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丽丽  徐青  华一新  张超 《测绘科学》2016,41(3):127-131,99
针对传统陆地边界划界中存在的人工作业占主导、主观依赖性较大、无法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等问题,该文构建了基于六角格的陆地边界环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局搜索法、多目标规划法、兵棋模拟法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案线生成法。利用这些方法生成的方案线能够在顾及面积比例、不可分割因素、区域归属因素等多种因素的条件下,尽可能使我方的某种利益最大。文章介绍了设计思路,并通过实验总结出这些方法的优劣和各自的应用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陆地边界划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陆地边界环境是边界划界与边界区域分析的基础,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却不多,研究成果更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陆地边界环境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基于六角格的陆地边界环境模型,探讨了模型的构建流程,研究了建模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数学基础的确定、区域剖分技术、区域细分技术及信息映射方法等。最后对模型技术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其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陆地边界争议区自动划界方法考虑因素不全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模拟退火算法的陆地划界线自动生成方法。首先根据地性线网络构造“点-点”邻接关系,并基于划界法理对其进行特殊处理。然后,设计模拟退火过程中划界线的编码方式、目标函数及初始划界线的生成。最后,结合不同退火方式的优点构建并行模拟退火算法对全局最优划界线进行快速充分搜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顾及划界双方约定的面积比例、实际地形及特殊区域的影响,而且可以满足相应划界方综合资源占有量最大化的利益诉求,有效维护该方的划界利益。  相似文献   

4.
依据谈判划界工作的实际需要,在研究谈判划界可视化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国界信息的具体特征,提出适合谈判划界的国界信息可视化方法,包括基于"目录树"组织与搜索的国界多元历史资料可视化方法、国界谈判划界信息的专题图表示法、争议区基本情况的"卡片式"可视化方法、基于划界方案调整的划界影响因子动态可视化方法以及划界方案线的二三维联动可视化法。基于ESRI的二次开发组件包ArcGIS Engine 9.3,以Skyline作为三维信息平台,在.NET环境下进行实践,成功应用于陆地国界谈判划界信息系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建辉  金继业 《测绘科学》2013,38(3):16-17,30
目前,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海洋边界没得到确定,由此引起的国家间海上争端事件不断。因此,开展海洋划界技术和方法研究,科学精确地确定两国间海洋边界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阐述了基于墨卡托投影的海图进行海上划界方法的不足,研究了利用高斯平均引数大地主题解算计算点到大地线的球面距离模型,最后设计了基于地球椭球面模型的等比例海上划界算法,并基于ArcGIS Engine实现划界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线要素综合质量评价中的形状相似性评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侧弯曲森林形状表示模型的线要素形状相似性评价方法。引入约束Delaunay三角网及其凸包,生成线要素的双侧根弯曲序列,并在每个根弯曲上生成弯曲树,使用三角形表达每个层次上的弯曲,从而建立基于双侧弯曲森林的线要素形状表示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顾及线要素的地理位置特征,对综合前后线要素的形状相似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区别不同层次上的形状特征,与形状认知的层次一致,能够有效辨识综合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越野机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行动,对其进行符合逻辑地建模与仿真是计算机兵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机动路径规划和时间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与兵棋地图样式紧密相关。首先分析了四角格和六角格两种典型样式计算机兵棋地图的特征;再通过可行路径数量和路径规划效率两个指标对四角格(四方向)、四角格(八方向)和六角格3类越野机动路径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四角格(八方向)的可行路径数量分别是其他两种模型的2倍和1.75倍,且三者的路径规划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8.
在开放式Web环境中,模型服务化共享促进了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发展,然而海量的计算数据导致模型计算缓慢,现有模型服务化方案难以满足其计算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陆地碳循环模型服务的去中心化计算方法。该方法主要思想是基于现有模型服务化方案,通过增加计算节点的方法以缓解陆地碳循环模型计算压力,主要包括陆地碳循环模型服务准备和陆地碳循环模型分布式运行两个步骤。基于此设计了任务分割和派发策略将复杂计算任务离散化并派发至计算节点进行运算。将设计的方法应用到3个典型陆地碳循环模型的计算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提高了陆地碳循环模型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9.
兵棋地图是兵棋的三要素之一,是棋子部署、机动、交战的载体和重要条件。首先阐明了兵棋地图和地图表示方法的概念和作用;然后,从整体特点和内容要素表示方法两个方面对当前六角格兵棋地图表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面向认知的六角格兵棋地图表示方法设计的过程模型,为今后的相关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综合全面地反映城市群高速铁路规划线网的总体性能,评价比选出最优规划方案,针对复杂多因素约束条件下评价指标信息的非“二分法”特性,本文在GIS技术支持下,尝试提出了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城市群高速铁路线网评价模型。该模型从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几何意义出发,基于熵值最大化原理,求出指标的权重,获得不同决策者对各个方案的评价值。最后,综合不同决策者意见得出各个方案的最终评价值。以辽中南城市群高速铁路线网规划评价为例,进行了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城市群高速铁路线网方案评价。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描述决策者判断过程中的犹豫程度,可以更细腻、更全面地描述评价指标的自然属性,从而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晋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灏  师学义 《测绘科学》2011,36(3):132-135
探索简便、精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方法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已有评价方法优劣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建立了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HP-FUZZY),并应用于山西省晋城市.通过评价得出晋城市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较好,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规划的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武汉市地理国情数据,围绕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问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首先,根据土地利用功能进行"三生用地空间"划分,将市、区有关经济统计指标按街道进行了尺度下推;其次,在分析评价适宜建设开发用地、已利用建设用地、可开发用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综合评价;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交通因素对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影响。该方法将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由传统的人口承载力测算转换为开发建设状态评价,不仅为城市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也为制定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和调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土地评价不精准的问题,本文在传统的土地评价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要素综合评价的模型构建方法,重点研究了主、客观评价因子以及相关权重确定原则,通过构建土地多要素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桂林市会仙镇为例,实现了基于多要素权重的土地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王晓妍 《测绘通报》2020,(4):116-120
作为土地利用图综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线状要素综合质量的好坏对于有效提高自动制图综合的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土地利用图中线状要素的综合进行了质量评价。首先,基于制图综合约束,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组成评价因素集;其次,在确定评判集和权重集的基础上,建立线状要素综合质量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试验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为客观评价土地利用图中线状要素的综合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中存在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的缺点,研究基于可拓学理论,构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并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西南部的大留镇为实验区,实现了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物元模型是进行土地利用用途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所设计的物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证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实验区实际情况;土地适宜性动态评价物元模型是以后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焰  梁美丽 《北京测绘》2021,35(2):222-229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城市空间的良性扩张。为了研究边界划定的方法,以我国某港口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增长模拟的方向进行探索。研究中借助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元胞自动机边界工具,构建既符合生态资源环境要求又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边界划定,同时,为了实现城市用地健康和动态管控举措,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用地管理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极限综合评价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而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作者对现有的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可拓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极限综合评价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鹤壁市第八煤矿的土地复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比传统的评价方法有更好的适用性,且操作简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9.
王志一  郭学飞  余洋  王娜 《测绘通报》2022,(1):89-95,104
地质环境质量是影响区域规划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单一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多地貌类型区域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为了研究适用于多地貌类型的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山区和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获取了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京津冀城市群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平原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突出,山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活动断裂、地形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影响明显。可见,多重指标评价体系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能够降低不同地貌类型地质环境质量主要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地体现区域地质环境质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