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尔塔宁小行星是一颗215 万年前在南太平洋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它也是目前唯一的深海区与地球碰撞的小行星。根据埃尔塔宁号和Polarstern 号海洋调查船在陨击海区勘查的小行星残骸分布密度,我们估计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为2 .3 ×1013g ,对应于它的直径为0 .23 公里。这比Kyte 等人(1988) 估计的质量小了10 倍,然而它更接近埃尔塔宁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下限和半径下限更合理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2.
为更明确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威胁的监测预警需求, 提出了"短期威胁小行星"的概念, 即未来100yr内可能对地球造成撞击威胁且等效直径大于10m的近地小行星. 以目前已发现的756颗短期威胁小行星为基础, 分析短期威胁小行星的轨道分布特点, 研究显示其与一般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分布存在差异, 短期威胁小行星的轨道半长轴更集中于1au, 轨道面更集中于黄道面. 基于近地小行星的数量模型, 初步建立了短期威胁小行星的数量估计模型, 并预估了未来100yr内存在撞击可能的短期威胁小行星的总体数量. 短期威胁小行星的特定研究对制定近地小行星搜巡监测策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30亿年前,地球有了第一块真正意义的大陆:一个火山遍布的岩石堆。 在距今38亿到25亿年之间,少年地球曾多次遭受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近年,有些科学家发表论文提出,在地球的远古时期,小行星撞击可能孕育出了地球大陆的最古老的片段,研究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并不全是破坏-陛的,它们可能是现今大陆的最古老片段出现的契机显然,发生在太古宙早期的撞击对地球而言不是小事情。  相似文献   

4.
关注新闻的天文爱好者时不时就会发现类似"某某小行星险些撞地球""某某小行星即将撞地球"这类的标题,除了被惊出一身冷汗之外,大家是否也会疑惑地球被撞击的风险竟然这么高?其实这些新闻有些很可能存在夸大和误传,往往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我们还是应该相信靠谱的新闻媒体,通过翔实、准确的数据去了解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8年2月1日至3月14日和3月17日至4月30日,历时三个月共两期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International Asteroid Search Campaign,简称IASC)已经圆满结束。中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摩洛哥、波兰、葡萄牙、美国、加拿大等9个国家的几十所学校参加了活动。到目前为止,两期活动共发现主带小行星6颗,证认了近地小行星34颗,获得虚拟撞击体观测结果6次。中国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发现主带小行星1颗,证认了近地小行星4颗,获得虚拟撞击体观测结果1次。  相似文献   

6.
宇宙信息     
WISE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新发现了它的首颗近地小行星,而预计在整个工作寿命中它总共会发现大约数百颗。:这颗直径1千米的小行星编号为2010 AB78,发现于2010年1月12日。发现时它距离地球大约1.58亿千米,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中它也不会接近地球。这颗小行星在一条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而它的轨道面也并不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重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再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8.
阿波罗型小行星1989 FC于1989年3月23日(ET)几乎掠地而过,与地球近达0.0046AU,创小行星近地纪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与兴趣。本文考虑九大行星、月球的精确摄动与广义相对论效应,精确地计算研究了这颗特殊近地小行星在未来一世纪内轨道的动力学演变,发现在2051年3月24.25日(ET),此星还将再次非常接近地球达0.012AU,但不会极度接近以致碰撞,届时将是对1989 FC作观测研究以致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9.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2年5月里共发现命名了4颗彗星,其中一颗是去年发现的小行星在近期观测到彗星特征,最终确定为彗星。  相似文献   

10.
主带小行星深空探测可接近性与多目标探测轨道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行星探测是当前深空探测的热点之一,探测目标的可接近性又是探测任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直接转移轨道方式下太阳系中可以探测到的区域和小行星的空间分布,确认发射能量C_3=50 km~2/s~2的直接转移轨道,可以探测大部分主带小行星;使用少量的速度修正还能够实现多目标飞越任务.同时指出,这种多目标的飞越可以达到△V-EGA轨道方案中的深空机动同样的效果,经地球引力助推,以较小能量实现小行星伴飞或更遥远小行星的探测;据此提出了一个探测器先飞越多颗主带小行星,然后借助地球引力助推探测更遥远小行星的轨道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1.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2年7月里共发现命名了4颗彗星,都是周期彗星。2012年7月13日,La Sagra业余巡天项目发现一颗小行星状的目标,发现时亮度为14.5等,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得到的编号为2012NJ。随后的观测发现这个目标有一条尾巴,最终确定它是一颗彗星,编号修改为P/2012NJ(La Sagra)。这颗彗星已于2012年-6月13日过近日点,近日距1.3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12.
点彗台     
最新发现2012年2月共发现命名了5颗彗星,其中两颗是以前发现的小行星在2月里发现彗星特征,最终确认为彗星。2012年2月5日,澳大利亚Rob Mc-Naught在进行Siding Spring巡天项目观测时发现一颗新彗星,发现时亮度为18.5等,得到的编号是C/2012C1(Me-Naught)。  相似文献   

13.
《天文爱好者》2012,(7):19-23
美国宇航局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的观测对太阳系中的潜在:威胁小行星进行了迄今最好的评估,其结果给出了有关它们总数、起源和可能危险性的新信息。潜在威胁小行星是近地小行星中的一类。它们到地球轨道的距离非常小,不足800万千米;同时它们还足够大,可以穿过地球大气,引发区域性甚至更大范围的破坏。这些新的结果来自红外巡天探测器的小行星观测项目,它采样了107颗潜在威胁小行星,并由此对其整个族群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三期中,介绍过谷神星和灶神星于4月中旬不到3天的时间内相继冲日,冲日前后,在地球上观察两颗小行星的角距离仅有3°左右,亮度分别为7.0等和5.7等。冲日之后,这两颗小行星继续在室女座中追逐竞赛,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09年8月7日上午,国际小行星中心式批准命名一颗编号为215080的小行星为“高雄星”。这颗直径在1千米至3千米范围内的小行星,由中国台湾蔡元生天体搜寻团队测量员袁凤芳于今年3月20日发现,5月9日得到永久编号后马上提出命名申请。“高雄星”有自己的椭圆形移动轨道,平均4.66年接近地球一次,距离地球最近距离为2亿千米,最远为6亿千米。目前,“高雄星”离地球的距离为4亿千米。  相似文献   

16.
田伟 《天文学报》2021,62(2):16-62
作为一颗与地球共轨道的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是一个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近地小天体,也是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计划的目标天体之一.针对其轨道特性,建立了兼顾太阳、地球和月球非球形引力作用的小行星动力学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提供的2004|2018年间的光学观测数据对该小行星的轨道进行确定.拟合后观测残差的均方根误差约为0:2″(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Horizons在线历表系统相当),其中2004年期间数据的观测残差有所改进.最后,对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的轨道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预报了2020-2025年期间该小行星的轨道误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  季江徽 《天文学报》1997,38(4):337-352
本文采用改进的显式辛算法和嵌套的PKF7(8)积分器同时对86颗已命名(或编号)的近地小行星的轨道演化进行了数值研究,在103-104年的时间尺度上,给出了这些小行星轨道演化的状况以及它们与几颗大行星靠近的最小距离,特别是与地球接近的最小距离可小于0.01天文单位,甚至可能比月球还更靠近地球.  相似文献   

18.
付么是行星防御?星际尘埃和碎石撞击地球的事件时刻都在发生,其中大部分是无害的并在通过大气层时分裂烧毁。偶尔有一些较大的天体通过大气层时未完全烧毁,落到地面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甚至是大面积的毁灭。2013年2月15日,一颗未被监测到的直径18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进入大气层时发生解体,空爆产生的冲击波传遍周围六个城市,导致一千六百余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超三千万美元。  相似文献   

19.
1.(低年组、高年组)测量视差从地球上观测,天狼星的周年三角视差为π1=0.379″。如果从一颗以椭圆轨道绕转太阳的小行星上观测,天狼星的三角视差为π2=1.379″,椭圆轨道的偏心率e=0.59。计算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周期T。讨论所有可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于2008年12月24目发现的临时编号为K08Y09M的小行星给予永久编号:207931。这是我们天文台到目前为止所发现取得临时编号的27颗小行星中第一颗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也是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实现了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小行星发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