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2007年4月7日-8日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九次常委扩大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穆西南副主任,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及部分断代工作组负责人和承担"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第四阶段课题(含子课题)研究的专家,共计45人.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7—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九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穆西南副主任,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部分断代工作组负责人和承担《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第四阶段课题(含子课题)研究的专家共计45人。  相似文献   

3.
童金南  殷鸿福 《地球科学》2015,40(2):189-197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SubcommissiononTriassicStratigraphy,简称STS)成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全球统 一的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以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IGCP-4(特提斯地区的三叠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STS 专家的深入研讨,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于1991年确定了将三叠系划分为3统7阶的国际年代地层格架.随后的焦点集中于各 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StratotypeSectionandPoint,简称GSSP)的选定工作.但时至今日只确定了3个阶的GSSP,而 且只有三叠系底界,即印度阶底界的GSSP获得的研究最多,且应用广泛;另外2个阶(拉丁阶和卡尼阶)底界的GSSP仍以传 统的菊石作为首选定义标志,其推广可应用性还待实践检验.其他4个阶的界线层型选定工作正在推进中,但都存在一些困 难,其中尤以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鉴于国际年代地层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 专家于2000年提出了中国的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研究和推广应用.由于三叠纪时期中国处于从海向 陆的重要转折时期,海、陆相地层在中国都有广泛发育,因此提出了海、陆相两套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经过十 多年的建阶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建阶方案逐步得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三叠纪地层规范化研究,为相 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2008,54(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5.
《地质通报》2004,23(11):i001
2004年9月9日至12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在河北省阳原县召开了第四纪泥河湾建阶野外现场研讨会。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主席黄枝高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处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都建国工程师和泥河湾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杨成主任,特邀专家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郑绍华研究员和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王强研究员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三叠纪年代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国际三叠纪年代地层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已于上世纪90年代确定将三叠系划分为3统7阶,但至今仅确定了三叠系底界一个“金钉子”,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层型有望在近期内被最后确认,而其他5条界线仍在加紧工作中;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改进,三叠纪一些重要的年代地层界线的地质年龄也在不断更新;亚阶虽然不是国际三叠系研究的重点,但亚阶的划分也是三叠纪年代地层研究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下、中三叠统研究中已有较好的基础;以脊椎动物为基础的陆相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有待在推广应用中得以完善。全国地层委员会于2 0 0 0年提出了3统6阶的中国海相三叠系划分方案和3统7阶的中国陆相三叠系划分方案,为启动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的海相三叠系建阶及下三叠统分阶界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殷鸿福  童金南 《地球科学》2002,27(5):490-497
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出将在近年内完成各地质年代中阶间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全国地层委员会也于第3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上提出了中国各时代地层的建阶方案.因此, 以阶为实体的年代地层学研究已成为当前地层学研究的焦点.介绍了国际三叠系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及确定过程, 并列述了中国海相三叠系建阶方案.重点讨论了中国海相下三叠统各阶顶、底界线及其确定标准和标志, 提出了中国下三叠统建阶工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燕山石化培训中心召开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第5次常委扩大会。寿嘉华主任作了书面发言。会议由副主任王泽九和赵逊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科学顾问杨遵仪院士、王鸿祯院士,项目经费资助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庄育勋副主任、刘凤山副处长,全国地层委员会各分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部分断代工作组组长、承担项目第二阶段研究任务的课题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等共48人。会议首先由王泽九副主任代表常委会向全体与会人员作了自第4次常委扩大会以来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并…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在贵阳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殷鸿福、穆西南副主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孙宝亮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处长,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周从启副厅长、贵州省地矿局杨在锋副局长,全国地层委员会部分分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断代工作组组长,以及承担"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编制"、"吴家坪阶等七个界线层型剖面的后续工作与研究"项目课题研究的专家六十余人.他们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和出版系统等单位,是九年来参加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志留纪年代地层学评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198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分会提出的分统建阶新方案各国地质学家得以在相同的时间界面上探讨具有全球的地质和生物事件。数十年来我国志留纪地层研究进展不小,但与国际水平相比,研究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系内绝大部分的统、阶的界线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划定,成为当前我国志留系研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赞成我国志留年代地层框架宜采用“四分统”的方案,论述国内志留系底界、温洛克统顶底界、罗德洛统顶界的确定半  相似文献   

11.
第四纪泥河湾阶野外现场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学杂志》2005,29(1):94-94
2004年9月9日至12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在河北省阳原县召开了第四纪泥河湾建阶野外现场研讨会.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主席黄枝高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处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都建国工程师和泥河湾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杨成主任,特邀专家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郑绍华研究员和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王强研究员等二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第四系泥河湾阶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张宗祜院士、闵隆瑞研究员分别汇报了三年来泥河湾阶建阶研究的进展和初步成果,王喜生博士介绍了建阶剖面的古地磁测试情况.与会代表到建阶剖面郝家台儿沟现场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讨论,并对泥河湾地区著名的小长梁文化遗址、马圈沟文化遗址和东窑子头泥河湾剖面进行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年代学专业委员会 2 0 0 0~ 2 0 0 1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1 2月 2 8~ 3 0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通过对各种年代学方法的国内外动态的介绍和学术交流 ,促进我国第四纪年代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东生院士应邀参加了会议 ,并作了题为“第四纪年代学若干问题”的重要报告。刘先生在充分肯定了国内年代学工作后指出 ,近年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中 ,已逐渐淡化了按地质时期 ,如全新世、更新世等进行的分类 ,而比较精确的年代测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  相似文献   

13.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81,27(6):552-555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天津市地质学会理事长、地质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共产党党员王曰伦同志因患肾病综合症,于1981年7月20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18日至21日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届第六次常委扩大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王泽九和穆西南副主任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寿嘉华主任、殷鸿福副主任、张洪涛、沙金庚副秘书长、全国地层委员会科学顾问杨遵仪院士以及特邀专家李廷栋院士、任纪舜院士、沈其韩院士、乔秀夫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处长,全国地层委员会各分委会的主席或副主席、部分断代的工作组组长、承担项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研究任务的课题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等六十余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志留纪年代地层学述评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198 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提出的分统建阶新方案使各国地质学家得以在相同的时间界面上探讨具有全球意义的地质和生物事件。数十年来我国志留纪地层研究进展不小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 ,研究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 ;特别是系内绝大部分的统、阶的界线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划定 ,成为当前我国志留系研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赞成我国志留纪年代地层框架宜采用“四分统”的方案 ,论述国内志留系顶底界、温洛克统顶底界、罗德洛统顶界的确定并讨论扬子区大部分地区是否发育比兰多维列统更高的志留纪地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三纪年代地层研究和中国第三纪年代地层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主要介绍国际上第三纪年代地层和年代学研究最新简况 ,显示几个重要的年代地层表或年代表 ,并报道全国地层委员会 1999年 12月断代专业组工作会议关于建立中国年代地层表中第三纪年代地层构架讨论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次常委扩大会议于 2 0 0 1年 4月 17日— 19日在北京十三陵召开。会议议题是 :( 1)审定“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中各申报二级课题的任务设计书 ;( 2 )审议全国地层委员会委托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起草的“中国各类地层单位名称申报审核程序”;( 3 )听取并评议《中国地层典》电子版课题组所作的程序设计思路及其功能的介绍。出席会议的有 :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 ;副主任 (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泽九、叶天竺、赵逊、殷鸿福、穆西南 ,科学顾问王鸿祯、杨遵仪 ,副秘书长黄宗理 ,以及各分委员…  相似文献   

20.
王泽九  黄枝高 《地质论评》2006,52(6):747-756
近10余年来,特别是2000年召开第三届地层会议后,中国年代地层研究得到很快发展。首先,在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下,经各断代工作组专家们的共同努力,编制完成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系统建立了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中共102个阶(其中包括52个陆相地层区的阶)和新建3个系级单位。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组织全国知名地质科研院所、高校和部分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围绕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开展了系统的建阶研究。5年来,共涉及45个阶,9个界线层型和2个新建系及2个统级单位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已有4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s)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还有3~4个全球界线层型正待国际地质学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另有3~4个界线层型剖面有望争取成为全球的界线层型。其他研究所涉及到的阶、系、统等单位,也有明显进展,成熟度明显提高,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广泛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