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空气象探测是天气预报保障工作的基础,其探测高度和探测要素的准确性,对国民经济建设和航空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鞍山场站气象雷达站为提高探测气球的施放高度,确保探测质量,从1982年到1986年,针对影响施放高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在严格执行《规范》规定的基础上,作了综合性的技术改进,通过5年多的实际验证.效果良好。1983—1989年的平均施放高度为25121米,比1982年以前的平均施放高度提高了4251米。这一施放高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空探测高度的分析可知:降水、净举力和空气阻力、球炸率是影响探测高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找出提高探测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空探测高度的若干因素及提高探测高度的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冯增丽 《广西气象》2003,24(4):60-62
通过对高空探测高度的分析可知:降水、净举力和空气阻力、球炸率是影响探测高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找出提高探测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施放高度是高空气象探测五项业务考核指标之一,研究气球贮存环境对探测高度的影响,对提高探测高度服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汤文宁 《广西气象》2007,28(1):84-85
施放高度是高空气象探测五项业务考核指标之一,研究气球贮存环境对探测高度的影响,对提高探测高度服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取清远探空站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无云或云量少于3成的少云天气采用株洲气球,以不同净举力进行探测所获取的资料中,选取高度最高的净举力作为分析基础,通过分析净举力大小与探测终止高度之间随着季节、观测时次、气球类型和天气情况变化的关系,对选取的净举力进行修正,得出适合清远探空站进行高空气象探测的净举力,提高探测高度。  相似文献   

7.
高空气象是实验、研究自由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的一门科学,是探测近地面到30km甚至更高的自由大气的风、气压、温度、湿度随高度的分布规律,它所测得的资料和情报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有密切关系,是做好天气预报和进行气候分析的重要依据。为了获取充足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在进行探测时要求月平均高度应达到或超过中国气象局高空气象探测质量考核的指标(探空≥25km、测风≥23km、单测风≥18km),且每一规定时次的探测高度必须达到或超过500hPa(单测风≥5.5km),否则要重放球。探测高度的计算必须准确,从而进一步确保探测资料和…  相似文献   

8.
赵美  黄文杰  李永  张军 《气象科技》2012,40(6):906-909
利用2009年1月南京探空站L波段高空探测的试验记录,以GPS所测的高度数据作为标准,分别从探空高度和雷达高度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探空高度与GPS高度的差值随着探测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随着高度升高,增大的幅度越快;雷达高度与GPS高度的差值有正有负,随着探测高度的升高,总体上高度差值变大,且差值变化幅度出现较大起伏,其稳定性较差.100 hPa以下,探空高度比雷达高度的可信度大,选取探空高度较好;100hPa以上,雷达高度比探空高度可信度大,选取雷达高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淮南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ST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从雷达运行模式和不同高度数据获取率的年、季、日变化角度,对该型号雷达在山地丘陵地区的探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地丘陵地区,ST风廓线雷达能够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资料,雷达正常工作时间占比为85.6%。雷达的探测能力在边界层和对流层中层明显高于对流层高层,年平均有效探测高度约14.0 km,占雷达最大探测量程的67%。可能受大气湿度、温度影响,探测能力在5—8月和12月对流层低层变低。受大气湍流影响,探测能力综合表现为夏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冬季依次降低的季节差异,以及正午较低、凌晨较高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高山雷达站选址对估测降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雷达站天线高度对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影响较大,加之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演生、发展的关键区域在高度1500~4500 m左右,所以高山雷达站在选址时应考虑当地零度层平均高度和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通过定量估测层状云降水的个例实践,发现探测高度会限制定量估测降水,探测高度对近距离降水估测影响较小,但对远距离降水估测影响较大,原因主要是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及当地零度层亮带高度的影响。故在高山雷达站选址中应考虑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及当地零度层亮带高度的影响,同时对已建设完成的高山天气雷达应考虑对高山雷达做0°仰角的观测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试验和应用研究中发现, 天线的高度设计和旁瓣污染是双基地天气雷达研究中需要直接面对的两个问题。探测目标的最低高度取决于天线的架设高度, 它的设计具有实用价值, 同时发现旁瓣污染影响探测资料的质量。基于双基地雷达探测原理, 对其进行分析, 给出在一定基线长度和最大探测距离乘积条件下, 以目标探测高度为参数的雷达天线架设的最低高度设计方案; 并分析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旁瓣污染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探讨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减小或消除旁瓣污染的影响, 以控制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富燕  张宁  朱莲芳  朱焱 《高原气象》2016,(4):1102-1111
利用苏州地区2010年1月4,7,16日和2月4日4天的激光雷达及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比较了不同遥感手段探测晴天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差异,发现试验期间该地区的混合层高度在300~1500 m之间。利用梯度法、标准偏差法、小波法从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混合层高度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能较好地反演混合层高度并且一致性较好,三者差异主要存在于大气边界层的发展和消亡阶段;梯度法和小波法结果无明显差异,而标准偏差法结果稍高于其他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的大气温度,使用温度梯度法估算大气混合层高度,并与激光雷达探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激光雷达探测结果高于微波辐射计观测结果;两种遥感手段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激光雷达同微波辐射计结果存在差异,尤其是在边界层的发展和消散阶段,这是由两种遥感手段探测原理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1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探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测定自由大气中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以了解大气结构,为做天气预报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所以对探空资料的完整性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探测高度越高为服务对象提供的资料就越多,如何提高探测高度确保探空质量是探空工作的首要任务。了解到影响探测高度的主要因素,才能够知道如何提高探空高度。  相似文献   

14.
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组探空工作质量不断提高。1973年平均探测高度达27470米,球炸率达96.4%。1974年1—9月平均探测高度达27585米,球炸率达97.5%。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提高探空施放高度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空施放高度是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质量考核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施放高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获取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因此,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力争提高施放高度显得尤为重要。本就如何有效地提高探空施放高度,谈几点技巧。  相似文献   

16.
高空探测是指利用遥测和遥感手段进行从地面到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大气层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风向风速的探测,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常规高空探测方法是气球携带探空仪升空探测,为了获取更多的高空气象资料,就要求尽量提高探测过程的气球施放高度。影响气球施放高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当时的天气状况、雷达运行的可靠性、探空仪(含回答器、回答器电池)质量、探空气球的质量和充灌过程的操作方法等等。在雷达、探空仪和气球质量均相对有保证的情况下,探空业务人员在气球充灌过程的操作方法就成了影响气球施放高度的主要因素。笔者在从事高空探测…  相似文献   

17.
自1945年初美国于白沙导弹靶场施放第一支研究性火箭以来,火箭用于大气探测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高空气象、空间研究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促使气象火箭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全球气象火箭探测网的建立,它是气球探空高度以上,卫星运行高度以下的高层大气探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云是天气与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准确估量云顶高度和云量对分析云特性、降水及强天气预报、估算云辐射强迫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2010年6-8月CloudSat卫星搭载的微波云廓线雷达(CPR,简称微波雷达)和CALIPSO卫星搭载的云-气溶胶偏振激光雷达(CALIOP,简称激光雷达)的探测资料,分析了全球云顶高度及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地区微波雷达探测云顶高度平均比激光雷达低约4 km,但均超过12 km;副热带洋面云顶高度在4 km以下,且两部雷达探测的云顶高度差异存在地域性。微波雷达对薄云、云砧及云顶高度低于2.5 km的低云存在漏判,对厚云的云顶高度偏低估;微波雷达探测的全球总云量均值为51.1%,比激光雷达少23.3%;两者给出的云量分布也存在显著的海-陆差异,其中洋面云量差异更大,如微波雷达测出局部洋面云量为80%,而激光雷达的探测结果却超过90%。由于激光雷达发射波长短,对云顶微小粒子比较敏感,而微波雷达波长较长,对相对较小粒子的探测存在局限性。因此,激光雷达对云顶高度的探测优于微波雷达。此结果不仅加强了对激光雷达和微波雷达探测原理的认识,而且进一步理解了云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9.
风廓线雷达组网资料初步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董丽萍  吴蕾  王令  赵城城  柳云雷 《气象》2014,40(9):1145-1151
以L波段探空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为标准对全国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得到: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在700 hPa高度以下与L波段探空雷达测风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将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垂直速度与同址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到的1 h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垂直速度大小能很清楚地反映降水的开始、结束以及降水的强度;最后将全国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水平风进行组网对比分析,得出全国风廓线雷达探测得到的水平风在700 hPa高度下是可信的,风向可信度随探测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风速可信度随探测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风廓线雷达测量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宝  张鹏 《气象科技》2011,39(3):315-319
从雷达探测理论出发,结合工作实践,从理论上计算了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探测高度范围、时空分辨率和测量误差,对数据获取率等方面的测量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风廓线雷达的工作波形和工作模式进行恰当设计,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测量性能可以达到:最大探测高度12 km以上,最小探测高度150 m,高度分辨率75 m,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