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热液成矿分带的自孤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银山和铜厂等矿床分带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热液成矿分带特征,并应用非线性科学中的自孤子理论定性地给出了热液成矿系统的属性, 指出热液成矿系统是活性扩散系统,热液矿床是活性扩散系统中的自孤子, 热液成矿分带具有静态径向对称自孤子特征,是嵌套式径向对称目标斑图.利用具体的反应-扩散方程模拟出的结果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韩雷  陆正  张辉 《安徽地质》2021,31(3):221-224
本文阐述了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对控矿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成矿规律,为下一步找矿方向提出建议.安徽泾县芦椒山铅锌多金属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受控于北东向构造,具有钼—铜—铅锌分带特征、成矿温度自中高温到中低温转变的特点,含矿热液物质来源于燕山期上侵的岩浆,与燕山期茂林岩体及中酸性脉岩相关.  相似文献   

3.
多重水力断裂的分形扩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於崇文 《地学前缘》2004,11(1):11-44
应用复杂性理论对于赣南脉钨矿床的著名“五层楼”式形态垂直分带进行研究 ,获得如下结果。 (1 )赣南脉钨矿床的“五层楼”式形态垂直分带是“多重水力断裂分形扩张”的结果。脉钨矿床的控矿多重断裂是一种以水力断裂为主导的热致与流体驱动断裂构造。脉钨矿床的自组织临界性是多重分形扩张之源 ,而中观破裂尖端周围流体静力学应力场梯度最大区则是分形扩张的驱动力。多重水力断裂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分形扩张过程 ,其演化服从串级“崩塌间断平衡”的时空分形生长动力学 ,与地震的Omori余震律相类似。 (2 )脉钨矿床“三环一帽”式的成矿地球化学分带是一种多组分成矿溶液的渗滤、溶解沉淀波结构 ,是成矿反应扩散系统中化学波的时空同步化传播而形成的目标斑图 ,是近平衡地质介质内 ,通过外界的“短暂局部激发”、继之以构造、岩浆和成矿脉动作用等“局部中断”而形成的径向对称、嵌套球状、远离平衡的局域化耗散结构 ,即脉动型自孤子。 (3)赣南脉钨矿床是近平衡区域地质背景中远离平衡的局域化耗散结构。赣南钨矿集区是复合自孤子的群集体。它们是在构造、岩浆多期次脉动条件下 ,来自①矿源层部分熔融的“区域提纯”、②岩浆期后成矿热液输运反应和③含钨地层、岩石淋滤交代的成矿物质 ,通过岩浆和热液孤  相似文献   

4.
浅成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床矿化分带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现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来,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业已成为贵金属矿床和Cu、Pb、Zn等有色金属矿床的重要工业类型。文章依据主要工业组分对我国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成矿系列及矿化分带特征,即按成矿深度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自下而上可分为:Au-Cu/Cu-Au矿床;Au/Au(Ag)矿床;Au-Ag矿床;Ag/Ag多金属矿床;Pb-Zn-Ag矿床。同时,根据我国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特征尝试性提出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北祁连山地区洋中脊热液铁铜矿床是局部地幔固化周期形成的.从区域到矿床形成了与一般热液矿床差异较大的地球化学异常.主要研究了北祁连山铁铜矿矿集区、矿田和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揭示了元素的空间分带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北祁连山的洋中脊热液矿床的成矿规律提供了区域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滇西云龙锡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其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岩浆期后热液和断裂构造控制。在垂直方向上,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极为明显,它是两次成矿热液形成的脉动分带和一次成矿热液形成的分异分带的综合结果。矿床分带与断裂掏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热液矿床是最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类型之一,传统矿床学研究在成岩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已有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尚无法有效回答的科学问题。近年来,数值模拟方法逐步应用于热液矿床的研究,已成为成矿过程定量研究的新手段。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热液矿床成矿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热液成矿分带的溶解-沉淀波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液成矿分带是一种输运-反应问题。热液成矿分带基本属于渗滤交代分带性质,它是溶解-沉淀波在可渗透介质中形成和传播的结果。本文应用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中的渗滤与溶解-沉淀反应耦合过程理论研究溶解-沉淀波的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多组分耦合系统动力学中的用于原理揭示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最后提出了一种热流成矿分带理论,对热液成矿分带问题的性质、热液成矿分带的本质和热液成矿分带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热液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的组成、运移、演化及其矿质沉淀机制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矽卡岩矿床中具有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完整记录了热液流体的性质、组成及演化过程,这种震荡环带的出现暗示了不同成分系列的石榴子石对不同阶段热液流体成矿物化环境的特定选择性。石榴子石晶体元素化学分带现象是流体运移和矿物再沉淀过程周期性循环再现的结果,对指示早期矽卡岩阶段热液流体中主、微量元素化学分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成分系列、不同期次石榴子石的Fe_2O_3和Al_2O_3含量差异显著,其对热液流体演化过程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示踪作用;相对主量元素而言,微量元素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探针作用,钙铝榴石常富集Al、Ti、Zr、HREE元素,而钙铁榴石常富集As、W、Mo、Fe、LREE元素。借助EMPA和LA_ICP_MS技术对具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进行主、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微区和原位分析是探讨成矿过程中流体组成和性质演化的重要手段,其有可能揭示矿物生长机制、成矿环境以及成矿流体组成与性质的演化,而这一地质信息对于全面理解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化分带及成矿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获得成矿流体性质如温度、压力和成分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于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流体包裹体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液矿床的流体研究中,并且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本文选择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海底热液及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型)和造山型金矿5种典型热液矿床,通过总结其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温度、盐度及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对不同类型矿床中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流体的沸腾和混合在热液成矿中的意义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讨论了流体沸腾和混合在热液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及研究进展。成矿汉体的降温可能不是许多金属矿物沉淀的最有效机制;流体的沸腾作用对浅成热液帮床,斑岩铜钼等矿床中矿物的沉淀作用很大,造成的矿化具有强度大,品位富及垂向分带较发育的特征,同时因其影响范围小,作用时间短,限制了它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Wave Structure of Hydrothermal Ore Zon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Wave Structure ofHydrothermal Ore Zoning¥YuChongwen(FacultyofEarthScien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  相似文献   

13.
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新多 《现代地质》1998,12(4):485-492
摘  要  在内生成矿作用中成矿流体有 3 种:岩浆、 热液和岩浆 热液过渡性流体。 从地质研 究、 矿物包裹体、 成矿实验 3 个方面简介了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研究的进展。 指出岩浆 热 液过渡性流体有 2种形成方式:一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挥发分不断集中而形成, 另一是由熔 离作用所形成。 并从矿体与岩浆岩的关系、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矿石的结构构造、 围岩蚀变、 分带现象、 矿物包裹体 6 个方面总结了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蒋艳明 《地质找矿论丛》2014,29(3):463-466,470
热液矿床原生晕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其中含矿溶液在运动方向上显示出的轴向分带尤其重要,分带序列的建立对于评价隐伏矿体的规模、埋藏深度以及剥蚀水平有指导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找矿深度。针对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计算总结出轴向分带序列特征,确定矿体的前缘和尾晕指示元素以及分带性指数,结合矿区已知矿体对所研究矿脉剥蚀程度和深部成矿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石英环带结构填图有效性研究—以胶东乳山金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胜荣  陈光远 《矿物学报》1994,14(4):378-382
本文在胶东乳山金矿热液石英环带结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矿物学填图参数,即石英环带韵律数。试验表明,石英环带韵律数等值线图可以反映热液活动的轨迹,并能指示矿质富集的地段。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龙陵县杨梅田铜矿为中温热液型铜矿床,铜矿体的分布宏观上受上奥陶统第2层底部层位的控制,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在系统研究赋矿地层和矿床的元素组合、成矿成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特征基础上,总结了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根据矿床成矿规律和探矿构造圈定有利成矿空间,结合构造叠加晕原理,在有利成矿空间上方坑道或钻孔中的前缘晕叠加部位圈定盲矿体预测靶区,并对定位预测的靶区进行工程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热液型铜矿深部盲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划分石膏矿化的成因类型入手,进行热液化学成分来源分析和岩石蚀变分带研究,结合典型矿床实例分析,总结出在碳酸盐岩中出现热液交代型石膏矿化体附近,往往伴生有金属硫化矿体或含硫化矿物丰富的岩石,该规律对寻找硫化物型金属自矿体的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8.
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预测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赋矿围岩、后期脉岩和蚀变岩石中成矿元素铅锌银含量高,矿体元素组合复杂,原生异常发育,并存在着原生分带现象。矿体前缘元素为I、Hg、As、Sb、B、Ba;近矿指示元素是Pb、Zn、Ag、Au、Cd、Mn、Cu;尾部或矿下指示元素为Cu、Mo、W、Sn。根据矿床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原生晕的分带性,研制了判别矿床剥蚀程度和评价异常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了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