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QuikSCAT卫星散射计矢量风检验及南海月平均风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8年建设的,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上的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对亚太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近实时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2008年4月6日—12月31日)进行了检验和统计特征分析,得出:这两者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86,平均偏差为-1.50 m/s,均方根误差为1.71 m/s,表明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在南海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QuikSCAT卫星遥感的月平均风场资料分析了南海月平均风场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季风10月到次年3月盛行东北风,6—8月盛行西南风,4、5、9月为季风转换季节;(2)存在两个平均风速大值中心,一个位于南海南部(10°N,108°E)附近,另一个位于台湾海峡附近,其位置和强度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动。  相似文献   

2.
资料通讯     
第8卷第2期(总第28期)2005年10月ECMWF月平均资料介绍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简称ECM-WF)再分析月平均资料数据集是按00、06、12、18时4个时次分别统计,延伸时段从1957年9月到2002年8月,共45 a;区域范围覆盖全球(0°~360°E,90°S~90°N);高空资料垂直伸展达23个等压面层,分别是1 000、925、850、775、700、600、500、400、300、250、200、150、100、70、50、30、20、10、7、5、3、2、1 hPa。该数据集共有62个变量,其中高空11个,地面51个。每一个变量每个时次为一个文件,文件名…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气资料服务中心最近收到GPCP全球降水资料,包括1°×1°的逐月、逐日全球降水资料和2.5°×2.5°逐月全球降水资料。逐月的资料数据集延伸时段从1979年1月到2008年4月;逐日资料数据集延伸时段从1996年10月到2008年4月。区域范围覆盖全球(0.5°E-359.5°E,89.5°S~89.5°N);为地面一层,一个变量。统计内容见表1: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间分辨率对气象要素月平均值统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化南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Z1):134-141
通过我国12个国家基准气候站建站至2000年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每日4次与24次定时观测资料月平均值的差值、差值平均值、标准差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时间分辨率统计的资料序列的均一性;在此基础上,对全国所有基准站建站至2000年气温历年月平均值进行统计,绘制了全国基准站建站至2000年气温4次与24次定时累年月平均值差值的平均值分布图,并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时间分辨率统计气象要素月平均值会出现统计误差,气压、相对湿度、风速4次与24次定时观测资料月平均值偏差在观测精度之内,气温的差值超过了观测精度.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气温4次定时观测资料要比24次观测资料统计的月平均值偏小0.1~0.3 ℃.在气候分析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必须考虑因不同时间分辨率统计气温月平均值引起的统计误差,排除非气候原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NCEP/NCAR新近发布的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介绍1 998年 NCEP/ NCAR发布了 1 95 8~ 1 997年的 40 a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随着再分析计划执行的不断进展 ,目前这些资料覆盖的时间有了延伸 ,变量得到扩充。NCEP/ NCAR挑选了一些新的再分析产品编辑在一张 CD- ROM上发布。该光盘上的资料包括 :1 )月平均场 (一部分为 1 948~ 1 998年 ,另一部分为 1 95 8~ 1 998年 ) ;2 )气候场 ( 1 979~ 1 998年共 2 0 a的平均 ) ;3)观测场。除资料目录和文件以外 ,该光盘还存储着应用这些资料的软件及一些详细的文字叙述文件 ,内容丰富。这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数据集信息 (一 )应用户的要求 ,南京大气资料服务中心最近收集了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系列产品之一——等压面月平均资料。该资料数据集延伸时段从 194 8年到 2 0 0 3年 ,共长 5 5 a;区域范围覆盖全球 (0~ 36 0°E;90°S~ 90°N) ;垂直方向从地面向上 17个等压面层分别为 10 0 0 ,92 5 ,85 0 ,70 0 ,6 0 0 ,5 0 0 ,4 0 0 ,30 0 ,2 5 0 ,2 0 0 ,15 0 ,10 0 ,70 ,5 0 ,30 ,2 0 ,10 h Pa;要素内容包括气候日、月平均 ,历年各月平均 ,标准差 ,四季昼夜距平 ,要素场正交展开的主分量等 ,共计 5 0个文件。…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 1 971 - 2 0 0 0年 30 a地面气候资料整编成果出版物中只有各类气象要素的 30 a累年统计值 ,而没有历年值及其他统计结果。随着用户对资料需求的不断变化 ,该出版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要。台站可以根据需要 ,利用各类整编成果完成本站气候资料的整编工作。1 系统简介及运行前的准备工作1 .1 系统简介陕西省使用的整编程序是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地面气象资料整编程序》又称 CDS30 ( CL I-MATE DATA SYSTEM) ,该系统能按国家气象中心颁发的《全国地面气候资料 ( 1 961— 1 990 )统计方法》对地面气象资料标准数据 ( W…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郑瑞清 《气象》2002,28(12):27-29
主要介绍了我国1949年以前温度、降水资料的情况和“中国近百年温度、降水数据集”的制作情况,如数据集的处理原则、特殊数据的处理、存储格式等。本数据集包含全国725个气象台站(包括香港站)的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和月降水量资料。最早有记录的台站为北京,开始时间为1841年1月。最长连续有记录的台站为上海龙华,为1873年1月-2001年12月。数据集裁止时间为2001年12月。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计算平均日最低气温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复杂地形下海拔高度、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为参数的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应用100 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省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NOAA-AVHRR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量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各月及年平均日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局地地形因子对贵州地区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纬向分布不明显。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介于7.5~12.4℃之间,1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介于-0.6~4.1℃之间,7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介于15.6~21.3℃之间。(2)月平均日最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升高;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坡向影响上,1~5月、10~12月偏北坡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偏低,偏南坡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偏高;7~8月因太阳高度较高,因此出现相反的情况,北坡高于南坡。  相似文献   

10.
方之芳  雷俊  吕晓娜  瞿婞  李茜 《气象学报》2010,68(2):270-276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3份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即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欧洲中心ERA-40资料,国家气候中心的NMC资料(该资料的基础是站点观测资料的实测数据,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日常累积资料整编而成)进行比较,以讨论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ERA-40资料以及NMC资料的相关性,尤其在东亚地区的可靠性.3份资料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东亚地区,特别是贝加尔湖以南至中国西北和中西部的大部分区域内(30°-50°N,80°-115°E),NCEP/NCAR资料和ERA-40资料各季的平均场、相关场均存在大范围的显著性差异区,差异最大的季节在夏季,时段为1958-1970年,而在冬季相关较好.同时NCEP/NCAR资料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异常低值,在60年代中期有突然的增长,而欧洲中心的ERA-40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的NMC资料均无此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对北半球500 hPa资料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在东亚地区应用NCEP/NCAR资料时,如果范围涉及贝加尔湖以南至中国西北和中西部地区(30°-50°N,80°-115°E),尽量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资料,尤其在春、夏两季;而该区域内的ERA-40资料和NMC资料在这一时段内是基本一致,具有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刘尉  吴门新  庄立伟 《气象科技》2018,46(2):250-256
任意时段累年气候数据的统计是气象部门一项常规实时(准实时)业务,需要相应业务系统的支撑。为了提高该系列数据的统计检索效率,本文对获取该数据的统计流程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优化后的原始数据逻辑分解流程,并以关系型数据库Oracle为例,利用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近65年,及231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近10年逐日气象数据,进行了任意时段累年气候数据统计流程优化前后效率的对比。结果显示:基于优化前的流程,随着任意时段日期跨度的增长,数据统计效率逐步降低;而基于优化后的流程,无论任意时段起止日期的跨度大小,数据统计均可以保持很高的效率。本文将优化后的统计流程应用于广东省农业气象业务系统(AGROS)对应的功能模块,对提高系统效率、优化用户体验起到了很大作用,并进一步推动了该系统在广东全省的推广应用。对于全国各省区乃至国家级气象部门业务系统相关模块的开发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桂英  李小泉 《气象》1989,15(1):41-45
本文对1987年7—12月来源于B模式,欧溯中心、美国华盛顿数值预报客观分析和人工读数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SLP)、500、100hPa月平均环流资料的差异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大范围和总趋势来看,不同来源的资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洋面上和低纬、高凉地区差别比较明显,其中100hPa的差异最失,使用时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0-2010年江西省81个台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OAA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ERSST-V3),分析了江西省冬季气温异常与海温异常的相互联系,并运用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初步探讨了关键区海温异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①影响江西省冬季气温异常的海温关键区和关键时段分别为同期印度洋(10°S~20°N,54°~90°E)、同期西北太平洋(20°~40°N,120°~180°E)和前期8-9月北大西洋中部(24°~44°N,20°~60°W)海域;②西北太平洋关键区暖水年预示暖冬年好于印度洋区,而印度洋区冷水年预示冷冬年稍好于西北太平洋区,冬季西北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温异常可以修正前期8-9月北大西洋中部海温异常对江西省冬季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9-2010年海口美兰机场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美兰机场雷暴的年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指出:一年中雷暴主要发生春夏季节,集中在夏半年(4月-9月);持续时间在0-1小时的雷暴最多,约占累年平均雷暴次数的38.5%.海口美兰机场的雷暴出现次数有明显的日变化,雷暴较集中出现的时段为05-12UTC.  相似文献   

15.
用卫星OLR资料估算中国大陆月降水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晓 《气象》2011,37(1):99-102
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处理的NOAA下午轨道卫星的OLR资料,用Xie等在1998年的文章中提出的月降水量计算模式,计算了1991-2008年地理范围在10°~60°N、75°~150°E、分辨率为0.5°×0.5°的中国大陆月降水量,得出:用OLR月距平资料可以计算出月降水量,模式估算出的降水量通过与NCEP提供的18年月降水量陆地观测数据对比,精度为:冬季相对误差49.14%、绝对误差7.97 mm;春季相对误差37.60%、绝对误差14.97 mm;夏季相对误差27.37%、绝对误差31.61mm;秋季相对误差37.99%、绝对误差16.95 mm,可见精度效果并不是太好,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机制不一,层状云降水特别是逆温层状云和连续阴天不下雨,以及月平均OLR不能完整地反映月内降水云和降水量是造成用OLR月距平估算月降水量的主要误差来源.通过对FY-2C卫星云分类产品的图像分析,得出中国南方冬季主要是层状云降水,OLR月距平值较高,用全球的A、B系数估算出的降水量偏低于实况,因此对中国大陆进行分区、分季节统计A、B系数,是解决OLR月距平估算月降水量精度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 1.当地气象台站的统计全国约有150个气象台站,它们分别把各自的每日各观测时次所有气象观测值和观测纪要等、整理抄录到每天一张的“地面气象观测日原表”上。每旬将日原表复制件经各所属管区气象台(札幌、仙台、东京、大阪、福冈管区气象合和冲绳气象台)送到气象厅统计课,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把日原表的每日观测值、统计值再记到一个月一本的“地面气象观测月原薄”的日值栏里,在这个月原薄上进行候、旬、月的统计、尔后将统计值记到各相应栏里。月原薄上的月和旬统计值,转记到十年一本的“地面气象观测累年原薄”上;记完十年,就把十年的和观测开始以来的累年统计值统计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资料处理系统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资料处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流程。该软件可以统计当年周、旬、月、季、年等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湿度等气象资料,可以与对应时段的常年值和去年值进行比较,同时将比较结果生成固定格式的文本文档,为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的编写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8.
利用40a(1961—2000年)的海温资料和同期NCEP资料以及高原51个测站的降水资料,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平均海温增暖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在这种相关影响下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暖(SSTA≥0.5℃)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场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相关关系,这种滞后性相关不但影响到高原高度场,还影响到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使高原500hPa气象场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与高原东部地区表征旱涝状况的Z指数的时空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增大及气流动能减小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涝(多雨)的几率较大;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减小及气流动能增大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旱(少雨)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9.
第 7卷第 1期 (总第 2 2期 ) 2 0 0 3年 8月1 新编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数据集最近 ,南京大气资料服务中心的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数据集又得到了充实。变量从 39个增加到 71个 ,延伸时段从 1 94 8年 1月到 2 0 0 2年 1 2月 ,覆盖区域为全球范围。全部资料数据按性质和变量归类 ,按年代排列 ,整个数据集分为 5大部分 (见表 1~ 5)。表 1 等压面资料等压面变量名文件名前缀单位最小信息位 (精度 )数据容量 /GBAir temperature Air K 0 .1 6.68Geopotential height hgt m 1 6.68Relative humidity rhum % 1 3 .1 4Specifi…  相似文献   

20.
李小泉  彭京备  王秀荣 《气象》1992,18(3):19-25
从1991年1月份起,国家气象中心的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由B模式改为T_(42)模式。一本文利用1990年新旧业务系统并行的资料,对新旧模式计算的月平均环流资料的系统误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北半球相当大范围内T_(42)与B模式分析的500hPa和100hPa高度场存在系统性偏差,且100hPa表现得更明显。在使用上述资料时,需注意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