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第四纪研究》2008,28(2):I0001
刘东生同志生平刘东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  相似文献   

2.
《地质论评》1979,25(1):79-80
尹赞勋陈国达彭志忠王池阶袁道先杨遵仪张伯声郭文魁黄振威顾功叙王鸿祯陈庆宣宋叔和黄绍显袁学诚卢衍豪程裕淇陈毓川孙殿卿边兆祥徐仁董申保冯钟燕刘东生阎俊峰李廷栋池际尚叶连俊张宗枯戴广秀黄汲清吴磊伯岳希新业治铮曹添李春显涂光炽郑直陈梦熊彭脱张文佑徐克勤姚培慧王大纯边知非马杏垣蒋溶王尚文王思敬程裕淇张文佑主编:程裕淇副主编:张文佑 《地质学报》常务编委会名单杨遵仪岳希新宋叔和李春显陈庆宣王尚文彭志忠杨遵仪郭文魁叶连俊主泊:郭文魁川主的.叶连俊 《地质论评》常务编委会名单马杏垣蒋溶王鸿祯王池阶姚培慧冯钟燕边知非马…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2008,54(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4.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8,43(2):320-32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和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国家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5.
国际南北两半球古气候计划简介刘东生,丁仲礼,郭正堂(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国际南北两半球古气候计划(PaleoclimatesoftheNorthernandSouthernHemispheres)简称为PANASH计划,由PAGES...  相似文献   

6.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名单(一九九四年八月二日选举产生,依姓氏笔画为序)王先兰(女) 王先彬  王永法  王京彬  王奎仁  邓晋福石宝珩  孙 枢  叶大年  冯增昭  关广岳  刘东生刘宝   刘英俊  刘若新  刘益康  朱自...  相似文献   

7.
名誉主任:邬荣康(煤炭部生产司司长)潘振武(煤科总院西安分院院长)顾问:赵全福(煤炭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原主任)陈炳强(煤炭部原副总工程师)叶春时(煤科总院西安分院原院长)沈昌炽(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主任:李竞生(煤科总院西安分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副主任:李德安(煤炭部生产准备处处长)郑世书(中国矿大资环学院教授)余才英(淮北矿务局地测处副处长)俞仁远讪东煤炭厅副总工程师〕常委:虎维岳(煤科总院西安分院水文所所长)牛景才(郑州矿务局地质勘探工程公司经理)王尚志(河北煤炭厅生产处处长…  相似文献   

8.
Ian J.Smalley是国际著名的黄土研究专家。他对黄土研究的发展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对有里程碑式杰出贡献的黄土专家的成果有精辟的分析和论述。本文是他对刘东生先生1988年出版的英文专著“Loessin China”的分析和介绍,以外国学者的视角,对刘东生先生,也包括他所领导的团队,在中国黄土研究先进的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国际黄土和第四纪研究的重大贡献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估。原文2006年发表在《自然地理学进展》(Progressin Physical Geography)上。在刘东生先生九十华诞之际,本刊征得原作者同意,除了对文中中国科学家姓名拼法做了校准,删除了照片外,原文刊载,以飨读者。在此谨向Smalley教授表示衷心感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刘东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3月6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大会举行了"刘东生星"(58605号小行星)的命名仪式、<纪念刘东生院士> 文集和<黄土与干旱环境>的首发式.  相似文献   

10.
顾国华 《地质学刊》2006,30(3):207-207
刘东生(1917-),辽宁沈阳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专业,1946年进入地质调查所。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高山和极地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2002年获美国颁发的“泰勒”环境成果奖,2003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名誉理事名单名誉理事长:涂光炽名誉理事:王恒升叶连俊业治锋李希  陈 正 郭承基郭宗山  康永孚 徐克勤 莫柱孙 董申保 程裕淇郭文魁 吴崇筠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名誉理事名单...  相似文献   

12.
林景星 《地球学报》2000,21(1):112-112
1999年12月3日至5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各断代专业组工作会议,到会代表140人。此次工作会议是2000年第3次全国地层会议的准备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既考虑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地层特色的原则,讨论和商定各个断代的顶底界和分统的同位素年龄值;选定各个断代的建阶名称方案和各个时代的“统”、“阶”与国际年代地层表的对比方案。参加第四纪组讨论会的有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东生院士、名誉副主任张宗祜院士、主任刘嘉麒研究员和南京师范大学李立文教授等来自全国9个单位、11个专业的代表共15人。会议对中国第四纪底界…  相似文献   

13.
班楚 《地质科学》2008,43(2):227-227
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的长篇传记——《揭开黄土的奥秘——刘东生》(潘云唐著)于2008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该社出版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第二辑”包括了刘东生院士及2002年度至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另4位得主(金怡濓,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的传记。此丛书的首发式(新闻发布会)于2008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改刊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读、作者面前的《中国地质》(季刊)、《地质通报》(月刊)两刊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2年10月8日在北京召开。两刊编委会副主任李廷栋、肖序常、张洪涛、周家寰、邓志奇,两刊编委会特邀委员刘东生、涂光炽、谢学锦、张宗祜、沈其韩、  相似文献   

15.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刘东生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周年了.刘东生先生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为中国地学界,为中国科学做了巨大贡献; 先生实践了中国科学院的院训: 科学民主、爱国奉献、唯实求真、协力创新.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研究》2008,28(2):263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的权威钜子刘东生院士的传记《揭开黄土的奥秘———刘东生》(潘云唐著)已于今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与2002~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另4位得主———金怡濂、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的传记共同组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  相似文献   

17.
刘嘉麒 《第四纪研究》2007,27(6):910-910
在中国,提起第四纪无不联想到刘东生,刘东生先生的名字与中国第四纪科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从国家需求、学科方向、知识创新、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诸多方面带领着全国同行,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找水项目通过评审验收1994年4月4日由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完成的石家庄市找水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并获好评。由地矿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中科院院士、副主任国家级评委张宗枯研究员为主任,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傅荣兰处长为副主任,河北...  相似文献   

19.
主 编:涂光炽 副主编:李献华 彭平安 赵振华 裘愉卓 常务编委:沈承德 夏斌 徐义刚 朱炳泉 肖贤明 杨秋剑(专职) 编 委:傅家谟 高山 耿安松 洪业汤 蒋志 李献华 林杨挺 刘丛强 刘东生 卢焕章 欧阳自远 彭平安 裘愉卓 沈承德 沈其韩 孙敏 孙世华 孙晓明 涂光炽 王京彬 吴福元 夏斌 肖贤明 徐义刚 杨秋剑 曾贻善 赵振华 郑永飞 周新民 朱炳泉  相似文献   

20.
末次盛冰期气候模拟及青藏高原冰盖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设计设定的边界条件下(其中包括:海洋表面温度,陆地冰盖,CO2浓度,地球轨道参数等变化)。本文汇报了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9层全球大气环流格点模式对末次盛冰期气候进行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全球年平均温度在低5.3℃,降雨量下降9%,其中大陆年平均降水量仅为目前的71%。通过与其他模式模拟结果和重建古气候资料的对比表明,该模式捕捉到了末次盛冰期干,冷的冰期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刘东生等的科研成果,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在末次盛冰期倘若存在一定范围的冰盖,那么该冰盖会对东亚区域古气候模拟结果产生怎样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