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近期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中维持生态平衡的主导因子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干旱地区水资源表现出的稀缺性,已严重影响到人们将来的生存和经济发展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建立了各种模型,以期对水资源进行精确的定量化研究,达到对水资源优化利用和管理的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寻优的优化模型”和“离散方案的多目标密切值模型”,分析其各自的原理和规化思想,对其各自的预测功能进行了讨论,进而说明了两类模型的应用范围。提出将两类模型加以综合,然后应用于同一研究地区、以期得到更为优良的结果,为研究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GIS支撑下的干旱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王永兴  陈曦 《干旱区地理》2003,26(2):110-115
干旱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是一种普遍情况。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方便的进行干旱区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的空间分析与评价。本文用新方法对新疆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分析表明,新疆大部分流域水资源丰度较差,水资源总体比较紧张;水资源利用上,除天山北坡各流域已超采或高度开发,不宜进一步开发外,其它流域均有一定开发潜力.尤其是地下水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9,(5):48-48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水日。3月16日至22日,来自13个国际机构和组织以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各界人士参加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与会代表围绕“架起沟通水资源问题的桥梁”这一主题进行对话,呼吁全球共同关注水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4.
盐湖是我国重要的无机盐矿产资源,盐湖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是盐湖化学化工的立足点与归宿.本文侧重应用与发展研究就我国盐湖化学化工在“九·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战役设想.其总体目标是组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使我国盐湖丰产的钾、硼、锂、镁等盐类资源的开发,在采用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建立综合利用示范企业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供制订规划和组织科研项目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回潮与资源环境危机推动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影响国家地缘安全的关键变量。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稀缺-冲突”范式下激化流域各国的矛盾,引发的水资源冲突联合域外势力进一步作用于国家地缘安全;在地缘安全视角下,中国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经历了从“弱安全化”到“强安全化”再到“去安全化”的演进;水环境治理、水量分配及水开发利益协调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核心议题,涉及的跨境水资源污染、水权分配以及水电开发争议等问题与国家地缘安全密切相关;东北、西北及西南三大国际河流密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地域分异明显,在差异化的地缘环境下带来多元的地缘安全威胁;最后基于“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背景对中国未来外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中国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为缓解中国水资源供求的矛盾,只有“量水而行”,使水资源的利用符合自然资源法则,开发利用不可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必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目标的基本条件,能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关键是运用新思想、策略,强化水资源管理,即要控制水的需求,节约用水,加强源头控制,防治污染,开发非传统水源,多元发展,从而实现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等,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持续开发的零增长模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牟海省 《地理研究》1995,14(1):80-84
作者认为,作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支持系统的水资源开发不能持续增长,而是有增长的极限,其理想模式为需水量的“零增长”状态。本文在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资源持续开发的零增长模式,阐述了水资源的人口变量等概念。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是对区域水资源更合理,经济,有效地开发利用的措施,原则,方法的综合性研究,是对水资源系统自身及其一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具有较高层次的综合性研究。目标是优化,改善区域水环境,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的供需水平衡系统。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地区为例,进行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定量评估水资源开发潜力对掌握区域水资源开发现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水资源利用率、灌溉率、地表水控制率、人均占有水量、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定额、供水量模数、生态环境用水率等8个重要指标,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亚五国水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亚地区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中级阶段,开发潜力综合评分值为0.502 7,表明开发潜力较大。其中,哈萨克斯坦水资源综合评分值最高,为0.712 4,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要注意摒弃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591 1、0.488 7,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应注意由广度开发逐渐向深度开发转变。下游国家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处于开发利用的高级阶段,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352 6、0.315 0,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小。今后应注意发展节水型经济,注重水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州"水银行"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加州“水银行”的出现是伴随其北水南调工程,在具有良好的蓄水、输水设备和广大的含水层空间优势的基础上,当出现极端干旱的背景下创新性地建立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模式。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范围更广、水资源配置难度更大,如何实现跨流域、跨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关系着调水工程的成败。加州“水银行”的运作机制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采用 2000、2005、2010、2015 年 4 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解译数据以及新疆水资源公报 和统计年鉴资料,旨在评价新疆沙产业与水资源承载力状况。通过计算未利用土地转化成农地、 林地、草地的数量,分析 16 a 来新疆沙产业发展状况,结合水足迹模型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 标,计算新疆 2000—2015 年水足迹,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5 年 间,随着新疆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新疆沙产业发展迅速,部分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和草地 被开发成耕地、林地、工矿和城镇及农村居民用地。(2)新疆水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水足迹以消费 农产品水足迹占主体,且消费农产品水足迹量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沙产业,利 用未利用土地、草地进行植物、沙生药材种植。(3)新疆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足迹效益 指标呈现增加趋势,但数值明显低于我国人均水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水资源 利用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因此,新疆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作物种 植比例和用水结构,以增大水资源所支撑的沙产业发展规模,研究可为区域产业结构及消费模式 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区域工业发展水平与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经过建国后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工业已经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近10年来,新疆工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很快,但与同时期全国工业的发展水平相比较,却仍然有一定差距。分析表明,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本文拟从新疆工业的发展现状出发,运用工业化发展阶段评判、区域差异和产业结构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分别从时空和结构的维度,对新疆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空问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在阐明新疆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内部区域差异及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试图揭示新疆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据此从不同层面,指出新疆工业的发展方向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经济空间关系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水资源研究的热点,揭示水—经济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和因果关系,可为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部署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研究应用水足迹理论,核算新疆各地州1991—2015年农作物水足迹,结合信息熵值理论分析新疆各地州农作物水足迹、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其熵值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作物水足迹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空间演变整体向着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水—经济的空间不均衡性逐步缩小;新疆农作物水足迹显著影响其第一产业增加值空间演变,影响期1~5 a,农业经济空间分布受农业用水空间分布的长期制约;农作物水足迹和国内生产总值没有空间演变因果关系,全疆经济发展向着第二产业、第三产发展转型,农业经济不再显著影响全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区域工业结构变动及趋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新疆15个地州市10年间工业结构总量变动和内部变动的纵向及横向对比分析,运用相关指标考察了新疆区域工业结构变动及内部发展状况,得到基本结论为:新疆总体工业结构变化明显且经济发展水平越落后的地区工业结构变动越大;新疆区域总体工业结构呈现差异化且趋势明显;新疆区域工业结构专业化程度加深;目前新疆区域不存在工业结构严重趋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兰州秦王川灌区水资源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资源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秦王川区内、区际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措施和手段的分析,以达到使水资源流向合理、流量优化,最大发挥其价值的目的,从而为确保秦王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2006,29(5):617-624
21世纪新疆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布局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把新疆定位为“东联西出,向西开放的物流大通道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从区内自身发展的层面,把宏观经济布局积极调整到“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带乡,富裕农民”。本文围绕新疆宏观经济布局及其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要求,分析了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水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略,同时,系统地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类型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区位的相对劣势,其发展存在着较大障碍,并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之后城市如何持续发展这一严峻问题。本文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克拉玛依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影响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其产业结构的单一化,通过对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评价,提出了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及战略重点。以此作为典型实例分析,希望能给其它类似的城市、区域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扎龙河漫滩湿地植被定位观测,对比研究人为补水对湿地植被的影响。人为补水后,湿地植被发生了湿生化演替趋势。湿草甸植物生活型谱中,地面芽植物有所增加,挺水植物沼泽则无明显变化;湿地与草地过渡带植物生活型组成对水位增加反应敏感,典型湿地植被生活型组成变化不大。研究表明,水位波动强烈的河漫滩湿地中,水文学的微弱改变可以导致湿地植被的明显变化。湿地的人为补水应结合准确的气候预测,进行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确定合理的补水量和补水时间。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超  雷军  金凤君  张小雷 《中国沙漠》2012,32(4):1148-1153
基于对脆弱性概念的理解,在对绿洲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新疆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绿洲城市规模越大,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越大;②在不同发展类型城市中以工业、石油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脆弱性较大,以商贸、旅游和农畜牧业加工为主导产业城市脆弱性较小;③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呈现出东疆>北疆>南疆的特征;④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对环境污染、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量等扰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一特征对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根据不同城市脆弱性特征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1952-2008年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52-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新疆解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与同期全国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52年以来,新疆与全国产业结构演进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新疆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二产居于主导地位;新疆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