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首都圈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学忠  郭祥云  李艳娥 《地震》2007,27(4):36-42
利用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对2000-2006年首都圈地区小震月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首都圈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符合正态分布, 而不符合泊松分布。 月频次累计次数与月频次之间的关系与G-R关系类似。 对月频次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做了进一步分析, 发现在首都圈及其邻近地区发生的4次ML≥5.0以上地震前, 月频次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这可能为利用地震活动性开展地震预测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疆地震台网目录,利用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对2007~2018年新疆天山中段各分区的小震活动月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并对月频次累积次数和月频次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小震月频分布接近正态分布,但不符合泊松分布;北天山西段小震月频次累积次数和月频次之间存在单对数线性关系,这种关系与震级-频度关系类似,对小震月频次分布的峰度K_u、偏度S_k、C_V、σ等统计学参数随时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中段中强地震前,月频次统计参数均表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为震情研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1975-2010年4月山东区域地震台网地震目录,确定研究区地震震级下限,剔除余震,对预处理后的小震活动月频次进行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及小震月频次(X)与累计次数之间的函数拟合.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符合正态分布,月频次与其累计次数之间存在类似G-R关系.对小震月频次分布的峰度K...  相似文献   

4.
应用小震调制比法对山西地区1970年—1991年间发生的中强震进行了总结,表明山西地区5级左右地震在发震前4a~5a出现RS(小震调制比异常频次)双区异常,6级地震前10a出现双区异常,中强震在震前3a左右Srm(小震调制比异常面积)呈现等周期起伏加剧现象,周期为1a。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本文利用Kolmogorow-Smirnov分布检验法, 对玉树地区不同空间范围内1995—2010年小震月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 得到玉树周边地区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月频次不服从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 并根据峰度、 偏度、 标准差σCV值以及bm等统计参数, 对玉树周边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活动分布特征的时间变化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结果显示, 在玉树地震前, 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月频次的峰度、 偏度、 标准差σCV值以及bm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艳娥  陈学忠  王恒信 《地震》2012,(4):113-122
本文根据Brune模式,在近震源条件下,利用中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0年5月至2008年4月四川地区439次ML≥3.0地震的视应力值,给出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视应力空间分布图象,分析了四川地区、龙门山断裂带以及龙门山断裂带上小震频次高值区视应力随时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视应力较高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四川南部的川、滇交界地区;②2001—2006年,四川地区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突升突降型变化形态,且视应力高值点有逐渐增大的现象,从2007年初至2008年初视应力在较低水平呈缓慢下降,临近汶川地震前有小幅升高变化;③龙门山断裂带上视应力在2004年中至2005年初曾出现过较为明显的、短暂的上升—下降变化过程。而Δσapp值的变化则相对复杂,出现过二次上升—下降变化过程;④龙门山断裂带上小震频次高值区视应力在2003—2005年间,曾出现过二次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变化过程,临震前,视应力出现突然上升。而Δσapp值随时间的变化则主要表现为2003—2004年的上升和其后的下降过程。临近地震发生前,Δσapp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利用2000年以来1.7≤ML≤2.9地震目录,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前震中附近地区2000年以来地震活动的月频次和2007年7月以来地震活动的周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周频次和月频次都不符合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但周、月频次累积次数的对数与周、月频次之间呈线性关系,类似于G-R关系。分析了周、月频次的标准差σ、CV值、偏度Sk、峰度Ku和bm值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前,这些参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其中周频次的分布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似乎呈现出了某种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山西地震带(简称山西带,下同)小震活动时间分布结构的变化特征,发现震前各D_q值均有降维异常出现,且D_(+q)(q>0,下同)的异常尤为突出,取不同层次的地震样本进行计算其异常形态基本一致,表明震前小震活动时间分布从无序向有序转变所显示的内在结构异常变化是真实可靠的,这对我们今后地震分析预报的研究或许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介质Q值理论,通过小震记录中地震直达波P波测定了山西断陷带北中部的介质Q值。从定襄、代县、灵丘、大同台的小震目录中精选出92个记录波形好的地震样本进行了Q值测定,弄清了山西断陷带北中部的介质Q值分布情况,得出了Q值相对较高的区和点,这为未来山西中强地震的预报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振幅衰减系数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测定Q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地区小震活动频繁,为充分利用这些小震所提供的信息,我们讨论了小震地震波振幅衰减系数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两个系数和Q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断层现今活动速率与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兆宏  范燕 《地震地质》1999,21(1):69-76
系统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计算了断层活动平均速率,研究了断层活动年变率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今断层活动水平较低,平均速率为0.17mm/a;山西—延怀地区断层活动水平高于华北地区平均水平;山西带及郯庐带北端活动速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现今及近期的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强烈地震发生前,存在大范围断层活动平均速率的增加;大范围断层活动方式的转折,可能是地震活动分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提取地倾斜EW分量资料与气温资料作对比分析,认为EW分量短期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明显,但年变幅度变化与气温年变幅度关系不明显,且每次阿合奇地震台周围200 km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前,EW分量均出现趋势性的倾斜速率改变或者倾斜方向改变,说明该台地倾斜变化趋势与地震对应关系较为明显.而年变幅度与相位所含信息较为复杂,与地...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70年至1997年时间段内发生在山西地区的逐年最大震级,采用门限自回归原理进行建模,经过反复对比,选取最佳模型,预测得知该区未来3年(至2000年)发生强震(Ms>6.0)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昔阳地震台和河北张家口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处理软件,对2001年至2008年国内M 6.0以上及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地震,提取固体潮和地震前兆特征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体应变固体潮的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A great earthquake occurred on Sept. 25 of 1303 (Seventh of Dade, Yuan Dynasty) around Zhaocheng and Hongtong in Shanxi Province. The great earthquake is a very famous one, which is affirmed as the first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8 in Chinese history. The catastrophes took place; meanwhile, huge archives of the disaster were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se disaster recordings, the first isoseismal map in China was delineated, which provide us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intensi…  相似文献   

16.
山西地震带热流体对强震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淑亮  李冬梅  马朝辉 《地震》2002,22(1):84-90
以山西地震带热水点为基础资料,计算每个热水点的年热释放量,分析山西地区热水点的年热释放量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热释放量低值区中小地震不活跃而强震活跃,高值区强震不活跃,而中小地震活跃。通过研究,还表明山西地区地壳活动所积累的能量,每年以热能形式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7.3级地震,这对强震的孕育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因此可能推迟或减少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山西代县中小地震与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联系,发现几次中强地震前3~1a,山西代县地区均出现过小震增强活动异常,该地区可能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应力调整窗口。分析表明,岱海断陷带和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演化有着相同的机制,具有统一的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西静乐井 1986年至 2 0 0 0年每年 1月至 6月的水位日均值变化曲线和 10 a来晋北、晋冀蒙交界地区发生的 6次 5 .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 ,得出静乐井是山西水网中一口较理想的地震观测井的结论。指出该井每年 1月至 6月水位日均值的变化动态可以用来监视晋北、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9.
刘杰  陈Yong 《地震》1996,16(4):321-328
利用1970~1994年华北地区仪器记录到的地震目录,通过层次模型,将该地区分为不同大小的单元,在每个单元中,由小震活动情况,通过G-R关系是到较大地震的活动情况;并根据震级和烈度之间的关系,得到未来50a不同地震烈度的发生概率,文中还将所得结果与历史地震活动情况以及第三代区划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近代小震活动对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calculated the seismic pattern of instrumental recorded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6 seismic dense zones are delineate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 L≥2 earthquakes since 1970 in each seismic dense zone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 activity, three types of seismicities are propo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types and crustal medium is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three types is discussed. Finity of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is proposed. Seismic hazard in mid-long term and diversity of earthquake disaster in Shanxi seismic bel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