩富集了与热水成因有关的Ag,As,Cs,Pb,Zn,Cu,B,Sb等微量元素和CaO,FeO,Fe2O3等氧化物中常量元素,贫化了TiO2,Al2O3,MnO等氧化物中的常量元素,氧同位素组成及利用氧同位素估算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均反映了热水沉积的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东川式铜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川式铜矿赋矿围岩落雪组白云岩的常量元素投影点在Al2O3──SiO2──(CaO+MgO)图解、lg(SiO2/Al2O3)──lg[(CaO+NaO)/K2O]图解和(al─alk)──C图解上有一些非正常沉积的特点,并与红海现代热水化学沉积物有相似的特征。黄铜矿Co/Ni值及落雪组白云岩微量元素在Co+Ni─As+Cu+Mo+pb+V+Zn图解上也反映出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研究成果表明落雪组是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相混合的产物。包裹体研究后认为成矿热水属Na+(Ca2+、Mg2+)─HCO-3─Cl-型,并含CO、H2O(气)、CO2、CH4等气相组分,成矿温度110─214℃,成矿深度3─150m。硫、碳、氧和氢的同位素反映了这四种组分多来自海水,成矿热水主要是下渗对流循环而受加热的海水及部分建造水。结合地质研究成果,本文提出“热水微裂隙喷溢沉积成矿”的新认识,即海水下渗,受裂谷高热流加热,萃取流经围岩中的硅质及矿质在还原环境中,沿落雪期尚未彻底固结沉积物中的微裂隙间断式喷溢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试验场Co^2+(CoCl2.6H2O),Sr^2+「Sr(NO3)2作喷淋液进行了1440h的淋滤试验,得到了Co^2+,Sr^2+在气带土壤中迁移的平均阻滞系数;  相似文献   

12.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含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生  李统锦 《现代地质》1997,11(3):330-338
长坑矿床的金、银矿化与硅质岩关系最为密切,角砾状硅质岩矿体具层控和断裂控制双重特点。含矿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73%~92%,其平均值(88%)与海底热液燧石相近,但硅质金矿石的TiO2、Al2O3、TFe、CaO、K2O和银矿石的CaO、FeO含量平均值明显高于热水沉积硅质岩;在Al Fe Mn成分三角图上,含矿硅质岩在水成区和热液区均有分布。虽然矿化硅质岩的稀土成分具海底热水沉积岩的特点,即总量较低,具Ce负异常,但其模式曲线与围岩相似。硅质矿石相对富Fe,贫Cu、Co、Ni,过渡元素配分模式继承了围岩的特点。结合硅质矿体的地质产状、矿化年龄与成矿流体来源,认为硅质矿石主要形成于热液对围岩和裂隙的交代、充填作用,但不排除早期热水沉积硅质岩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刘再华 Dreyb.  W 《地质学报》1998,72(4):340-348
利用旋转盘实验装置和高分子生物催化剂技术,笔者研究了流动CO2-H2O系统中方解石溶解动力学及其控制机制。实验发现,方解石的溶解既受到固-液界面间扩散边界层(DBL)的控制,还受到扩散边界层内CO2慢速转换反应(CO2+H2O←→H^++HCO^)的控制。然而,高CO2分压(Pco2〉0.01atm)时,溶解主要为CO2慢速转换控制,而低CO2分压(Pco2〈0.01atm)时,溶解主要为扩散为边  相似文献   

14.
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孙丰月  石准立 《地学前缘》1995,2(2):167-174
本文主要从流体来源、组成及其运移等方面介绍了幔源C-H-O流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上地幔不同深度上存在两个C-H-O流体储区的看法,即上部的富CO_2储区及下部的富H_2O储区。进一步分析了地幔流体的地球化学和动力学意义,初步探讨了它与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及有关成矿作用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过程中,相断钻遇了诸如氮、氦和CO2等非烃气体。传统观点认为这些情况是失败的。但由于向水驱枯竭后的油藏中注CO2能大大提高采收率和70年代的油价上涨使一些提高采收率工程经济可行,而吸引人们开始重视一些地区的CO2目的层。本文将介绍巨型CO2气藏的地质特点。另外,也讨论一下这类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其它一些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巨型气藏的大小,CO2气的高纯度和较高的开采效果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岩溶区和北方黄土区的大气CO2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南方岩溶区与北方黄土区都是巨大的碳库。碳酸盐的溶蚀及再结晶是两个碳库与大气CO交换的重要过程。碳的区域平衡是评价化学风化消耗或逸散CO的基础。岩溶区与黄土区在地球化学风化的环境背景、溶蚀过程、产物运移和归宿等差异很大。黄土区化学风化消耗大气CO通量较岩溶区小。目前评价两类地区土壤与大气CO的源汇关系尚不成熟,需要定量认识土壤CO与下伏碳酸盐岩溶蚀或与下伏黄土次生碳酸盐化作用。岩溶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产生的HCO3-制约外源及内生碳酸盐溶解和自生碳酸盐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八庙—青山金红石矿床化学成分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少康  李博昀 《河南地质》1996,14(4):249-255
本矿床是我国金红石矿床重要的成因及工业类型,为具有特定化学成分的岩石在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查明了化学成分和成矿的关系,高Al2O3,MgO,Fe2O3+FeO,K2O,P2O5,H2O^+,MnO,低SiO2,CaO,Na2O,CO2,S等,利于钛富集;高TiO2,MgO,P2O5,S,低SiO2,CaO,K2O,Al2O3,Fe2O3/FeO,利于金红石形成,高Sf,  相似文献   

18.
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主要从流体来源、组成及其运移等方面介绍了幔源C-H-O流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上地幔不同深度上存在两个C-H-O流体储区的看法,即上部的富CO_2储区及下部的富H_2O储区。进一步分析了地幔流体的地球化学和动力学意义,初步探讨了它与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及有关成矿作用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等温溶解法测定三元体系LiCl-Li2C2O4-H2O(25℃)的溶解度,相平衡国中有4个相区:固相Li2C2O4及饱和溶液;固相LiCl·H2O及饱和溶液;固相LiCl·H2O+团相Li2C2O4及饱和溶液;固体LiCl、Li2C2O4及水合晶体LiCl·H2O混合区;一个共饱点。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中SiO2的分布特征及开发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下水中SiO2的背景与分布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地下水的CO2的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环境,有机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SiO2含量与含水介质中的SiO2和有机质的含量,氧化还原环境有关,与地下水的pH值和CO2含量相关性非常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8(P〈0.001),0.29(P〈0.001),偏硅酸矿泉水资源丰富,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